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2978U -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 Google Patents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2978U
CN206202978U CN201621234562.3U CN201621234562U CN206202978U CN 206202978 U CN206202978 U CN 206202978U CN 201621234562 U CN201621234562 U CN 201621234562U CN 206202978 U CN206202978 U CN 206202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nnecting seat
flexible
plunger
rota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45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家军
王南杰
易山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chang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CHANGYU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CHANGYU PLASTIC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CHANGYU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345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2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2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2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包括:带柱塞的连接座,套置于所述柱塞上的软胶阀片和混流器,拼合设置于连接座下端的两个半圆软管,单出液口的盖子,以及带有螺旋槽的旋转环;该旋转环扣接于盖子内下段,且所述连接座上的两个销柱分别扣接于所述旋转环的两个螺旋槽之一内并能沿螺旋槽运行,左或右转动盖子通过所述旋转环实现螺旋升降,使所述连接座的柱塞打开或封闭所述出液口。其内设置两种内容液的混流器和单向阀片,不需要取去盖子使用,使用时其双软管中的两种内容液在内部经过挤出、混合过程,最后从盖子顶部的单一出液口流出立刻使用。

Description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包装药品、化妆品等双软管容器,特别是一种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通过左或右转动盖子螺旋升降,使盖子上的出液口打开或封闭。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些药品、化妆品等包封需要采用双软管容器,如拼接式双软管容器等,拼接式双软管容器能夠确保兩支软管的内容物被挤压出來使用時固定比例穩定不变,但拼接的兩支软管通常设置兩個出液口,兩個出液口的距離至少在4.5mm以上, 需要让兩种内容物流出后再混合来使用,使用不够方便,并且设置兩個出液口的产品外覌造型也不美覌。
中国专利申请“单口出液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申请号201610100709.8 )是一种适用的单口出液的双软管,使用时其双软管中的两种内容液在内部经过挤出、混合过程,最后从一个出液口流出使用。但其需要取去外盖使用,用毕再合上外盖,使用欠方便。
发明内容
为避免现有双软管容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其拼合的双软管采用盖子顶部的一个出液口来出液,其不需要取去外盖使用,通过左或右转动盖子的动作,使盖子螺旋升降盖子上的出液口被打开或封闭。
一种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包括:
拼合的两个半圆软管;
一个连接座,该连接座内具有两个竖插孔,外壁设置两个销柱,顶部设置一容置腔,该容置腔的中间设置柱塞,该容置腔的底面对称开设分别与对应竖插孔连通的两个出液孔;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嘴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竖插孔的一个竖插孔中;
一个中部开孔的软胶阀片,套置于所述柱塞上且能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
一个混流器,套置于所述柱塞上,且位于所述软胶阀片上面;以及
具有一个出液口的盖子和带有两个螺旋槽的旋转环,该旋转环扣接于盖内下段,且所述连接座上的两个销柱分别扣接于所述旋转环的两个螺旋槽之一内并能沿螺旋槽运行,左或右转动盖子通过所述旋转环实现螺旋升降,使所述连接座的柱塞打开或封闭所述出液口。
其中,所述盖子的内顶面向下延伸一导流短管,该导流短管的外周设置一导向环,该导向环与所述连接座的容置腔内壁面滑配。
所述旋转环的外表面设置两条竖槽, 所述盖子内面设置与所述竖槽栓接的两条竖骨位。
所述盖子口下沿内设置环扣,用于与所述旋转环下端边沿扣接。
所述混流器的表面设置多个螺旋流道,所述混流器具有能与所述连接座的柱塞配合的中孔。
典型实施例中,所述混流器的表面叠层设置多个分流件,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5个分流片,相邻分流件之间为层流道,这些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各分流件上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5个螺旋流道。
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身采用PE全塑管、PP全塑管、铝塑积层管或金属软管。所述软胶阀片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橡胶或软质塑胶。
背景
