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0833U - 万能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万能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0833U
CN206200833U CN201621112996.6U CN201621112996U CN206200833U CN 206200833 U CN206200833 U CN 206200833U CN 201621112996 U CN201621112996 U CN 201621112996U CN 206200833 U CN206200833 U CN 20620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ixed jaw
jaw portion
monkey wrench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29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硕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129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08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能扳手,其包括:一本体,其包括一固定颚部与一握柄部,该固定颚部连接该握柄部,该握柄部供使用者握持;一活动颚,其枢接该固定颚部并包括一夹持部与至少一棘齿部,该夹持部与该棘齿部分别位于该活动颚相反两端,该夹持部能够随着该活动颚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靠近或远离该固定颚部,该固定颚部与该活动颚能够共同夹持对象,该棘齿部具有数个齿槽;一卡掣组,其枢接该握柄部并包括一卡掣件,该卡掣件随着该卡掣组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选择性地卡掣于该棘齿部的任一齿槽。

Description

万能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能扳手,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卡掣组的万能扳手。
背景技术
参考中国专利第CN2670059Y号的万能扳手,其包括:一个手柄,一静颚夹,静颚夹位于手柄的一端,具有一个锁卸作用面,一动颚夹,与手柄的一端连接,并与静颚夹相对应,具有一个可容入被锁卸件的喉域,喉域具有多个域壁,所述的锁卸作用面为一圆弧段,该圆弧段表面形成凹凸起伏的齿条状;所述的动颚夹与手柄铰接,其上的喉域的喉口与静颚夹相对应;所述喉域的域壁形成与被锁卸物接触的工作面,它们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相等的夹角。
然而现有的万能扳手的动颚夹系自由地相对于该静颚夹枢摆,使得使用者无法轻易地固定该动颚夹与该静颚夹的相对位置而无法稳固地夹持被锁卸物,不具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系在于:现有的万能扳手的动颚夹系自由地相对于该静颚夹枢摆,使得使用者无法轻易地固定该动颚夹与该静颚夹的相对位置而无法稳固地夹持被锁卸物,不具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其包括一固定颚部与一握柄部,该固定颚部连接该握柄部,该握柄部供使用者握持;
一活动颚,其枢接该固定颚部并包括一夹持部与至少一棘齿部,该夹持部与该棘齿部分别位于该活动颚相反两端,该夹持部能够随着该活动颚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靠近或远离该固定颚部,该固定颚部与该活动颚能够共同夹持对象,该棘齿部具有数个齿槽;
一卡掣组,其枢接该握柄部并包括一卡掣件,该卡掣件随着该卡掣组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选择性地卡掣于该棘齿部的任一齿槽。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卡掣组包括一摆件与一第一弹性件,该摆件一侧枢接该握柄部,且该摆件的另一侧连接该卡掣件,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握柄部与该摆件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摆件。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卡掣件可枢摆地连接该摆件,该卡掣组包括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握柄部与该卡掣件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卡掣件。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摆件包括一顶部、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顶部并相隔一距离,该卡掣件与该握柄部分别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该顶部邻近该卡掣件,且该第一弹性件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顶部。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卡掣组包括一第一枢轴销与一第二枢轴销,该第一枢轴销穿设该第一侧壁、该握柄部邻近该固定颚部的一端与该第二侧壁,该第二枢轴销穿设该第一侧壁、该卡掣件与该第二侧壁。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第一容置凹槽与一第二容置凹槽,该第一容置凹槽与该第二容置凹槽设置于该握柄部邻近该固定颚部的一端,该第二容置凹槽位于该第一容置凹槽与该固定颚部之间,该第一弹性件容置于该第一容置凹槽,该第二弹性件容置于该第二容置凹槽。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活动颚包括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分别连接该夹持部并相隔一距离,该固定颚部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一枢轴件穿设该第一延伸部、该固定颚部邻近该握柄部的一端与该第二延伸部,该棘齿部的数量为二个,二个该棘齿部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远离该夹持部的一端,另一个该棘齿部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远离该夹持部的一端。