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6690U -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6690U
CN206196690U CN201621277934.0U CN201621277934U CN206196690U CN 206196690 U CN206196690 U CN 206196690U CN 201621277934 U CN201621277934 U CN 201621277934U CN 206196690 U CN206196690 U CN 20619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dule
zooplankter
fish
plant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779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钟
薛银刚
蒋少杰
蔡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6212779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6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66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使用微滤膜将浮游动物、植物藻和鱼类隔开进行一体化培养,既避免了混养存在的食物链不平衡问题,又方便了取用,同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互通,满足内部动植物所需生存条件。使用水循环过滤模式节约水资源,水循环模块中的消毒器可消毒灭菌保证水质;磁化器将大分子水转化成小分子水,可加快水分子渗透微滤膜,由于磁化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使得动植物的成活率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将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排泄物收集进行发酵处理后作为植物藻的肥料形成循环,单独发酵避免污染水体同时也利于植物藻吸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背景技术
近10年来,我国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现象时有发生,且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是指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它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有些甚至污染物不明。各种突发性事故以及化工厂的不正常运行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水体污染事故。有毒和危险化学品向水环境的意外泄露,不仅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生物的生存形成威胁,更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有效的水质预警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物对水生态平衡的破坏,更有利于保障人类饮用水的安全。
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经将生物运动作为检测对象,进行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在线生物预警研究。生物可以通过行为调节机制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在一定环境胁迫下,生物行为反应是生物对外界和内部生理变化的外在体现。因此,通过监测生物行为变化实现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在线安全预警是非常有研究前景的生物预警监测技术。常用的试验生物有植物藻、浮游生物、鱼等,因此对这些试验动物进行规范的饲养管理也成为整个监测环节不可或缺的一个单元。但是试验生物培养条件各异,单独培养耗时耗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需要一个可以多种生物一体化培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能够实现多种生物一体化培养,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模块、投饲模块、水循环过滤模块、肥料处理模块、电子控制模块,所述的养殖模块包含浮游动物养殖箱、植物藻养殖箱、鱼类养殖箱(13)、微滤膜、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所述的投饲模块包含饲料储备箱、肥料储备箱、草履虫繁殖箱、投饲管Ⅰ、投饲管Ⅱ、投饲管Ⅲ、阀门Ⅰ、阀门Ⅱ、阀门Ⅲ、照明灯;所述的水循环过滤模块包含水循环过滤器、水气两用泵、加热器、传感器、消毒器、磁化器、水管Ⅰ、阀门Ⅳ、三级过滤器、进水管、阀门Ⅴ;所述的肥料处理模块包含发酵箱、阀门Ⅵ、水泵、废渣出口、水管Ⅱ;所述的电子控制模块包含电子控制器、电源开关、阻断开关、电线;所述养殖模块和所述投饲模块通过所述投饲管Ⅰ、投饲管Ⅱ、投饲管Ⅲ相连;所述养殖模块和所述水循环过滤模块通过所述水管Ⅰ相连;所述投饲模块、水循环过滤模块、肥料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水管Ⅱ相连;所述电子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