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4657U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94657U CN206194657U CN201621320822.9U CN201621320822U CN206194657U CN 206194657 U CN206194657 U CN 206194657U CN 201621320822 U CN201621320822 U CN 201621320822U CN 206194657 U CN206194657 U CN 2061946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contact
- contact spring
- spring
- fixed
- slide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包括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与推动杆联动,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轭铁上设有定位板,所述动簧片的左部与定位板之间、动簧片的右部与定位板之间均连接有一返力弹簧,所述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中的至少一个拉钩与滑杆相固定,且所述拉钩能在所述滑杆上滑动,所述滑杆包括与返力弹簧上端拉钩相固定的上滑杆、与返力弹簧下端拉钩相固定的下滑杆,所述上滑杆与所述动簧片固定,所述下滑杆与所述定位板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因装配原因造成动簧片偏转所导致的动静触点不能迅速分断的优点,并具有防止推动杆上下移动以带动动簧片偏转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610276456.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在使用时能防止动簧片水平方向偏转的继电器,但继电器在进行零件装配时,常会发生动簧片装配后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不一致的情况,即动簧片装配后的位置相对设定位置偏转,从而使返力弹簧上端偏移,使返力弹簧沿推动杆轴向上的力发生改变,会造成动静触点不能及时分断,会对继电器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由于定位板是与轭铁固定的,不能通过旋转轭铁的方式改变返力弹簧下端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动静触点及时分断,需要选择弹力更大的返力弹簧,且为了保证动静触点能及时接触(抵消所增加的返力弹簧的拉力),还需要使用功率更大的磁路,使得继电器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因装配原因以致动静触点不能迅速分断、能保证继电器正常使用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包括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与推动杆联动,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轭铁上设有定位板,所述动簧片的左部与定位板之间、动簧片的右部与定位板之间均连接有一返力弹簧,所述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中的至少一个拉钩与滑杆相固定,且所述拉钩能在所述滑杆上滑动,所述滑杆包括与返力弹簧上端拉钩相固定的上滑杆、与返力弹簧下端拉钩相固定的下滑杆,所述上滑杆与所述动簧片固定,所述下滑杆与所述定位板固定。
当动簧片的装配位置相对设定位置偏转时,由于返力弹簧上下端拉钩中的至少一个能滑动以改变位置,返力弹簧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调整位置,以使返力弹簧的长度缩小,从而改变返力弹簧沿推动杆轴线上的力的大小,以使返力弹簧具有足够将动簧片向下拉的拉力,以保证继电器动静触点的迅速分断。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因装配原因造成动簧片偏转所导致的动静触点不能迅速分断,并用于防止推动杆上下移动以带动动簧片偏转。
其中,根据需要使返力弹簧两端均能滑动,或使返力弹簧的上下端的任意一端能滑动以改变位置。其中,根据需要以使返力弹簧上端拉钩与上滑杆固定,返力弹簧上端拉钩能在上滑杆上滑动,返力弹簧下端拉钩被固定;或使返力弹簧下端拉钩与下滑杆固定,返力弹簧下端拉钩能在下滑杆上滑动,返力弹簧上端拉钩被固定;或使返力弹簧上端拉钩滑动固定在上滑杆上,返力弹簧下端拉钩滑杆固定在下滑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的左右两部均形成有一贯穿槽和一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贯穿槽相通,所述贯穿槽上下贯穿所述动簧片,所述贯穿槽用于对返力弹簧上端的让位,所述凹槽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上滑杆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上滑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贯穿槽内。进行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时,使返力弹簧上端拉钩向上穿过贯穿槽以位于动簧片上方,随后将上滑杆穿插在返力弹簧上端拉钩内,通过返力弹簧自身的弹力将上滑杆限制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杆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一上滑杆固定凸起并构成U形结构,所述上滑杆固定凸起远离上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动簧片固定。可选择多种方式以使上滑杆凸起与动簧片固定,如焊接固定、紧配固定,或使上滑杆、上滑杆凸起、动簧片一体成型设置;其中,上滑杆固定凸起远离上滑杆的一端能与动簧片下端面固定以使上滑杆固定凸起位于动簧片下方,或与动簧片上端面固定以使上滑杆固定凸起位于动簧片上方,或与动簧片侧壁端面固定以使上滑杆固定凸起位于动簧片侧面;当上滑杆位于动簧片上方时,上滑杆固定凸起与上滑杆构成倒U字形结构,且动簧片可设置有供返力弹簧通过贯穿槽或缺口;当上滑杆固定凸起与动簧片紧配固定时,动簧片应设有与上滑杆固定凸起下端相配合的配合槽。
作为优选,所述下滑杆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一下滑杆固定凸起并构成n形结构,所述下滑杆固定凸起的下端均与所述定位板相固定。可选择多种方式以使下滑杆凸起与定位板固定,或使下滑杆、下滑杆凸起、动簧片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下滑杆的两端均与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配合,所述下滑杆穿过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并与另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螺纹或紧配固定,所述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下滑杆的贯穿孔或开槽。
