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8457U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68457U CN206168457U CN201621226978.0U CN201621226978U CN206168457U CN 206168457 U CN206168457 U CN 206168457U CN 201621226978 U CN201621226978 U CN 201621226978U CN 206168457 U CN206168457 U CN 2061684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tube
- coaxial rotating
- rotating valve
- zipper tape
- pod apertur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下方设置有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上设置有导流孔;还包括,第二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包括能够与所述导流孔相配合密封的密封部件,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实现了所述导流孔开启与关闭的转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试管的底部增加一个旋转阀门(管体),通过开通阀门随后以真空吸取的方式将管内的溶液从底部舍弃,新的溶液则从顶部的开口加入进来,全过程中能节省多个枪头,并容易实现操作自动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反应的检测或分析等中使用的试样分析试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能够用于蛋白或DNA分析的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PCR反应是常用的实验技术,PCR反应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PCR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在待扩增的DNA片断两侧和与其两侧互补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经变性、退火和延伸若干个循环后,DNA扩增2的平方次倍。为了批量扩增,PCR反应中常用到PCR反应板,PCR反应板一般是8孔、12孔、96孔或者384孔的,是专门为批量反应设计的,用于PCR仪和测序仪。
现有的PCR板包括有PC材料制成的定型板和PP材料制成的管板,管板上设有多个反应管,定型板与管板之间是分体式结构,管板设置在定型板上端面上,管板上设有若干孔,定型板设有与孔配合的凸点,管板与定型板之间通过凸点与孔之间的紧配合进行固定,但是这种固定结构比较复杂,装配麻烦,生产效率低。同时,现有反应管(离心管)为一个带盖的管形容器,当将溶液加入管内,溶液必须通过吸取动作舍弃,在基因自动提取中,因为需要多个溶液的添加与舍弃,因此导致多次的溶液吸取舍弃动作,同时也处于防止溶液交叉污染的目的每次消耗多个吸取枪头,带来一定的损耗浪费,且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生物反应的检测或分析的试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多次操作加液排液过程中进行使用的离心管,以方便基因提取的高度自动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下方设置有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上设置有导流孔;还包括,第二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包括能够与所述导流孔相配合密封部件和流通通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实现了所述导流孔开启与关闭的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孔设置于所述底部区域底部,且满足导流孔设置的位置在所述底部区域底部的非中心位置;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延伸臂和凸点,所述延伸臂自所述第二管体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所述凸点设置于所述延伸臂的悬空一端;所述延伸臂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空腔内侧不接触的空间构成所述流通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孔设置于所述底部区域侧面;所述流通通道自所述第二管体的空腔内侧一处向外侧凹陷,而后向下延伸,直至形成所述第二管体的底部通透,所述导流孔的孔面覆盖所述流通通道的部分凹陷面;所述第二管体空腔内侧非所述流通通道的面构成所述密封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部区域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带;所述第二管体的空腔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扣带;所述第一卡扣带与所述第二卡扣带相配合卡扣,使得所述第一卡扣带与所述第二卡扣带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部区域上还设置有阻挡块,且所述阻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扣带上方;所述第二管体空腔内侧还设置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空腔内侧,与所述阻挡块相配合,对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旋转起限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部区域底部设置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所述底部区域的一侧面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导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凸起柱,多个所述凸起柱彼此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管体空腔内侧设置有间隔槽,所述凸起柱与所述间隔槽配合,使得所述第三管体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管体底部设置有收纳部件,所述第三管体的内侧壁覆盖所述流通通道后聚拢,并形成溶液流出的通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管体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扣带;所述第三管体的空腔内侧设置有第四卡扣带;所述第三卡扣带与所述第四卡扣带相配合卡扣,使得所述第三卡扣带与所述第四卡扣带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体顶端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能够将所述第一管体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管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嵌合组件,当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一嵌合组件套接时,所述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所述第二管体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