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8806U -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8806U
CN206178806U CN201621281962.XU CN201621281962U CN206178806U CN 206178806 U CN206178806 U CN 206178806U CN 201621281962 U CN201621281962 U CN 201621281962U CN 206178806 U CN206178806 U CN 206178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ethernet communication
differential lines
interfaces
mai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819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照
张利鹏
陈开宏
陈馥汇
何丽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unpeng infinit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npeng Unlim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npeng Unlim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npeng Unlim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819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8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8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8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所述以太网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子设备,主设备和子设备均具有Mini PCI‑E接口,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与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连接,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的对应引脚相连接。以太网通信系统的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无需线缆,插拔便捷,总线数目便于扩展,主设备能实现对子设备供电、控制及以太网通信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子设备,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连接,方式一:通过标准RJ45接口连接;方式二:通过Wafer或引脚针总线接口连接;方式三:主设备和子设备共板设计,在同一块PCB上通过走线实现连接。
然而,上述方式均存在缺点,其中:
对于方式一,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需通过网线线缆相连,且没有多余的连线,不能实现对子设备的供电和控制;
对于方式二,需采用wafer或引脚针总线线缆相连,装配时需要两端进行接头拔插;
对于方式三,共板设计扩展困难,不便模块化设计、生产和销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线缆,插拔便捷,总线数目便于扩展,主设备能实现对子设备供电、控制及以太网通信功能的以太网通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所述以太网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子设备,主设备和子设备均具有Mini PCI-E接口,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与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连接,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的对应引脚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公头,所述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母头;或者,所述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母头,所述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公头。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具有14根接地引脚,所述14根接地引脚与标准Mini PCI-E接口的接地引脚的引脚位置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具有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数据传输差分线对负线DTN和数据传输差分线对正线DTP。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具有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DTN和DTP。
进一步地,每组差分线的DTN和DT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具有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发射数据差分线对负线TXN和发射数据差分线对正线TXP,另一组差分线包括接收数据差分线对负线RXN和接收数据差分线对正线RXP。
进一步地,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具有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所述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TXN和TXP,另一组差分线包括RXN和RXP。
进一步地,一组差分线的TXN和T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另一组差分线的RXN和R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以太网通信系统的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通过Mini PCI-E接口连接,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因此以太网通信系统的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无需线缆,插拔便捷,总线数目便于扩展,主设备能实现对子设备供电、控制及以太网通信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11和子设备12,主设备11具有Mini PCI-E接口111,子设备12具有Mini PCI-E接口121,主设备11的MiniPCI-E接口111与子设备12的Mini PCI-E接口121连接,Mini PCI-E接口111和Mini PCI-E接口121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MiniPCI-E接口111和Mini PCI-E接口121的对应引脚相连接。Mini PCI-E接口是基于PCI-E总线的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设备11的Mini PCI-E接口111是公头,子设备12的MiniPCI-E接口121是母头;或者,主设备11的Mini PCI-E接口111是母头,子设备12的Mini PCI-E接口121是公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太网通信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控制引脚的位置都可以任意定义,以太网通信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控制引脚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下面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几种实施例的引脚。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Mini PCI-E接口具有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DTN_A、DTP_A、DTN_B、DTP_B、DTN_C、DTP_C、DTN_D、DTP_D、7根电源引脚VCC、14根接地引脚GND和5根控制引脚CTR-1、CTR-2、CTR-3、CTR-4和CTR-5,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DTN(data transferdifferential pair negative line,数据传输差分线对负线)和DTP(data transferdifferential pair positive line,数据传输差分线对正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4根接地引脚GND与标准Mini PCI-E接口的接地引脚GND的引脚位置相同。目的是为了硬件插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因为标准的Mini PCI-E接口就是具有14根接地引脚,如果有人将标准的Mini PCI-E接口插入至主设备上的Mini PCI-E接口,也不会对Mini PCI-E接口造成伤害。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7根电源引脚的目的是达到供电的稳定性和信号完整性。
为了信号的完整性,每组差分线的DTN和DT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如图2所示的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分别是Mini PCI-E接口的第11、13、17、19、23、25、31和33引脚。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引脚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引脚的区别在于: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分别是Mini PCI-E接口的第8、10、12、14、30、32、36和38引脚。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Mini PCI-E接口具有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DT1N_A、DT1P_A、DT1N_B、DT1P_B、DT1N_C、DT1P_C、DT1N_D、DT1P_D、DT2N_A、DT2P_A、DT2N_B、DT2P_B、DT2N_C、DT2P_C、DT2N_D、DT2P_D、7根电源引脚VCC、14根接地引脚GND和5根控制引脚CTR-1、CTR-2、CTR-3、CTR-4和CTR-5,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DTN和DTP。
为了信号的完整性,每组差分线的DTN和DT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如图4所示的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分别是Mini PCI-E接口的第11、13、17、19、23、25、31、33、8、10、12、14、30、32、36和38引脚。
