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8417U -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8417U
CN206168417U CN201621161649.2U CN201621161649U CN206168417U CN 206168417 U CN206168417 U CN 206168417U CN 201621161649 U CN201621161649 U CN 201621161649U CN 206168417 U CN206168417 U CN 206168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ening device
inner barrel
scraper
thickening
fluted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16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旭明
周志强
卞江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1616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8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8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8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包括聚合反应釜和增粘器,增粘器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内筒体的左端顶部设有进料口,右端盖的右侧连接有出料室,右端盖上设有出料孔和透气孔与出料室连通,出料室的底部设有物料出口;增粘器内筒体内腔设有两根转子轴,两转子轴的轴线与增粘器的轴线相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转子轴上沿轴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正多边形齿盘,两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成对设置且相互啮合;各正多边形齿盘的齿顶分别设有沿轴向对称延伸的刮刀,各刮刀的刀锋分别与内筒体的内壁相切;内筒体的上半周为半圆形,内筒体的下半周与两转子轴上刮刀的刀锋回转轮廓相吻合。该聚合反应釜脱挥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属于高粘聚合物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体在聚合反应釜中进行缩聚反应,分子量增大,粘度增高;然后需要进入增粘反应器进行进一步增粘。传统的增粘器包括卧式的增粘器外筒体,增粘器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增粘器内筒体,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的左、右端口被左、右端盖封闭,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之间为热媒介质腔,增粘器内筒体的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增粘器内筒体的左端连接有增粘器进料口,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底部连接有物料出口,增粘器内筒体中沿轴向设有搅拌转子,增粘器内筒体的底部约三分之一的高度为液相空间,增粘器内筒体的上部为气相空间,气相空间顶部设有抽真空口。在热媒介质腔中通入高温导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搅拌转子不断将液相空间的物料搅拌并带至气相空间中以脱除挥发分。在搅拌脱挥过程中,如果增粘器内筒体底部的物料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滞留的物料就会粘结在增粘器内筒体的筒壁上,或者粘结在搅拌转子上,物料失去流动性后时间一长就会逐渐碳化,最终落入物料当中产生黑点料,经常需要停车洗釜,产品质量不稳定,运行周期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脱挥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包括聚合反应釜,所述聚合反应釜的下端设有聚合反应釜出料口,所述聚合反应釜出料口的下方连接有增粘器,所述增粘器包括卧式的增粘器外筒体,所述增粘器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增粘器内筒体,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的左、右端口被左、右端盖封闭,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之间为热媒介质腔,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左端顶部连接有增粘器进料口,所述增粘器进料口与所述聚合反应釜出料口相对接,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所述右端盖的右端连接有出料室,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底部通过右端盖上的出料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上部通过右端盖上的透气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出料室的底部连接有增粘器物料出口,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内腔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转子轴,两所述转子轴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左、右端盖上,两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与所述增粘器外筒体的轴线相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所述转子轴上沿轴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正多边形齿盘,两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成对设置且相互啮合;各所述正多边形齿盘的齿顶分别设有沿轴向对称延伸的刮刀,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内壁相切;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上半周为半圆形,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下半周与两转子轴上刮刀的刀锋回转轮廓相吻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从聚合反应釜出料口排出的聚合物,进入增粘器进料口;增粘器内筒体的下半周为两段相交的圆弧,使整个增粘器内筒体的截面呈现倒置的心形或水蜜桃形,液相物料位于增粘器内筒体的双弧形底部。