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2613U -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 Google Patents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2613U
CN206192613U CN201621113404.2U CN201621113404U CN206192613U CN 206192613 U CN206192613 U CN 206192613U CN 201621113404 U CN201621113404 U CN 201621113404U CN 206192613 U CN206192613 U CN 206192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earing
joint pin
chain mechanism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34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钧
党丽峰
朱和军
左文艳
周润生
马履中
陈俊
史银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211134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2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2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26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包括静平台、动平台、第一、第二支链机构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静平台上表面的三个侧边上,第二支链机构为两个,第一支链机构、两个第二支链机构的驱动输入端分别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两个第二支链机构的驱动输出端分别连接在动平台下表面的三个侧边上,第一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Z轴方向振动,一个第二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X轴及Z轴方向振动,另一个第二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Y轴及Z轴方向振动。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实现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背景技术
三平移振动台,用于提供可靠的振动试验作为检测产品可靠性能的最主要手段。现有的三平移振动台,仍有很大不足之处,并不能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无法进行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而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三平移振动台,不能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无法进行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实现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平台、动平台、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静平台上表面的三个侧边上,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输入端分别通过锥齿轮与驱动源相联动,所述第二支链机构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链机构、两个第二支链机构的驱动输入端分别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链机构、两个第二支链机构的驱动输出端分别连接在动平台下表面的三个侧边上,所述第一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Z轴方向振动,一个第二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X轴及Z轴方向振动,另一个第二支链机构控制动平台在Y轴及Z轴方向振动,实现动平台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振动。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平台为矩形铝合金平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实验平台上,所述静平台的中心处设置有驱动源安装孔。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为矩形铝合金平板,且等间隔分布有若个通孔,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各通孔的孔径为5mm。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链机构包括长铰链支座、宽连杆、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第一组合连杆、第一连杆、第一转轴和第一铰链座,所述长铰链支座通过第一铰链销连接在宽连杆的底部,所述宽连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铰链销可转动连接,所述宽连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部通过顶丝刚性固定在宽连杆的上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通过第二轴承与外部驱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外部驱动连杆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宽连杆的上部在连接第二转轴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所述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通过第二铰链销与宽连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三铰链销分别与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一组合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销与第一铰链座相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分别通过顶丝与第二铰链销刚性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的两个端部与第三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杆通过顶丝与第四铰链销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与第四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销通过螺钉与长铰链支座刚性连接。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链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铰链支座,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五铰链销与第三短连杆的一端相连接,另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六铰链销与长连杆的一端相连接,各铰链支座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长连杆与对应的铰链销连接处均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的另一端、长连杆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组合连杆,所述第二组合连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铰链销与第三短连杆的另一端、长连杆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的两端部与对应的第七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的另一端、长连杆的中部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的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八铰链销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八铰链销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八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九铰链销与第二铰链座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与第九铰链销之间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九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连杆、第二组合连杆均包括左连杆头、转轴和右连杆头,所述左连杆头、右连杆头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在转轴的两端部。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支座、第二轴承支座,所述第一轴承支座、第二轴承支座的轴向共线,所述第一轴承支座上设置有第一曲轴,所述第二轴承支座上设置有第二曲轴,所述第一曲轴的一端部连接在第二曲轴一端部的盲孔内,所述第二曲轴盲孔外侧的第一曲轴上还套接有驱动连杆,所述第一曲轴的一端部连接动力源,所述驱动连杆做为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支链机构、两个第二支链机构的驱动输入端相连接。
