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8957U -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8957U
CN206198957U CN201620901381.5U CN201620901381U CN206198957U CN 206198957 U CN206198957 U CN 206198957U CN 201620901381 U CN201620901381 U CN 201620901381U CN 206198957 U CN206198957 U CN 206198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membrane module
coolant
putamina
bottom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13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浩赟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O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O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O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13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8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8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8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膜壳,所述的膜壳位于所述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所述的上端盖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的冷却液通路与若干的气体通路,所述的冷却液通路与所述的气体通路错层设置,冷却液通路的一端作为冷却液进出口,其余端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冷却液通路上设有若干的冷却液导流孔道,所述的气体通路的一端作为气体进出口,其余端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气体通路上设有若干的气体导流孔道,所述的下端盖与所述的上端盖相互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设置有冷却液通路与冷却管,可通入冷凝液对反应过程进行降温,促进反应的进行速度与反应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效吸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背景技术
曝气膜组件主要应用于高效吸收领域,如一些含有酸性或碱性气体的吸收,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由于中空膜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给吸收过程提供更大的传质面积,能够大幅度提高传质效率,同时设备体积小,操作压力低,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异很大,在膜法曝气中,膜组件不宜采用较高的垂直高度,同时吸收过程还应当足够充分,因此需要制备具有高传质性能并且垂直高度较低的膜组件。另外,吸收过程中通常会放出热量,需要对温度进行一定控制,市面上的曝气膜装置均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高效吸收气体,并实现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膜壳,所述的膜壳位于所述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
所述的上端盖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的冷却液通路与若干的气体通路,所述的冷却液通路与所述的气体通路错层设置,冷却液通路的一端作为冷却液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冷却液通路上设有若干的冷却液导流孔道,所述的气体通路的一端作为气体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气体通路上设有若干的气体导流孔道,所述的下端盖与所述的上端盖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的下端盖与所述的上端盖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的膜壳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胶层,所述的密封胶层之间设置有若干的折流板,所述的膜壳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中空膜束与若干的冷却管,所述的中空膜束竖直的穿过折流板、密封胶层、定位板并与所述的上端盖和下端盖的气体导流孔道相接,所述的冷却管竖直的穿过折流板、密封胶层、定位板并与所述的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冷却液导流孔道相接,所述的膜壳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的吸收液进出口。
进一步,所述的膜壳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膜壳与下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密封垫上设置有与冷却液导流孔道、气体导流孔道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通路与气体通路相互垂直。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液进出口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所述的折流板之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通路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所述的气体通路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设置有冷却液通路与冷却管,可通入冷凝液对反应过程进行降温,促进反应的进行速度与反应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交错设置使吸收液有特定的流向,增加吸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提高了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端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垫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端盖;2-下端盖;3-膜壳;4-密封垫;5-定位板;6-密封胶层;7-折流板;8-中空膜束;9-冷却管;10-吸收液进出口;11-冷却液通路;12-冷却液导流孔道;13-气体通路;14-气体导流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包括上端盖1、下端盖2、膜壳3,所述的膜壳3位于所述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2之间;
所述的上端盖1的内部开设有4个冷却液通路11与4个气体通路13,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与所述的气体通路13错层设置,冷却液通路11的一端作为冷却液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上设有4个冷却液导流孔道12,所述的气体通路13的一端作为气体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气体通路13上设有4个气体导流孔道14,所述的下端盖2与所述的上端盖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的下端盖2与所述的上端盖1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的膜壳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板5,所述的定位板5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胶层6,所述的密封胶层6之间设置有若干的折流板7,所述的膜壳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中空膜束8与若干的冷却管9,所述的中空膜束8竖直的穿过折流板7、密封胶层6、定位板5并与所述的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气体导流孔道14相接,所述的冷却管9竖直的穿过折流板7、密封胶层6、定位板5并与所述的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冷却液导流孔道12相接,所述的膜壳3的侧壁上设有2个吸收液进出口10。
