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7513U -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7513U
CN206147513U CN201620842359.8U CN201620842359U CN206147513U CN 206147513 U CN206147513 U CN 206147513U CN 201620842359 U CN201620842359 U CN 201620842359U CN 206147513 U CN206147513 U CN 206147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voltage
altogether
voltage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23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进
曹力
葛广肆
王飞舟
石明
林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DIAN CHANGCHENG INFORMATION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DIAN CHANGCHENG INFORMATION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DIAN CHANGCHENG INFORMATION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DIAN CHANGCHENG INFORMATION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23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7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7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7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核心器件、IO接口及PCIE接口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供电,由于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微处理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从而保证了微处理器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飞腾1500A系列处理器是国产的64位通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其采用国际先进的28nm工艺流片,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可实现对Intel(英特尔)中高端服务器芯片的替代。
然而,由于飞腾1500A系列处理器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各种技术还不成熟,系统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为飞腾1500A系列处理器提供一套稳定的供电系统,以保证处理器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目前飞腾1500A系列处理器的系统还不稳定,需要提供一套稳定的供电系统,以保证处理器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与计算机主板上的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于所述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的核心器件、IO接口、PCIE接口及存储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所述核心器件、所述IO接口及所述PCIE接口供电;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所述存储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包括计算机主板,所述计算机主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计算机还包括上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核心器件、IO接口及PCIE接口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供电,由于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微处理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从而保证了微处理器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核心器件、IO接口及PCIE接口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供电,由于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微处理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从而保证了微处理器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1,与计算机主板上的微处理器2连接,电源电路1包括ATX电源10、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
其中,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的输入端、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的输入端、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的输入端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于ATX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第二输入端与ATX电源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的输出端、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的输出端、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的输出端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2的核心器件20、IO(input output,输入输出)接口21、PCIE(PCI-Express)接口22及存储器23连接。
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及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分别将ATX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核心器件20、IO接口21及PCIE接口22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将ATX电源10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23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TX电源10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分别为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供电。具体的,ATX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为12V,第二输出端的电压为5V。
在实际应用中,微处理器2可以为飞腾1500A处理器,微处理器2的核心器件20可以包括微处理芯片、显示驱动装置等,存储器23可以为DDR(Double Data Rat,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微处理器核心电压为0.9V,即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0.9V电压,为微处理器2的核心器件20供电;微处理器IO电压为1.8V,即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1.8V电压,为微处理器2的IO接口21供电;微处理器PCIE电压为0.95V,即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0.95V电压,为微处理器2的PCIE接口22供电;存储器电压为1.5V,即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将ATX电源10输出的5V电压转换为11.5V电压,为微处理器2的存储器23供电。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
其中,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电源输入端为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的输入端,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二电源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电源输出端共接作为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的输出端,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温度检测控制端、第一脉宽调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端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第一电流检测端、第二电流检测端、温度检测端、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连接。
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将ATX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将第一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并为核心器件20供电。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第一保险丝F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九电容C9、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保险丝F2、第二电感L2、第五电容C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45、第六电容C6、第六电阻R6、第七电容C7及第八电容C8。
第一保险丝F1的第一端与第二保险丝F2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电源输入端,第一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VDDH,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地脚GND共接于地,变压器T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共接作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变压器T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电压输出脚VX连接,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脉宽调制脚PWM1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一脉宽调制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温度检测控制脚TS_FAULT,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及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作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温度检测控制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出脚VDD,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及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SE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保险丝F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脚VDDH,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地脚GND共接于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电压输出脚VX与变压器T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脉宽调制脚PWM2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二脉宽调制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温度检测控制脚TS_FAULT,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SE为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0的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出脚VDD,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型号均可以为VT1676SA,当然,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类似功能的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三电阻R13、第一二极管D1、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及第三十四电阻R34。