管体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嵌合组件,当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二嵌合组件套接时,所述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所述第三管体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上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能够通过嵌合将所述第一管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设置有硅胶柱,所述硅胶柱包括多个具有透水功能的硅胶膜,多个所述硅胶膜叠加形成柱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设置有硅胶柱组件,所述硅胶柱组件包括固定部件和压盖部件,所述固定部件支撑所述压盖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底部支撑板和固定柱,所述底部支撑板为镂空结构;所述压盖部件与所述固定柱相连接,且所述压盖部件为镂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试管的底部增加一个旋转阀门(管体),通过开通阀门随后以真空吸取的方式将管内的溶液从底部舍弃,新的溶液则从顶部的开口加入进来,全过程中能节省多个枪头,并容易实现操作自动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一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剖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剖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一管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二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一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7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三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7所示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三管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种实施例中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的第一管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同轴旋转阀门试管中设置硅胶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硅胶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如图1~3所示,其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和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底端(当然也可以设置在侧面,不赘述)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第二管体200嵌套住第一管体100,能够实现同轴转动。参见图3,第二管体200区分了用于“堵住”导流孔101a的密封部件201和通过旋转能够与导流孔101a相通的流通通道202。也即,第一管体100和第二管体200彼此之间可以同轴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只需要确保导流孔101a和流通通道202都不位于中心点位置即可),导流孔101a通过该种旋转方式,实现与第二管体的密封部件201之间的错位以及与流通通道202的对接配合,实现导流孔101a开启与关闭的转换,进而实现将第一管体100内的液体排出。
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导流孔101a设置于底部区域101的底端时,用于“堵住”导流孔101a的密封部件201不再是第二管体200的“底面”,而是自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的延伸臂201a,以及延伸臂201a的悬空一端设置的凸点201b,此处凸点201b的设置增强了对导流孔101a的密封效果,例如:利用凸点201b的最大横截面大于导流孔101a的最大横截面,使得凸点201b较小横截面部分进入导流孔101a内部,而其最大横截面部分形成类似于“过盈配合”,进而凸点201b能够很好形成对导流孔101a的密封。具体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也包括第一管体100和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此时,需要满足导流孔101a设置的位置非底部区域101底部的中心位置。在这一实施例中,由于“延伸臂201a自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则,“延伸臂201a”在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没有“覆盖”的空余位置空间形成了“流通通道202”。
进一步地,延伸臂201a“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这意味着延伸臂201a存在物理学和机械学意义上的“弹性形变”可能。当旋动第二管体200时,由于延伸臂201a存在弹性,凸点201b抵触导流孔101a的边缘迫使延伸臂201a“向下”运动,最终使得凸点201b自导流孔101a内“脱离”。此时,第一管体100内的液体自“非”延伸臂201a触及的“区域”排出,即:自流通通道202排出。关闭导流孔101a时其运动方向与开启时操作方向相反,在此不赘述。导流孔101a通过该种旋转方式,实现与第二管体的密封部件201之间的错位以及与流通通道202的对接配合,实现导流孔101a开启与关闭的转换,进而实现将第一管体100内的液体排出。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底部区域101的底部并非一个“平整面”,而是形成“倾斜面”。命名该“倾斜面”为导流面101b,该导流面101b自底部区域101的一侧面向下倾斜延伸至导流孔101a。如此,便于第一管体100内部液体的聚集排出。该结构也可以运用到本实用新型罗列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此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参见图5和图6,其示出了导流孔101a设置于底部区域101侧面的实施情况。与此相配合的,流通通道202也在第二管体200的侧面形成便于液体排出的孔径。详见图6,流通通道202自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向外侧凹陷,而后向下延伸,直至形成第二管体200的底部通透,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直观来看,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类似于“L”型。此时,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非流通通道202的面构成了密封部件201。也即,利用第二管体200空腔内部侧面非流通通道202的面“封堵”导流孔101a,而后旋转使得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最终便于液体排出。具体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和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在这一实施例中,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的意义在于:当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后,液体自侧面的导流孔101a流出,经“一段”底部区域101侧面的顺流后,通过第二管体200底部的“通透部分”流出。较佳地,如图5所示,可以在底部区域101的外侧面设置第一卡扣带102,而对应的,在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设置第二卡扣带203(参见图6),如此,第一卡扣带102与第二卡扣带203相配合卡扣,使得第一卡扣带102与第二卡扣带203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例如,第一卡扣带102和第二卡扣带203可以分别采取“凸起环”和“凹陷环”的结构进行卡扣。