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Mini PCI-E接口具有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TX1N、TX1P、RX1N、RX1P、TX2N、TX2P、RX2N、RX2P、7根电源引脚VCC、14根接地引脚GND和5根控制引脚CTR-1、CTR-2、CTR-3、CTR-4和CTR-5,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TXN(transmit datadifferential pair negative line,发射数据差分线对负线)和TXP(transmit datadifferential pair positive line,发射数据差分线对正线),另一组差分线包括RXN(receive data differential pair negative line,接收数据差分线对负线)和RXP(receive data differential pair positive line,接收数据差分线对正线)。
为了信号的完整性,一组差分线的TXN和T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另一组差分线的RXN和R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如图5所示的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分别是Mini PCI-E接口的第11、13、17、19、23、25、31和33引脚。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的Mini PCI-E接口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Mini PCI-E接口具有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TXN、TXP、RXN、RXP、7根电源引脚VCC、14根接地引脚GND和5根控制引脚CTR-1、CTR-2、CTR-3、CTR-4和CTR-5,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该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TXN和TXP,另一组差分线包括RXN和RXP。
为了信号的完整性,一组差分线的TXN和T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另一组差分线的RXN和R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如图6所示的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分别是Mini PCI-E接口的第11、13、17和19引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以太网通信系统的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通过MiniPCI-E接口连接,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因此以太网通信系统的主设备和子设备之间无需线缆,插拔便捷,总线数目便于扩展,主设备能实现对子设备供电、控制及以太网通信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子设备,主设备和子设备均具有Mini PCI-E接口,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与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连接,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均至少具有4根以太网通信引脚、1根电源引脚、1根接地引脚和1根控制引脚,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和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的对应引脚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公头,所述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母头;或者,所述主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母头,所述子设备的Mini PCI-E接口是公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PCI-E接口均具有14根接地引脚,所述14根接地引脚与标准Mini PCI-E接口的接地引脚的引脚位置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PCI-E接口均具有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8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数据传输差分线对负线DTN和数据传输差分线对正线DTP。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PCI-E接口均具有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16根千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4组差分线,每组差分线包括DTN和DTP。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差分线的DTN和DT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PCI-E接口均具有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8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2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每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发射数据差分线对负线TXN和发射数据差分线对正线TXP,另一组差分线包括接收数据差分线对负线RXN和接收数据差分线对正线RXP。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和子设备的MiniPCI-E接口均具有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4根百兆以太网通信引脚包括1个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所述百兆以太网通信接口包括2组差分线,其中一组差分线包括TXN和TXP,另一组差分线包括RXN和RXP。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组差分线的TXN和T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另一组差分线的RXN和RXP位于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引脚。
CN201621281962.XU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Active CN206178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1962.XU CN206178806U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1962.XU CN206178806U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8806U true CN206178806U (zh) 2017-05-17

Family

ID=6024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81962.XU Active CN206178806U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8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1830A (zh) * 2020-01-21 2020-12-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与封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1830A (zh) * 2020-01-21 2020-12-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与封装结构
WO2021146912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与封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9435U (zh) 具有USB C-Type连接器的扩充模块
CN207116873U (zh) 快充转接头及快充线缆结构
CN205282794U (zh) USB Type-C转换模块
CN207051889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7291646B (zh) 网口和串口复用的装置及单板
CN206178806U (zh)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CN206181064U (zh)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CN208337692U (zh) 网络摄像机及远距离以太网传输系统、存储系统
CN206149290U (zh) 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
CN204809565U (zh) Usb集线器
CN106991063A (zh) 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
CN107070547B (zh) 一种具有故障监控能力的cpci型千兆以太网装置
CN207603637U (zh) 网络系统及网络延长器
CN208257063U (zh) 一种使用屏蔽网线取代485模块通讯电缆及电源电缆的装置
CN209497046U (zh) 兼容式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6707946A (zh) S7-200 plc与ace3600 rtu通信的数据线
CN206313253U (zh) 一种自动连接USB Type‑C磁吸传输线
CN208143218U (zh) 一种只插电就实现网线数据通信的设备及配对设备
CN206240071U (zh) 可拼接玩具的主控器
CN100379117C (zh) 可提升充电电流的电子装置及其充电器
CN219643943U (zh) 一种远程供电控制装置及扩展型皮站
CN209250661U (zh) 无线会议服务基站
CN104679117A (zh) 计算机系统
CN204066107U (zh) 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
CN203466838U (zh) 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的电源稳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220-329, 2nd flo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No. 1, Xiankun Road, Jiangxinzhou,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Kunpeng infini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702, Weixing building, Xuefu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RADIO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