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为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电源输出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压输出脚SENSE_P,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二电压输出脚SENSE_N,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接地,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及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电源输入脚VDD共接作为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电源输入端,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三输出端A3_OUT_SPI,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及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三输入端A3_IN,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二输出控制端A2B_OUT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分别为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第二电流检测端和第一电流检测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和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二电流调节脚ISENSE2及第一电流调节脚ISENSE1连接,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脚PWM1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脚PWM2分别为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11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一输出端A1_OUT,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二输出端A2_OUT,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及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二输入端A2_IN,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最大电流调节脚ILIMIT、第五电压调节脚R_SEL4、第四电压调节脚R_SEL3、第三电压调节脚R_SEL2、第二电压调节脚R_SEL1、第一电压调节脚R_SEL0及电压参考脚R_REF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一端及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与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二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二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二端及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地脚GND共接于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信号可以为VT1596M,当然,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类似功能的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为3.3V,即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3.3V电压,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将3.3V电压转换为0.9V电压,并为微处理器2的核心器件20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五电压调节脚R_SEL4、第四电压调节脚R_SEL3、第三电压调节脚R_SEL2、第二电压调节脚R_SEL1、第一电压调节脚R_SEL0对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电压进行调节;可通过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最大电流调节脚ILIMIT对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最大电流进行调节;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温度检测控制脚TS_FAULT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温度检测控制脚TS_FAULT对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1的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SE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2的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SE对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输出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可通过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压输出脚SENSE_P和第二电压输出脚SENSE_N对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3输出的0.9V电压进行采样和动态控制,从而保证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1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包括: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第三电感L3、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十八电容C18、第三十六电阻R36、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四电感L4、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及第二十一电容C21。
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为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的输入端,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及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第一输入端PVIN共接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第二输入端VIN,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及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与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和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电压跟随脚TR和时钟脚CLK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二端与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电流补偿控制脚COMP,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过流保护输入脚BOOT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开关控制脚PH,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一端、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一端及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2的输出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二端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误差放大输入脚VSENSE,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电源故障检测脚PWRGD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二端、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二端及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型号可以为TPS54620,当然,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类似功能的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1.8V电压,并为处理器2的IO接口21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的最大输出电流为6A,第四电感L4为整流电感,保证了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4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包括: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第五电感L5、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二十四电容C24、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六电感L6、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及第二十七电容C27。
第五电感L5的第一端为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的输入端,第五电感L5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及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第一输入端PVIN共接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第二输入端VIN,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一端及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二端与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二端和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电压跟随脚TR和时钟脚CLK连接,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电流补偿控制脚COMP,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过流保护输入脚BOOT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感L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开关控制脚PH,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的第一端及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3的输出端,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二端与第四十四电阻R4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十四电阻R44的第二端与第四十六电阻R4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误差放大输入脚VSENSE,第四十七电阻R47的第一端与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电源故障检测脚PWRGD连接,第四十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十六电阻R46的第二端、第四十五电阻R45的第二端及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型号可以为TPS54620,当然,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类似功能的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将ATX电源10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0.95V电压,并为处理器2的PCIE接口23供电。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的最大输出电流为6A,第六电感L6为整流电感,保证了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5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和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