热媒介质腔中通入高温热媒介质例如导热油,对聚合物物料进行加热,物料从增粘器进料口进入增粘器内筒体,一边轴向流动一边被加热搅拌,聚合物在高温作用下挥发分溢出并产生聚合反应,粘度逐渐增大;随着正多边形齿盘的转动,两组刮刀持续扫过增粘器内筒体的弧形底部,不断搅动物料并将物料带至气相空间进行挥发,完成增粘后的物料从右端盖上的出料孔进入出料室,从增粘器物料出口流出。增粘过程中,刮刀可以对增粘器内筒体的下半周进行刮料,使增粘器内筒体底部和转子轴表面的物料不断更新,不会滞留产生粘结,避免产生黑点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连续工作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每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沿轴向排列时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每根转子轴上的各正多边形齿盘在轴向依次到达增粘器内筒体的最底部,依次旋转至最顶部,使得搅拌更加持续和平稳,也有利于减轻转子轴的负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四齿,另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五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与另一根转子轴的圆周相切。刮刀可以对相邻的转子轴进行刮料,使转子轴表面的物料不断更新,不会滞留产生粘结,避免产生黑点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为斜向切口。斜向切口的根部比较厚,保证了刮刀的强度,斜向切口的端头比较锋利,有利于提高刮料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所述刮刀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内壁及另一根转子轴圆周之间的间隙为3~15mm,刮刀侧面与另一根转子轴上正多边形齿盘之间的间隙为5~15mm。在此间隙下,可以保证刮料的效果,又能满足热胀冷缩的需要,且易于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刮刀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内壁及另一根转子轴圆周之间的间隙为8mm,刮刀侧面与另一根转子轴上正多边形齿盘之间的间隙为10mm。在此间隙下,刮料的效果及制造的经济性最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媒介质腔中设有沿螺线方向延伸的导流筋板,每道导流筋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热媒介质通孔。导流筋板既起到支撑增粘器内筒体和加强筋的作用,又使得大部分导热油沿增粘器内筒体的外周螺旋状前进,延长了导热油的流动行程,加热均匀且换热效率高,每道导流筋板上的热媒介质通孔使得部分导热油沿轴向流动,有利于破坏导热油的环流,提高换热效果,停车时可以通过热媒介质通孔将热媒介质腔内的导热油泄放干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粘器物料出口安装有螺杆输送机,所述螺杆输送机的下端设有螺杆输送机出料口,所述螺杆输送机的内腔设有螺杆轴,所述螺杆轴上缠绕有螺旋片,所述螺杆轴的上端伸入所述出料室的内腔,且螺杆轴的上部安装有向下喂料的螺带。随着螺杆轴的旋转,螺带推动高粘度物料向增粘器物料出口流动,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增粘反应,然后高粘度物料在螺旋片的推动下从螺杆输送机出料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片以下的螺杆轴上设有与螺旋片旋向相反的反向螺纹密封段。进入反向螺纹密封段的少许物料,在反向螺纹的推动下向上流动,最终从螺杆输送机出料口排出,减轻了下方密封件的负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增粘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增粘器外筒体;1a.外筒体热媒进口;1b.外筒体热媒出口;2.增粘器内筒体;2a.增粘器进料口;2b.气相出口;3.左端盖;4.右端盖;4a.出料孔;4b.透气孔;5.热媒介质腔;6.转子轴;7.正多边形齿盘;8.刮刀;9.导流筋板;9a.热媒介质通孔;10.出料室;10a.增粘器物料出口;10b.出料室热媒进口;10c.出料室热媒出口;11.聚合反应釜;12.螺杆输送机;12a.螺杆轴;12b.螺带;12c.螺旋片;12d.螺杆输送机出料口;12e.反向螺纹密封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包括聚合反应釜11和增粘器,聚合反应釜11的下端设有聚合反应釜出料口,增粘器连接在聚合反应釜出料口的下方。增粘器包括卧式的增粘器外筒体1,增粘器外筒体1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增粘器内筒体2,增粘器内筒体2和增粘器外筒体1的左、右端口被左端盖3、右端盖4封闭,增粘器内筒体2和增粘器外筒体1之间为热媒介质腔5,增粘器外筒体1的底部设有外筒体热媒进口1a,增粘器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外筒体热媒出口1b。增粘器内筒体2的左端顶部连接有增粘器进料口2a,增粘器内筒体2的右端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2b,右端盖4的右端连接有出料室10,增粘器内筒体2的右端底部通过右端盖4上的出料孔4a与出料室连通,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上部通过右端盖上的透气孔4b与出料室10连通,出料室10的底部连接有增粘器物料出口10a。出料室10的外周设有半管加热器,半管加热器的下端设有出料室热媒进口10b,半管加热器的上端设有出料室热媒进口10c。