线控制整个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游动物养殖箱、植物藻养殖箱、鱼类养殖箱是通过微滤膜并联的,其中所述的植物藻养殖箱位于中间位置;将三种生物通过微滤膜隔开培养,防止了混养会出现鱼类处于食物链顶端这样不平衡的局面也方便取用,将植物藻放在中间位置,植物藻产生的氧气可均匀的通过微滤膜传递到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养殖箱,同时浮游动物和鱼类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可被中间的植物藻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循环过滤器中的过滤介质从左往右依次为粗滤棉、活性炭、生物球;可过滤固体杂物,吸附有害细菌等,保证水质优良。
进一步的,沿水流方向所述的水管Ⅰ上依次串联所述三级过滤器、加热器、消毒器、磁化器;所述三级过滤器通过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水循环过滤器和气水两用泵之间,所述传感器设在所述加热器外部,所述消毒器可为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器可以起到灭菌的效果,保证水体质量;磁化器可是水分子磁化成小分子,促进水体生物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级过滤器中的一级过滤介质为PP棉、二级过滤介质为活性炭、三级过滤介质为除氯球;可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和氯,减少溶解性固体总量,降低水中的电导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初次使用时,启动电子控制模块5的电源开关52,先将自来水龙头接通进水管310,打开阀门Ⅵ311使自来水通过三级过滤器39过滤后,使用气水两用泵32抽送至鱼类养殖箱13,水通过微滤膜14流至植物藻养殖箱12和浮游动物养殖箱11,在各养殖箱中放入相应培养物。在饲料储备箱21加满浮游动物所需饲料、肥料储备箱22中加入1/4营养液、草履虫繁殖箱23加满草履虫及培养液,其中饲料储备箱21和草履虫繁殖箱23中有液位检测器,当低于容器体积1/5时在电子控制器51会出现预警提示加料。阀门Ⅰ27、阀门Ⅲ29每天打开一次给浮游动物和鱼类投食,阀门Ⅱ28初次打开后每隔两天打开一次投食,照明灯210每天给植物藻提供8-16小时照明。同时水循环过滤模块3全天24小时开启,进行慢性动态平衡的水循环,频率为每小时完成3-4次水循环,水循环水管Ⅰ37上依次串联的加热器33会通过传感器34检测水温实现加热,消毒器35对循环水进行消毒灭菌,磁化器36可将大水分子转化成小分子水,利于渗透微滤膜14也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养殖模块2中设有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15,具备局部智能调控水温及检测水中氨氮含量、溶氧量、导电率及水位高低等功能,电子控制模块5中的电子控制器51可显示水温、水质及水位情况,调控各养殖箱中局部水温至不同生物生长适宜温度,在出现水质异常的情况下,气水两用泵32会加快进气和进水频率至水质达标,若出现水位下降则开启阀门Ⅵ311补水。植物藻后续的肥料来源于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排泄物,水循环过滤器31中过滤掉的动物粪便流入发酵箱41中进行5-12小时发酵,发酵箱41中初次添加3-5g的人工硝化细菌粉末作为引子,而后打开阀门Ⅵ42将发酵好的肥液经水泵43沿水管Ⅱ45抽送至肥料储备箱22中,肥料残渣通过废渣出口排出2/3,剩余的1/3作为再次发酵的引子。至此形成一种浮游动物、植物藻、鱼类一体化培养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使用微滤膜将浮游动物、植物藻和鱼类隔开进行一体化培养,既避免了混养存在的食物链不平衡问题,又方便了取用,同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互通,满足内部动植物所需生存条件。(2)使用水循环过滤模式节约水资源,水循环模块中的消毒器可消毒灭菌保证水质;磁化器将大分子水转化成小分子水,可加快水分子渗透微滤膜,由于磁化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使得动植物的成活率和质量都有所提高。(3)将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排泄物收集进行发酵处理后作为植物藻的肥料形成循环,单独发酵避免污染水体同时也利于植物藻吸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模块、11-浮游动物养殖箱、12-植物藻养殖箱、13-鱼类养殖箱、14-微滤膜、15-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2-投饲模块、21-饲料储备箱、22-肥料储备箱、23-草履虫繁殖箱、24-投饲管Ⅰ、25-投饲管Ⅱ、26-投饲管Ⅲ、27-阀门Ⅰ、28-阀门Ⅱ、29-阀门Ⅲ、210-照明灯;3-水循环过滤模块、31-水循环过滤器、32-水气两用泵、33-加热器、34-传感器、35-消毒器、36-磁化器、37-水管Ⅰ、38-阀门Ⅳ、39-三级过滤器、310-进水管、311-阀门Ⅴ;4-肥料处理模块、41-发酵箱、42-阀门Ⅵ、43-水泵、44-废渣出口、45-水管Ⅱ;5-电子控制模块、51-电子控制器、52-电源开关、53-阻断开关、54-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包括养殖模块1、投饲模块2、水循环过滤模块3、肥料处理模块4、电子控制模块5;其中,所述的养殖模块1包含浮游动物养殖箱11、植物藻养殖箱12、鱼类养殖箱13、微滤膜14、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15,其中,所述的浮游动物养殖箱11、植物藻养殖箱12、鱼类养殖箱13是通过微滤膜14并联的,所述的植物藻养殖箱12位于中间位置,将三种生物通过微滤膜14隔开培养,防止了混养会出现鱼类处于食物链顶端这样不平衡的局面也方便取用,将植物藻放在中间位置,植物藻产生的氧气可均匀的通过微滤膜传递到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养殖箱,同时浮游动物和鱼类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可被中间的植物藻吸收。