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4290U -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4290U
CN206144290U CN201521114885.4U CN201521114885U CN206144290U CN 206144290 U CN206144290 U CN 206144290U CN 201521114885 U CN201521114885 U CN 201521114885U CN 206144290 U CN206144290 U CN 206144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ke
emergent
positive stop
baffle plate
emergent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148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元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Di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Di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Di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Di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148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4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4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42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包括电子锁体和PKE控制单元,PKE控制单元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应急开锁机构,应急开锁机构包括与电子锁体的锁芯相连的机械开锁孔,机械开锁孔的外面滑动设置有挡板,在非应急开锁状态下,挡板将机械开锁孔遮挡,且挡板设置防止其活动的限位挡块,限位挡块滑动安装于一卡槽内,且限位挡块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在应急开锁状态下,电磁铁通电,将限位挡块吸附,使限位挡块滑动,从而让出挡板的活动空间使之能够移动并露出遮挡的机械开锁孔,电磁铁利用导线连接至电源,且电源的通断受PKE控制单元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采用PKE控制单元控制,无需单独认证,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门锁通过技术手段很容易开启人所共知,智能锁依其安全方便的特性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智能锁是由电子零件构成。电子零件的损坏、失效、电源故障,都可能影响智能锁的正常开启。因此,到目前为止,为了保险起见,所有智能锁都配备一个机械应急锁孔,以备电子部件失灵时能通过应急锁开启。
本来智能锁的应用就是为了提高门锁安全性,一般会加上一个机械应急锁孔进行应急开门,但是现有的机械应急锁孔都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机械应急锁孔没有任何遮挡,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显然违背了设计者和用户的宗旨。
也有的智能锁使用了电子锁芯作为应急开锁装置,需要通过注册的钥匙才能开启。该装置虽然安全有了保障,但也存在弊端、成本高、操作复杂、钥匙的存放问题等,特别是因为电子锁芯体积小,内部机械结构复杂,长期搁置(可能2年甚至5年或10年)可能导致应急时失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包括电子锁体和PKE控制单元,所述PKE控制单元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应急开锁机构,所述应急开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电子锁体的锁芯相连的机械开锁孔,所述机械开锁孔的外面滑动设置有挡板,在非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挡板将所述机械开锁孔遮挡,且所述挡板设置防止其活动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滑动安装于一卡槽内,且所述限位挡块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在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将所述限位挡块吸附,使所述限位挡块滑动,从而让出所述挡板的活动空间使之能够移动并露出遮挡的机械开锁孔,所述电磁铁利用导线连接至电源,且所述电源的通断受所述PKE控制单元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KE控制单元采用MSP430F1132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挡块的周壁设置有挡圈,并利用所述挡圈限制于所述卡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与所述挡圈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给所述限位挡块施加一脱离所述电磁铁的弹力。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施力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有2种开锁方式:PKE智能卡和密码,采用PKE系统和密码系统,两系统从电源到中控再到开锁执行机构完全独立,通过串口通信协调工作。开锁操作时,两系统同时被唤醒,初始化后,有以下几种操作可能:主控立即给PKE发送搜索卡指令,PKE系统工作,这时范围内(1米)的智能卡将被唤醒应答,PKE接收到应答数据并判断正确时,通知主控系统开锁。500ms内主控系统没有收到PKE的开锁信号(范围内没有注册过的智能卡或PKE系统损坏),则自动转换为密码状态,可通过密码开锁,10秒钟没有密码输入,系统转入休眠状态。系统唤醒初期50ms内,PKE没有收到主控系统正确指令(主控系统损坏或其他原因),PKE系统自动转换为应急开锁状态。PKE系统收到主控指令,也正常通知主控系统开锁但电子锁体不能正常开锁,可以通过手动复位PKE,PKE系统自动进入PKE工作状态,这时范围内(1米)的智能卡将被唤醒应答,PKE接收到应答数据并判断正确时,通过PKE应急开锁系统完成应急开锁功能。这样,各种状态自动转换,当任何一个器件或一个系统(仅限1种情况)损坏时,都能保证开锁。
而本实用新型在PKE控制单元完成应急开锁功能时,起到关键作用。当启用应急开锁功能时,PKE控制单元接通电磁铁的电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产生对限位挡块的吸附力,限位挡块克服弹簧的弹力,并在卡槽内朝向电磁铁滑动,让出挡板的活动空间,挡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活动,从而将机械开锁孔露出,利用机械开锁孔实现应急开锁功能。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采用PKE控制单元控制,无需单独认证,操作方便。生产工艺简单,便于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锁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开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包括电子锁体和PKE控制单元(图中示为PKE系统MSP430F1132),所述PKE控制单元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应急开锁机构,所述应急开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电子锁体的锁芯相连的机械开锁孔1,所述机械开锁孔1的外面滑动设置有挡板2,在非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挡板2将所述机械开锁孔1遮挡,本实施例中,挡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机械开锁孔1相配合的通孔,当挡板2向上移动时,通孔恰好能够将机械开锁孔1露出,