可使下滑杆两端的直径大于下滑杆中间的直径,并在下滑杆两端上车出外螺纹,使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具有内螺纹的螺纹贯穿孔或螺纹槽,以使下滑杆两端均与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螺纹固定;可将下滑杆一端车出螺纹,使与该下滑杆配合的两个下滑杆固定凸起中的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有贯穿孔,与该下滑杆配合的两个下滑杆固定凸起中的另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有螺纹贯穿孔或螺纹槽;可使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有贯穿孔或开槽,使另一个下滑杆凸起形成有紧配孔或紧配槽,下滑杆的一端位于贯穿孔或开槽内,下滑杆的另一端与下滑杆固定凸起紧配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贯穿槽相通并构成十字形结构,所述贯穿槽远离推动杆的一端向外延伸并贯穿所述动簧片的外壁。上述设置便于上滑杆的装配,使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上滑杆的装配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杆轴线所在平面、所述下滑杆轴线所在平面、所述动簧片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上滑杆轴线与下滑杆轴线平行设置以位于同一平面,或所述上滑杆轴线与下滑杆轴线交叉设置。上述设置以避免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在使用时,即推动杆带动动簧片上下移动时返力弹簧在上下滑杆上移动。其中,根据动簧片装配后的偏移位置、返力弹簧弹力的大小,以对上滑杆和下滑杆的位置进行设定,根据需要以使上下滑杆轴线平行或交叉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上固定有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动簧片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返力弹簧与动簧片的连接点与动触点不在于同一条线上。即返力弹簧于动簧片的连接点不在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上,也不位于两个动触点间连线的延长线上,用于对动触点的让位,也用于对磁钢的让位,避免返力弹簧装配时或返力弹簧上下端滑动时与本实用新型其它零件的碰撞,以减小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体积、延长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均呈环形结构。上述设置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以避免返力弹簧的上端脱离上滑杆、下端脱离下滑杆。
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呈以推动杆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或以推动杆轴线上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两个返力弹簧呈以推动杆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或以推动杆轴线上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可根据需要对两个返力弹簧的位置进行设置,以提高返力弹簧对动簧片的防偏转作用力
装配时,当动簧片的装配位置相对设定位置偏转,返力弹簧在本身弹力作用下自动调整位置,即返力弹簧上端拉钩在上滑杆上滑动、返力弹簧下端拉钩在下滑杆上滑动以使返力弹簧的长度缩小,从而改变返力弹簧沿推动杆轴线上的力的大小,以使返力弹簧具有足够将动簧片向下拉的拉力,以保证继电器动静触点的迅速分断。使用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两端是分别被拉紧作用在定位板上,因此,两个返力弹簧始终具有一个阻止动簧片水平转动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精确对准,保证动静触点能可靠精准地接触,避免动簧片与其它零部件接触导致故障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因装配原因造成动簧片偏转所导致的动静触点不能迅速分断的优点,并具有防止推动杆上下移动以带动动簧片偏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另一种轴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由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包括动触点组件,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1及设置于动簧片上的两个动触点,动簧片1与推动杆2联动,动簧片1呈以推动杆2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推动杆2的上段位于轭铁3以上并与动簧片1相固定,轭铁3上设有定位板4,动簧片1的左端与定位板4之间、动簧片1的右端与定位板4之间均连接有一返力弹簧5。动簧片1的左右两端均与一上滑杆6相固定,定位板4上固定有两下滑杆7,返力弹簧5的上端的拉钩分别与一上滑杆6固定,返力弹簧5的下端的拉钩分别与一下滑杆7固定。其中,返力弹簧5上端的拉钩能在上滑杆6上滑动,返力弹簧5下端的拉钩能在下滑杆7上滑动。其中,动簧片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一个动触点,两个返力弹簧5与动簧片连接点间的连线、两个动触点中心处间的连线交叉形成有夹角。
上滑杆6轴线、下滑杆7轴线均与动簧片1所在平面平行设置,上滑杆6轴线与下滑杆7轴线平行设置。返力弹簧5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均呈环形结构。
动簧片1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一贯穿槽11和一凹槽12,凹槽12与贯穿槽11相通,贯穿槽11上下贯穿动簧片1,贯穿槽11用于对返力弹簧5上端的让位,凹槽12的开口朝上设置,凹槽12与贯穿槽11相通并构成十字形结构,贯穿槽11远离推动杆2的一端向外延伸并贯穿动簧片1的外壁,上滑杆6两端固定于凹槽12内,上滑杆6的中部位于贯穿槽11内。
