CN206210705U -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0705U
CN206210705U CN201621254065.XU CN201621254065U CN206210705U CN 206210705 U CN206210705 U CN 206210705U CN 201621254065 U CN201621254065 U CN 201621254065U CN 206210705 U CN206210705 U CN 206210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voltage
relay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540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江锋
李先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540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0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0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0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车辆,该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可控开关;延时开关电路,其在可控开关闭合时导通,并在预设时间后关断;降压变换电路,其输入端与供电模块相连,其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单元分别与延时开关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线圈相连,其用于对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单向导通单元在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导通;控制单元,其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可控开关导通。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可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减少线圈发热。

Description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和一种具有该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通常采用高压启动、高压维持的方式驱动继电器,这种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在继电器吸合后,电池电压一直加在继电器的线圈两端,会导致线圈发热,造成能源损耗,而且,在出现浪涌干扰时容易造成驱动装置损坏。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驱动装置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能够使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减少线圈的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包括: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中的可控开关,所述可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或停止供电;延时开关电路,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线圈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在所述可控开关闭合时导通,并在预设时间后关断;降压变换电路,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单元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相连,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其中,所述单向导通单元在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导通;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可控开关闭合,且延时开关电路在可控开关闭合时导通,以使供电模块先通过延时开关电路为继电器驱动线圈供电,在预设时间后延时开关电路关断,降压变换电路对供电模块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后输出的电压大于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单向导通单元导通,以使供电模块通过降压变换电路为继电器驱动线圈供电。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减少继电器驱动线圈发热,降低能量损耗。
具体地,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相连;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延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相连;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相连。
具体地,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相连;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电压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开通或关断进行控制。
具体地,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均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其中,所述单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供电模块可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对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抗干扰保护的抗干扰电路。
具体地,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减少继电器驱动线圈发热,降低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电路原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可控开关10、延时开关电路20、降压变换电路30、控制单元40和单向导通单元50;供电模块60、继电器70和继电器驱动线圈71;
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稳压管ZD2、第一开关管Q1、第三电阻R3和第二开关管Q2;
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
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第二二极管D2、分压单元301和控制芯片IC1;
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抗干扰电路80;
压敏电阻VDR,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容C4和第三二极管D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可用于驱动车辆的继电器。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包括:可控开关10、延时开关电路20、降压变换电路30、控制单元40、单向导通单元50和供电模块60。
其中,可控开关10设置在供电模块60中,可控开关10用于控制供电模块60进行供电或停止供电;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60相连,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相连,延时开关电路20在可控开关10闭合时导通,并在预设时间后关断;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60相连,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单元50分别与延时开关电路20和继电器驱动线圈71相连,降压变换电路30用于对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其中,单向导通单元50在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导通;控制单元40与可控开关10的控制端相连,控制单元40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可控开关10导通,以使供电模块60先通过延时开关电路20为继电器70供电,并在预设时间后再通过降压变换电路30供电。
具体来说,在控制单元40接收控制开启指令即吸合继电器的指令时,控制单元40控制可控开关10闭合,供电模块60先通过延时开关电路20直接为继电器驱动线圈71供电,在预设时间(例如150ms)后,延时开关电路20自动关断,以使单向导通单元50导通,降压变换电路30对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并将降压处理后的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提供给继电器驱动线圈71,以使继电器70维持稳定的吸合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控制单元40可为车载微机控制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可编程控制器的电路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单向导通单元50具有反向特性,当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高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单向导通单元50导通;当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低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单向导通单元50关断。
具体来说,控制单元40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可控开关10导通,以将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输送至延时开关电路20和降压变换电路30。其中,延时开关电路20在可控开关10闭合后导通,供电模块60通过延时开关电路20为继电器驱动线圈71供电,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为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例如12V),同时降压变换电路30将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例如12V)变换为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此时,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高于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单向导通单元50关断,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电压保持在电源电压(例如12V)。
