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54195U -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54195U
CN206154195U CN201621204707.5U CN201621204707U CN206154195U CN 206154195 U CN206154195 U CN 206154195U CN 201621204707 U CN201621204707 U CN 201621204707U CN 206154195 U CN206154195 U CN 206154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ember
hollow body
spin
position limiting
limi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47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智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bo Tool Co
Original Assignee
Kabo Too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bo Tool Co filed Critical Kabo Tool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54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54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9/00Impact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5/00Screwdrivers
    • B25B15/02Screwdrivers operated by rotating the ha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包含中空本体、第一杆件以及第一弹性件。中空本体包含第一限位结构,而第一杆件包含容置于中空本体内的自旋结构与施力端以及露出中空本体外的驱动端,且施力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弹性件位于中空本体内,且其两端分别抵于施力端与第一限位结构。其中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第一限位结构限位,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时,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压缩第一弹性件以储存弹性回复力,而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弹性回复力驱动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容许自旋结构进行冲击自旋动作。借此,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手持工具在一般使用状态下因与待操作件间的接触而转回冲击自旋功能。

Description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手持工具,尤其是一种兼具一般功能与冲击自旋功能的手持工具。
背景技术
螺固件是锁固零件、装配机具的元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现今大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物品,如家用电器、汽机车等,均是以螺固件由小至大组装而成。螺固件是通过螺旋力道迫紧结合物件,其易于拆卸与组装的特性,是其被普遍利用的原因之一,螺丝刀则是用来转动螺固件,使螺固件向零件、机具旋入或由其中旋出的手持工具。然而,当螺固件或组装处的螺纹过度磨损,或严重氧化、锈蚀,又或因气候变化而缩涨,都会导致螺固件深陷于组装处内而无法仅通过手动旋转而松卸螺固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发展出冲击自旋螺丝刀这类手持工具。目前冲击自旋螺丝刀已经是相当常见的手持工具,其主要是由铁制的材质所构成。具体来说,前述冲击自旋螺丝刀的一端为采用较耐敲打的材质所构成的施力端,而其另一端为驱动端。在操作时,将冲击自旋螺丝刀的一端抵于螺固件上,并用榔头敲击冲击自旋螺丝刀的另一端,通过敲打所生的冲击力撼动陷于组装处内的螺固件,使其逐渐松动而得以由组装处内卸出。
然而,在冲击自旋螺丝刀能够驱动螺固件时,使用者必须使用一般螺丝刀确实旋松螺固件完成拆解的目的,反之,在螺锁时,初步先用一般螺丝刀螺锁后再用冲击方式加强牢固锁紧,达到防止松脱的目的。因此在螺转螺固件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轮流使用冲击自旋螺丝刀与一般螺丝刀,相当不便利。
针对上述操作上的不便,市面上虽然已出现将冲击自旋螺丝刀与一般螺丝刀整合为一体的手持工具,但此种整合型的手持工具为了增设相对应的机构往往导致手持工具在不同功能的使用上缺乏稳定性,故相关业者均在寻求其解决之道。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为兼具有一般螺锁功能以及冲击自旋螺锁功能的手持工具,可通过按钮的设计使此手持工具快速地在两种功能间切换,大幅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用以切换不同功能的结构是设置于其施力端,将避免此手持工具在一般使用状态下因与待操作件间的接触而转回冲击自旋功能,增添其于使用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包含中空本体、第一杆件以及第一弹性件。中空本体包含第一限位结构,而第一杆件包含容置于中空本体内的自旋结构与施力端以及露出中空本体外的驱动端,且施力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弹性件位于中空本体内,且其两端分别抵于施力端与第一限位结构。其中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第一限位结构限位,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时,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压缩第一弹性件以储存弹性回复力,而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弹性回复力驱动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容许自旋结构进行冲击自旋动作。