增粘器内筒体2的内腔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转子轴6,两转子轴6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左端盖3、右端盖4上,两转子轴6的轴线与增粘器外筒体1的轴线相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转子轴6的轴线对称位于增粘器外筒体轴线的两侧;两转子轴6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正多边形齿盘7,两转子轴6上的正多边形齿盘7成对设置且相互啮合;各正多边形齿盘7的齿顶分别设有沿轴向对称延伸的刮刀8,各刮刀8的刀锋分别与增粘器内筒体2的内壁相切;增粘器内筒体2的上半周为半圆形,增粘器内筒体2的下半周与两叶形转子的回转轮廓相吻合。
增粘器内筒体2的下半周为两段相交的圆弧,使整个增粘器内筒体2的截面呈现倒置的心形或水蜜桃形,液相物料位于增粘器内筒体2的双弧形底部。
热媒介质腔5中通入高温热媒介质例如导热油,对增粘器内筒体内腔的聚合物物料进行加热,物料从增粘器进料口2a进入增粘器内筒体2,一边轴向流动一边被加热搅拌,聚合物在高温作用下挥发分溢出并产生聚合反应,粘度逐渐增大,随着正多边形齿盘7的转动,两组刮刀持续扫过增粘器内筒体2的弧形底部,不断搅动物料并将物料带至气相空间进行挥发,完成增粘后的物料从右端盖4上的出料孔4a进入出料室10,从增粘器物料出口10a流出。增粘过程中,刮刀8可以对增粘器内筒体2的下半周进行刮料,使增粘器内筒体底部的物料不断更新,不会滞留产生粘结。
每根转子轴6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沿轴向排列时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各正多边形齿盘7在轴向依次到达增粘器内筒体2的最底部,依次旋转至最顶部,使得搅拌更加持续和平稳,也有利于减轻转子轴的负荷。
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四齿,另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五齿。
各刮刀8的刀锋分别与另一根转子轴的圆周相切。刮刀8可以对相邻的转子轴进行刮料,使转子轴6表面的物料不断更新,不会滞留产生粘结,避免产生黑点料。
各刮刀8的刀锋分别为斜向切口。斜向切口的根部比较厚,保证了刮刀8的强度,斜向切口的端头比较锋利,有利于提高刮料效果。
各刮刀8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增粘器内筒体内壁及另一根转子轴圆周之间的间隙为3~15mm,优选为8mm。刮刀侧面与另一根转子轴上正多边形齿盘之间的间隙为5~15mm,优选为10mm。
热媒介质腔5中设有沿螺线方向延伸的导流筋板9,每道导流筋板9的底部分别设有热媒介质通孔9a。大部分导热油沿增粘器内筒体2的外周螺旋状前进,少部分导热油沿轴向流动,停车时可以通过热媒介质通孔9a将热媒介质腔5内的导热油泄放干净。
增粘器物料出口安装有螺杆输送机12,螺杆输送机12的下端设有螺杆输送机出料口12d,螺杆输送机的内腔设有螺杆轴12a,螺杆轴12a上缠绕有螺旋片12c,螺杆轴12a的上端伸入出料室的内腔,且螺杆轴12a的上部安装有向下喂料的螺带12b。随着螺杆轴12a的旋转,螺带12b推动高粘度物料向增粘器物料出口流动,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增粘反应,然后高粘度物料在螺旋片12c的推动下从螺杆输送机出料口12d排出。
螺旋片12c以下的螺杆轴12a上设有与螺旋片12c旋向相反的反向螺纹密封段12e。进入反向螺纹密封段12e的少许物料,在反向螺纹的推动下向上流动,最终从螺杆输送机出料口12d排出,减轻了下方密封件的负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左右的方向可以互换,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包括聚合反应釜,所述聚合反应釜的下端设有聚合反应釜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釜出料口的下方连接有增粘器,所述增粘器包括卧式的增粘器外筒体,所述增粘器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增粘器内筒体,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的左、右端口被左、右端盖封闭,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和增粘器外筒体之间为热媒介质腔,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左端顶部连接有增粘器进料口,所述增粘器进料口与所述聚合反应釜出料口相对接,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所述右端盖的右端连接有出料室,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底部通过右端盖上的出料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右端上部通过右端盖上的透气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出料室的底部连接有增粘器物料出口,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内腔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转子轴,两所述转子轴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左、右端盖上,两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与所述增粘器外筒体的轴线相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所述转子轴上沿轴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正多边形齿盘,两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成对设置且相互啮合;各所述正多边形齿盘的齿顶分别设有沿轴向对称延伸的刮刀,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内壁相切;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