下滑杆7的两端均与一下滑杆固定凸起9相配合,下滑杆固定凸起9的下端均与定位板4相固定。下滑杆7穿过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9并与另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9紧配固定。下滑杆7的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紧配凸起,四个下滑杆均设有供下滑杆7远离紧配凸起的一端通过的贯穿孔,下滑杆7远离紧配凸起的一端位于一个贯穿孔内,下滑杆的紧配凸起紧配在另一个贯穿孔内。
推动杆2上段套设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为压缩弹簧并位于定位板4与动簧片1之间;轭铁3中心处形成有上下贯穿轭铁的轭铁通孔,定位板4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板凸起41,定位板凸起41紧配在轭铁通孔内,定位板凸起41形成有上下贯穿定位板的定位板通孔,定位板通孔以供推动杆2通过,且定位板通孔位于定位板4中心处。其中,还可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实现定位板与轭铁的相对固定。
实施例2
由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包括动触点组件,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1及设置于动簧片上的两个动触点,动簧片1与推动杆2联动,动簧片1呈以推动杆2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推动杆2的上段位于轭铁3以上并与动簧片1相固定,轭铁3上设有定位板4,动簧片1的左端与定位板4之间、动簧片1的右端与定位板4之间均连接有一返力弹簧5。动簧片1的左右两端均与一上滑杆6相固定,定位板4上固定有两下滑杆7,返力弹簧5的上端的拉钩分别与一上滑杆6固定,返力弹簧5的下端的拉钩分别与一下滑杆7固定。其中,返力弹簧5上端的拉钩能在上滑杆6上滑动,返力弹簧5下端的拉钩能在下滑杆7上滑动。其中,动簧片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一个动触点,两个返力弹簧5与动簧片连接点间的连线、两个动触点中心处间的连线交叉形成有夹角。
上滑杆6轴线、下滑杆7轴线均与动簧片1所在平面平行设置,上滑杆6轴线与下滑杆7轴线平行设置。返力弹簧5的上端和下端的拉钩均呈环形结构。上滑杆6的两端分别与一上滑杆固定凸起10相固定并构成U形结构,上滑杆6设置于动簧片1下方,上滑杆固定凸起10与动簧片1下端面焊接固定。下滑杆7的两端均与一下滑杆固定凸起9相配合并构成n形结构,下滑杆固定凸起9的下端均与定位板4相固定。
推动杆2上段套设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为压缩弹簧并位于定位板4与动簧片1之间;轭铁3中心处形成有上下贯穿轭铁的轭铁通孔,定位板4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板凸起41,定位板凸起41紧配在轭铁通孔内,定位板凸起41形成有上下贯穿定位板的定位板通孔,定位板通孔以供推动杆2通过,且定位板通孔位于定位板4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簧片左右两部分别设置一个返力弹簧,一方面可提供动静触点的分断力,由于两个返力弹簧是直接作用在动簧片上,故在动静触点需要分离时可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分离,继电器响应迅速;另外,由于动簧片两端分别被拉紧作用在定位板上,因此,两个返力弹簧始终具有一个阻止动簧片水平转动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精确对准,保证动静触点能可靠精准地接触,避免动簧片与其它零部件接触导致故障的发生。
装配时,当动簧片的装配位置相对设定位置偏转,由于返力弹簧上端套在上滑杆外、返力弹簧上端套在下滑杆外,返力弹簧在本身弹力作用下自动调整位置,即返力弹簧上端在上滑杆上滑动、返力弹簧下端在下滑杆上滑动以使返力弹簧的长度缩小,从而改变返力弹簧沿推动杆轴线上的力的大小,以使返力弹簧具有足够将动簧片向下拉的拉力,以保证继电器动静触点的迅速分断。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因装配原因造成动簧片偏转所导致的动静触点不能迅速分断的优点,并具有防止推动杆上下移动以带动动簧片偏转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与推动杆联动,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轭铁上设有定位板,所述动簧片的左部与定位板之间、动簧片的右部与定位板之间均连接有一返力弹簧,所述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中的至少一个拉钩与滑杆相固定,且所述拉钩能在所述滑杆上滑动,所述滑杆包括与返力弹簧上端拉钩相固定的上滑杆、与返力弹簧下端拉钩相固定的下滑杆,所述上滑杆与所述动簧片固定,所述下滑杆与所述定位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左右两部均形成有一贯穿槽和一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贯穿槽相通,所述贯穿槽上下贯穿所述动簧片,所述贯穿槽用于对返力弹簧上端的让位,所述凹槽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上滑杆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上滑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贯穿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杆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一上滑杆固定凸起并构成U形结构,所述上滑杆固定凸起远离上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动簧片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杆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一下滑杆固定凸起并构成n形结构,所述下滑杆固定凸起的下端均与所述定位板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杆的两端均与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配合,所述下滑杆穿过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并与另一个下滑杆固定凸起螺纹或紧配固定,所述下滑杆固定凸起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下滑杆的贯穿孔或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贯穿槽相通并构成十字形结构,所述贯穿槽远离推动杆的一端向外延伸并贯穿所述动簧片