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9642U -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9642U
CN206179642U CN201621249063.1U CN201621249063U CN206179642U CN 206179642 U CN206179642 U CN 206179642U CN 201621249063 U CN201621249063 U CN 201621249063U CN 206179642 U CN206179642 U CN 206179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body
damping device
transformer
spr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490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增
安国祥
肖仲刚
宗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490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9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9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9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包含有具有移动性能的行驶底盘(2)、设置在行驶底盘(2)上的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Ⅰ、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的减震装置Ⅲ,通过行驶底盘(2)实现变压器本体(1)的移动,通过减震装置Ⅰ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和横向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Ⅱ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Ⅲ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的震动,不再只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和横向震动,因此提高了变压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和变压器的运行的可靠性能。

Description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是一种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二、背景技术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在解决城市电网中的紧急情况及自然灾害、高负荷季节用电不足、电网初级分配、大型建设项目临时用电等问题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部件,因此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在现有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中,为了解决更加有效迅速的恢复现场供电系统的技术问题,而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因其需载油运输、重量大和重心高,必须保证车载移动的变压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能,从而保证变压器的运行性能的可靠。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因此提高了变压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和变压器的运行的可靠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移动性能的行驶底盘、设置在行驶底盘上的变压器本体、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与行驶底盘之间的减震装置Ⅰ、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部件与行驶底盘之间的减震装置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部件之间的减震装置Ⅲ。
由于设计了变压器本体、行驶底盘、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通过行驶底盘实现变压器本体的移动,通过减震装置Ⅰ消除变压器本体的竖向和横向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Ⅱ消除变压器本体的部件的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Ⅲ消除变压器本体的部件之间的震动,不再只消除变压器本体的竖向和横向震动,因此提高了变压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和变压器的运行的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消除变压器本体的部件的震动的方式把变压器本体、行驶底盘、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减震装置Ⅰ设置为包含有垫片、固紧螺栓、弹簧、弹簧托座、后挡板和前挡板,减震装置Ⅱ设置为包含有弹簧、弹簧托座和U形螺栓,减震装置Ⅲ设置为包含有拉杆、套筒Ⅰ和套筒Ⅱ,
变压器本体设置在行驶底盘的上端端面并且在变压器本体与行驶底盘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设置为通过固紧螺栓与行驶底盘的车架联接并且在行驶底盘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后挡板和前挡板,在后挡板和前挡板上分别设置有弹簧托座并且弹簧分别设置为与后挡板的弹簧托座和前挡板的弹簧托座联接,后挡板的弹簧和前挡板的弹簧分别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的后侧面部和前侧面部接触式联接,
在变压器本体的高压侧套管上设置有套筒Ⅰ并且在套筒Ⅰ与变压器本体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在变压器本体的中性点套管上设置有套筒Ⅱ并且在套筒Ⅱ与变压器本体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在变压器本体的中间散热片和行驶底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与行驶底盘联接、弹簧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与变压器本体的中间散热片联接,在变压器本体的前部散热片和行驶底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与行驶底盘联接、弹簧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与变压器本体的前部散热片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变压器本体的中间散热片和变压器本体的前部散热片上分别设置有销轴并且销轴设置为与U形螺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行驶底盘设置为低平板半挂车并且在行驶底盘的下端端面设置有电缆箱。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垫片设置为橡胶片状体并且垫片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的底端端面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簧托座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弹簧托座上设置有与弹簧相对应的环形凹槽体,弹簧托座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行驶底盘、后挡板和前挡板联接并且弹簧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弹簧托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U形螺栓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压器本体联接并且U形螺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弹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挡板和前挡板分别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在后挡板的一个侧面部和前挡板的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后挡板和前挡板分别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壳体的两个侧面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拉杆设置为气动拉杆并且拉杆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的壳体铰接式联接、拉杆的另一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套筒Ⅰ和套筒Ⅱ铰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套筒Ⅰ和套筒Ⅱ分别设置有夹状体并且套筒Ⅰ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变压器本体的高压侧套管上、套筒Ⅱ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中性点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变压器本体、垫片和固紧螺栓设置为按照消除竖向震动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弹簧、弹簧托座、后挡板和前挡板设置为按照消除横向震动方式分布,变压器本体、拉杆、套筒Ⅰ和套筒Ⅱ设置为按照保持变压器本体