本实用新型将配置旋转环的盖子和双软管通过一个连接座结合成一体,并于连接座上端放置软胶阀片和混流器,构成从盖子顶部单口出液的双软管容器。其采用盖子顶部的一个出液口来出液,其不需要取去盖子使用,左或右转动盖子通过所述旋转环实现螺旋升降,可使所述连接座的柱塞打开或封闭所述盖子的出液口。
本单口出液双软管容器采用兩种內容物在内部先混合后从盖子顶部單一出液口挤出使用的方式, 兩种內容物在被挤出之前经过内設的混合器充分混合反應,挤出时立刻可以直接涂抹使用;另外,為了避免已经混合的内容物回流污染软管内未被挤出的内容物,兩支软管的出液孔上面設有让内容物只能出不能入的单向软胶阀片。
本单口出液双软管容器可以使用通用的软管充填设备来灌装内容物,同时密封管尾的开口,利用既有的设备即可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盖子右旋出液口封闭状态);
图5为图1实施例的盖子左旋、打开出液口两种内容液被混合挤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1-5,实施例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包括盖子1,扣接于盖子1内下段旋转环2,一个连接座5,拼合设置于连接座5下端的两个半圆软管6、7,位于盖子1内腔、设置于连接座5上端的软胶阀片4和混流器3。
连接座5内具有两个竖插孔55(见图3-5),连接座5顶部设置一容置腔52,容置腔52的底面对称开设两个出液孔53,两个出液孔53分别与对应竖插孔55连通;容置腔52的底面中间向上延伸出柱塞51。连接座5的外壁设置两个销柱54,连接座5的竖插孔55的内壁还设有扣合用的环槽55’。两个半圆软管6、7的管嘴61、71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竖插孔55的一个竖插孔中。
软胶阀片4为圆形,中部开孔41,软胶阀片4套置于所述柱塞52上且能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53,所述柱塞52从软胶阀片4的孔41穿过;软胶阀片4具有单向阀作用,当软胶阀片4被内容液推起时两个出液孔53才被打开,来自两个出液孔53的内容液可进入容置腔52。
混流器3具有能与所述连接座5的柱塞52配合的中孔31,混流器3套置于所述柱塞51上,且位于所述软胶阀片4上面;混流器3的表面设置多个螺旋流道。如图2中,混流器3的表面叠层设置两个分流件32,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个分流片,相邻分流片之间为层流道,该两个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各分流件上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5个螺旋流道。
盖子1顶面设一个出液口11,盖子1内顶面向下延伸导流短管12,导流短管12的外周设置导向环13,导向环13与所述连接座5的容置腔52内壁面滑配。盖子1口下沿内设置环扣15, 近环扣15的内壁面上设置两条竖骨位14。
旋转环2设有两个螺旋槽21,旋转环2的外表面(无螺旋槽21处)还设置两条竖槽22, 两条竖槽22用于与盖子1内面所述两条竖骨位14栓接。旋转环2扣接于盖子1内下段,盖子1口下沿内的环扣15与所述旋转环2下端边沿扣接,旋转环2的两条竖槽22于盖子1内面的两条竖骨位14栓接,使旋转环2和盖子1形成一体。
扣接有旋转环2的盖子1装于连接座5上,连接座5上的两个销柱54分别扣接于所述旋转环2的两个螺旋槽21之一内,并能沿螺旋槽运行,盖子1内的导向环13插进连接座5顶部的容置腔52上沿,盖子1上下移动时所述柱塞52、软胶阀片4和混流器3始终位于连接座5的容置腔52与导向环13围合的空间内;且连接座5上的柱塞52、该柱塞52上的混流器3伸入盖子1内的导流短管12内。由于连接座5上的两个销柱54能沿所述旋转环2的相应螺旋槽运行,左或右转动盖子1通过所述旋转环2实现螺旋升降,使所述连接座5的柱塞52打开或封闭所述盖子1的出液口11。
两个半圆软管6、7均由管头部和管身组成,管身可选择PE全塑管、PP全塑管、铝塑积层管或金属软管等。管身内可灌装液态化妆品、药品等。半圆软管6的管头部的管嘴61的外壁设环肋61’,半圆软管7的管头部的管嘴71 的外壁设环肋71’,与连接座5相应竖插孔55的内壁的环槽55’扣合,使半圆软管的管嘴61、71与相应的竖插孔55连接牢固。为防止两个半圆软管转动,还在其管嘴的一侧面设置定位条,如半圆软管6的管嘴61外侧面设置的定位条62,相应连接座5的竖插孔55内壁对应出设置与该定位条62配合的定位凹槽。
参照图4和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双软管容器的使用和保存。如图4,不使用时,右转动盖子1下移,连接座5上销柱54处于旋转环2的螺旋槽21低端,连接座5上的柱塞51封闭盖子1的出液口11,且软胶阀片4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53,确保内容液不外漏。
使用时如图5,左转动盖子1上移,连接座5上销柱54处于旋转环2的螺旋槽21高端,使连接座5上的柱塞51打开盖子1的出液口11。此时,挤压两个半圆软管6、7的管身,受到压力的内容物A通过管嘴71、出液孔53流出,受到压力的内容物B通过管嘴61、另一出液孔53流出,推动柱塞51上的软胶阀片4和混流器3向上移动, 然后内容物A、B通过软胶阀片4边沿与导向环13之间的缝隙进入混流器3,经过混合器3的螺旋流道将内容物A、B混合,最后从盖子1的出液口11流出混合物AB供使用。当管身不再挤压时,管身回弹会将软胶阀片4吸回贴付于容置腔52底面的两个出液孔53,阻止混合物AB回流到软管内而造成污染。用毕,如图4将右转动盖子1下移,由连接座5上的柱塞51封闭盖子1的出液口11。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描述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这些描述并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做出的任何改进、等同替代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包括拼合的两个半圆软管,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连接座,该连接座内具有两个竖插孔,外壁设置两个销柱,顶部设置一容置腔,该容置腔的中间设置一个柱塞,该容置腔的底面对称开设分别与对应竖插孔连通的两个出液孔;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嘴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竖插孔的一个竖插孔中;