图7~图10示出了第四个实施例所述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结构示意图。这一实施方式其主要解决了第三个实施例液体排出第二管体200没有经过“汇聚”的过程,具体方案为:在第二管体200外部套设具有底部开口的第三管体300。一并参见图5和图6,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以及套设在第二管体200外部具有底部开口的第三管体3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在这一实施例中,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的意义在于:当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后,液体自侧面的导流孔101a流出,经“一段”底部区域101侧面的顺流后,通过第二管体200底部的“通透部分”流出。参见图6,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还设置有凸起柱205,多个凸起柱205彼此间隔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三管体300空腔内侧设置有间隔槽301,凸起柱205与间隔槽301配合,使得第三管体300能够套设于第二管体20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由于间隔槽301和凸起柱205是相互配合嵌合的位置关系,那么间隔槽301亦可以设置在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而凸起柱2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三管体300空腔内侧,此种替换也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以及套设于第二管体200上的第三管体3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在这一实施例中,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的意义在于:当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后,液体自侧面的导流孔101a流出,经“一段”底部区域101侧面的顺流后,通过第二管体200底部的“通透部分”流出,然后进入第三管体300内。第三管体300底部设置有收纳部件302,第三管体300的内侧壁覆盖流通通道202后聚拢,并形成溶液流出的通口302a。
较佳地,类似于第一卡扣带102和第二卡扣带203的配合,在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设置第三卡扣带206(参见图6),而在第三管体300的空腔内侧设置第四卡扣带304(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三卡扣带206与第四卡扣带304相配合卡扣,使得第三卡扣带206与第四卡扣带304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当然,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被外界存在的可能性污染,在第一管体100顶端可以通过设置盖体104(如图7和图8所示),而盖体104能够将第一管体100封闭的方式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隔离。例如:盖体104通过卡扣和/或嵌合的方式将第一管体100的管口“封堵”。当然,第三卡扣带206和第四卡扣带304也可以分别采取“凸起环”和“凹陷环”的结构进行彼此配合卡扣。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所述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也包括第一管体100和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此时,需要满足导流孔101a设置的位置非底部区域101底部的中心位置。在这一实施例中,由于“延伸臂201a自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则,“延伸臂201a”在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没有“覆盖”的空余位置空间形成了“流通通道202”。当导流孔101a设置于底部区域101的底端时,用于“堵住”导流孔101a的密封部件201不再是第二管体200的“底面”,而是自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的延伸臂201a,以及延伸臂201a的悬空一端设置的凸点201b,此处凸点201b的设置增强了对导流孔101a的密封效果。而延伸臂201a“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这意味着延伸臂201a存在物理学和机械学意义上的“弹性形变”可能。当旋动第二管体200时,由于延伸臂201a存在弹性,凸点201b抵触导流孔101a的边缘迫使延伸臂201a“向下”运动,最终使得凸点201b自导流孔101a内“脱离”。此时,第一管体100内的液体自“非”延伸臂201a触及的“区域”排出,即:自流通通道202排出。关闭导流孔101a时其运动方向与开启时操作方向相反,在此不赘述。导流孔101a通过该种旋转方式,实现与第二管体的密封部件201之间的错位以及与流通通道202的对接配合,实现导流孔101a开启与关闭的转换,进而实现将第一管体100内的液体排出。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200上设置有第一嵌合组件303,参见图11,该第一嵌合组件30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竖板”,当外部设备与第一嵌合组件303套接时,外部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第二管体200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例如:第一嵌合组件303设计为“十字型”,而对应的外部设备有一结构为“凹”十字型,那么即可将第一嵌合组件303插入到外部设备有一结构为“凹”十字型内,当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整体需要“离心”或“旋动”时,该第一嵌合组件303方便了与外部设备的对接。
