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0937U -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0937U
CN206160937U CN201620908202.0U CN201620908202U CN206160937U CN 206160937 U CN206160937 U CN 206160937U CN 201620908202 U CN201620908202 U CN 201620908202U CN 206160937 U CN206160937 U CN 20616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seat
supporting plate
locating dowel
vehicle car
suppor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82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WODEKE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WODEKE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WODEKE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WODEKE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82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0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0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及其测量方法,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测量控制箱、上位机和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以及在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基面上的立柱,在立柱上还设置有第二激光扫描仪,所述墩基包括预埋件和设置在所述预埋件中心位置的定位柱,相邻墩基基面上的立柱通过第一槽型直线导轨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依次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槽型直线导轨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将采集到的数字图像信息经测量控制箱传输到上位机计算分析得到车辆车厢的体积数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平台能可快速测量车辆车厢内货物的体积,测量的误差小,施工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车厢体积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车辆货物的体积测量,在交通治超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积测量可查出非法改装车辆;在收货计量领域,体积测量可防止掺水作弊;在装载防超领域,可避免装货量少了或多了。在现有技术中,多数工矿企业的货物都通过卡车运输,并采用计重称量收购时,存在种种弊端:供应商刻意掺水,提高计重的重量,导致收购成本增加;虽然增加了含水检测环节以去除水分,但该环节毕竟主要靠人工操作,由此带来的职业道德问题令人防不胜防,抽样、化验过程成为腐败现象高发区;为消除计重收购带来的诸多弊病,该行业早已有企业尝试采用体积测量方式收购代替计重收购,即按体积收购。目前全国只有极少数几家企业采用体积测量方式替称量计重,而这极少数的几家企业又全部采用的是人工量方的方式,即用人工来测量体积。人工量方虽能避免一些计重收购带来的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测量机构搭建困难,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操作不便,需要花费工程技术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且测量准确度也不是很高,比较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其结果其实并不尽如人意,所以难以得到推广,与此同时,目前的车辆车厢体积快速测量方式是测量结构不动,车辆动,车辆在测量结构上行走时进行测量,这样测量的测量方式虽然比较方便,测量速度快,但测量过程中车辆行走的速度不易控制,有时候需要重复多次测量,车辆行走时或快或慢都会导致极大的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平台能够实现精准测量车辆车厢的体积,而且误差小,操作容易,其在测量过程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便捷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包括测量控制箱、上位机和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基面上的立柱,所述墩基包括预埋件和设置在所述预埋件中心位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和预埋件通过水泥混凝土浇注黏结而成,相邻墩基基面上的立柱通过第一槽型直线导轨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依次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槽型直线导轨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所述第一激光扫描仪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上的测量控制箱通信连接,所述测量控制箱与上位机进行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包括若干根呈矩阵式排列的加强筋,以及垂直穿过并用于固定所述加强筋的若干层托板,在所述托板和加强筋垂直交叉处的板面分别通过调节螺母固定,所述定位柱垂直穿越所述托板交叉处的板面周围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进行锁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四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垂直穿越所述托板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与该螺母座中心螺孔匹配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开设的方形滑道口的上端,该螺母座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的锁紧螺栓匹配紧固,在螺母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螺栓的销钉,所述销钉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垂直穿越所述托板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以及均匀分布在该螺母座周围的螺栓,且定位柱插入螺母座的中心孔内,该螺母座与托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螺母座与螺栓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母座安装在定位柱垂直穿越所述托板交叉处的板面周围,且定位柱插入螺母座的中心孔内,所述螺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开设的方形滑道口的上端,该螺母座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的锁紧螺栓匹配紧固在所述托板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9根,且呈3排×3列矩阵式排列。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12根,且呈4排×3列矩阵式排列。