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电源输入端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第一输入端,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为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三电流检测控制端、第四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一电压检测控制端、第二电压检测控制端、第一脉宽调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端分别与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一电流检测端、第二电流检测端、第三电流检测端、第四电流检测端、第一电压检测端、第二电压检测端、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连接,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电源输出端为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
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将ATX电源10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23供电。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包括: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第七十二电阻R72、第四十电容C40、第七十三电阻R73、第一三极管Q9、第四十一电容C41、第四十二电容C42、第四十三电容C43、第七十四电阻R74、第七十五电阻R75、第七十六电阻R76、第七十七电阻R77、第四十三电容C43、第七十八电阻R78、第七十九电阻R79、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一电阻R81、第四十四电容C44、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四十六电容C46及第四十七电容C47。
第七十二电阻R72的第一端为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电源输入端,第七十二电阻R72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及第七十三电阻R7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电源输入脚VINSEN,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与第七十三电阻R73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一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9的基极、第四十一电容C41的第一端及第四十二电容C4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温度检测脚TSENP,第一三极管Q9的发射机、第四十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及第四十二电容C42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二温度检测脚TSENN,第七十四电阻R74的第一端、第七十六电阻R76的第一端、第七十八电阻R78的第一端及第八十电阻R8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1P、第二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1N、第三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2P及第四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2N连接,第七十四电阻R74的第二端与第四十三电容C4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七十五电阻R75的第一端,第七十六电阻R76的第二端与第四十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七十七电阻R77的第一端,第七十八电阻R78的第二端与第四十四电容C4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七十九电阻R79的第一端,第八十电阻C80的第二端与第四十四电容C44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八十一电阻R81的第一端,第七十五电阻R75的第二端、第七十七电阻R77的第二端、第七十九电阻R79的第二端及第八十一电阻R81的第二端分别为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三电流检测控制端及第四电流检测控制端,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电压检测控制脚VSENP与第四十五电容C45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第一电压检测控制端,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二电压检测控制脚VSENN、第四十六电容C46的第一端及第四十七电容C47的第二端共接作为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0的第二电压检测控制端,第四十五电容C45的第二端与第四十六电容C46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四十七电容C47的第一端与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电压比较脚VCOMP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信号可以为PV3205Q,当然,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类似功能的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包括: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第四十八电阻R48、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五十电阻R50、第三保险丝F3、第七电感L7、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五十三电阻R53、第三十电容C30、第一NMOS管Q1、第二NMOS管Q2、第三NMOS管Q3、第四NMOS管Q4、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五十四电阻R54、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一双向二极管D2、第五十五电阻R55、第五十六电阻R56、第八电感L8、第二双向二极管D3、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三十四电容C34、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第六十一电阻R61、第三十五电容C35、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五电阻R65、第六十六电阻R66、第三十六电容C36、第五NMOS管Q5、第六NMOS管Q6、第七NMOS管Q7、第八NMOS管Q8、第三十七电容C37、第六十七电阻R67、第三双向二极管D4、第六十八电阻R68、第三十八电容C38、第六十九电阻R69、第九电感L9、第四双向二极管D5、第七十电阻R70、第三十九电容C39及第七十一电阻R71。
第四十八电阻R48的第一端与第六十一电阻R61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第四十八电阻R48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二端及第四十九电阻R4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电源脚VDD,第四十九电阻R49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使能脚EN连接,第五十电阻R50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脉宽调制脚PWM1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十电阻R50的第一端及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地脚GND共接于地,第三保险丝F3的第一端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三保险丝F3的第二端与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感L7的第二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五NMOS管Q5的漏极、第六NMOS管Q6的漏极及第二NMOS管Q2的漏极共接于第一NMOS管Q1的漏极,第二十九电容C29的第二端接地,第五十一电阻R51的第一端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上栅极驱动脚UG连接,第五十一电阻R51的第二端、第五十三电阻R53的第一端及第二NMOS管Q2的栅极共接于第一NMOS管Q1的栅极,第五十二电阻R52的第一端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自举电源上栅极驱动脚BOOT连接,第五十二电阻R52的第二端与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五十三电阻R53的第二端、第三NMOS管Q3的漏极、第一NMOS管Q1的源极、第四NMOS管Q4的漏极、第二NMOS管Q2的源极、第三十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D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八电感L8的第一端,第八电感L8的第二端、第二双向二极管D3的第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第一端、第六十电阻R60的第一端、第九电感L9的第二端及第四双向二极管D5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电源输出端,第三NMOS管Q3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Q4的栅极共接于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的下栅极驱动脚LG,第三十一电容C31的第二端与第五十四电阻R54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十四电阻R54的第二端、第三NMOS管Q3的源极及第四NMOS管Q4的源极共接于地,第一双向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第五十五电阻R5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十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第一端及第五十六电阻R56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一电流检测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第二端、第五十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三十三电容C33的第二端及第五十八电阻R5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双向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第五十七电阻R57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十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三十三电容C33的第一端及第五十八电阻R58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二电流检测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第二端与第五十九电阻R59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十九电阻R59的第二端与第六十电阻R60的第二端分别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一电压检测端和第二电压检测端,第六十一电阻R61的第二端与第六十二电阻R62的第一端、第三十五电容C35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电源脚VDD,第六十二电阻R62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使能脚EN连接,第六十三电阻R63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脉宽调制控制脚PWM2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第三十五电容C35的第一端、第六十三电阻R63的第一端及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地脚GND共接于地,第六十四电阻R64的第一端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上栅极驱动脚UG连接,第六十四电阻R64的第二端、第六十六电阻R66的第一端及第六NMOS管Q6的栅极共接于第五NMOS管Q5的栅极,第六十五电阻R65的第一端