与之(第一嵌合组件303)相类似的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图5和图6所示,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以及套设在第二管体200外部具有底部开口的第三管体3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在这一实施例中,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的意义在于:当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后,液体自侧面的导流孔101a流出,经“一段”底部区域101侧面的顺流后,通过第二管体200底部的“通透部分”流出。参见图6,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还设置有凸起柱205,多个凸起柱205彼此间隔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三管体300空腔内侧设置有间隔槽301,凸起柱205与间隔槽301配合,使得第三管体300能够套设于第二管体20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由于间隔槽301和凸起柱205是相互配合嵌合的位置关系,那么间隔槽301亦可以设置在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而凸起柱2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三管体300空腔内侧,此种替换也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地,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100、套设于第一管体100上的第二管体200以及套设于第二管体200上的第三管体300。第一管体100的下方设有底部区域101,在底部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导流孔101a。在这一实施例中,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的意义在于:当流通通道202与导流孔101a对接配合后,液体自侧面的导流孔101a流出,经“一段”底部区域101侧面的顺流后,通过第二管体200底部的“通透部分”流出,然后进入第三管体300内。第三管体300底部设置有收纳部件302,第三管体300的内侧壁覆盖流通通道202后聚拢,并形成溶液流出的通口302a。参见图7,第三管体300下端设置有第二嵌合组件303’,当外部设备与第二嵌合组件303’套接时,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第三管体300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
当然,在第一管体100上还可以设置有固定组件105,固定组件105能够通过嵌合将第一管体100固定。如此结构,实现了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整体与外部设备的应用对接。
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图12所示,在底部区域101上设置有阻挡块103,且阻挡块103设置于第一卡扣带102上方,该“阻挡块103”也可以为一凸出的“竖板”,其与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设置的抵触块204相配合,抵触块204凸出于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设置,当第二管体200套设于第一管体100后,旋转第二管体200将受到抵触块204与阻挡块103的配合影响,对第二管体200与第一管体100的旋转起限位作用。
如图13所示,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在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的底部设置硅胶柱,硅胶柱由多层的硅胶膜500叠放组成,也即:硅胶柱包括多个具有透水功能的硅胶膜500,多个硅胶膜500叠加形成柱型。实际操作中,例如样品液加入到试管中,再加入裂解液和结合液,充分反应后,离心操作,将液体排出,核酸即被吸附在硅胶柱上。
为了更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硅胶柱组件400,该硅胶柱组件400包括固定部件401和压盖部件402,固定部件401支撑压盖部件402,固定部件401包括底部支撑板401a和固定柱401b,底部支撑板401a也为镂空结构,压盖部件402与固定柱401b相连接,且压盖部件402为镂空结构。较佳地,压盖部件402中心设置有通孔,便于通过嵌插与固定柱401b相连接固定,且在压盖部件402设置有侧流口,便于液体的流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6)
1.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包括第一管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下方设置有底部区域(101),所述底部区域(101)上设置有导流孔(101a);
还包括,
第二管体(200),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包括能够与所述导流孔(101a)相配合密封部件(201)和流通通道(202),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同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实现了所述导流孔(101a)开启与关闭的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01a)设置于所述底部区域(101)底部,且满足导流孔(101a)设置的位置在所述底部区域(101)底部的非中心位置;
所述密封部件(201)包括延伸臂(201a)和凸点(201b),所述延伸臂(201a)自所述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悬空延伸,且不抵触至空腔内侧的另一处,所述凸点(201b)设置于所述延伸臂(201a)的悬空一端;
所述延伸臂(201a)与所述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不接触的空间构成所述流通通道(2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01a)设置于所述底部区域(101)侧面;
所述流通通道(202)自所述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一处向外侧凹陷,而后向下延伸,直至形成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底部通透,所述导流孔(101a)的孔面覆盖所述流通通道(202)的部分凹陷面;
所述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非所述流通通道(202)的面构成所述密封部件(20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101)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带(102);
所述第二管体(200)的空腔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扣带(203);
所述第一卡扣带(102)与所述第二卡扣带(203)相配合卡扣,使得所述第一卡扣带(102)与所述第二卡扣带(203)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101)上还设置有阻挡块(103),且所述阻挡块(103)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扣带(102)上方;