优选地,在两排立柱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激光扫描仪,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高度与车辆车厢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上的测量控制箱通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平台够实现快速、精准测量车辆车厢内货物的体积,激光扫描仪通过多维扫描车辆车厢内货物的体积并输出测量信息,而且误差小,测量成本低,测量支架的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施工灵活、安全性高,行走机构在槽型直线导轨上往返运动的行程容易控制,而且摩擦小,抖动也小。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机构可要适用于板材厂、造纸厂等行业在收购木片等时的汽车承载货物的体积测量,也适用于煤炭、粮食、沙石等类似行业用卡车装载散货时的体积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无需对车辆的堆头进行整形,由行走机构移动时带动激光扫描仪进行测量扫描,各测量结构之间的空间距离偏差较小,测量时抖动小,所测量到的数据误差也较小,整个测量支架可以全天候运行,不受风雨影响,占地面积小,可以在原有的地磅上进行搭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箱的控制原理图。
图5是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立柱,2-墩基,3-横梁,4-第一槽型直线导轨,5-第一槽型直线导轨,6-行走机构,7-第一激光扫描仪,8-中间拉杆,9-斜梁,10-围栏,11-第二激光扫描仪,12-测量控制箱,13-安全护笼,45-齿条,60-双轴电机,61-联动轴,62-齿轮,63-输出轴,64-连接板,65-滚轮,66-联轴器,67-支撑梁,68-双滚珠轴承,69-固定连接件,70-行程开关,100-车辆车厢,120-中央控制器,121-通信接口电路,122-红外线接收器,123-交流接触器,124-红外线遥控器,125-上位机,20-预埋件,200-定位柱,201-加强筋,202-托板,203-调节螺母,204-调节机构,205-铁质栏板,20a-螺栓,20b-螺母座,20c-滑道口,20d-锁紧螺栓,20e-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采用组合方形体式结构框架,包括测量控制箱12、上位机125和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2,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2基面上的立柱1,所述墩基2包括预埋件20和设置在所述预埋件20中心位置的定位柱200,所述定位柱200和预埋件20通过水泥混凝土浇注黏结而成,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相邻之间的墩基2通过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依次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6,在所述行走机构6的下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7,所述第一激光扫描仪7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2上的测量控制箱12通信连接,所述测量控制箱12与上位机125进行通信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立柱1中相互对峙的两个立柱1顶端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有横梁3,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立柱1中每排的相邻的两个立柱1的之间还通过中间拉杆8连接,该中间拉杆8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多根斜梁9,其中斜梁9与中间拉杆8之间的夹角在30至45度之间,可以增加拉杆和多根斜梁增加相邻立柱之间的稳固性。在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立柱1中,每排立柱1数量为2-4根,相邻立柱之间的距离为8-9m,相互对峙的两个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5.5-7m,每排设置多个立柱,可以使用不同类型车辆车厢体积的测量,每排设置多根立柱可以适用不同类型车辆车厢体积的测量。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立柱1的外侧还设置有安全护笼13,所述安全护笼13与所述立柱1铰接,所述立柱1呈梯子型立柱,将安全护笼13铰接在竖直的梯子型立柱1上,可以随时安装和拆卸,安装方便,同时可以安全地在立柱上攀爬,能保证工作人员攀爬时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通过梯子型立柱结构固定于的墩基2上,增加了立柱的稳定性,而且易于攀爬及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双轴电机60、联动轴61、齿轮62、连接板64、滚轮65和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梁67,所述双轴电机60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12电气连接,所述双轴电机60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所述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梁67,其中,在所述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梁67的两端的上端面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64连接。在所述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梁67的两端外侧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69与滚轮65连接后安装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上,所述双轴电机60的两端输出轴63分别通过联轴器66与联动轴61连接,该联动轴61还通过双滚珠轴承68与齿轮62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的槽内设置有齿条45,所述齿轮62与所述齿条45齿合。