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9543U -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79543U CN206179543U CN201620954635.XU CN201620954635U CN206179543U CN 206179543 U CN206179543 U CN 206179543U CN 201620954635 U CN201620954635 U CN 201620954635U CN 206179543 U CN206179543 U CN 2061795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copper
- retardant
- copper core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铜芯内线,所述铜芯内线有三股,且三股铜芯内线为缠绕结构,三股铜芯内线的外侧包裹有耐火云母带,所述铜芯内线与耐火云母带的外侧包裹有阻燃包裹层,通过多根铜导线缠绕而成可以增加线缆的导电性能,而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通过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和聚烯烃护套层可以对线缆绝缘和阻燃,通过玻璃纤维物质可以对线缆进一步的阻燃,并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该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PVC(聚氯乙烯)电力电缆,在火灾发生时PVC混合物在受热后容易分解逸出大量有剧毒、有腐蚀性的HCL(氯化氢)气体,并产生大量的剧毒浓烟,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现有的线缆外层都是采用的可燃材料,有助于火势的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器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铜芯内线,所述铜芯内线有三股,且三股铜芯内线为缠绕结构,三股铜芯内线的外侧包裹有耐火云母带,所述铜芯内线与耐火云母带的外侧包裹有阻燃包裹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芯内线内设有多根铜导线,铜导线为螺旋缠绕结构,并且铜导线的外侧设有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并且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有聚烯烃护套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芯内线与阻燃包裹层之间设有拉线,并且拉线缠绕在铜芯内线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燃包裹层的内侧设有PE内套层,且PE内护套层的外侧设有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且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有氧化镁矿物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燃包裹层与三固铜芯内线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物质,并且玻璃纤维物质的外侧设有铜网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上设置了铜导线,通过多根铜导线缠绕而成可以增加线缆的导电性能,而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在铜导线外侧设置了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和聚烯烃护套层,通过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和聚烯烃护套层可以对线缆绝缘和阻燃,在铜芯内线与阻燃包裹层之间设置了玻璃纤维物质,通过玻璃纤维物质可以对线缆进一步的阻燃,并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在铜芯内线与阻燃包裹层之间设有拉线,通过拉线使得线缆在拉紧时更加牢固,该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芯内线、2拉线、3阻燃包裹层、4玻璃纤维物质、101铜导线、102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3聚烯烃护套层、301PE内套层、302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3氧化镁矿物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铜芯内线1,铜芯内线1有三股,且三股铜芯内线1为缠绕结构,铜芯内线1内设有多根铜导线101,铜导线101为螺旋缠绕结构,通过多根铜导线101缠绕而成可以增加线缆的导电性能,而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并且铜导线101的外侧设有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并且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的外侧设有聚烯烃护套层103,通过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和聚烯烃护套层103可以对线缆绝缘和阻燃,三股铜芯内线1的外侧包裹有耐火云母带,通过云母带使得铜导线101与外部隔离,铜芯内线1与耐火云母带的外侧包裹有阻燃包裹层3,阻燃包裹层3的内侧设有PE内套层301,且PE内护套层301的外侧设有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且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的外侧设有氧化镁矿物绝缘层303,通过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和氧化镁矿物绝缘层303可以对线缆的内部保护,阻燃包裹层3与三固铜芯内线1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物质4,通过玻璃纤维物质4可以对线缆进一步的阻燃,并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并且玻璃纤维物质4的外侧设有铜网护套,通过铜网护套将玻璃纤维物质4锁紧,增加线缆的牢固性能,铜芯内线1与阻燃包裹层3之间设有拉线2,并且拉线2缠绕在铜芯内线1的外部,该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
在使用时:通过铜导线101对线缆导电,通过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和聚烯烃护套层103对线缆绝缘和阻燃,通过玻璃纤维物质4可以对线缆进一步的阻燃,再通过阻燃包裹层3在上的PE内套层301对外部阻燃,而且PE内套层301外部通过氧化镁矿物绝缘层303和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进一步的阻燃和绝缘,通过拉线2使得线缆在拉紧时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根铜导线101缠绕而成可以增加线缆的导电性能,而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通过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和聚烯烃护套层103可以对线缆绝缘和阻燃,通过玻璃纤维物质4可以对线缆进一步的阻燃,并且使得线缆更加牢固,通过拉线2使得线缆在拉紧时更加牢固,该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铜芯内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内线(1)有三股,且三股铜芯内线(1)为缠绕结构,三股铜芯内线(1)的外侧包裹有耐火云母带,所述铜芯内线(1)与耐火云母带的外侧包裹有阻燃包裹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内线(1)内设有多根铜导线(101),铜导线(101)为螺旋缠绕结构,并且铜导线(101)的外侧设有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并且第一聚氯乙烯绝缘层(102)的外侧设有聚烯烃护套层(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内线(1)与阻燃包裹层(3)之间设有拉线(2),并且拉线(2)缠绕在铜芯内线(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包裹层(3)的内侧设有PE内套层(301),且PE内护套层(301)的外侧设有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且第二聚氯乙烯绝缘层(302)的外侧设有氧化镁矿物绝缘层(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包裹层(3)与三固铜芯内线(1)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物质(4),并且玻璃纤维物质(4)的外侧设有铜网护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54635.XU CN206179543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54635.XU CN206179543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79543U true CN206179543U (zh) | 2017-05-17 |
Family
ID=6024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54635.XU Active CN206179543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79543U (zh) |
-
2016
- 2016-08-29 CN CN201620954635.XU patent/CN2061795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28678U (zh) |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 |
CN202549395U (zh) | 舰船用乙丙绝缘氯磺化聚乙烯水密型控制电缆 | |
CN207602277U (zh) | 一种新型无卤低烟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 |
CN203150166U (zh) | 一种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变频电缆 | |
CN204130258U (zh) | 舰船用低烟无卤阻燃超六类数字通信局域网电缆 | |
CN200976292Y (zh) | 海上石油平台用仪表电缆 | |
CN104240832A (zh) | 一种新型阻燃防火电缆 | |
CN201707950U (zh) | 环保型低烟无卤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 |
CN201751946U (zh) | 一种新型电缆 | |
CN206179543U (zh) | 一种铜芯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 |
CN206163180U (zh) | 低烟无卤矿用屏蔽橡套软电缆 | |
CN202042226U (zh) | 一种阻燃、屏蔽船用控制电缆 | |
CN202694890U (zh) | 一种低烟无卤环保型轻质耐火控制电缆 | |
CN210443320U (zh) | 一种阻燃耐热电缆 | |
CN204102616U (zh) | 一种新型阻燃防火电缆 | |
CN204204497U (zh) | 高速轨道车用高压电缆 | |
CN203787136U (zh) | 一种耐高温高压抗拉加强屏蔽型扁电缆 | |
CN202650665U (zh) | 舰船用低烟耐火电力电缆 | |
CN208489027U (zh) | 一种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耐火电力电缆 | |
CN202940042U (zh) | 高柔性防火电缆 | |
CN205789225U (zh) | 耐热防火光伏电缆 | |
CN201667248U (zh) | 地铁用节能环保型阻燃阻水电力电缆 | |
CN212084716U (zh) | 一种环保电缆 | |
CN211265110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超导电缆 | |
CN209641425U (zh) | 一种低烟低卤橡套软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528500 18 Jen Jie Road, Yang He Town, Gaoming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uangli Cab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25 workshop 6, Tai Lam Development Zone, Shi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ujiang Cable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