前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曲轴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所述第一轴承支座、第二轴承支座分别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对应的缺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包括静平台、动平台、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通过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控制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分别在对应的空间上振动,从而实现动平台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振动,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可实现并联联动,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实现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组合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包括静平台1、动平台2、第一支链机构3、第二支链机构4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静平台1上表面的三个侧边上,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入端分别通过锥齿轮6与驱动源相联动,所述第二支链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入端分别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出端分别连接在动平台2下表面的三个侧边上,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控制动平台2在Z轴方向振动,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控制动平台2在X轴及Z轴方向振动,另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控制动平台2在Y轴及Z轴方向振动,实现动平台2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振动,X轴、Y轴、Z轴方向,如图1所示,第一支链机构3通过对应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控制后,只负责控制动平台2在Z轴方向振动;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通过对应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控制后,负责控制动平台2在X轴及Z轴方向振动;另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通过对应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控制后,负责控制动平台2在Y轴及Z轴方向振动,从而使第一支链机构3、第二支链机构4可实现并联联动,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实现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
所述静平台1为矩形铝合金平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实验平台上,所述静平台1的中心处设置有驱动源安装孔101,用于连接驱动第一支链机构3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源。
如图2所示,所述动平台2为矩形铝合金平板,且等间隔分布有若个通孔201,相邻的通孔201之间的间距为10mm,各通孔201的孔径为5mm,适用于待测产品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包括长铰链支座301、宽连杆302、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第一组合连杆305、第一连杆306、第一转轴307和第一铰链座308,所述长铰链支座301通过第一铰链销309连接在宽连杆302的底部,所述宽连杆302通过第一轴承7与第一铰链销9可转动连接,所述宽连杆30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转轴310,所述第二转轴310的两端部通过顶丝刚性固定在宽连杆302的上部,所述第二转轴310的外壁通过第二轴承312与外部驱动连杆313转动连接,所述外部驱动连杆313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宽连杆302的上部在连接第二转轴310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所述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通过第二铰链销314与宽连杆302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三铰链销315分别与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316与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销317与第一铰链座308相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308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2。
所述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分别通过顶丝与第二铰链销314刚性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两个端部与第三铰链销31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06通过顶丝与第四铰链销317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308与第四铰链销31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销309通过螺钉311与长铰链支座301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链机构3在刚性连接处通过顶丝或螺钉进行加固,能够保证连接的牢固性,提高支链结构的稳定性;宽连杆、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第一组合连杆、第一铰链座在与对应的铰链销转动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能够提高转动的可靠性,组合转动稳定性好,能够保证振动台振动试验,该支链机构工作原理如下:曲柄摇杆驱动机构驱动外部驱动连杆转动,带动第二轴承转动,所述第二轴承转动,带动宽连杆沿着第一转轴转动,宽连杆转动通过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带动第一组合连杆转动,第一组合连杆转动带动第一连杆出现摆动,第一连杆摆动会带动其上方的第一铰链座出现振动,第一铰链座8带动动平台板实现在此外部驱动连杆驱动方向的振动(Z轴方向)。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链机构4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铰链支座401,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五铰链销402与第三短连杆403的一端相连接,另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六铰链销404与长连杆405的一端相连接,各铰链支座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长连杆405与对应的铰链销连接处均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组合连杆406,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铰链销407与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两端部与对应的第七铰链销40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连杆408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408的另一端通过第八铰链销409与第三连杆4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8与第八铰链销409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一端与第八铰链销40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另一端通过第九铰链销411与第二铰链座412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412与第九铰链销411之间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另一端与第九铰链销4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412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2。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第二组合连杆406均包括左连杆头601、转轴602和右连杆头603,所述左连杆头601、右连杆头603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在转轴602的两端部。
第二支链机构4的工作过程如下:左、右对称设置的铰链支座为支撑机构,通过对应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上、下方向上摆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摆动会带动其上方的第二铰链座出现振动,第二铰链座带动动平台板实现在此外部驱动方向的振动(X轴或者Y轴),同时,短连杆、长连杆能限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左、右方向上的摆动幅度(Y轴或者X轴),且在转动节点处增加了轴承,能够减少转动的摩擦力,提高转动效果,保证支链摆动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底座501,所述固定底座501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的轴向共线,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上设置有第一曲轴504,所述第二轴承支座503上设置有第二曲轴505,所述第一曲轴504的一端部连接在第二曲轴505一端部的盲孔内,所述第二曲轴505盲孔外侧的第一曲轴504上还套接有驱动连杆506,所述第一曲轴504的一端部连接动力源,所述驱动连杆506做为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驱动连杆506通过轴承507转动连接在第一曲轴504上,减少驱动连杆506转动的摩擦力,提高驱动连杆506的转动效果,所述固定底座501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分别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对应的缺口内,提高固定的可靠性,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轴向共线,保证第一曲轴、第二曲轴连接的一致性,提高驱动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包括静平台、动平台、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通过曲柄摇杆驱动机构控制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分别在对应的空间上振动,从而实现动平台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振动,第一支链机构、第二支链机构可实现并联联动,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多维高频振动,实现真实的多维高频振动试验,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平台(1)、动平台(2)、第一支链机构(3)、第二支链机构(4)和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静平台(1)上表面的三个侧边上,各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入端分别通过锥齿轮(6)与驱动源相联动,所述第二支链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入端分别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出端分别连接在动平台(2)下表面的三个侧边上,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控制动平台(2)在Z轴方向振动,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控制动平台(2)在X轴及Z轴方向振动,另一个第二支链机构(4)控制动平台(2)在Y轴及Z轴方向振动,实现动平台(2)