当双轴电机60转动时,并带动联轴器66、联动轴61以及联动轴61上的齿轮62一起转动,由于齿轮62与所述齿条45齿合,因此,双轴电机60转动时,齿轮62与双轴电机60转一起同步转动,齿轮62从而推动滚轮65转动来带动整个行走机构6在第一直线导轨4和第二直线导轨5上匀速行走,通过齿轮62转动后在齿合的齿条45上匀速行走,行走过程中齿轮62与齿条45之间无偏移,抖动小。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行走机构6中的滚轮65与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接触,滚轮65将整个行走机构支撑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之间,使齿轮62与齿条45之间保持齿合接触,相互之间也没有产生任何的支撑力,从而减少齿轮62与齿条45在转动时的磨损。在本实用新型中,结合图8和图9,所述固定连接件69固定所述滚轮65,确保了滚轮65在槽型直线导轨上行走时不发生偏移,从而保证整个行走机构6在直线行走过程中部发生偏移,减少行走距离的偏差,确保了测量的精确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连接板64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70。在所述连接板64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70,当行走机构行走到槽型直线导轨上规定的位置时,行程开关70将会碰到前进方向的阻挡物(图未示,该阻挡物一般设置在槽型直线导轨或立柱上),此时行程开关70将会被断开,从而切断市电电源输入,通过设置行程开关70,保证了整个行走机构6在槽型直线导轨行走的距离,使第一激光扫描仪7和第二激光扫描仪11能精确、完整地测量车辆车厢体积,同时避免行走机构行6与立柱1发生碰撞而受到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照如图1、图2、图3,在所述行走机构6的下方安装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7,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7与同一侧槽型直线导轨的垂直距离(或立柱的垂直距离)为0.9-1.3m,用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7从车辆车厢100边沿以及车辆车厢100的顶端平面进行扫描,以减少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车辆车厢有货物时车子下沉问题,导致扫描不准确,从而带来车辆车厢体测量误差,因此,在两排立柱1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激光扫描仪11,在所述两边立柱1上安装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11高度与车辆车厢100的底部平齐,越接近与车辆车厢100的底部测量越精确,通过对车厢体底部进行全面扫描,减少车辆车厢体盲区扫描,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7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2上的测量控制箱12通信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车厢体积测量机构进行体积测量时,参照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当车辆车厢100驶入所述测量组合方形体式结构的框架区域时,通过测量控制箱12控制行走机构6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上往返滑动,当双轴电机60通电转动时,输出轴63通过联动轴61带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转动后推动滚轮65可以在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直线导轨5上匀速地往返滚动,并带动支撑梁67匀速地往返移动,支撑梁67匀速地往返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激光扫描仪7移动并对车辆车厢100进行扫描,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所述测量控制箱12包括中央控制器120、通信接口电路121、红外线接收器123和交流接触器123,所述中央控制器120分别与通信接口电路121、红外线接收器122、交流接触器123、第一激光扫描仪7、第二激光扫描仪11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电路121为RS232接口电路、RFID无线射频通信接口电路或WIFI通信接口电路,中央控制器120采用单片机控制器芯片。通过设置红外线接收器122与中央控制器120连接,方便与外界的红外线遥控器124进行无线控制,当需要进行测量时通过红外线遥控器124发送测量信号,中央控制器120输出高平控制信号使交流接触器123被导通,此时市电电源通过交流接触器123输入双轴电机60双轴电机60通电后转动,使齿轮62带动支撑梁67上的滚轮65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上匀速地往返滚动,通过红外线接收器122与红外线遥控器124进行无线通讯连接,实现对行走机构6的运行控制,行走机构6下方安装的第一激光扫描仪7以及立柱1上的第二激光扫描仪11将扫描后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至中央控制器120进行处理,中央控制器120再通过通信接口电路121传输至上位机125(或手持终端)进行计算和存储,同时还可以通过上位机125(或手持终端)进行扫描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9所示,所述预埋件20包括若干根呈矩阵式排列的加强筋201,以及垂直穿过并用于固定所述加强筋201的若干层托板202,在所述托板202和加强筋201垂直交叉处的板面分别通过调节螺母203固定,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04进行锁紧固定,通过调所述调节机构204先调节所述定位柱200左右相对位置,再调节定位柱200上下相对位置。如图10所示,所述调节机构204包括四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20b,与该螺母座20b中心螺孔匹配连接的螺栓20a,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所述托板202开设的方形滑道口20c的上端,该螺母座20b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20c的锁紧螺栓20d匹配紧固,在螺母座20b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螺栓20a的销钉20e,所述销钉20e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当螺栓20a对定位柱200完成定位固定后,再拧紧销钉20e实现后则实现对螺栓20a进行卡位,此时,销钉20e与螺栓20a呈垂直紧挤压状态,通过销钉20e对螺栓20d进一步卡位固定,防止螺栓20a松动时发生位移,从而有效防止定位柱200不发生微小的偏移。