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自举电源上栅极驱动脚BOOT连接,第六十五电阻R65的第二端与第三十六电容C3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六电容C36的第二端、第六十六电阻R66的第二端、第七NMOS管Q7的漏极、第八NMOS管Q8的漏极、第五NMOS管Q5的源极、第六NMOS管Q6的源极、第三十七电容C37的第一端及第三双向二极管D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九电感L9的第一端,第七NMOS管Q7的栅极与第八NMOS管Q8的栅极共接于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下栅极驱动脚LG,第三十七电容C37的第二端与第六十七电阻R67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十七电阻R67的第二端、第七NMOS管Q7的源极及第八NMOS管Q8的源极共接于地,第三双向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第六十八电阻R68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十八电阻R68的第二端、第三十八电容C38的第一端及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三电流检测端,第四双向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与第七十电阻R70的第一端连接,第七十电阻R70的第二端、第三十九电容C39的第二端及第七十一电阻R71的第二端共接作为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41的第四电流检测端,第三十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二端、第三十九电容C39的第二端及第七十一电阻R7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和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型号可以为TPS28225,当然,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和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和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将ATX电源10输出的5V电压转换为1.5V电压,并为存储器23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通过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温度检测脚TSENP和第二温度检测脚TSENN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可通过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1P、第二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1N、第三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2P及第四电流检测控制脚ISEN2N对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和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可通过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6的第一电压检测控制脚VSENP和第二电压检测控制脚VSENN分别对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7和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U8的电压进行实时监测,以便调试过程中对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4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包括计算机主板,计算机主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2,计算机还包括上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核心器件、IO接口及PCIE接口供电,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存储器供电,由于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微处理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从而保证了微处理器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与计算机主板上的微处理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ATX电源、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及第四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于所述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的核心器件、IO接口、PCIE接口及存储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微处理器IO电压及微处理器PCIE电压,并分别为所述核心器件、所述IO接口及所述PCIE接口供电;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所述存储器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温度检测控制端、第一脉宽调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端、第二电流检测端、温度检测端、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微处理器核心电压,并为所述核心器件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一保险丝、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九电容、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保险丝、第二电感、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
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保险丝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地脚共接于地,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脉宽调制脚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脉宽调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温度检测控制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温度检测控制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脚,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流检测控制脚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所述第二保险丝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脚,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地脚共接于地,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脚与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脉宽调制脚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脉宽调制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温度检测控制脚,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流检测控制脚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脚,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及第三十四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电压输出脚,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电压输出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脚共接作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流检测端和第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电流调节脚及第一电流调节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脚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脚分别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最大电流调节脚、第五电压调节脚、第四电压调节脚、第三电压调节脚、第二电压调节脚、第一电压调节脚及电压参考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地脚共接于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三电感、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五电阻、第十八电容、第三十六电阻、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四电感、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及第二十一电容;
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六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十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九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十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压跟随脚和时钟脚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流补偿控制脚,所述第二十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过流保护输入脚连接,所述第二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开关控制脚,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误差放大输入脚,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故障检测脚连接,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五电感、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四十一电阻、第二十四电容、第四十二电阻、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第六电感、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及第二十七电容;
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压跟随脚和时钟脚连接,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流补偿控制脚,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过流保护输入脚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开关控制脚,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误差放大输入脚,所述第四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故障检测脚连接,所述第四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和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三电流检测控制端、第四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一电压检测控制端、第二电压检测控制端、第一脉宽调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端、第二电流检测端、第三电流检测端、第四电流检测端、第一电压检测端、第二电压检测端、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及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将所述ATX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存储器电压并为所述存储器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包括: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七十二电阻、第四十电容、第七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四十一电容、第四十二电容、第四十三电容、第七十四电阻、第七十五电阻、第七十六电阻、第七十七电阻、第四十三电容、第七十八电阻、第七十九电阻、第八十电阻、第八十一电阻、第四十四电容、第四十五电容、第四十六电容及第四十七电容;