经过预设时间(例如150ms)之后,延时开关电路20自动关断,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为0V,同时降压变换电路30将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例如12V)变换为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此时,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的电压低于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单向导通单元50导通,供电模块60通过降压变换电路30和单向导通单元50为继电器驱动线圈71供电,从而,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电压保持在降压变换电路30输出的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在此维持电压的作用下,继电器70可以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且能够将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损耗降至最低。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通过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可减少继电器驱动线圈发热,降低能量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延时开关电路2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稳压管ZD2、第一开关管Q1、第三电阻R3和第二开关管Q2。
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供电模块60相连;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其中,第二电容C2的容量远远小于第一电容C1的容量;第一稳压管ZD1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稳压管ZD1的阳极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稳压管Z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稳压管ZD2的阳极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极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另一端B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延时开关电路20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极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相连;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极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相连。
具体来说,在可控开关10闭合时,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输送至延时开关电路20,并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构成的支路为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充电。由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容量远远大于第一电容C1的电容容量,因此,在供电模块60与延时开关电路20接通后,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快速升高,直至第二稳压管ZD2将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稳定在第一预设值。在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升高的过程中,当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达到第一开关管Q1的开通电压时,第一开关管Q1开通,进而第二开关管Q2开通,以将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输出至继电器驱动线圈71。
同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缓慢升高,由于第一稳压管ZD1并联在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的两端,第一稳压管ZD1最终将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的两端的电压稳定在第二预设值,这样,如果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继续升高,则会引起第二电容C2的两端的电压下降,直至第二电容C2的两端的电压下降至0V且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升高至第一稳压管ZD1限定的第二预设值。在第二电容C2的两端的电压下降的过程中,当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低于第一开关管Q1的开通电压时,第一开关管Q1关断,进而第二开关管Q2关断,以使延时开关电路20自动关断,继电器驱动线圈71供电电压由供电模块60提供的电源电压(例如12V)变为经过降压变换电路30处理后的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改变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的参数值可以调整延时开关电路20导通的预设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降压变换电路30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分压单元301和控制芯片IC1。
其中,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极与供电模块60相连;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极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单向导通单元50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分压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分压单元30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控制芯片IC1的输入端与分压单元301的输出端相连,控制芯片IC1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极相连,控制芯片IC1用于根据分压单元301输出的电压对第三开关管Q3的开通或关断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分压单元301包括: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之间的节点与控制芯片IC1的输入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延时开关电路20具有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降压变换电路30具有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一输出端out1均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其中,单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还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另一端B相连。由于第二二极管D2具有反向特性,当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高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时,第二二极管D2正向导通;当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低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时,第二二极管D2反向截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供电模块60包括电池E1,例如12V启动电池,其中,电池E1的负极与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一端A相连,电池E1的正极与可控开关10的一端相连,可控开关10的另一端分别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in1和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in2相连。
具体来说,降压变换电路30是一种DCDC变换拓扑电路,其主要通过环路控制来实现降压变换并输出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IC1(例如降压变换模块集成芯片TPS57140-Q1)通过分压单元301对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出端的电压进行采样,并根据分压单元301输出的电压输出PWM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三开关管Q3进行开通或关断,从而实现环路控制,并确保降压变换电路30输出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
进一步地,在控制单元40控制可控开关10闭合后,电池E1的正极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in1和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in2相连,降压变换电路30将电池电压变换为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输出至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在延时开关电路20导通时,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为电池电压,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二输出端out2即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的电压低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即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的电压,第二二极管D2反向截止,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电压保持为车辆的电池电压;经过预设时间(例如150ms)之后,延时开关电路20关断,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的电压为0V,降压变换电路30的第二输出端out2即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的电压高于延时开关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out2'即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的电压,第二二极管D2正向导通,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电压保持在降压变换电路30输出的稳定的预设电压(例如4V左右的低压),在此维持电压的作用下,继电器70可以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且继电器驱动线圈71的损耗降至最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供电模块60还包括:抗干扰电路80,抗干扰电路80的连接在可控开关10与延时开关电路20之间,抗干扰电路80用于对供电模块60输出的电压进行抗干扰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抗干扰电路80包括:压敏电阻VDR,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容C4和第三二极管D3。