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筋201的数量为9根,且呈3排×3列矩阵式排列,或者采用加强筋201的数量为12根,且呈4排×3列矩阵式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调节机构204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20b,以及均匀分布在该螺母座20b周围的螺栓20a,且定位柱200插入螺母座20b的中心孔内,该螺母座20b与托板20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螺母座20b与螺栓20a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且定位柱200插入螺母座20b的中心孔内,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所述托板202开设的方形滑道口20c的上端,该螺母座20b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20c的锁紧螺栓20d匹配紧固在所述托板202上。通过一只螺母座20b安装在托板202上,该螺母座20b与托板202焊接或是通过锁紧螺栓20d固定连接极大方便了定位柱200的定位调节速度,在螺母座20b周围的螺栓20a设置螺栓20a就可以对定位柱200进行快速固定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墩基2通过如下过程进行施工制成:
步骤a:在预搭建支撑平台的平坦地面确定两条平行的直线,在两条平行直线上确定修建两排固定墩2的相对位置;
步骤b:在选择修建两排墩基2的位置开凹坑,并将凹坑的侧壁和底面修整平滑,并确保两排的墩基2所在的凹坑之间的间距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排设置有四个墩基2,而相对峙的墩基2的距离和相邻之间的墩基2的距离误差将会影响到安装立柱1的相对距离误差;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坑的长为90-110cm,宽为80-100cm,深为90-110cm;
步骤c:在凹坑的底面划定放置预埋件20区域,并将定位柱200插入置预埋件20区域的中心位置,该定位柱200的下端都与凹坑的底面接触,定位柱200的上端外露出凹坑口,所述定位柱200上端高出凹坑口60-80cm,确保定位柱200呈竖直方向;
步骤d:在凹坑内浇注15-30cm厚的水泥混凝土浆料预埋定位柱20,并确保定位柱200呈竖直方向,待水泥混凝土浆料凝固后,将预埋件20穿插在定位柱200上,并使预埋件20放置在凝固后的水泥混凝土浆料面上,同时调节定位柱200在所述预埋件20中心处的相对位置;
步骤e:继续向凹坑内浇注水泥混凝土浆料,直至高出凹坑口15-25cm停止浇注水泥混凝土浆料,当浇注的水泥混凝土浆料高出凹坑口15-25cm时,需增加铁质栏板205进行加高,防止水泥混凝土浆料外溢;同时保持预埋件20中的加强筋201外露水泥混凝土浆料的高度为20-30cm,待水泥混凝土浆料凝固硬干后制得所述墩基2;
步骤f:以定位柱200为基准,在所述墩基2上安竖直装立柱1,确保相邻立柱1之间的距离和相对峙立柱1之间的距离误差不超过5m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所述调节机构204先调节所述定位柱200左右相对位置,再调节定位柱200上下相对位置。当移动调节所述螺母座20b在方形滑道口20c上的位置后,再调节锁紧螺栓20d将螺母座20b固定在托板202的板面上,通过移动调节螺母座20b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定位柱200的左右位置,使定位柱200保持左右对齐;通过与螺母座20b中心螺孔匹配连接的螺栓20a进行调节定位柱200的上下相对位置,当螺栓20a往托板202的中心外侧扭松时,可进行调节定位柱200的上下位置,使定位柱200保持竖直,当螺栓20a往托板202的中心内扭紧时将定位柱200固定在所述预埋件20中心位置,因此,通过调节机构204调节相对峙或相邻之间定位柱200的相对距离偏差(小于3mm),则可以确保在施工安装立柱1以及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时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误差,从减少证行走机构6在行走过程中的测量车厢体积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支撑平台的测量过程如下:
步骤一:在行走机构6的下方安装两端分别安装第一激光扫描仪7,在测量区域的入口处固定安装第二激光扫描仪11;
步骤二:当车辆车厢100开始进入测量区域时,启动第二激光扫描仪11扫描车辆车厢100侧面轮廓,并获取车辆车厢100侧面轮廓的数字图像数据信息的面积,待车辆车厢100行驶至测量区域的中心位置停稳后,启动行走机构6;
步骤三:通过启动行走机构6在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之间匀速往返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为0.4-0.5m/s,并带动下方两端的第一激光扫描仪7扫描车辆车厢100的顶端平面,并获取车辆车厢100顶端平面的数字图像数据信息的面积;
步骤四:第一激光扫描仪7和第二激光扫描仪11将各自采集到的数字图像信息传到测量控制箱12,再通过测量控制箱12传输到上位机125经过计算分析得到车辆车厢的体积数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控制箱(12)、上位机(125)和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2),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排平行对称排列的墩基(2)基面上的立柱(1),所述墩基(2)包括预埋件(20)和设置在所述预埋件(20)中心位置的定位柱(200),所述定位柱(200)和预埋件(20)通过水泥混凝土浇注黏结而成,相邻墩基(2)基面上的立柱(1)通过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依次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槽型直线导轨(4)和第二槽型直线导轨(5)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6),在所述行走机构(6)的下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激光扫描仪(7),所述第一激光扫描仪(7)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2)上的测量控制箱(12)通信连接,所述测量控制箱(12)与上位机(125)进行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20)包括若干根呈矩阵式排列的加强筋(201),以及垂直穿过并用于固定所述加强筋(201)的若干层托板(202),在所述托板(202)和加强筋(201)垂直交叉处的板面分别通过调节螺母(203)固定,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04)进行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04)包括四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