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弹簧、弹簧托座和U形螺栓设置为按照消除变压器本体的部件震动方式分布,弹簧、弹簧托座和U形螺栓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的部件的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因高压侧套管及中性点套管重量较重,且为为变压器外接核心部分,且均为瓷质或硅橡胶产品,高压侧套管及中性点套管通过高压侧套管减震支架,中性点套管减震支架与车载变电站载油运输移动免维护型变压器器身连接,连接方式有效的较少了车辆在刹车及加速时对套管的冲击,改变了单独的悬臂结构,在地面水平加速度0.4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且对在转弯过程中产生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增垫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通过与车子相连接的螺栓的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剪切应力分别进行计算,且能承受以上力综合作用状态下的容许应力固定螺栓,并将三者牢固连接,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采用专用电器隔震橡胶支座,该电器隔震橡胶支座是在天然橡胶中加入配合剂提高了橡胶的阻尼性能,利用这种具有阻尼效果的橡胶制成的结构在半挂车与热硫化隔震橡胶支座间形成叠层产品,将竖向承载力、水平恢复力,阻尼吸能三位一体,支座滞回饱满、耗能显著,等效阻尼比可达12%以上;利用特殊的阻尼配方性能消耗在震动中传递的水平震动能量,在震动波的上下左右往复活动中将震动能量转换为热量消耗,大大的降低了震动力,通过对半挂车与底座间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剪切应力分别进行计算,选用固定螺栓将三者牢固连接,同时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拥有高摩擦力,当车辆在启动及刹车,水平加速度0.5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对固定螺栓的压力减小,有效的延长固定螺栓的使用寿命,为变压器稳定性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增加了变压器前后限位阻挡的前后降压减震装置,共四组该装置,与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起到相互间配合的作用,在冲击加速度骤然过大的情况下,将水平方向的震动力通过型变量,对震动力起到阻尼作用,整个器身的阻尼比可达到12%以上,通过软作用力来缓解瞬时高能力冲击力,在半挂车紧急制动情况下,减少对整个变压器的器身缓冲,保证在紧急制动情况下保证设备安全,车辆安全,也为车辆的速度提升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下部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将三者连接与半挂车车架,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分布在变压器器身两侧,通过输油管与器身连接,相当于单臂悬臂梁,重心远离器身,对输油管的压力较大,在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下部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在底部对片散起到支撑作用及固定作用,同时增加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可使竖向承载力、水平恢复力,阻尼吸能三位一体,支座滞回饱满、等效阻尼比达到12%以上,同时在竖向对片散起到承载力的情况下,水平向上方向不会将力量传递给片散,通过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与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的往复活动,将震动能量最终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当车辆在启动及刹车,水平加速度0.5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且在转弯过程中产生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变压器前部悬臂输油管。同时为配合车辆的宽度将变压器部分片散置于低压侧,此时变压器前部悬臂输油管与变压器前部片散使其重心分散于悬臂输油管的两侧,给悬臂输油管造成极大的拉力,为此特增加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变压器前部悬臂输油管减震装置,对整个悬臂输油管起到支撑作用,将悬臂结构改为多点支撑结构有效的分散了对悬臂输油管的拉力,同时对变压器前部片散采用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将变压器前部片散通过两点支撑起来,减小了对悬臂输油管在竖直方向的拉力,将悬臂输油管通过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变压器前部悬臂输油管减震装置与半挂车固定为一个整体,在半挂车转弯时对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将变压器前部片散通过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并且采用两点支撑,将片散有效的与半挂车固定在一起,在半挂车转弯时有效的缓冲了侧切力及向心力,将器身重心降低,变压器油枕相应降低,为驾驶员在复杂道路条件下安全行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性点套管减震支架,较少了车辆在刹车及加速时对套管的冲击,改变了单独的悬臂结构,在地面水平加速度0.4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且对在转弯过程中产生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增垫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利用特殊的阻尼配方性能消耗在震动中传递的水平震动能量,在震动波的上下左右往复活动中将震动能量转换为热量消耗,大大的降低了震动力,同时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拥有高摩擦力,当车辆在启动及刹车,水平加速度0.5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对固定螺栓的压力减小,有效的延长固定螺栓的使用寿命,为变压器稳定性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减震橡胶支座胶料起到相互间配合的作用,通过软作用力来缓解瞬时高能力冲击力,减少对整个变压器的器身缓冲,保证在紧急制动情况下保证设备安全,车辆安全,也为车辆的速度提升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下部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将三者连接与半挂车车架,在竖向对片散起到承载力的情况下,水平向上方向不会将力量传递给片散,通过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与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的往复活动,将震动能量最终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当车辆在启动及刹车,水平加速度0.5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且在转弯过程中产生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对整个悬臂输油管起到支撑作用,将悬臂结构改为多点支撑结构有效的分散了对悬臂输油管的拉力,同时对变压器前部片散采用增加包含低压缩量高弹力弹簧的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装置,与高硬度大拉伸度高粘合性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片散减震橡胶支座胶料的往复活动,将震动能量最终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当车辆在启动及刹车,水平加速度0.5g的情况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且在转弯过程中产生侧切力向心力起到缓冲作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消除变压器本体的部件的震动的变压器本体、行驶底盘、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为重要技术特征,在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变压器本体1、行驶底盘2、垫片3、固紧螺栓4、弹簧5、弹簧托座6、U形螺栓7、后挡板8、前挡板9、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
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行驶底盘2的上端端面并且在变压器本体1与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垫片3,垫片3设置为通过固紧螺栓4与行驶底盘2的车架联接并且在行驶底盘2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后挡板8和前挡板9,在后挡板8和前挡板9上分别设置有弹簧托座6并且弹簧5分别设置为与后挡板8的弹簧托座6和前挡板9的弹簧托座6联接,后挡板8的弹簧5和前挡板9的弹簧5分别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1的后侧面部和前侧面部接触式联接,