借此,依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兼具有一般功能与冲击自旋功能,且用以使其切换于一般功能与冲击自旋功能之间的结构是设置于手持工具的施力端,可避免驱动端与待操作件间的接触而转回冲击自旋功能等问题。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一限位结构包含限位部,限位部设置于中空本体内,且前述第二限位结构包含容置槽、第二杆件、钢珠以及第二弹性件。其中容置槽位于第一杆件的施力端,且容置槽设有第一穿孔,第二杆件位于容置槽内并具有凹陷部对应第一穿孔,钢珠容设于第一穿孔内并接触凹陷部,当前述中空本体与前述第一杆件连结时,钢珠被限位部限位,以及第二弹性件位于容置槽内,第二弹性件用以在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供第二杆件进行往复动作。再者,前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含挡止部,挡止部设置于中空本体内并位于第一杆件的施力端与限位部之间,且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施力端与挡止部。此外,第二杆件的凹陷部包含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且前述第一子部的深度大于前述第二子部的深度,钢珠由凹陷部的第二子部进入第一子部以脱离限位部的限位。另外,前述第二限位结构还包含插梢,插梢贯穿容置槽与第二杆件,当第二杆件进行往复动作并压缩第二弹性件时,插梢带动第一杆件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详细地说,前述中空本体包含与其相连通的第二穿孔,而前述自旋结构包含导槽与导引件,其中导槽环设于第一杆件的表面,而导引件容设于中空本体的第二穿孔内,当第一杆件的驱动端抵于待操作件上而施力端受外力冲击时,第一杆件朝向中空本体内缩使得导引件进入导槽中而沿着导槽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杆件自旋。最后,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更包含握把,且前述握把包覆中空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是提供另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包含中空本体、第一杆件、按钮以及第一弹性件。其中中空本体包含第一限位结构,而第一杆件包含驱动端、自旋结构及施力端,前述自旋结构与前述施力端容置于中空本体内,且施力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而驱动端露出中空本体之外。按钮相对于前述驱动端而设置于中空本体,且前述按钮可选择地推抵施力端。第一弹性件位于中空本体内,且前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第一杆件的施力端与第一限位结构。其中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第一限位结构限位,而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时,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压缩第一弹性件以储存弹性回复力,当按钮推抵施力端致使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驱动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第二位置容许自旋结构进行冲击自旋动作。
借此,依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可通过按钮及对应其设置的元件而使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快速地在一般功能与冲击自旋功能间切换,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例如下:前述中空本体包含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容置施力端与自旋结构,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相连通并位于第一套筒与按钮之间,且前述第一限位结构包含限位部与挡止部。其中限位部设置于第二套筒的内壁上,而挡止部设置于第二套筒的内壁上并位于第一杆件的施力端与限位部之间,且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施力端与挡止部。再者,前述第二限位结构包含容置槽、第二杆件、钢珠与第二弹性件。其中容置槽位于第一杆件的施力端,且容置槽在第一杆件的短轴方向上设有第一穿孔及在第一杆件的长轴方向上设有第三穿孔。第二杆件位于容置槽内并通过第三穿孔露出,且第二杆件具有凹陷部对应第一穿孔。钢珠容设于第一穿孔内并接触凹陷部,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时,钢珠被限位部限位。第二弹性件相对于第三穿孔位于第二杆件与容置槽的底部间,其中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以使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穿孔正对按钮,且第二弹性件用以在按钮通过第三穿孔推抵第二杆件而使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供第二杆件进行往复动作。详细地来说,前述第二杆件的凹陷部包含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且前述第一子部的深度大于前述第二子部之深度,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以使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按钮可选择地通过第三穿孔推抵第二杆件以使钢珠由凹陷部的第二子部进入凹陷部的第一子部而脱离限位部的限位。此外,前述按钮还包含按压部与凸设于按压部上的推抵部,推抵部朝向第二套筒内延伸并可选择地通过第三穿孔推抵第二杆件。据此,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还包含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套设在前述推抵部上并位于按压部与第二套筒之间,当中空本体与第一杆件连结以使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按钮可选择地通过推抵部通过第三穿孔推抵第二杆件并压缩第三弹性件。另外,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还包含握把,且前述握把包覆中空本体与按钮。进一步,前述握把包含至少一个开口以露出按钮,且按钮的表面系与握把的表面呈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兼具一般螺锁功能以及冲击自旋螺锁功能的手持工具,可通过按钮的设计使此手持工具快速地在两种功能间切换,大幅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用以切换不同功能的结构是设置于其施力端,将避免此手持工具在一般使用状态下因与待操作件间的接触而转回冲击自旋功能,增添其于使用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的外观示意图;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的分解图;
图2B绘示图2A中第二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第一杆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C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第一杆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另一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之。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C,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的外观示意图,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的分解图,图2B绘示图2A中第二杆件3064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的组装示意图,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中第一杆件30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中第一杆件30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图4C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中第一杆件30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另一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包含中空本体200、第一杆件300、按钮400以及第一弹性件500。