所述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还设置有抵触块(204),所述抵触块(204)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200)空腔内侧,与所述阻挡块(103)相配合,对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旋转起限位作用。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101)底部设置有导流面(101b),所述导流面(101b)自所述底部区域(101)的一侧面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导流孔(101a)。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体(300),所述第三管体(300)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20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外侧还设置有凸起柱(205),多个所述凸起柱(205)彼此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管体(300)空腔内侧设置有间隔槽(301),所述凸起柱(205)与所述间隔槽(301)配合,使得所述第三管体(300)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20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300)底部设置有收纳部件(302),所述第三管体(300)的内侧壁覆盖所述流通通道(202)后聚拢,并形成溶液流出的通口(302a)。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00)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扣带(206);
所述第三管体(300)的空腔内侧设置有第四卡扣带(304);
所述第三卡扣带(206)与所述第四卡扣带(304)相配合卡扣,使得所述第三卡扣带(206)与所述第四卡扣带(304)能够同轴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3、5、7或8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顶端设置有盖体(104),所述盖体(104)能够将所述第一管体(100)封闭。
12.如权利要求1、2或5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00)上还设置有第一嵌合组件(303),当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一嵌合组件(303)套接时,所述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所述第二管体(200)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
13.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300)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嵌合组件(303’),当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二嵌合组件(303’)套接时,所述设备旋转一定角度,在被嵌合的所述第三管体(300)也将被旋转同样的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3、5、7或8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上还设置有固定组件(105),所述固定组件(105)能够通过嵌合将所述第一管体(100)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3、5、7~9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内部设置有硅胶柱,所述硅胶柱包括多个具有透水功能的硅胶膜,多个所述硅胶膜叠加形成柱型。
16.如权利要求1~3、5、7~9任一所述的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内部设置有硅胶柱组件(400),所述硅胶柱组件(400)包括固定部件(401)和压盖部件(402),所述固定部件(401)支撑所述压盖部件(402),所述固定部件(401)包括底部支撑板(401a)和固定柱(401b),所述底部支撑板(401a)为镂空结构;所述压盖部件(402)与所述固定柱(401b)相连接,且所述压盖部件(402)为镂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26978.0U CN206168457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26978.0U CN206168457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68457U true CN206168457U (zh) | 2017-05-17 |
Family
ID=5868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2697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68457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684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3327A (zh) * | 2016-11-15 | 2017-02-22 |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
2016
- 2016-11-15 CN CN201621226978.0U patent/CN20616845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3327A (zh) * | 2016-11-15 | 2017-02-22 |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CN106423327B (zh) * | 2016-11-15 | 2019-04-09 |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23327B (zh)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
EP3812470B1 (en) | Nucleic acid integrated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reagent tube | |
US9895690B2 (en) | Microfluidic chip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
CN206168457U (zh) | 一种带同轴旋转阀门的试管 | |
WO2013021958A1 (ja) | マルチ核酸増幅反応具 | |
CN215353526U (zh) | 一种去除Taq酶抑制剂的离心管 | |
CN205042500U (zh) | 一种细胞离心管 | |
CN206768084U (zh) | 一种带有pcr盖的pcr板 | |
JP5131538B2 (ja) | 反応液充填方法 | |
CN205965897U (zh) | 一种离心管 | |
CN216550413U (zh) | 用于一管式进行试剂冻干和pcr反应的管组件 | |
CN113005026B (zh) | 一种基因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 |
CN214142350U (zh) | 一种核酸检测系统的预装层与提取层连接结构 | |
CN201395598Y (zh) | 一种封闭式微量多孔培养板 | |
CN206666512U (zh) | 一种pcr实验操作实验盘 | |
CN212610638U (zh) | 一种多功能基因检测试剂盒 | |
CN213139530U (zh) | 一种新型的人头皮毛囊内磺基转移酶活性检测试剂盒 | |
CN106349312B (zh) | 核酸萃取方法 | |
CN208857309U (zh) | 一种细胞培养离心管 | |
CN209307365U (zh) | 10uL反应体系单细胞分离与单细胞PCR多功能小管 | |
CN215939921U (zh) | 电极微量反应装置 | |
CN221777820U (zh) | 一种联管类型提取耗材 | |
CN210030692U (zh) | 一种结合pcr反应管与冻干工艺的试管结构 | |
CN214458016U (zh) | 一种核酸检测系统的提取层与扩增层连接结构 | |
CN217677507U (zh) | 一种采样管、采样管架、采样组件及移液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40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