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5836U - 穿戴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5836U
CN206145836U CN201620747251.0U CN201620747251U CN206145836U CN 206145836 U CN206145836 U CN 206145836U CN 201620747251 U CN201620747251 U CN 201620747251U CN 206145836 U CN206145836 U CN 206145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iniature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
wearabl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72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寿仁
赵文龙
吕向伟
金卫尧
虞忠卫
韩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7472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5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5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5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空调,它包括机壳,压缩机、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采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交叉组合而成,所述换热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管、出口管连接,所述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的内径在0.1‑0.6毫米之间。这种穿戴式空调的特点在于风冷型光管换热器的换热机构采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交叉组合而成,没有翅片。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空调提高了换热效果好,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节约材料等特点。

Description

穿戴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风冷型光管换热器的穿戴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穿戴式空调中使用的热交换设备,采用的均是有翅片的挤压成型的铝合金金属圆管或者扁管,且管的内孔尺寸均大于0.6mm,且与传统的管片式、管带式、平行流式、板翅式、层叠式等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并无特别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尺寸还不够小,没有充分挖掘微通道效应。由于有翅片,以及采用的金属管的尺寸偏大,整体穿戴式重量偏重,导致换热器的尺寸偏大,重量偏重,而且由于人体负重的限制,其换热效果需要其他的手段辅助才能达到需求,甚至基本无法满足需求,而使得穿戴式空调领域迟迟得不到发展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穿戴式空调。该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制冷剂使用量少、而且换热效率高,能完全满足维持人体适宜温度的需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穿戴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背负系统,在机壳内设有压缩机、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采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交叉组合而成,所述换热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管、出口管连接,所述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的内径在0.1毫米-0.6毫米之间。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风冷型光管换热器的换热机构采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交叉组合而成,而且去除了传统换热器需要的金属翅片。
作为优选,所述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的内径在0.4毫米至0.6毫米之间。
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之间的组合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特种胶水连接、挤压成型等各种方式,在此不做特别限制。
针对支架,特别说明的是,在进口管或者出口管与集成片接触的位置,进口管或者出口管与该位置上的支架之间一般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而其他位置的支架,可以通过焊接之外的方式与金属圆管相组合。
所述的支架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需要焊接组合时,支架选用金属材料。
为了有利于化解霜冻,所述的进口管或者出口管中可以设置加热通道,用于容纳加热器,一种加热器为电加热丝。所述的进口管或者出口管中也可以直接设置加热器,一种加热器为电加热丝。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型光管换热器的结构强度,换热机构与所述的进口管或出口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加热通道或者加热器与所述的进口管或出口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减轻穿戴式空调的重量,以及焊接需要,所述支架采用空心支架。
为了增大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微型微通道金属圆铜管是微型微通道内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外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内外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内纹路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外纹路圆铜管,或者微型微通道内外纹路圆铜管。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穿戴式空调,利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使得进入换热器的冷媒得到充分的热交换。这种穿戴式空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由于其整体体积较小,大大减轻了背负者的负担,而换热效率高,也使得其制冷剂以及能源能维持较高的时间,使得其使用时间能大大的增加,从而非常适合恶劣环境下使用,甚至可以在普通民用领域推广。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穿戴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实施例1穿戴式空调中的换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穿戴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实施例2穿戴式空调中的换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穿戴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戴式空调的换热机构中的微型微通道无螺纹圆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戴式空调的换热机构中的微型微通道内螺纹圆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戴式空调的换热机构中的微型微通道外螺纹圆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戴式空调的换热机构中的微型微通道内外螺纹圆铜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1的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背负系统,在机壳内设有压缩机01、蒸发器03、冷凝器05、和节流部件07。所述的蒸发器03、冷凝器05均是风冷型光管换热器。
如图1B所示,所述的蒸发器03、冷凝器05均包括进口管09、出口管11和换热机构10,所述换热机构10采用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与空心支架06交叉组合而成,所述换热机构10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管09、出口管11焊接在一起。
实施例2: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2的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背负系统,在机壳内设有压缩机01、蒸发器03、冷凝器05、和节流部件07。所述的蒸发器03、冷凝器05均是风冷型光管换热器。
如图2B所示,所述的蒸发器03包括进口管09、出口管11和换热机构10,所述换热机构10采用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与空心支架06交叉组合而成,所述换热机构10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管09、出口管11焊接在一起,所述进口管09和出管口11内均设有加热通道04,加热通道04内设有电加热丝02。