首先,基于后续元件设置上的便利,在图2A所绘示的实施例中中空本体200由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4所组成,且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4相互连通。然而,中空本体200也可为单一套筒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请一并参考图2A与图4A,中空本体200包含第一限位结构,且第一限位结构具体地是设置于第二套筒204内,优选地是设置于第二套筒204的内壁。进一步来说,第一限位结构包含至少一个限位部2042与挡止部2044,其中限位部2042可为凹槽,也可为凸块、夹合件、黏合件或扣合件等具有限位功能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并不欲以此为限。至于挡止部2044可为设置于第二套筒204内壁上的凸块,也可由第二套筒204的内径以沿着远离第一套筒202的方向缩小而形成,且挡止部2044位于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与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2042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2A,第一杆件300包含驱动端302、自旋结构304与施力端306。其中,驱动端302依工作所需制成圆杆状、尖头状、刀形状或其它各式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欲以任一实施例为限。再者,自旋结构304与施力端306容置于中空本体200内,且具体地来说自旋结构304与施力端306是容置于第一套筒202中,而驱动端302是露出第一套筒202之外。
此外,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具有第二限位结构。具体而言,第二限位结构包含容置槽3062、第二杆件3064、钢珠3066与第二弹性件3068。如图所示,容置槽3062位于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并具有第一穿孔3062a,第二杆件3064具有凹陷部30642对应第一穿孔3062a,钢珠3066容设于第一穿孔3062a内并接触凹陷部30642,当中空本体200与第一杆件300连结时,钢珠3066可被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2042限位。而第二弹性件3068位于容置槽3062内,其是用以在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时供第二杆件3064进行往复动作。
请进一步参考图2B,第二杆件3064的凹陷部30642包含第一子部30642a与第二子部30642b,且第一子部30642a在第二杆件3064的短轴方向上的深度大于第二子部30642b的深度,因此当钢珠3066由凹陷部30642的第二子部30642b移动至第一子部30642a时即可脱离限位部2042的限位。
再者,第二限位结构还包含插梢3070,插梢3070贯穿容置槽3062与第二杆件3064,当第二杆件3064进行前述往复动作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068时,插梢3070带动第一杆件300移动。至于第一杆件300、第二杆件3064、钢珠3066、第二弹性件3068以及插梢3070间之连动关系将在后文搭配图4A至图4C详细说明,在此暂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2A,自旋结构304包含导槽3042与导引件3044,其中导槽3042环设于第一杆件300的表面,而导引件3044可为钢珠。当导引件3044 为钢珠时,中空本体200的第一套筒202对应地设有第二穿孔202a,而导引件3044容设于第二穿孔202a内。当第一杆件300的驱动端302抵于待操作件上而施力端306受外力冲击时,第一杆件300朝向中空本体200的第一套筒202内缩使得导引件3044进入导槽3042中而沿着导槽304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杆件300自旋。必须说明的是,导引件3044也可为设置于第一套筒202内壁上的凸起,也可沿着导槽3042移动,且前述待操作件可为螺固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欲受限于此。
接着,如图2A、图3与图4A所示,第一弹性件500位于中空本体200内,且其两端分别抵于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与第一限位结构的挡止部2044。进一步来说,第一弹性件500的一端套设于位于第一套筒202内的施力端306的容置槽3062外,且其另一端抵于设置于第二套筒204内的第一限位结构的挡止部2044上而被挡止部挡止,以避免露出第二套筒204外,但其设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2A、图3以及图4A。如图所示,按钮400相对于驱动端302而设置于中空本体200并可选择地推抵施力端306。具体而言,按钮400还包含按压部402与凸设于按压部402上的推抵部404,推抵部404朝向第二套筒204内延伸。此时,施力端306的第二限位结构的容置槽3062对应按钮400的推抵部404还开设有第三穿孔3062b,第二杆件3064位于容置槽3062内并通过第三穿孔3062b露出。此外,第二弹性件3068实质上相对于第三穿孔3062而位于第二杆件3064与容置槽3062的底部间,亦即第二弹性件3068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杆件3064的长轴方向重叠。当中空本体200与第一杆件300连结时,第三穿孔3062b正对按钮400的推抵部404,按钮400可选择地通过其推抵部404通过第三穿孔3062b推抵第二杆件3064,而第二弹性件3068可于后续供第二杆件3064进行往复动作。
承上,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还包含第三弹性件600,第三弹性件600套设于按钮400的推抵部404上并位于按压部402与第二套筒204之间。当中空本体200与第一杆件300连结,且按钮400可选择地通过推抵部404通过第三穿孔3062b推抵第二杆件3064时,第三弹性件600被压缩。