在变压器本体1的高压侧套管11上设置有套筒Ⅰ22并且在套筒Ⅰ22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10,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性点套管13上设置有套筒Ⅱ23并且在套筒Ⅱ23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10,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和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弹簧5并且弹簧5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6与行驶底盘2联接、弹簧5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7与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联接,在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和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弹簧5并且弹簧5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6与行驶底盘2联接、弹簧5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7与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和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上分别设置有销轴并且销轴设置为与U形螺栓7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底盘2设置为低平板半挂车并且在行驶底盘2的下端端面设置有电缆箱。
在本实施例中,垫片3设置为橡胶片状体并且垫片3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1的底端端面延伸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托座6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弹簧托座6上设置有与弹簧5相对应的环形凹槽体,弹簧托座6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行驶底盘2、后挡板8和前挡板9联接并且弹簧5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弹簧托座6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U形螺栓7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压器本体1联接并且U形螺栓7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弹簧5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挡板8和前挡板9分别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在后挡板8的一个侧面部和前挡板9的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后挡板8和前挡板9分别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的两个侧面部。
在本实施例中,拉杆10设置为气动拉杆并且拉杆10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铰接式联接、拉杆10的另一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铰接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分别设置有夹状体并且套筒Ⅰ22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变压器本体1的高压侧套管11上、套筒Ⅱ23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中性点套管13上。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本体1、垫片3和固紧螺栓4设置为按照消除竖向震动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1、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设置为按照消除横向震动方式分布,变压器本体1、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设置为按照保持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1、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设置为按照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震动方式分布,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中心线延伸分布。
在行驶底盘2处于行驶状态时,通过垫片3和固紧螺栓4吸收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震动能量,通过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吸收变压器本体1的横向震动能量,通过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保持高压侧套管11和中性点套管13与变压器本体1壳体的位置,通过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吸收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和前部散热片14震动能量,从而保持变压器本体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变压器本体1、行驶底盘2、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通过行驶底盘2实现变压器本体1的移动,通过减震装置Ⅰ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和横向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Ⅱ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震动,通过减震装置Ⅲ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的震动,不再只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和横向震动,因此提高了变压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和变压器的运行的可靠性能。
2、由于设计了由于设计了变压器本体1、行驶底盘2、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通过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对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前部散热片14、高压侧套管11和中性点套管13进行减震,提高了高压侧套管11和中性点套管13的安全性能,通过提高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稳定性能,也提高了变压器本体1的稳定性能。
3、由于设计了垫片3、固紧螺栓4、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通过垫片3、固紧螺栓4、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提高了变压器本体1的竖向和横向稳定性能。
4、由于设计了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通过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提高了中间散热片12和前部散热片14的稳定性能,提高了中间散热片12和前部散热片14的连接接头的可靠性能。
5、由于设计了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通过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提高了高压侧套管11和中性点套管13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连接强度,通过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的重量,提高了高压侧套管11和中性点套管13的抗震性能。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震动的变压器本体1、行驶底盘2、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移动性能的行驶底盘2、设置在行驶底盘2上的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Ⅰ、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的减震装置Ⅲ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移动性能的行驶底盘(2)、设置在行驶底盘(2)上的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Ⅰ、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与行驶底盘(2)之间的减震装置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的减震装置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震动的方式把变压器本体(1)、行驶底盘(2)、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和减震装置Ⅲ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减震装置Ⅰ设置为包含有垫片(3)、固紧螺栓(4)、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减震装置Ⅱ设置为包含有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减震装置Ⅲ设置为包含有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