上半周为半圆形,所述增粘器内筒体的下半周与两转子轴上刮刀的刀锋回转轮廓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沿轴向排列时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四齿,另一根转子轴上的正多边形齿盘为五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与另一根转子轴的圆周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为斜向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刮刀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内壁及另一根转子轴圆周之间的间隙为3~15mm,刮刀侧面与另一根转子轴上正多边形齿盘之间的间隙为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刮刀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所述增粘器内筒体内壁及另一根转子轴圆周之间的间隙为8mm,刮刀侧面与另一根转子轴上正多边形齿盘之间的间隙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介质腔中设有沿螺线方向延伸的导流筋板,每道导流筋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热媒介质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器物料出口安装有螺杆输送机,所述螺杆输送机的下端设有螺杆输送机出料口,所述螺杆输送机的内腔设有螺杆轴,所述螺杆轴上缠绕有螺旋片,所述螺杆轴的上端伸入所述出料室的内腔,且螺杆轴的上部安装有向下喂料的螺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片以下的螺杆轴上设有与螺旋片旋向相反的反向螺纹密封段。
CN201621161649.2U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Active CN206168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1649.2U CN206168417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1649.2U CN206168417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8417U true CN206168417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1649.2U Active CN206168417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84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5131A (zh) * 2020-02-25 2020-05-22 扬州瑞邦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高粘聚合物熔体连续生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5131A (zh) * 2020-02-25 2020-05-22 扬州瑞邦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高粘聚合物熔体连续生产装置
CN111185131B (zh) * 2020-02-25 2024-01-26 扬州瑞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高粘聚合物熔体连续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75617U (zh) 一种加热式蜂蜜搅拌过滤装置
CN107283899A (zh) 一种乳胶混合液双螺杆脱水装置
CN110386611B (zh) 连续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系统及方法
CN206168417U (zh) 一种高粘聚合物的增粘系统
CN104120614A (zh) 旋转拨料式汽蒸仓
CN204365483U (zh) 一种带有烘干装置的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
CN212728680U (zh) 一种玫瑰精油食用糖果连续自动制备装置
CN206229345U (zh) 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器
CN108562154A (zh) 一种多级谷物烘干机
CN206304725U (zh) 一种双转子聚合反应器
CN206168418U (zh) 一种两腔式聚合物增粘反应器
CN114573719B (zh) 淀粉的糊化工艺
CN106390896B (zh) 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
CN106390897B (zh) 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
CN104165505A (zh) 多功能干燥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0718447U (zh) 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
CN209484941U (zh) 圆锥形带状混合真空干燥机
CN109432810A (zh) 卧式单轴自清洁薄膜蒸发器
CN209934711U (zh) 一种四甲基氢氧化铵连续型生产装置
CN206199266U (zh) 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
CN209573039U (zh) 一种鱼糜快速脱水装置
CN209809541U (zh) 一种卧式单轴自清洁薄膜蒸发器
CN112917972A (zh) 一种间歇挤压式渣液分离压榨机
CN205252952U (zh) 一种真空制膏机
CN206199203U (zh) 一种双转子聚合物增粘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01, Wangjia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1, Wangjia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