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平台(1)为矩形铝合金平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实验平台上,所述静平台(1)的中心处设置有驱动源安装孔(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2)为矩形铝合金平板,且等间隔分布有若个通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通孔(201)之间的间距为10mm,各通孔(201)的孔径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链机构(3)包括长铰链支座(301)、宽连杆(302)、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第一组合连杆(305)、第一连杆(306)、第一转轴(307)和第一铰链座(308),所述长铰链支座(301)通过第一铰链销(309)连接在宽连杆(302)的底部,所述宽连杆(302)通过第一轴承(7)与第一铰链销(9)可转动连接,所述宽连杆(30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转轴(310),所述第二转轴(310)的两端部通过顶丝刚性固定在宽连杆(302)的上部,所述第二转轴(310)的外壁通过第二轴承(312)与外部驱动连杆(313)转动连接,所述外部驱动连杆(313)与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宽连杆(302)的上部在连接第二转轴(310)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所述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通过第二铰链销(314)与宽连杆(302)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三铰链销(315)分别与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316)与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销(317)与第一铰链座(308)相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308)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连杆(303)、第二短连杆(304)分别通过顶丝与第二铰链销(314)刚性连接,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的两个端部与第三铰链销(31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06)通过顶丝与第四铰链销(317)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座(308)与第四铰链销(31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销(309)通过螺钉(311)与长铰链支座(301)刚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链机构(4)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铰链支座(401),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五铰链销(402)与第三短连杆(403)的一端相连接,另一侧的铰链支座通过第六铰链销(404)与长连杆(405)的一端相连接,各铰链支座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长连杆(405)与对应的铰链销连接处均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组合连杆(406),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铰链销(407)与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两端部与对应的第七铰链销(40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短连杆(403)的另一端、长连杆(405)的中部与对应的铰链销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二组合连杆(406)的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连杆(408)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408)的另一端通过第八铰链销(409)与第三连杆(4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8)与第八铰链销(409)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一端与第八铰链销(40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另一端通过第九铰链销(411)与第二铰链座(412)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412)与第九铰链销(411)之间通过顶丝刚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0)的另一端与第九铰链销(4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412)的上部用于连接动平台(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连杆(305)、第二组合连杆(406)均包括左连杆头(601)、转轴(602)和右连杆头(603),所述左连杆头(601)、右连杆头(603)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在转轴(602)的两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底座(501),所述固定底座(501)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的轴向共线,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上设置有第一曲轴(504),所述第二轴承支座(503)上设置有第二曲轴(505),所述第一曲轴(504)的一端部连接在第二曲轴(505)一端部的盲孔内,所述第二曲轴(505)盲孔外侧的第一曲轴(504)上还套接有驱动连杆(506),所述第一曲轴(504)的一端部连接动力源,所述驱动连杆(506)做为曲柄摇杆驱动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支链机构(3)、两个第二支链机构(4)的驱动输入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506)通过轴承(507)转动连接在第一曲轴(504)上,所述固定底座(501)上表面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所述第一轴承支座(502)、第二轴承支座(503)分别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对应的缺口内。
CN201621113404.2U 2016-10-10 2016-10-10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2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3404.2U CN206192613U (zh) 2016-10-10 2016-10-10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3404.2U CN206192613U (zh) 2016-10-10 2016-10-10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2613U true CN206192613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340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92613U (zh) 2016-10-10 2016-10-10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26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9696A (zh) * 2016-10-10 2017-01-04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N110562675A (zh) * 2019-09-29 2019-12-13 武汉大学 多源震动盘及零件姿态调整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9696A (zh) * 2016-10-10 2017-01-04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N106289696B (zh) * 2016-10-10 2019-03-22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N110562675A (zh) * 2019-09-29 2019-12-13 武汉大学 多源震动盘及零件姿态调整方法
CN110562675B (zh) * 2019-09-29 2021-02-19 武汉大学 多源震动盘及零件姿态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9696B (zh)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N201470595U (zh) 一种四自由度混联振动筛
CN206192613U (zh)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振动台
CN105234926B (zh) 一种可实现三维平动二维转动的五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2350698A (zh)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3495973B (zh) 一种三直线驱动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应用
CN104596565A (zh) 一种大角度摇摆实验台
CN205670072U (zh) 基于压电陶瓷‑液压的振动‑动态离心复合环境试验装置
CN102680224B (zh) 一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
CN202936109U (zh) 起重机拉杆式钢丝绳平衡装置
CN205940960U (zh) 汽车半轴及传动轴扭转疲劳试验装置
CN107962556A (zh) 两轴并联机器人及货物搬运系统
CN206450388U (zh) 一种用于三平移振动台的支链结构
CN206123649U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机器人
CN206114241U (zh) 一种三平移振动台支链结构
CN206866016U (zh) 可调肥量的链驱动机构水稻侧深施肥机
CN105675238B (zh) 一种臂架振动试验装置
CN204921898U (zh) 轴向杠杆驱动少齿差减速器
CN113437830A (zh) 一种省力的驱动机构
CN106393064A (zh) 一种可实现三平动的机器人机构
CN102963818B (zh) 起重机拉杆式钢丝绳平衡装置
CN102145487A (zh) 用于测试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性能的转动输入式机器人
CN106041908B (zh) 一种小臂上分设有机械手的六轴通用机器人
CN201898120U (zh) 一种分料机构
CN205262700U (zh) 一种臂架振动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3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