此外,如图所示,按钮400在后续组装时还可利用固定件800将其固定于中空本体200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最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还包含握把700,用以包覆中空本体200与按钮400并供使用者方便握持。进一步,握把700包含至少一个开口700a以露出按钮400,且按钮400的表面与握把700的表面呈平面,以利于后续施力时不致损毁按钮400。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虽以实施例说明如上,但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按钮400及其相对应的元件设置。举例来说,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仅包含中空本体200、第一杆件300以及第一弹性件500。其中,中空本体200内包含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而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中空本体200以及握把700可相对应地开设有开口以露出第一限位结构。当中空本体200与第一杆件300连结时,第二限位结构被第一限位结构所限位,且第一杆件30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可通过中空本体200以及握把700相互对应设置的两开口直接推抵第二限位结构以使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接着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便会驱动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至于中空本体200、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的详细元件及其设置方式已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所包含的元件及其连结关系已大致说明如前文,后续将搭配图4A至图4C进一步说明各元件间的连动关系以及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的操作方式如后。
首先,如前文所述,设置于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的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设置于中空本体200的第二套筒204内的第一限位结构限位。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2042为凹槽,而第二限位结构的钢珠3066位于第二杆件3064的凹陷部30642的第二子部30642b与第一穿孔3062a之间,并通过第一穿孔3062a部分露出而嵌入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2042内以使得中空本体200与第一杆件300连结。此时,第一杆件300位于第一位置并压缩第一弹性件500以储存弹性回复力,且此时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100为可执行一般螺锁功能的手持工具。
接着,可按压按钮400的按压部402以通过其推抵部404推抵位于施力端306的第二杆件3064致使钢珠3066由第二杆件3064的凹陷部30642的第二子部30642b进入较深的第一子部30642a而脱离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2042的限位。再者,由于插梢3070贯穿容置槽3062与第二杆件3064,因此当按钮400的推抵部404推抵第二杆件3064时,将带动插梢3070沿着按钮400被按压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杆件300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更有助于使第二限位结构脱离第一限位结构。此时,第一弹性件500的弹性回复力将驱动第一杆件300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4B与图4C所示。且如图4C所示,此时导引件3044位于导槽3042内而可在施力端306受外力冲击时沿着导槽304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杆件300自旋。
最后,若欲再使用冲击自旋手持工具的一般功能时,可施力于第一杆件300的驱动端302而使其朝向中空本体200内缩。此时,第一杆件300的施力端306从中空本体200的第一套筒202进入第二套筒204并被设置于第二套筒204内的限位部2042限位,而第一弹性件500被压缩并被挡止于设置于第二套筒204内的挡止部2044,也即第一杆件300回到第一位置如图4A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为兼具有一般螺锁功能以及冲击自旋螺锁功能的手持工具,并可通过按钮的设计使此手持工具快速地于两种功能间切换,大幅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中用以切换不同功能的结构是设置于其施力端,将避免此手持工具在一般使用状态下因与待操作件间的接触而转回冲击自旋功能,增添其于使用上的稳定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中空本体,包含第一限位结构;
第一杆件,包含驱动端、自旋结构及施力端,所述自旋结构与所述施力端容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且所述施力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而所述驱动端露出所述中空本体之外;以及
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中空本体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限位,而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时,所述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储存弹性回复力,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脱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容许所述自旋结构进行冲击自旋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含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含:
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且所述容置槽设有第一穿孔;
第二杆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穿孔的凹陷部;
钢珠,容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并接触所述凹陷部,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时,所述钢珠被所述限位部限位;以及
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以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脱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时供所述第二杆件进行往复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含挡止部,所述挡止部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施力端与所述挡止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凹陷部包含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且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子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深度,所述钢珠由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二子部进入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子部以脱离所述限位部的限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还包含插梢,所述插梢贯穿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第二杆件,当所述第二杆件进行所述往复动作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时,所述插梢带动所述第一杆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包含与其相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自旋结构包含:
导槽,环设于所述第一杆件的表面;以及
导引件,容设于所述中空本体的所述第二穿孔内,当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驱动端抵于待操作件上而所述施力端受外力冲击时,所述第一杆件朝向所述中空本体内缩使得所述导引件进入所述导槽中而沿着所述导槽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杆件自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握把,所述握把包覆所述中空本体。
8.一种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中空本体,包含第一限位结构;
第一杆件,包含驱动端、自旋结构及施力端,所述自旋结构与所述施力端容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且所述施力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而所述驱动端露出所述中空本体之外;
按钮,相对于所述驱动端而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且所述按钮可选择地推抵所述施力端;以及
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中空本体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分离地被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限位,而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时,所述第一杆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储存弹性回复力,当所述按钮推抵所述施力端致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脱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一杆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容许所述自旋结构进行冲击自旋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包含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容置所述施力端与所述自旋结构,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相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按钮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含:
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以及
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内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两端分别抵于所述施力端与所述挡止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含:
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施力端,且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第一杆件的短轴方向上设有第一穿孔及在所述第一杆件的长轴方向上设有第三穿孔;
第二杆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三穿孔露出,且所述第二杆件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穿孔的凹陷部;
钢珠,容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并接触所述凹陷部,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时,所述钢珠被所述限位部限位;以及
第二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三穿孔位于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间;
其中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以使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穿孔正对所述按钮,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以在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三穿孔推抵所述第二杆件而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脱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时供所述第二杆件进行往复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凹陷部包含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且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子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深度,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以使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按钮可选择地通过所述第三穿孔推抵所述第二杆件以使所述钢珠由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二子部进入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子部而脱离所述限位部的限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还包含按压部与凸设于所述按压部上的推抵部,所述推抵部朝向所述第二套筒内延伸并可选择地通过所述第三穿孔推抵所述第二杆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抵部上并位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当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第一杆件连结以使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按钮可选择地通过所述推抵部通过所述第三穿孔推抵所述第二杆件并压缩所述第三弹性件。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握把,所述握把包覆所述中空本体与所述按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冲击自旋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含至少一个开口以露出所述按钮,且所述按钮的表面与所述握把的表面呈平面。
