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8530U - 跳绳 - Google Patents

跳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8530U
CN206198530U CN201621290719.4U CN201621290719U CN206198530U CN 206198530 U CN206198530 U CN 206198530U CN 201621290719 U CN201621290719 U CN 201621290719U CN 206198530 U CN206198530 U CN 206198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hell
clamp
hawser
circul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07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新亚
王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2907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8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8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85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跳绳,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在跳绳断裂时,只需要替换跳绳的一小部分绳线,经济实惠又环保;跳绳两端是粗绳,中间是细绳,可以减小阻力,提高跳绳的速度,而且接头部分有重力,可以提高甩绳的力度;既适用于单人跳的跳绳,又适用于多人跳的跳绳;甩动时可以产生声音。

Description

跳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项目的器材,特别涉及一种跳绳。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上体育课跳绳时,绳线的中部总是在地上摩擦,容易使得跳绳损坏,甚至断裂,整个跳绳都需要重新换,不环保。
目前,市场上的跳绳要么只能用于单人跳,要么只能用于多人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跳绳损坏后,整个跳绳都要重新换,不环保等不足,提供一种环保的跳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跳绳,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所述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所述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每个所述绳头部分包括握把和粗绳。所述粗绳的一端与所述握把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绳中部分相连。
每个所述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和细绳。所述二个接头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细绳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所述粗绳相连。
每个所述接头部分包括可掰开的外壳、第一卡子和第二卡子。所述第一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粗绳。所述第二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细绳。所述粗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顶面和第一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子上。所述细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底面和第二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子上。
一种跳绳,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所述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所述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每个所述绳头部分包括握把和粗绳。所述粗绳的一端与所述握把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绳中部分相连。
每个所述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和细绳。所述二个接头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细绳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所述粗绳相连。
每个所述接头部分包括外壳、第一卡子、第二卡子和至少三个第一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中部的侧面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粗绳。所述第二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细绳。所述粗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顶面和第一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子上。所述细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底面和第二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子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上部为中空的椎体结构,所述外壳的中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的下部为中空的倒椎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跳绳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圆孔和至少三个第三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上部的侧面且一个所述第二圆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三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下部的侧面且一个所述第三圆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每个所述第二圆孔和每个所述第三圆孔都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跳绳还包括至少三个弹片。所述至少三个弹片设置在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内且一个所述弹片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跳绳还包括膜,所述膜环绕设置在所述外壳中部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跳绳断裂时,只需要替换跳绳的一小部分绳线,经济实惠且环保。
2、本实用新型跳绳两端是粗绳,中间是细绳,可以减小阻力,提高跳绳的速度,而且接头部分有重力,可以提高甩绳的力度。
3、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单人跳,又可以用于多人跳。单人跳时,换成短的细绳,多人跳时,换成长的细绳即可。
4、本实用新型甩动时可以产生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接头部分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接头部分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半剖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实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跳绳,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其中,每个绳头部分包括握把1和粗绳11。粗绳11的一端与握把1相连,另一端与绳中部分相连。
其中,每个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5和细绳3。二个接头部分5的一端分别与细绳3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粗绳11相连。
具体的,每个接头部分5包括可掰开的外壳51、第一卡子53和第二卡子55。第一卡子53设置在外壳51内的顶部,用于固定粗绳11。第二卡子55设置在外壳51内的底部,用于固定细绳3。粗绳11依次穿过外壳51顶面和第一卡子53打结,从而固定在第一卡子53上。细绳3依次穿过外壳51底面和第二卡子55打结,从而固定在第二卡子55上。
其中,外壳51的上部为中空的椎体结构,所述外壳51的中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外壳51的下部为中空的倒椎体结构。外壳51的椎体和倒椎体结构,用于压紧第一卡子53和第二卡子55。
本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当细绳3断裂时,只需要掰开外壳51,然后打开细绳3两端的结,就可以替换细绳3了。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一种跳绳,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其中,每个绳头部分包括握把1和粗绳11。粗绳11的一端与握把1相连,另一端与绳中部分相连。
其中,每个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5和细绳3。二个接头部分5的一端分别与细绳3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粗绳11相连。