其中,所述的投饲模块2包含饲料储备箱21、肥料储备箱22、草履虫繁殖箱23、投饲管Ⅰ24、投饲管Ⅱ25、投饲管Ⅲ26、阀门Ⅰ27、阀门Ⅱ28、阀门Ⅲ29、照明灯210。其中,所述的水循环过滤模块3包含水循环过滤器31、水气两用泵32、加热器33、传感器34、消毒器35、磁化器36、水管Ⅰ37、阀门Ⅳ38、三级过滤器39、进水管310、阀门Ⅴ311,其中,所述的水循环过滤器31中的过滤介质从左往右依次为粗滤棉、活性炭、生物球;可过滤固体杂物,吸附有害细菌等,保证水质优良;沿水流方向所述的水管Ⅰ上依次串联所述三级过滤器39、加热器33、消毒器35、磁化器36,所述三级过滤器39通过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水循环过滤器31和气水两用泵32之间,所述的三级过滤器39中的一级过滤介质为PP棉、二级过滤介质为活性炭、三级过滤介质为除氯球,可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和氯,减少溶解性固体总量,降低水中的电导率;所述传感器34设在所述加热器外部,所述消毒器35可为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器可以起到灭菌的效果,保证水体质量;磁化器可是水分子磁化成小分子,促进水体生物的生长。其中,所述的肥料处理模块4包含发酵箱41、阀门Ⅵ42、水泵43、废渣出口44、水管Ⅱ45。其中,所述的电子控制模块5包含电子控制器51、电源开关52、阻断开关53、电线54,电子控制模块5中的电子控制器51可显示水质、水位及饲料储备箱21和草履虫繁殖箱23中储料情况,通过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15局部智能调控水温、检测水中氨氮含量、溶氧量、导电率及水位高低,调控各养殖箱中局部水温至不同生物生长适宜温度,一旦出现水质异常气水两用泵32会加快进气和进水频率至水质达标,若出现水位下降则开启阀门Ⅵ311补水;若储料少于储备箱容积的1/5则出现预警信号。其中,所述养殖模块1和所述投饲模块2通过所述投饲管Ⅰ24、投饲管Ⅱ25、投饲管Ⅲ26相连;所述养殖模块1和所述水循环过滤模块3通过所述水管Ⅰ37相连;所述投饲模块2、水循环过滤模块3、肥料处理模块4通过所述水管Ⅱ45相连;所述电子控制模块5通过所述电线54控制整个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模块(1)、投饲模块(2)、水循环过滤模块(3)、肥料处理模块(4)、电子控制模块(5),所述的养殖模块(1)包含浮游动物养殖箱(11)、植物藻养殖箱(12)、鱼类养殖箱(13)、微滤膜(14)、智能水温调控及水质检测仪(15);所述的投饲模块(2)包含饲料储备箱(21)、肥料储备箱(22)、草履虫繁殖箱(23)、投饲管Ⅰ(24)、投饲管Ⅱ(25)、投饲管Ⅲ(26)、阀门Ⅰ(27)、阀门Ⅱ(28)、阀门Ⅲ(29)、照明灯(210);所述的水循环过滤模块(3)包含水循环过滤器(31)、水气两用泵(32)、加热器(33)、传感器(34)、消毒器(35)、磁化器(36)、水管Ⅰ(37)、阀门Ⅳ(38)、三级过滤器(39)、进水管(310)、阀门Ⅴ(311);所述的肥料处理模块(4)包含发酵箱(41)、阀门Ⅵ(42)、水泵(43)、废渣出口(44)、水管Ⅱ(45);所述的电子控制模块(5)包含电子控制器(51)、电源开关(52)、阻断开关(53)、电线(54);所述养殖模块(1)和所述投饲模块(2)通过所述投饲管Ⅰ(24)、投饲管Ⅱ(25)、投饲管Ⅲ(26)相连;所述养殖模块(1)和所述水循环过滤模块(3)通过所述水管Ⅰ(37)相连;所述投饲模块(2)、水循环过滤模块(3)、肥料处理模块(4)通过所述水管Ⅱ(45)相连;所述电子控制模块(5)通过所述电线(54)控制整个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游动物养殖箱(11)、植物藻养殖箱(12)、鱼类养殖箱(13)是通过微滤膜(14)并联的,其中所述的植物藻养殖箱(12)位于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循环过滤器(31)中的过滤介质从左往右依次为粗滤棉、活性炭、生物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所述的水管Ⅰ(37)上依次串联所述三级过滤器(39)、加热器(33)、消毒器(35)、磁化器(36);所述三级过滤器(39)通过所述进水管(310)连接在所述水循环过滤器(31)和气水两用泵(32)之间,所述传感器(34)设在所述加热器(33)外部,所述消毒器(35)可为紫外线消毒灯。
CN201621277934.0U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6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934.0U CN206196690U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934.0U CN206196690U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6690U true CN20619669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4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7793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6690U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669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244A (zh) * 2016-11-26 2017-05-31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自动培养一体化装置