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行驶底盘(2)的上端端面并且在变压器本体(1)与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垫片(3),垫片(3)设置为通过固紧螺栓(4)与行驶底盘(2)的车架联接并且在行驶底盘(2)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后挡板(8)和前挡板(9),在后挡板(8)和前挡板(9)上分别设置有弹簧托座(6)并且弹簧(5)分别设置为与后挡板(8)的弹簧托座(6)和前挡板(9)的弹簧托座(6)联接,后挡板(8)的弹簧(5)和前挡板(9)的弹簧(5)分别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1)的后侧面部和前侧面部接触式联接,
在变压器本体(1)的高压侧套管(11)上设置有套筒Ⅰ(22)并且在套筒Ⅰ(22)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10),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性点套管(13)上设置有套筒Ⅱ(23)并且在套筒Ⅱ(23)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10),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和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弹簧(5)并且弹簧(5)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6)与行驶底盘(2)联接、弹簧(5)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7)与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联接,在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和行驶底盘(2)之间设置有弹簧(5)并且弹簧(5)的底端端部设置为通过弹簧托座(6)与行驶底盘(2)联接、弹簧(5)的顶端端部设置为通过U形螺栓(7)与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在变压器本体(1)的中间散热片(12)和变压器本体(1)的前部散热片(14)上分别设置有销轴并且销轴设置为与U形螺栓(7)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行驶底盘(2)设置为低平板半挂车并且在行驶底盘(2)的下端端面设置有电缆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垫片(3)设置为橡胶片状体并且垫片(3)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1)的底端端面延伸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弹簧托座(6)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弹簧托座(6)上设置有与弹簧(5)相对应的环形凹槽体,弹簧托座(6)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行驶底盘(2)、后挡板(8)和前挡板(9)联接并且弹簧(5)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弹簧托座(6)联接,
或U形螺栓(7)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压器本体(1)联接并且U形螺栓(7)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弹簧(5)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后挡板(8)和前挡板(9)分别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在后挡板(8)的一个侧面部和前挡板(9)的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后挡板(8)和前挡板(9)分别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的两个侧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拉杆(10)设置为气动拉杆并且拉杆(10)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变压器本体(1)的壳体铰接式联接、拉杆(10)的另一端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铰接式联接,
或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分别设置有夹状体并且套筒Ⅰ(22)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变压器本体(1)的高压侧套管(11)上、套筒Ⅱ(23)的两个夹片设置为包裹在中性点套管(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变压器本体(1)、垫片(3)和固紧螺栓(4)设置为按照消除竖向震动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1)、弹簧(5)、弹簧托座(6)、后挡板(8)和前挡板(9)设置为按照消除横向震动方式分布,变压器本体(1)、拉杆(10)、套筒Ⅰ(22)和套筒Ⅱ(23)设置为按照保持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方式分布并且变压器本体(1)、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设置为按照消除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震动方式分布,弹簧(5)、弹簧托座(6)和U形螺栓(7)设置为沿变压器本体(1)的部件的中心线延伸分布。
CN201621249063.1U 2016-11-22 2016-11-22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Active CN206179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9063.1U CN206179642U (zh) 2016-11-22 2016-11-22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9063.1U CN206179642U (zh) 2016-11-22 2016-11-22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9642U true CN206179642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6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49063.1U Active CN206179642U (zh) 2016-11-22 2016-11-22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96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1929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大型变压器减震降噪装置
CN114038654A (zh) * 2021-11-09 2022-02-1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变压器固定系统及车载移动变电站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1929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大型变压器减震降噪装置
CN109961929B (zh) * 2019-04-22 2024-03-1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大型变压器减震降噪装置
CN114038654A (zh) * 2021-11-09 2022-02-1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变压器固定系统及车载移动变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9642U (zh) 车载变压器的减震装置
CN201856779U (zh) 轨道车辆一系弹性定位装置
CN103523037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2198835B (zh) 一种轴箱金属橡胶结合弹性减振一系弹簧
CN206841360U (zh) 一种汽车追尾减撞装置
CN202014073U (zh) 架空电线减振连接件
CN103863349A (zh)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CN206049695U (zh) 一种低地板转向架及100%低地板有轨电车
CN110225682A (zh) 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减震防滑装置
CN104477195B (zh) 一种多功能紧凑型中心销牵引装置
CN202368590U (zh) 四轴机车转向架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107738659A (zh) 一种高舒适空轨车辆转向架
CN104590302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配重装置
CN111075874A (zh) 一种大型光学仪器运输振动防护系统
CN206306757U (zh) 空气悬挂装置
CN101525006A (zh) 卡车车箱与底盘的连接装置
CN205239153U (zh) 一种汽车后悬置横梁支架减震模块
CN105172809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身
CN202753717U (zh) 汽车减震器的支撑结构
CN202332545U (zh) 一种带减震器的干式变压器
CN208855640U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列车车厢的悬挂结构
CN106122330A (zh) 调节一系橡胶弹簧刚度及径向预压缩量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02658824A (zh) 快速铁路货车转向架的摇枕
CN208760628U (zh) 一种铁路客车用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