所述第七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七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脚,所述第四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十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温度检测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机、所述第四十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十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温度检测脚,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脚、第二电流检测控制脚、第三电流检测控制脚及第四电流检测控制脚连接,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七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七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七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八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二电流检测控制端、第三电流检测控制端及第四电流检测控制端,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控制脚与所述第四十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压检测控制端,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控制脚、所述第四十六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压检测控制端,所述第四十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六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四十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压比较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包括: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第四十八电阻、第二十八电容、第四十九电阻、第五十电阻、第三保险丝、第七电感、第二十九电容、第五十一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五十三电阻、第三十电容、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三十一电容、第五十四电阻、第三十二电容、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五十五电阻、第五十六电阻、第八电感、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五十七电阻、第三十三电容、第五十八电阻、第三十四电容、第五十九电阻、第六十电阻、第六十一电阻、第三十五电容、第六十二电阻、第六十三电阻、第六十四电阻、第六十五电阻、第六十六电阻、第三十六电容、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三十七电容、第六十七电阻、第三双向二极管、第六十八电阻、第三十八电容、第六十九电阻、第九电感、第四双向二极管、第七十电阻、第三十九电容及第七十一电阻;
所述第四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四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脚,所述第四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连接,所述第五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脉宽调制脚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脉宽调制控制端,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十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地脚共接于地,所述第三保险丝的第一端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三保险丝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共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上栅极驱动脚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自举电源上栅极驱动脚连接,所述第五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八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第三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第七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下栅极驱动脚,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五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三十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压检测端和第二电压检测端,所述第六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脚,所述第六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连接,所述第六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脉宽调制控制脚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二脉宽调制控制端,所述第三十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地脚共接于地,所述第六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上栅极驱动脚连接,所述第六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自举电源上栅极驱动脚连接,所述第六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十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九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第八电压转换控制芯片的下栅极驱动脚,所述第三十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八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三电流检测端,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作为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第四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三十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10.一种计算机,包括计算机主板,所述计算机主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CN201620842359.8U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Active CN206147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2359.8U CN20614751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2359.8U CN20614751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7513U true CN206147513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2359.8U Active CN20614751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751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392A (zh) * 2018-05-17 2018-1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口与spi的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942632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服务器系统
CN109951067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9951066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1555436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江苏深瑞汇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电源电路
CN1122907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待机控制电路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632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服务器系统
CN109951067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9951066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1512265A (zh) * 2017-12-21 2020-08-0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系统和方法
CN109951066B (zh) * 2017-12-21 2021-01-29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9951067B (zh) * 2017-12-21 2021-07-23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1512265B (zh) * 2017-12-21 2024-06-21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系统和方法
CN108920392A (zh) * 2018-05-17 2018-1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口与spi的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11555436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江苏深瑞汇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电源电路
CN1122907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待机控制电路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7513U (zh) 一种计算机及其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
CN106487279A (zh) 高功率密度伺服电机驱动器
CN101404521B (zh) 主从式直流载波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80235B (zh) 基于龙芯2f cpu的单板计算机及其复位管理和使用方法
CN103412808A (zh) 一种基于fpga构架的星务分系统测试设备
CN206003088U (zh)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多总线接口电路
CN103092111B (zh) 具有Can与Modbus的协议转换模块的智能断路器
CN104410404B (zh)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CN205829883U (zh) 一种基于fpga的多源视频采集处理系统
CN107231147A (zh) 一种i2c信号生成系统
CN206411602U (zh) 一种cpu供电电路
CN214846312U (zh) 地面遥控遥测控制板卡
CN104460636A (zh) 集中空调系统控制器
CN108539829B (zh) 一种多口充电电路
CN114189403A (zh) 基于fpga的电通信总线和光纤总线转换模块
CN203219170U (zh) 一种两电平大功率变流器用驱动控制装置
CN205750416U (zh)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与控制平台io接口的供电模块
CN202694228U (zh) 一种基于龙芯2f cpu的vme机箱控制器
CN20658546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开关电源
CN221261939U (zh) 显示屏息屏控制电路
CN117826684A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数字板卡
CN204087195U (zh) 电能表通信模块
CN219476125U (zh) 多通道锁控电路、电子锁及快递柜
CN216086246U (zh) 一种6u vpx导冷架构均流电源板
CN214755728U (zh) 一种基于VxWorks系统的智能化GIS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