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夹持部包括一夹持面与一夹持齿面,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设置于该夹持部面对该固定颚部的一侧,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互相连接,该固定颚部包括数个夹合齿,该夹合齿设置于该固定颚部并面对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夹持面沿着一第一虚拟直线延伸,该夹持齿面沿着一第二虚拟直线延伸,该第一虚拟直线与该第二虚拟直线相交于一点并相隔一角度。
所述的万能扳手,其中:该角度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该卡掣组朝向该活动颚枢摆时,该卡掣件卡掣于该棘齿部的任一齿槽,使得该活动颚与该本体定位于一相对位置。当该卡掣组朝向远离该活动颚枢摆时,该卡掣件远离该棘齿部,该活动颚能够自由地相对于该本体枢摆。使用者能够按压该卡掣组,使得该活动颚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将该卡掣件选择性地卡掣于该棘齿部的任一位置,用户能够按照欲夹持的对象的大小而调整该活动颚与该固定颚部之间的大小,并将该万能扳手夹持对象,具有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万能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由图1所取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由图1所取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表示万能扳手位于第一位置。
图4是为图3的延续,表示表示万能扳手位于第二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万能扳手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延续,表示该本体沿着箭头方向顺时针摆动。
图7是图5的延续,表示该本体沿着箭头方向逆时针摆动。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固定颚部;111夹合齿;12握柄部;13第一容置凹槽;14第二容置凹槽;20活动颚;21夹持部;211夹持面;212夹持齿面;22棘齿部;221齿槽;23第一延伸部;24第二延伸部;30卡掣组;31卡掣件;32摆件;321顶部;322第一侧壁;323第二侧壁;33第一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5第一枢轴销;36第二枢轴销;A枢轴件;B螺锁件;B1第一边;B2第二边;B3第三边;B4第一角;B5第二角;D角度;L1第一虚拟直线;L2第二虚拟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万能扳手包括:一本体10、一活动颚20与一卡掣组30,该活动颚20可枢摆地连接该本体10,该卡掣组30可枢摆地连接该本体10并选择性地卡掣该活动颚20,当该卡掣组30卡掣该活动颚20时,该活动颚20与该本体10定位于一相对位置,当该卡掣组30脱离该活动颚20时,该活动颚20能够相对于该本体10自由地枢摆。
该本体10包括一固定颚部11、一握柄部12、一第一容置凹槽13与一第二容置凹槽14,该固定颚部11连接该握柄部12,该活动颚20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而能够与该固定颚部11共同夹持对象,该握柄部12供使用者握持,该第一容置凹槽13与该第二容置凹槽14设置于该握柄部12邻近该固定颚部11的一端,该第二容置凹槽14位于该第一容置凹槽13与该固定颚部11之间,该固定颚部11包括数个夹合齿111,该数个夹合齿111设置于该固定颚部11面对该活动颚20的一侧并呈弧状排列。
该活动颚20枢接该固定颚部11并包括一夹持部21、至少一棘齿部22,该夹持部21与该棘齿部22分别位于该活动颚20相反两端,该夹持部21能够随着该活动颚20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而靠近或远离该固定颚部11。该活动颚20更包括一第一延伸部23与一第二延伸部24,该第一延伸部23与该第二延伸部24分别连接该夹持部21并相隔一距离,该固定颚部11位于该第一延伸部23与该第二延伸部24之间,一枢轴件A穿设该第一延伸部23、该固定颚部11邻近该握柄部12的一端与该第二延伸部24,该棘齿部22的数量为二个,该二棘齿部22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23远离该夹持部21的一端,另一该棘齿部22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24远离该夹持部21的一端。
该夹持部21包括一夹持面211与一夹持齿面212,该夹持面211与该夹持齿面212设置于该夹持部21面对该固定颚部11的一侧,该夹持面211与该夹持齿面212互相连接,该夹合齿111面对该夹持面211与该夹持齿面212。于本实施例中,该夹持面211沿着一第一虚拟直线L1延伸,该夹持齿面212沿着一第二虚拟直线L2延伸,该第一虚拟直线L1与该第二虚拟直线L2相交于一点并相隔一角度D,该角度D为60度。该棘齿部22具有数个齿槽221,该数个齿槽221以该枢轴件A为圆心呈弧状排列。
该卡掣组30枢接该握柄部12并包括一卡掣件31、一摆件32、一第一弹性件33与一第二弹性件34,该卡掣件31随着该卡掣组30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而选择性地卡掣于该棘齿部22的任一齿槽221,该摆件32一侧枢接该握柄部12,且该摆件32的另一侧枢接该卡掣件31,该第一弹性件33设置于该握柄部12与该摆件32之间并容置于该第一容置凹槽13,该第二弹性件34设置于该握柄部12与该卡掣件31之间并容置于该第二容置凹槽14,该第一弹性件33弹性地抵顶该摆件32,该第二弹性件34弹性地抵顶该卡掣件31。