其中,每个接头部分5包括外壳51、第一卡子53、第二卡子55、三个第一圆孔57、三个第二圆孔50、三个第三圆孔52和三个弹片。三个第一圆孔57均匀设置在外壳51中部的侧面且三个第一圆孔57与外壳5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卡子53设置在外壳51内的顶部,用于固定粗绳11。第二卡子55设置在外壳51内的底部,用于固定细绳3。粗绳11依次穿过外壳51顶面和第一卡子53打结,从而固定在第一卡子53上。细绳3依次穿过外壳51底面和第二卡子55打结,从而固定在第二卡子55上。
其中,三个第二圆孔50均匀设置在外壳51上部的侧面且一个第二圆孔50对应一个第一圆孔57。三个第三圆孔52均匀设置在外壳51下部的侧面且一个第三圆孔52对应一个第一圆孔57。每个第二圆孔50和每个第三圆孔52都与外壳51的内部相连通。
其中,三个弹片设置在三个第一圆孔57内且一个弹片对应一个第一圆孔57。由于第一圆孔57与外壳51内部相连通,第二圆孔50和第三圆孔52都与外壳51内部相连通,且每个第一圆孔57内都设有弹片,所以外部不同方向的空气从第一圆孔57或第二圆孔50或第三圆孔52进去势必会产生声音。
具体的,外壳51的上部为中空的椎体结构,所述外壳51的中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外壳51的下部为中空的倒椎体结构。外壳51的椎体和倒椎体结构,用于压紧第一卡子53和第二卡子55。
本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当细绳3断裂时,只需要从第一圆孔57中打开细绳3两端的结,就可以替换细绳3了。
由于第一圆孔57与外壳51内部相连通,第二圆孔50和第三圆孔52都与外壳51内部相连通,且每个第一圆孔57内都设有弹片,所以外部不同方向的空气从第一圆孔57或第二圆孔50或第三圆孔52进去势必会产生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粗绳11可以是竹节绳,可用作花样跳绳。细绳3可以是钢丝绳,可用作速度跳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跳绳断裂时,只需要替换跳绳的一小部分绳线,经济实惠且环保。
2、本实用新型跳绳两端是粗绳11,中间是细绳3,可以减小阻力,提高跳绳的速度,而且接头部分有重力,可以提高甩绳的力度。
3、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单人跳,又可以用于多人跳。单人跳时,换成短的细绳,多人跳时,换成长的细绳即可。
4、本实用新型甩动时可以产生声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跳绳,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所述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所述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每个所述绳头部分包括握把和粗绳,所述粗绳的一端与所述握把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绳中部分相连;
每个所述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和细绳,所述二个接头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细绳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所述粗绳相连;
每个所述接头部分包括可掰开的外壳、第一卡子和第二卡子,所述第一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粗绳,所述第二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细绳,所述粗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顶面和第一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子上,所述细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底面和第二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子上。
2.一种跳绳,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个绳头部分和绳中部分,所述二个绳头部分分别与所述绳中部分的两端相连;
每个所述绳头部分包括握把和粗绳,所述粗绳的一端与所述握把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绳中部分相连;
每个所述绳中部分包括二个接头部分和细绳,所述二个接头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细绳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二个所述粗绳相连;
每个所述接头部分包括外壳、第一卡子、第二卡子和至少三个第一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中部的侧面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粗绳,所述第二卡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细绳,所述粗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顶面和第一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子上,所述细绳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底面和第二卡子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部为中空的椎体结构,
所述外壳的中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的下部为中空的倒椎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绳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圆孔和至少三个第三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上部的侧面且一个所述第二圆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三圆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下部的侧面且一个所述第三圆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每个所述第二圆孔和每个所述第三圆孔都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绳还包括至少三个弹片,所述至少三个弹片设置在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圆孔内且一个所述弹片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绳还包括膜,所述膜环绕设置在所述外壳中部的侧面。
CN201621290719.4U 2016-11-29 2016-11-29 跳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8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0719.4U CN206198530U (zh) 2016-11-29 2016-11-29 跳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0719.4U CN206198530U (zh) 2016-11-29 2016-11-29 跳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8530U true CN20619853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4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071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8530U (zh) 2016-11-29 2016-11-29 跳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8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0081A (zh) 一种反力垂钓组合
CN206198530U (zh) 跳绳
TW200636104A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wind a band composed of several parallel threads on a drum that can rotate around a rotation-axis
CN202315167U (zh) 便携式羽毛球拍
CN203899092U (zh) 足球颠球训练器
CN208193590U (zh) 一种沙袋训练器
CN207137230U (zh) 一种防打结跳绳
CN206275999U (zh) 一种野战单兵体能训练装置用的对抗拉力训练器
CN201274144Y (zh) 多节可拆卸组装的手持彩旗
CN202409933U (zh) 安全型跳绳手柄结构
CN205683531U (zh) 一种多向智能拔河装置
CN210698682U (zh) 旋转健身器
CN207126024U (zh) 一种自带收纳结构的便携式跳绳
KR101580986B1 (ko) 손상된 줄만 교체 가능한 라켓
US20130323990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use in a body of water
CN203799524U (zh) 一种可调的英文单词识记挂卡
CN209822150U (zh) 一种衣物吊牌
CN209947422U (zh) 一种声乐教学用乐器击打装置
CN204447090U (zh) 弹力绳
CN204193476U (zh) 一种手柄拉线陀螺
CN206354584U (zh) 一种雨伞加固索
CN207913090U (zh) 一种杠哑铃健身器材
CN206675962U (zh) 双翼九连环
US11839787B2 (en) Exercising device for stimulating deep muscl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exercising device
CN202983111U (zh) 可更换羽毛的羽毛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