一个中部开孔的软胶阀片,套置于所述柱塞上且能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
一个混流器,套置于所述柱塞上,且位于所述软胶阀片上面; 以及
具有一个出液口的盖子和带有两个螺旋槽的旋转环,该旋转环扣接于盖子内下段,且所述连接座上的两个销柱分别扣接于所述旋转环的两个螺旋槽之一内并能沿螺旋槽运行,左或右转动盖子通过所述旋转环实现螺旋升降,使所述连接座的柱塞打开或封闭所述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的内顶面向下延伸一导流短管,该导流短管的外周设置一导向环,该导向环与所述连接座的容置腔内壁面滑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环的外表面设置两条竖槽, 所述盖子内表面设置与所述竖槽栓接的两条竖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口下沿内设置圈环扣,用于与所述旋转环下端边沿扣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器的表面设置多个螺旋流道,所述混流器具有能与所述连接座的柱塞配合的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器的表面叠层设置多个分流件,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5个分流片,相邻分流片之间为层流道,这些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各分流件上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5个螺旋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嘴一侧面设置定位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身采用PE全塑管、PP全塑管、铝塑积层管或金属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阀片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橡胶或软质塑胶。
CN201621234562.3U 2016-11-17 2016-11-17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Active CN206202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4562.3U CN206202978U (zh) 2016-11-17 2016-11-17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4562.3U CN206202978U (zh) 2016-11-17 2016-11-17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2978U true CN206202978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4562.3U Active CN206202978U (zh) 2016-11-17 2016-11-17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2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567B (zh) 带单向阀的双软管容器
CN102164830A (zh) 用于尤其是药物、化妆品、食品等的流体产品的容器
KR20160074689A (ko) 주름관이 형성된 이액 혼합 용기
CN105151506A (zh) 一种采用旋转式开关的容纳器
CN206202978U (zh) 转开式单口出液双软管
CN105564829B (zh) 单口出液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
KR200473940Y1 (ko) 펌핑수단을 갖는 염모제 용기
CN204078463U (zh) 一种包装容器
CN201321224Y (zh) 带单向阀的双软管容器
CN111712328A (zh) 用于分配流体或混合物的系统和在所述系统中使用的装置
CN102502093B (zh) 一种掀盖双软管
CN205397017U (zh) 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
CN201592820U (zh) 防回流双腔软管
CN205076230U (zh) 一种采用旋转式开关的容纳器
CN107082183B (zh) 一种双腔定量容器
CN204033044U (zh) 榨汁容器与榨汁机
CN203819700U (zh) 带旋转出液口的盖子
CN103010594B (zh) 一种双掀盖双腔容器及其采用的双掀盖
CN108408229B (zh) 易于混合的防污染包装容器
CN208360860U (zh) 一种易灌装防挤出包装容器
CN102009787A (zh) 复阀门双软管容器
CN103395564B (zh) 一种多腔瓶出液结构
CN209663057U (zh) 一种双腔调配瓶
CN208377398U (zh) 易于混合的防污染包装容器
CN202448652U (zh) 颜料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1st, 4th, and 5th floors, Building 19, Chang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ayi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chang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Guangdong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manhole town students yamen Village Industrial Zone D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UDN PACKAG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