20b),与该螺母座(20b)中心螺孔匹配连接的螺栓(20a),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所述托板(202)开设的方形滑道口(20c)的上端,该螺母座(20b)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20c)的锁紧螺栓(20d)匹配紧固,在螺母座(20b)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螺栓(20d)的销钉(20e),所述销钉(20e)与螺母座(20b)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04)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的螺母座(20b),以及均匀分布在该螺母座(20b)周围的螺栓(20a),且定位柱(200)插入螺母座(20b)的中心孔内,该螺母座(20b)与托板(20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螺母座(20b)与螺栓(20a)通过螺纹进行匹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定位柱(200)垂直穿越所述托板(202)交叉处的板面周围,且定位柱(200)插入螺母座(20b)的中心孔内,所述螺母座(20b)安装在所述托板(202)开设的方形滑道口(20c)的上端,该螺母座(20b)的底端经穿过方形滑道口(20c)的锁紧螺栓(20d)匹配紧固在所述托板(2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01)的数量为9根,且呈3排×3列矩阵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01)的数量为12根,且呈4排×3列矩阵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两排立柱(1)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激光扫描仪(11),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11)高度与车辆车厢(100)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7)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所述墩基(2)上的测量控制箱(12)通信连接。
CN201620908202.0U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Active CN206160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8202.0U CN206160937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8202.0U CN206160937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0937U true CN206160937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9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8202.0U Active CN206160937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09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0101A (zh) * 2016-08-18 2017-02-01 广西我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及其测量方法
CN111023975A (zh) * 2019-12-31 2020-04-17 内蒙古广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露天矿矿用自卸卡车的矿石方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0101A (zh) * 2016-08-18 2017-02-01 广西我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及其测量方法
CN106370101B (zh) * 2016-08-18 2019-07-30 广西我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及其测量方法
CN111023975A (zh) * 2019-12-31 2020-04-17 内蒙古广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露天矿矿用自卸卡车的矿石方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943B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旋转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6197277A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快速测量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60937U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
CN205004428U (zh) 高精度垂直定位天线随动扫描架
CN206160935U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快速测量机构
CN207652383U (zh) 带锁止装置的光伏清扫机器人换行小车
CN208698609U (zh) 一种重型圆管运输自动导引车
CN206160936U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装置
CN206160934U (zh) 一种基于龙门架的车辆车厢体积测量装置
CN106370101B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的支撑平台及其测量方法
CN106197278B (zh) 一种基于龙门架的车辆车厢体积测量机构
CN106289057B (zh) 一种车辆车厢体积测量系统框架
CN106836453B (zh) 一种排水沟水泥盖板检测替换机器人
CN211438603U (zh) 一种多头激光打码机
CN207248097U (zh) 一种旋转式三维量方测量装置
CN1083329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
CN208187691U (zh)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
CN206959792U (zh) 一种车辆行驶动态测量系统
CN202793466U (zh) 承载鞍检测设备
CN208621041U (zh) 一种梁轨高差测量系统
CN206944973U (zh) 一种机车受电弓动态包络线仿真测量装置
CN217196153U (zh) 混凝土搅拌站骨料称重缓冲装置
CN219583988U (zh) 一种充电桩用支架
CN201972093U (zh) 一种桥梁桥面铺装砼运输施工装置
CN219859108U (zh) 一种保温板材生产线用的摆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