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0432U -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0432U
CN206160432U CN201621017669.2U CN201621017669U CN206160432U CN 206160432 U CN206160432 U CN 206160432U CN 201621017669 U CN201621017669 U CN 201621017669U CN 206160432 U CN206160432 U CN 206160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ivision
component
buckle
framework
connec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76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力
刘煜
詹朝永
苏炳珲
符美军
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10176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0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04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卡扣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进而在频繁的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避免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新风机类产品因为涉及机内部件的周期性更换,例如过滤网及全热交换芯体的清洗与更换,所以需要定期将面板从风机机组底座的上盖上拆卸下来,取出相关部件处理完成后再将面板安装到风机机组底座的上盖上,为了便于面板的拆卸和安装,面板和风机机组底座的上盖之间是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的。从风机机组的使用周期来看拆卸面板的操作次数相应频繁。
目前,面板和风机机组底座的上盖之间的卡接方式均是采用二者之间直接进行卡扣连接在一起,这样在二者进行拆卸和安装时需要对正面板和风机机组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给拆卸和安装造成了不便,在频繁的拆卸和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面板和风机机组底座上卡固部位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使卡接部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较优地,所述卡扣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为具有一端敞口的盒状;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一部件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
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四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四卡接部上。
较优地,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框架一体成型。
较优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上具有第一凸起,两个所述第一卡勾对称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卡勾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相对;
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另一端具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在垂直于所述卡接杆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的尺寸;
所述卡接杆朝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穿入,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卡固部固定。
较优地,所述第一卡勾为弹性材质。
较优地,所述第一凸起上具有安装引导面和拆卸引导面,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安装引导面形成开口朝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拆卸引导面形成开口背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
较优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上具有第二凸起,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相背设置;
所述第四卡接部为与所述框架相匹配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应的卡接孔,所述第二卡勾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卡固在所述卡接孔上。
较优地,在所述框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避位孔,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避位孔内。
较优地,所述第二卡勾为弹性材质。
较优地,所述第二凸起具有卡接面和导入面,所述卡接面与所述框架的底面平行,两个所述第二卡勾的导入面形成开口朝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卡扣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新风机的面板,所述第二部件为所述风机的上盖。
较优地,所述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第一部件上具有第三卡接部,第二部件具有第四卡接部,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三卡接部的数量以及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第四卡接部的数量均与所述卡扣的数量相等,并且分别通过所述卡扣一一对应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风机机组底座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进而在频繁的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避免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损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卡扣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卡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三卡接部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四卡接部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的新风机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上盖的主视图。
图中,1、第一部件;11、第三卡接部;111、卡接杆;112、卡固部;2、第二部件;21、第四卡接部;211、卡接孔;3、卡扣;31、第一卡接部;311、第一卡勾;3111、第一凸起;3112、安装引导面;3113、拆卸引导面;32、第二卡接部;321、第二卡勾;3211、第二凸起;3212、卡接面;3213、导入面;33、框架;331、敞口;332、避位孔;4、面板;5、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和卡扣3;卡扣3包括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3通过第一卡接部31卡接在第一部件1上,并通过第二卡接部32卡接在第二部件2,以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
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连接过程中可以先将卡扣3通过第二卡接部32卡接在第二部件2,然后再将第一部件1卡接在卡扣3上。拆卸时的过程正好相反,这样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对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对正要求较低,提高了二者之间拆装的便捷性,拆装过程中可以尽量通过卡扣3受力,进而降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在拆装过程中的损坏率,如果卡扣3出现损坏,可以对其进行更换,这样就使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能够适应频繁的拆装工作。
具体地,如图2所示,卡扣3包括框架33。框架33为具有一端敞口331的盒状,优选地,所述框架为具有一端敞口331的长方体盒状;第一卡接部31设置在框架33内部并固定连接在框架33的内壁上;第一部件1上具有第三卡接部11,第一部件1通过第三卡接部11卡接在第一卡接部31上;第二卡接部32设置在框架33的侧壁上,第二部件2具有第四卡接部21,卡扣3通过第二卡接部32卡接在第四卡接部21上。其中,第一卡接部31、第二卡接部32与框架33一体成型,当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与框架33采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时,可以通过注塑或其他能够实现的方式使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与框架33一体成型。
下面分别对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的可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一、第一卡接部31
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部31包括两个第一卡勾311,第一卡勾311上具有第一凸起3111,两个第一卡勾311对称设置,并且两个第一卡勾311的两个第一凸起3111相对;如图3所示,第三卡接部11包括卡接杆111,卡接杆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部件1上,另一端具有卡固部112,卡固部112在垂直于卡接杆111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的 间隙的尺寸;卡接杆111穿入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的间隙中,并通过两个第一凸起3111将卡固部112固定。
其中,第一卡勾311为弹性材质(例如塑料),这样在卡固部112从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穿过时,第一卡勾311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达到卡固部112进入和退出的要求,在卡固部112从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穿过之后,第一卡勾311恢复到原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中所示,第一凸起3111上具有安装引导面3112和拆卸引导面3113,两个第一凸起3111的安装引导面3112形成开口朝向敞口331的夹角。当将第三卡接部11从敞口331向第一卡接部31中安装时,通过两个第一凸起3111的安装引导面3112可以容易地将卡固部112导入到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的间隙,而且对卡固部112与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的间隙的对正要求因为很低,安装起来十分方便。