所述的膜壳3与上端盖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的膜壳3与下端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的密封垫4上设置有与冷却液导流孔道12、气体导流孔道14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与气体通路13相互垂直。
所述的折流板7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所述的气体通路13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
所述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2的冷却液通路11的一端均可作为冷却液进口或冷却液出口,所述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2的气体通路13的一端均可作为气体进口或气体出口,所述的吸收液进出口10可作为吸收液的进口或出口。
位于上方的吸收液进出口10为吸收液进口时,吸收液在膜壳3中流动,当所述的上端盖1的气体通路13的一端作为气体进口时,下端盖2的气体通路13的一端作为气体出口,气体自上端盖1流经中空膜束8,膜壳3中的吸收液对气体进行吸收;当所述的上端盖1的冷却液通路11的一端作为冷却液进口时,下端盖2的冷却液通路11的一端作为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自上端盖1流经冷却管9,对反应中的吸收液进行降温,同时提高了反应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下端盖(2)、膜壳(3),所述的膜壳(3)位于所述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2)之间;
所述的上端盖(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的冷却液通路(11)与若干的气体通路(13),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与所述的气体通路(13)错层设置,冷却液通路(11)的一端作为冷却液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上设有若干的冷却液导流孔道(12),所述的气体通路(13)的一端作为气体进出口,其余端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气体通路(13)上设有若干的气体导流孔道(14),所述的下端盖(2)与所述的上端盖(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的下端盖(2)与所述的上端盖(1)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的膜壳(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板(5),所述的定位板(5)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胶层(6),所述的密封胶层(6)之间设置有若干的折流板(7),所述的膜壳(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中空膜束(8)与若干的冷却管(9),所述的中空膜束(8)竖直的穿过折流板(7)、密封胶层(6)、定位板(5)并与所述的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气体导流孔道(14)相接,所述的冷却管(9)竖直的穿过折流板(7)、密封胶层(6)、定位板(5)并与所述的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冷却液导流孔道(12)相接,所述的膜壳(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的吸收液进出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壳(3)与上端盖(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的膜壳(3)与下端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的密封垫(4)上设置有与冷却液导流孔道(12)、气体导流孔道(14)相对应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与气体通路(13)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液进出口(10)的数量为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板(7)之间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通路(11)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所述的气体通路(13)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或串联。
CN201620901381.5U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Active CN206198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1381.5U CN206198957U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1381.5U CN206198957U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8957U true CN206198957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1381.5U Active CN206198957U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89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349A1 (zh) * 2019-10-15 2021-04-22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膜组件及膜过滤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349A1 (zh) * 2019-10-15 2021-04-22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膜组件及膜过滤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8656U (zh) 一种电堆气液分配装置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205913971U (zh) 一种尾气脱硫装置
CN206198957U (zh)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CN106898800B (zh) 一种带有气液分离功能的微型散热器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02151566U (zh) 液膜吸收磺化反应器
CN214734505U (zh) 一种制氢系统
CN103106932A (zh) 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CN106895611A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制冷剂的分配方法
CN203408613U (zh) 一种基于膜的液体除湿装置
CN203055477U (zh) 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CN209759399U (zh) 一种天然气脱水装置
CN106139831A (zh) 一种新型曝气膜组件
CN207050528U (zh) 有机废气的冷凝装置
CN207210346U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CN21690952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气液分离装置
CN105413395A (zh) 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
CN202254992U (zh) 整体式热管烟温调节器
CN205216515U (zh) 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
CN206435056U (zh) 一种管式气隙膜蒸馏组件
CN211457401U (zh) 一种加热器
CN103280245B (zh) 垂直压力管式超临界水堆
CN106422784A (zh) 一种高效率膜蒸馏组件和蒸馏方法
CN205948866U (zh) 一种新型甲醇合成塔
CN112268022A (zh) 全塑环保真空机组
CN214598118U (zh) 一种硝基胍合成反应尾气回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Anxin County 071600 Hebei city of Baoding province Zhao Bei Kou Zhen Chuang-tzu Cun You Yi Lu Nan No. 7 season

Patentee after: Sun Ziwei

Address before: Room 3 building C3012 No. 6 building A, 300300 Tianjin District of Dongli City Huaming Industrial Park HuaFeng Roa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WOCHI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