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杆轴线所在平面、所述下滑杆轴线所在平面、所述动簧片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上滑杆轴线与下滑杆轴线平行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或所述上滑杆轴线与下滑杆轴线交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上固定有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动簧片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返力弹簧与动簧片的连接点与动触点不在于同一条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力弹簧上端的拉钩和下端的拉钩均呈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呈以推动杆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或以推动杆轴线上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两个返力弹簧呈以推动杆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或以推动杆轴线上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20822.9U CN206194657U (zh) | 2016-12-05 | 2016-12-05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20822.9U CN206194657U (zh) | 2016-12-05 | 2016-12-05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94657U true CN206194657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2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2082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4657U (zh) | 2016-12-05 | 2016-12-05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9465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3414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CN109461628A (zh) * | 2018-12-01 | 2019-03-12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拍合直动式常开继电器 |
CN109686620A (zh) * | 2018-12-01 | 2019-04-26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拍合直动式常闭继电器 |
-
2016
- 2016-12-05 CN CN201621320822.9U patent/CN20619465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3414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CN106783414B (zh) * | 2016-12-05 | 2018-08-03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CN109461628A (zh) * | 2018-12-01 | 2019-03-12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拍合直动式常开继电器 |
CN109686620A (zh) * | 2018-12-01 | 2019-04-26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拍合直动式常闭继电器 |
CN109461628B (zh) * | 2018-12-01 | 2024-08-13 |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拍合直动式常开继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94657U (zh)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
CN206179800U (zh) | 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
CN106783414A (zh) |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
CN206179799U (zh) | 一种继电器动簧片防偏转机构 | |
CN205723361U (zh) | 错位式高压直流继电器防偏转机构 | |
CN204921892U (zh) | 双棘爪间歇旋转机构 | |
CN105090399A (zh) | 一种新型运动转换机构 | |
CN203393353U (zh) | 一种剑杆机的引纬装置 | |
CN205542621U (zh) | 同侧式高压直流继电器防偏转机构 | |
CN205542624U (zh) | 对称式高压直流继电器防偏转机构 | |
CN112873985A (zh) | 一种双动高速压力机的动平衡结构 | |
CN108511286A (zh) |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及断路器 | |
CN208377864U (zh) | 一种木工机械用后上料推杆装置 | |
CN204811101U (zh) | 一种麦稻秸秆打捆机针 | |
CN209012353U (zh) | 一种用于旋转机构的机械安全限位装置 | |
CN207547982U (zh) | 一种机器人焊接手臂 | |
CN207818480U (zh) | 一种无二次弹跳的接触器 | |
CN208605301U (zh) | 一种柔性弓帆式水轮机 | |
CN103000451A (zh) | 一种衔铁与返簧一体化的电磁继电器衔铁 | |
CN201751971U (zh) | 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 | |
CN107442974B (zh) | 一种组合式焊接机器人防撞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5780440U (zh) | 一种刹车抱死式超越离合器 | |
CN206210638U (zh) | 中压交流配电环网柜所用的弹操机构 | |
CN205834092U (zh) | 锻模装置的锻锤导向组件 | |
CN207668405U (zh) | 搓牙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