两个第一凸起3111的拆卸引导面3113形成开口背向敞口331的夹角,与安装的道理相同,在拆卸时,通过两个第一凸起3111的拆卸引导面3113的导向作用,能够使拆卸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卡固部112的截面可以为四边形,这样安装和拆卸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安装引导面3112和拆卸引导面3113相互作用,使拆装工作变得更容易进行。
二、第二卡接部32
如图2所示,第二卡接部32包括两个第二卡勾321,第二卡勾321上具有第二凸起3211,两个第二卡勾321对称设置在框架3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并且两个第二凸起3211相背设置。如图4所示,第四卡接部21为与框架33相匹配的凹槽,在凹槽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二凸起3211相对应的卡接孔211,第二卡勾321通过第二凸起3211卡固在卡接孔211上。这样卡扣3可以设置在凹槽内,并通过第二卡勾321上具有第二凸起3211卡固在卡接孔211内来实现卡扣3与第四卡接部21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框架3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避位孔332,两个第二卡勾321分别设置在两个避位孔332内。其中,第二卡勾321为弹性材质(如塑料)。在将卡扣3向凹槽内安装时,凹槽内壁挤压第二卡勾321,使第二卡勾321产生弹性形变,在第二凸起3211移动到卡接孔211的位置时,通过弹力作用,第二凸起3211卡在卡接孔211,此时第二卡勾321恢复到原状态。拆卸时,可以通过任意能够使第二卡勾321产生弹性形 变的方式,使第二凸起3211从卡接孔211中脱出,从而完成卡扣3的拆卸。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3211具有卡接面3212和导入面3213,卡接面3212与框架33的底面平行,当卡扣3安装到凹槽内时,第二凸起3211通过卡接面3212卡在卡接孔211的孔壁上,以保证卡扣3在凹槽内卡接的牢固。两个第二卡勾321的导入面3213形成开口朝向上端开口331的夹角,在卡扣3的安装过程中,可通过导入面3213的导入作用,轻易地将卡扣3安装到凹槽内,并且对卡扣3与凹槽之间的对正要求较低,安装起来十分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一种新风机,包括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中第一部件为风机的面板4,也就是说第三卡接部设置在面板4。第二部件为风机的上盖5(即风机底座的上盖),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第四卡接部21设置在上盖5。
在实际使用中,卡扣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在面板上第三卡接部的数量以及在上盖5上的第四卡接部21的数量均与卡扣的数量相等,并且分别通过卡扣一一对应连接。
安装时,可先将卡扣3与上盖5上的第四卡接部21一一对应安装,然后再将面板4上第三卡接部与对应的卡扣安装在一起,以实现面板4与上盖5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拆卸时的过程与安装的过程相反。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为具有一端敞口的盒状;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一部件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
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四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四卡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框架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上具有第一凸起,两个所述第一卡勾对称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卡勾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相对;
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另一端具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在垂直于所述卡接杆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的尺寸;
所述卡接杆朝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穿入,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卡固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为弹性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上具有安装引导面和拆卸引导面,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安装引导面形成开口朝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拆卸引导面形成开口背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上具有第二凸起,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并且两个所述第 二凸起相背设置;
所述第四卡接部为与所述框架相匹配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应的卡接孔,所述第二卡勾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卡固在所述卡接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避位孔,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避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勾为弹性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具有卡接面和导入面,所述卡接面与所述框架的底面平行,两个所述第二卡勾的导入面形成开口朝向盒状框架所述敞口的夹角。
1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扣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新风机的面板,所述第二部件为所述新风机的上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第一部件上具有第三卡接部,第二部件具有第四卡接部,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三卡接部的数量以及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第四卡接部的数量均与所述卡扣的数量相等,并且分别通过所述卡扣一一对应连接。
CN201621017669.2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60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7669.2U CN20616043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7669.2U CN20616043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0432U true CN206160432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5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766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6043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04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326A (zh) * 2016-08-3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WO2020177344A1 (zh) * 2019-03-03 2020-09-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326A (zh) * 2016-08-3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CN106440326B (zh) * 2016-08-31 2021-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WO2020177344A1 (zh) * 2019-03-03 2020-09-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0326A (zh)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CN206160432U (zh) 一种卡扣连接结构及新风机
CN105953394A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装置
CN102208154B (zh) 具有可拆装框架的显示器
CN204718062U (zh) 空调器面板的支撑结构和空调器
CN205878345U (zh)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壳体
CN207159638U (zh) 烘干衣罩及升降式晾衣机
CN20796284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132066U (zh) 风轮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085668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221547U (zh) 一种机箱
CN208889257U (zh) 户外除尘led显示屏
CN202067462U (zh) 具有可拆装框架的显示器
CN205722673U (zh) 卡布灯箱
CN209514477U (zh) 一种工业便携式计算机
CN203687309U (zh) 出风面板和柜式空调器
CN208332472U (zh) 空调器
CN205426994U (zh) 一种电度表屏
CN202835706U (zh) 分体式空调器及其具有导向件的内机
CN201090128Y (zh) 可简易拆换折帘的折叠式纱窗
CN21674458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488158A (zh) 一种电视型材面框及液晶电视机
CN20647873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993522U (zh) 防护罩和防护装置
CN205696909U (zh) 一种画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1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