CN107047434A (zh) * 2017-06-05 2017-08-18 古峻华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
CN107357215A (zh) * 2017-08-24 2017-11-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408517A (zh) * 2019-08-05 2019-11-05 南开大学 自然淡水浮游生物微宇宙体系构建装置及方法
CN113197133A (zh) * 2021-05-13 2021-08-03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浮游动物孵化增殖的一体化培养装置
CN114097669A (zh) * 2021-11-12 2022-03-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浮游生物养殖鱼类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244A (zh) * 2016-11-26 2017-05-31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自动培养一体化装置
CN107047434A (zh) * 2017-06-05 2017-08-18 古峻华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
CN107357215A (zh) * 2017-08-24 2017-11-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408517A (zh) * 2019-08-05 2019-11-05 南开大学 自然淡水浮游生物微宇宙体系构建装置及方法
CN113197133A (zh) * 2021-05-13 2021-08-03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浮游动物孵化增殖的一体化培养装置
CN114097669A (zh) * 2021-11-12 2022-03-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浮游生物养殖鱼类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6690U (zh)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一体化培养设备
CN106719244A (zh) 一种植物藻、浮游动物和鱼类自动培养一体化装置
WO2015127904A1 (zh) 一种水净化的超大规模光捕生物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N109258545A (zh) 一种闭环式鱼菜共生系统
CN107251830A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工艺及系统
CN104430125B (zh)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JPH11509402A (ja) 閉回路内で微小藻類を培養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10810308A (zh) 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205962362U (zh) 淡水养殖供给装置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107667960A (zh) 一种高密度生态智能鱼塘系统
CN207608404U (zh) 水体原位微生物群落净水系统
CN106973846A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06101330U (zh) 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及水产动物与微藻的共生养殖系统
CN206728929U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US20210214660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wing and Extracting Algae
CN205233161U (zh) 一种室内水产生物培养试验装置
CN110856480A (zh) 智能水产品养殖系统
CN210746742U (zh) 一种智能水产养殖装置
CN204888378U (zh) 一种循环水水产养殖实验系统
CN211020566U (zh) 一种集装箱式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2109743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循环系统
CN109762723B (zh) 一种用于光合细菌培养的装置
CN209583888U (zh) 一种海淡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6917449A (zh) 智能环保生态景观水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