该摆件32包括一顶部321、一第一侧壁322与一第二侧壁323,该第一侧壁322与该第二侧壁323分别连接该顶部321并相隔一距离,该卡掣件31与该握柄部12分别位于该第一侧壁322与该第二侧壁323之间,该顶部321邻近该卡掣件31,且该第一弹性件33位于该第一侧壁322与该第二侧壁323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顶部321。于本实施例中,该卡掣组30更包括一第一枢轴销35与一第二枢轴销36,该第一枢轴销35穿设该第一侧壁322、该握柄部12邻近该固定颚部11的一端与该第二侧壁323,该第二枢轴销36穿设该第一侧壁322、该卡掣件31与该第二侧壁323。
参考图3与图4。该万能扳手具有一第一位置(图3)与一第二位置(图4)。当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摆件32受到该第一弹性件33弹性地抵顶,驱使该卡掣件31卡掣于该棘齿部22的任一齿槽221,使得该活动颚20与该本体10定位于一相对位置。当使用者按压该摆件32的顶部321,驱使该卡掣组30以该第一枢轴销35为轴心朝向远离该活动颚20枢摆,并压缩该第一弹性件33,使得该万能扳手由该第一位置转变至该第二位置。当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二位置,该卡掣件31远离该棘齿部22,该活动颚20能够自由地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
参考图5至图7。一螺锁件B为六角螺栓(或六角螺帽)而具有一第一边B1、一第二边B2与一第三边B3,该第二边B2位于该第一边B1与该第三边B3之间并互相连接,该第一边B1与该第二边B2之间具有一第一角B4,该第二边B2与该第三边B3之间具有一第二角B5。当该万能扳手夹持该螺锁件B(图5)时,该夹持面211抵靠该第一边B1,该夹持齿面212抵靠该第二边B2,该固定颚部11的夹合齿111抵靠该第一角B4的对角,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一位置。当用户驱动该本体10顺时针摆动时(图6),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夹持该螺锁件B而驱动该螺锁件B顺时针旋转。当用户驱动该本体10逆时针摆动时(图7),该本体10以该枢轴件A为轴心相对于该活动颚20枢摆,该活动颚20的齿槽221推动该卡掣件31,使得该卡掣件31以该第二枢轴销36为轴心朝向该握柄部12枢摆而压缩该第二弹性件34,驱使该固定颚部11远离该第一角B4的对角,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松脱该螺锁件B,达到空转效果,使用者能够移动该活动颚20而将该夹持面211抵靠该第二边B2,该夹持齿面212抵靠该第三边B3,并接续将该本体10顺时针摆动,驱使该固定颚部11的夹合齿111抵靠该第二角B5的对角,使得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共同夹持该螺锁件B。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万能扳手具有以下优点:
1.当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摆件32受到该第一弹性件33弹性地抵顶,驱使该卡掣件31卡掣于该棘齿部22的任一齿槽221,使得该活动颚20与该本体10定位于一相对位置。当使用者按压该摆件32的顶部321,驱使该卡掣组30朝向远离该活动颚20枢摆,并压缩该第一弹性件33,使得该万能扳手由该第一位置转变至该第二位置。当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二位置,该卡掣件31远离该棘齿部22,该活动颚20能够自由地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使用者能够按压该摆件32的顶部321,使得该活动颚20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而将该卡掣件31选择性地卡掣该棘齿部22的任一位置,用户能够按照欲夹持的该螺锁件B的大小而调整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之间的大小,并将该万能扳手夹持该螺锁件B,具有便利性。
2.当用户驱动该本体10顺时针摆动时,该万能扳手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夹持该螺锁件B而驱动该螺锁件B顺时针旋转。当用户驱动该本体10逆时针摆动时,该本体10以该枢轴件A为轴心相对于该活动颚20枢摆,该活动颚20的齿槽221推动该卡掣件31,使得该卡掣件31以该第二枢轴销36为轴心朝向该握柄部12枢摆而压缩该第二弹性件34,驱使该固定颚部11远离该第一角B4的对角,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松脱该螺锁件B,达到空转效果,使用者能够移动该活动颚20而将该夹持面211抵靠该第二边B2,该夹持齿面212抵靠该第三边B3,并接续将该本体10顺时针摆动,驱使该固定颚部11的夹合齿111抵靠该第二角B5的对角,使得该活动颚20与该固定颚部11共同夹持该螺锁件B。用户能够驱动该本体10顺时针摆动与逆时针摆动,驱使该万能扳手不需要脱离该螺锁件B而持续驱动该螺锁件B顺时针转动,具有便利性。

Claims (10)

1.一种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其包括一固定颚部与一握柄部,该固定颚部连接该握柄部,该握柄部供使用者握持;
一活动颚,其枢接该固定颚部并包括一夹持部与至少一棘齿部,该夹持部与该棘齿部分别位于该活动颚相反两端,该夹持部能够随着该活动颚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靠近或远离该固定颚部,该固定颚部与该活动颚能够共同夹持对象,该棘齿部具有数个齿槽;