其中,压敏电阻VDR的一端通过可控开关10与电池E1的正极+相连,压敏电阻VDR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压敏电阻VDR的一端相连;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in1和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入端in2相连;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VDR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压敏电阻VDR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来说,抗干扰电路80可为EMC电路,其输入端通过可控开关10与电池E1的正极+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延时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in1和降压变换电路30的输入端in2相连,这样,抗干扰电路80可以滤除供电模块60中产生的浪涌电压。
由此,通过在供电模块60合理设置压敏器件(例如压敏电阻VDR)、电感器件(例如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瞬态抑制二极管)器件(例如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电容C4,可以提高继电器的驱动装置的抗浪涌保护能力。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可控开关闭合,且延时开关电路在可控开关闭合时导通,以使供电模块先通过延时开关电路为继电器驱动线圈供电,在预设时间后延时开关电路关断,降压变换电路对供电模块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后输出的电压大于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单向导通单元导通,以使供电模块通过降压变换电路为继电器驱动线圈供电。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可减少继电器驱动线圈发热,降低能量损耗。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车辆200包括继电器的驱动装置100。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继电器的驱动装置,能够在继电器稳定工作时降低输出电压来维持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地保持吸合状态,并可减少继电器驱动线圈发热,降低能量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模块;
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中的可控开关,所述可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或停止供电;
延时开关电路,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线圈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在所述可控开关闭合时导通,并在预设时间后关断;
降压变换电路,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单元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相连,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其中,所述单向导通单元在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时导通;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
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相连;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还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相连;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包括:
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相连;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
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
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电压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开通或关断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均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其中,
所述单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另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对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抗干扰保护的抗干扰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
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相连;
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
CN201621254065.XU 2016-11-14 2016-11-14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6210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4065.XU CN206210705U (zh) 2016-11-14 2016-11-14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4065.XU CN206210705U (zh) 2016-11-14 2016-11-14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0705U true CN206210705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0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54065.XU Active CN206210705U (zh) 2016-11-14 2016-11-14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070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8953A (zh) * 2017-09-06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7768196A (zh) * 2017-11-30 2018-03-06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继电器功耗的控制系统
CN108233714A (zh) * 2018-03-20 2018-06-29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WO2020063871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938860A (zh) * 2022-12-30 2023-04-0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保持电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8953A (zh) * 2017-09-06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7578953B (zh) * 2017-09-06 2019-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7768196A (zh) * 2017-11-30 2018-03-06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继电器功耗的控制系统
CN108233714A (zh) * 2018-03-20 2018-06-29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WO2020063871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970264A (zh) * 2018-09-28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970264B (zh) * 2018-09-28 2023-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938860A (zh) * 2022-12-30 2023-04-0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保持电路
CN115938860B (zh) * 2022-12-30 2023-09-26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降压保持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0705U (zh) 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355935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供电及防止电源反接的电路
CN203933406U (zh) 一种高压输入辅助电源电路
CN203313144U (zh) 一种防逆流电路
CN106364320B (zh) 一种交直传动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及供电控制方法
CN205787995U (zh) Ldo调压器、交流设备
CN104038072A (zh) 一种高压输入辅助电源电路
CN105981128A (zh) 闩锁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2384823U (zh) 一种光伏控制器
CN203645382U (zh) 一种带尖峰电压抑制的太阳能充电装置的拓扑结构
CN107703824A (zh) 空调扇驱动反馈智能供电控制系统
CN208782734U (zh) 交流转直流电源电路
CN203205942U (zh) 感应取能电源备用电池的充电控制结构
CN206341130U (zh) 一种低功耗开关电源装置
CN202019301U (zh) 车用大功率dc/dc驱动电源
CN205509643U (zh) 交直流自动切换供电系统
CN104092383A (zh) 一种高压输入辅助电源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204347670U (zh) 一种开关电源待机低功耗电路
CN104393748B (zh) 一种变流器开关管实现软关断和能量回馈的电路及方法
CN102624236A (zh) 车用大功率dc/dc驱动电源及驱动方法
CN103369764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CN206180873U (zh) 电批程控仪电路
CN207426803U (zh) 一种后备电池切入及浮充控制装置
CN205564671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功耗控制电路
CN206991151U (zh) 电压调节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