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1981U -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1981U
CN206191981U CN201621124195.1U CN201621124195U CN206191981U CN 206191981 U CN206191981 U CN 206191981U CN 201621124195 U CN201621124195 U CN 201621124195U CN 206191981 U CN206191981 U CN 206191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heat exchanger
cool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241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廷刚
江林高
侯晓东
邹波
张金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RM ENVIRONMENT EQUIPMENT QIDO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ARM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RM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RM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241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1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1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1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换热器。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包括一用于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换热器安装在风冷热泵机组内,换热器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冷却水管路,冷却水管路连接至少三个分支管路,分支管路上均设有一喷淋头;壳体内设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固定在冷却水管路的下方,喷淋头的喷淋方向朝向第一管路,第一管路是一空心管路,第一管路包括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进风口上设有一气泵。本实用新型冷却水的喷淋在第一管路上进行降温,气泵能抽取空气将外第一管路表面水再蒸发带走更多热量,形成水冷风冷的双效换热,改变了风冷热泵机组原铝翅片换热器只能利用空气降温的单一功能,提高机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风冷热泵机组中的换热器只能采用单一的介质进行换热,导致换热速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包括一用于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风冷热泵机组内,所述换热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冷却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连接至少三个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均设有一喷淋头;
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在所述冷却水管路的下方,所述喷淋头的喷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是一空心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一气泵。
本实用新型冷却水的喷淋在第一管路上进行降温,气泵能抽取空气将外第一管路表面水再蒸发带走更多热量,形成水冷风冷的双效换热,改变了风冷热泵机组原铝翅片换热器只能利用空气降温的单一功能,提高机组换热效率。
所述第一管路内的空气流经方向为自下而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下方能够便于空气的进入。
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螺纹能够增加散热面积。
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等间距排布在所述第一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管路上的温度情况。
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分支管路与所述喷淋头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喷淋头通断的电磁阀,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和气泵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第一管路上的温度情况自动开启电磁阀和气泵实现双效换热。
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本实用新型限制了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壁齐平。能够更好的检测温度。
所述第一管路内设有一刷子,所述刷子通过一传动装置连接一电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刷子能够清洗管路内的污垢。
所述传动装置可以是一伸缩杆。能够便于伸入管路内进行清洗。
所述传动装置可以是一柔性的伸缩杆。能够适用于弯曲的管路。
所述刷子包括一环状的基体,所述基体的外壁设有刷毛。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状的刷子能够更适用于管路的清洗。
所述壳体内设有一支撑板,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下方固定有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包括一用于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换热器安装在风冷热泵机组内,换热器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冷却水管路1,冷却水管路连接至少三个分支管路5,分支管路上均设有一喷淋头6;壳体内设有第一管路4,第一管路固定在冷却水管路1的下方,喷淋头的喷淋方向朝向第一管路4,第一管路是一空心管路,第一管路包括一进风口7和一出风口8,进风口上设有一气泵。本实用新型冷却水的喷淋在第一管路上进行降温,气泵能抽取空气将外第一管路表面水再蒸发带走更多热量,形成水冷风冷的双效换热,改变了风冷热泵机组原铝翅片换热器只能利用空气降温的单一功能,提高机组换热效率。第一管路内的空气流经方向为自下而上,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下方能够便于空气的进入。第一管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本实用新型通过外螺纹能够增加散热面积。
第一管路上设有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等间距排布在第一管路上。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管路上的温度情况。温度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分支管路与喷淋头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喷淋头通断的电磁阀,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和气泵的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第一管路上的温度情况自动开启电磁阀和气泵实现双效换热。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本实用新型限制了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能够提高检测效率。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与第一管路的外壁齐平。能够更好的检测温度。第一管路内4设有一刷子9,刷子9通过一传动装置10连接一电机11。本实用新型通过刷子能够清洗管路内的污垢。传动装置可以是一伸缩杆。能够便于伸入管路内进行清洗。传动装置可以是一柔性的伸缩杆。能够适用于弯曲的管路。刷子包括一环状的基体,基体的外壁设有刷毛。本实用新型通过环状的刷子能够更适用于管路的清洗。壳体内设有一支撑板2,第一管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方固定有支架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包括一用于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风冷热泵机组内,所述换热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冷却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连接至少三个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均设有一喷淋头;
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在所述冷却水管路的下方,所述喷淋头的喷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是一空心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一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内的空气流经方向为自下而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等间距排布在所述第一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分支管路与所述喷淋头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喷淋头通断的电磁阀,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和气泵的信号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壁齐平。
CN201621124195.1U 2016-10-14 2016-10-14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Active CN206191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24195.1U CN206191981U (zh) 2016-10-14 2016-10-14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24195.1U CN206191981U (zh) 2016-10-14 2016-10-14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1981U true CN206191981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24195.1U Active CN206191981U (zh) 2016-10-14 2016-10-14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1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427A (zh) 水冷模块化数据中心冷却装置
CN20165300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6191981U (zh) 风冷水冷双效换热器
CN202274764U (zh) 立式全蒸发空冷器
CN207649153U (zh) 一种工业用风冷水冷两用冷水系统
CN109894589A (zh) 一种水冷装置
CN206626986U (zh) 一种高强度铝质汽车散热器
CN206562481U (zh) 一种蓝宝石单晶生长炉冷却装置
CN100587380C (zh) 逆流型蒸发式冷凝器
CN208704485U (zh) 一种冷却塔及水泵电控装置
CN208998590U (zh) 高冷却效率的空冷器
CN207815792U (zh) 淋洒风冷式冷凝器
CN208349649U (zh) 一种组合式换热冷却装置
CN206709654U (zh) 一种干湿联合空冷器
CN207147308U (zh) 循环冷却水控制中温的装置
CN105258529B (zh) 一种用于空调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塔装置
CN208042485U (zh) 模组化净化空调机组节能表冷器
CN206657309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5300342U (zh) 用于冷却器上的翅片
CN206484361U (zh) 机床铸件的冷却系统
CN206493590U (zh) 用于3d打印设备打印头的冷却装置
CN205228213U (zh) 一种改进冷却塔散热的冷却塔
CN110173780A (zh) 一种利用景观喷泉强化换热的冷却水系统
CN203454851U (zh) 一种散热系统
CN213577732U (zh) 一种焊接式散热器管片钎焊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226200 Huihai Road, Binhai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RM ENVIRONMENT EQUIPMENT QI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99 building 3, 200 Fengjin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WARM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