本实施例2中,所述的冷凝器05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冷凝器05相同。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的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背负系统,在机壳内设有压缩机01、蒸发器03、冷凝器05、和节流部件07。所述的蒸发器03、冷凝器05均是风冷型光管换热器。
本实施例3中,所述的蒸发器03、冷凝器05均与实施例2的蒸发器03的结构相同,其进口管09和出管口11内均设有加热通道04,加热通道04内设有电加热丝0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A所示,所述的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是内径为0.3毫米的微型微通道无螺纹圆铜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B所示,所述的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是内径为0.3毫米的微型微通道内螺纹圆铜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C所示,所述的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是内径为0.3毫米的微型微通道外螺纹圆铜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D所示,所述的微型微通道圆铜管08是内径为0.3毫米同时带内螺纹、外螺纹的微型微通道内外螺纹圆铜管。
综上,在实施例1-3中,冷凝器、蒸发器均是风冷型光管换热器,所述风冷型光管换热器中采用的是微型微通道圆铜管,该管的内径(内径即内孔的直径)尺寸为0.3毫米,相比传统的内径尺寸(均大于0.6毫米)尺寸大幅度减小,在工艺上经过很大的革新多次努力之后才终于成功实现并且成功进行了性能实验。实验证明,随着尺寸大幅度减小,微通道的微尺度换热效率被充分挖掘出来,程度超越了现有技术的想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径尺寸大幅度减小,微型微通道圆管的毛细吸附作用极大地增强。另外,实验证明,当微通道圆铜管的直径小于0.6mm时,尤其是0.3毫米时,已经是微型微通道圆铜管,此时微通道的微尺度换热优势将得到意料不到的体现。此时,现有技术中的宏观理论公式已不再适用,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内表面的摩擦阻力大为减少,约为宏观理论值的一小半;热流密度高达比传统换热形式高几倍;热效率大为提高;反映对流传热的强弱的努塞尔系数比传统宏观通道大幅提高。
由于没有翅片,以及采用的铜管的尺寸大幅度减小,所以风冷型光管换热器的体积也随之大幅度减小,重量随之大幅度减少。大幅度变小、大幅度变轻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直接导致其所在机箱整体体积大幅度变小、整体重量大幅度减轻,最终使得穿戴式空调整体体积大幅度变小、整体重量大幅度减轻。包装、运输和安装成本也相应大幅减小。另外,由于没有翅片,穿戴式空调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也不容易积灰、积水;温度较低时,在空调启动之前,如果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上结霜,由于圆管本身外表面积很小,结霜量很少,而圆管的换热效率又高,所以空调启动之后,就较容易化解霜冻,使得空调能够很快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背负系统,在机壳内设有压缩机(01)、蒸发器(03)、冷凝器(05)和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03)和冷凝器(05)都是风冷型光管换热器,所述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包括进口管(09)、出口管(11)和换热机构(10),所述换热机构(10)包括一层或者多层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集成片,所述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集成片由多根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08)与支架(06)交叉组合而成,所述换热机构(10)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管(09)、出口管(11)连接,所述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08)的内径在0.1至0.6毫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08)的内径大于0.4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0.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管(09)或者出口管(11)中设置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管(09)或者出口管(11)中设置加热通道(04),用于容纳加热器(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机构(10)与所述的进口管(09)或出口管(1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通道(04)与所述的进口管(09)或出口管(1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02)是电加热丝。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08)是微型微通道内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外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内外螺纹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内纹路圆铜管、微型微通道外纹路圆铜管,或者微型微通道内外纹路圆铜管。
9.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06)是空心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穿戴式空调,所述的风冷型光管换热器是微型微通道风冷型光管换热器。
CN201620747251.0U 2016-07-15 2016-07-15 穿戴式空调 Active CN206145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7251.0U CN20614583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穿戴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7251.0U CN20614583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穿戴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5836U true CN206145836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1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7251.0U Active CN20614583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穿戴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58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3621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3621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4436Y (zh) 双重强化的蒸发用传热管
CN206145836U (zh) 穿戴式空调
CN206145853U (zh) 窗机空调器
CN206145816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05718575U (zh) 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CN205980083U (zh) 除湿机
CN206347771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6382831A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05970714U (zh) 车载空调器
CN206347782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5980245U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06347643U (zh) 柜式空调
CN206145852U (zh) 送风型空调
CN206347770U (zh) 壁挂式制冷设备
CN206626987U (zh) 制水机
CN209263746U (zh) 一种组合式除湿热管
CN205980244U (zh) 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换热器
CN110762906A (zh) 一种分季使用型换热器
CN207214863U (zh) 套管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46048U (zh) 微型微通道光管换热器
CN206930185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6257833U (zh) 旋翅冷凝器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6347781U (zh) 微型微通道圆管换热器
CN206146247U (zh) 微型微通道光管换热器
CN206146246U (zh) 集气管串联贯通连接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