CN201621204707.5U 2015-12-08 2016-11-08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Active CN2061541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112A TWI561346B (en) 2015-12-08 2015-12-08 Impact spinning hand tool
TW104141112 2015-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54195U true CN206154195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18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4707.5U Active CN206154195U (zh) 2015-12-08 2016-11-08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6528B2 (zh)
JP (1) JP3209043U (zh)
CN (1) CN206154195U (zh)
DE (1) DE202016106793U1 (zh)
TW (1) TWI561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0755A (zh) * 2017-09-25 2018-01-12 吴汝松 一种敲打式钻具
TWI650210B (zh) * 2018-01-12 2019-02-11 彭政嘉 衝擊工具
JP7254553B2 (ja) * 2019-02-13 2023-04-10 株式会社Fuji ワーク取外し治具
KR102449071B1 (ko) * 2020-10-27 2022-10-04 백운기 볼 스크류 드라이버
WO2023145982A1 (ko) * 2022-01-25 2023-08-03 백운기 나선형 스크류 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3434A (en) * 1962-01-16 1964-10-20 Shimokawa Kiyoshi Screwdriver with releasable blade
US3602072A (en) * 1969-10-03 1971-08-31 Duffy Sensat Coupling and uncoupling device
US5321999A (en) * 1993-08-05 1994-06-21 Lin Chang Laang Automatic impact screwdriver
TWM272632U (en) * 2005-01-21 2005-08-11 Forging Adapter Co Ltd An impact screwdriver
TWM283712U (en) * 2005-06-10 2005-12-21 Yung-Je Wei Improved impact drill structure
TWM328353U (en) * 2007-06-21 2008-03-11 zhang-ying Chen Torque screwdriver
TW200942371A (en) * 2008-04-08 2009-10-16 Kabo Tool Co Tool structure for impact screwdriver
CN201320736Y (zh) * 2008-11-25 2009-10-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冲击螺丝批
TWM413572U (en) * 2010-12-30 2011-10-11 Chinsing Ind Co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punch tool head
TWM426473U (en) * 2011-09-30 2012-04-11 Li-Hua Huang Improved impact drill structure
TW201410407A (zh) * 2012-09-12 2014-03-16 Mao-Tang Liu 具衝擊起子與通用起子功能之工具
CN102990586A (zh) * 2012-10-11 2013-03-27 宁波誉信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冲击批
TWM446683U (zh) * 2012-10-19 2013-02-11 Forging Adapter Co Ltd 衝擊起子器
TWM463173U (zh) * 2013-05-10 2013-10-11 Yakita Metal Industry Co Ltd 可連接於氣動/電動鎚具之衝擊起子
TWI515089B (zh) * 2013-12-25 2016-01-01 巨鎮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衝擊手工具
CN105773503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螺丝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588A (zh) 2017-06-16
DE202016106793U1 (de) 2017-04-20
US20170157751A1 (en) 2017-06-08
JP3209043U (ja) 2017-03-02
TWI561346B (en) 2016-12-11
US10286528B2 (en)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4195U (zh) 冲击自旋手持工具
CN201565934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1659545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1565933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1525003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1525002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102049762A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1525004U (zh) 一种电动榔头
CN206230448U (zh) 新型压入式手表后盖开盖器
CN207669161U (zh) 一种快速f夹
CN203221471U (zh) 压力触发工作的电动工具
CN206792012U (zh) 一种可伸缩且易更换的节能清洁刷
JP5825327B2 (ja) 動力工具
CN203379071U (zh) 一种具有释放型尘杯按钮的吸尘器
AU2016203252B2 (en)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handle of tool
CN201775530U (zh) 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
CN108580210A (zh) 一种具备销钉位置切换装置的压胶枪
CN201009225Y (zh) 多功能组合锤
CN209891828U (zh) 用于智能锁防猫眼的执手结构
CN2863374Y (zh) 一种多功能斧
CN207708486U (zh) 一种磁控旋转拆卸按键及游戏手柄
CN207898191U (zh) 一种双角度使用的清洁刷
CN20592852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开关开启机构
TW202122219A (zh) 卡鉗活塞回推器
US20130146637A1 (en) Trigger structure for switching one shoot mode or repeat shoot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