一卡掣组,其枢接该握柄部并包括一卡掣件,该卡掣件随着该卡掣组相对于该本体枢摆而选择性地卡掣于该棘齿部的任一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掣组包括一摆件与一第一弹性件,该摆件一侧枢接该握柄部,且该摆件的另一侧连接该卡掣件,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握柄部与该摆件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摆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掣件可枢摆地连接该摆件,该卡掣组包括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握柄部与该卡掣件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卡掣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摆件包括一顶部、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顶部并相隔一距离,该卡掣件与该握柄部分别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该顶部邻近该卡掣件,且该第一弹性件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并弹性地抵顶该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掣组包括一第一枢轴销与一第二枢轴销,该第一枢轴销穿设该第一侧壁、该握柄部邻近该固定颚部的一端与该第二侧壁,该第二枢轴销穿设该第一侧壁、该卡掣件与该第二侧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一第一容置凹槽与一第二容置凹槽,该第一容置凹槽与该第二容置凹槽设置于该握柄部邻近该固定颚部的一端,该第二容置凹槽位于该第一容置凹槽与该固定颚部之间,该第一弹性件容置于该第一容置凹槽,该第二弹性件容置于该第二容置凹槽。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颚包括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分别连接该夹持部并相隔一距离,该固定颚部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一枢轴件穿设该第一延伸部、该固定颚部邻近该握柄部的一端与该第二延伸部,该棘齿部的数量为二个,二个该棘齿部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远离该夹持部的一端,另一个该棘齿部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远离该夹持部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包括一夹持面与一夹持齿面,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设置于该夹持部面对该固定颚部的一侧,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互相连接,该固定颚部包括数个夹合齿,该夹合齿设置于该固定颚部并面对该夹持面与该夹持齿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面沿着一第一虚拟直线延伸,该夹持齿面沿着一第二虚拟直线延伸,该第一虚拟直线与该第二虚拟直线相交于一点并相隔一角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该角度为60度。
CN201621112996.6U 2016-10-11 2016-10-11 万能扳手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0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2996.6U CN206200833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万能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2996.6U CN206200833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万能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0833U true CN206200833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6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299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00833U (zh) 2016-10-11 2016-10-11 万能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0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4227A (zh) * 2016-10-11 2018-04-17 王硕锋 万能扳手
CN114800345A (zh) * 2021-01-19 2022-07-2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4227A (zh) * 2016-10-11 2018-04-17 王硕锋 万能扳手
CN114800345A (zh) * 2021-01-19 2022-07-2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2265B (zh) 一种扳手工具
CN206200833U (zh) 万能扳手
CN102935631A (zh) 一种夹紧工件外轮廓的夹具
WO2014134848A1 (zh) 多用棘爪管钳
CN206718215U (zh) 一种玉石切割夹具
CN107914227A (zh) 万能扳手
CN208020044U (zh) 一种隐形防护网十字扣专用钳
CN207415182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多功能老虎钳
CN207289868U (zh) 一种便携式六角螺母卡紧装置
US20090126540A1 (en) Locking pliers with opposing handle
CN202367624U (zh) 一种鲤鱼钳
CN104080578B (zh) 开口扳手头
CN212762974U (zh) 一种快速固定夹
TWM524769U (zh) 多功能扳手
CN205904928U (zh) 新型工作扳手
CN204748436U (zh) 一种多功能活口扳手
WO2017166794A1 (zh) 具有不对称双八字形钳口及棘轮功能的活动扳手
CN201179641Y (zh) 一种新型多用途旋拧钳
CN205817684U (zh) 一种管钳扳手
CN201511318U (zh) 两用扳子
CN204417937U (zh) 一种枕木搬运夹
CN208068064U (zh) 旋转台钳
CN201579729U (zh) 一种管钳
CN202825605U (zh) 一种铁钳
CN206406002U (zh) 一种多功能五金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