所述挡板2设置防止其活动的限位挡块3,所述限位挡块3滑动安装于一卡槽内4,且所述限位挡块3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5,在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电磁铁5通电,将所述限位挡块3吸附,使所述限位挡块3滑动,从而让出所述挡板2的活动空间,使之能够移动并露出遮挡的机械开锁孔1,所述电磁铁5利用导线连接至电源(图中未示出),且所述电源的通断受所述PKE控制单元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PKE控制单元采用MSP430F1132单片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有2种开锁方式:PKE智能卡和密码,采用PKE系统和密码系统,两系统从电源到中控再到开锁执行机构完全独立,通过串口通信协调工作。开锁操作时,两系统同时被唤醒,初始化后,有以下几种操作可能:主控立即给PKE发送搜索卡指令,PKE系统工作,这时范围内(1米)的智能卡将被唤醒应答,PKE接收到应答数据并判断正确时,通知主控系统开锁。500ms内主控系统没有收到PKE的开锁信号(范围内没有注册过的智能卡或PKE系统损坏),则自动转换为密码状态,可通过密码开锁,10秒钟没有密码输入,系统转入休眠状态。系统唤醒初期50ms内,PKE没有收到主控系统正确指令(主控系统损坏或其他原因),PKE系统自动转换为应急开锁状态。PKE系统收到主控指令,也正常通知主控系统开锁但电子锁体不能正常开锁,可以通过手动复位PKE,PKE系统自动进入PKE工作状态,这时范围内(1米)的智能卡将被唤醒应答,PKE接收到应答数据并判断正确时,通过PKE应急开锁系统完成应急开锁功能。这样,各种状态自动转换,当任何一个器件或一个系统(仅限1种情况)损坏时,都能保证开锁。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3的周壁设置有挡圈6,并利用所述挡圈6限制于所述卡槽4内滑动。卡槽4采用两个侧板,侧板之间就形成了限位挡块3的滑动区域,所述卡槽4与所述挡圈6之间设置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设置在挡圈6与靠近电磁铁5的侧板之间,所述弹簧7给所述限位挡块3施加一脱离所述电磁铁5的弹力。在非应急开锁状态下,弹簧7的弹力使得限位挡块3将挡板2的端部进行阻挡限位,防止挡板2发生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上设置有施力点(图中未示出),利用该施力点,能够借助外力实现挡板的上下移动。
当然,所述挡板2的外部肯定设置有防护板将挡板2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启用应急开锁功能时,PKE控制单元接通电磁铁5的电源,电磁铁5通电产生磁性,产生对限位挡块3的吸附力,限位挡块克服弹簧7的弹力,并在卡槽4内朝向电磁铁5滑动,让出挡板2的活动空间,挡板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活动,从而将机械开锁孔1露出,利用机械开锁孔1实现应急开锁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锁体和PKE控制单元,所述PKE控制单元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应急开锁机构,所述应急开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电子锁体的锁芯相连的机械开锁孔,所述机械开锁孔的外面滑动设置有挡板,在非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挡板将所述机械开锁孔遮挡,且所述挡板设置防止其活动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滑动安装于一卡槽内,且所述限位挡块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在应急开锁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将所述限位挡块吸附,使所述限位挡块滑动,从而让出所述挡板的活动空间使之能够移动并露出遮挡的机械开锁孔,所述电磁铁利用导线连接至电源,且所述电源的通断受所述PKE控制单元的控制;所述PKE控制单元采用MSP430F1132单片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的周壁设置有挡圈,并利用所述挡圈限制于所述卡槽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与所述挡圈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给所述限位挡块施加一脱离所述电磁铁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施力点。
CN201521114885.4U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4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4885.4U CN206144290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4885.4U CN206144290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4290U true CN206144290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15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1488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4290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42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9874A (zh) * 2018-04-17 2018-10-09 黄德莲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
CN108999488A (zh) * 2018-04-17 2018-12-14 黄德莲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9874A (zh) * 2018-04-17 2018-10-09 黄德莲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
CN108999488A (zh) * 2018-04-17 2018-12-14 黄德莲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的使用方法
CN108999488B (zh) * 2018-04-17 2019-07-05 中山市三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的使用方法
CN108629874B (zh) * 2018-04-17 2020-12-01 南安市金兴石业有限公司 配有智能应急钥匙的指纹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54490U (zh) 一种智能挂锁
CN105952278B (zh) 机械式指纹锁芯及实现方法
CN201509005U (zh) 智能钥匙管理箱
CN206144290U (zh) 一种智能锁应急开锁系统
CN102176257A (zh) 无线联网二代身份证智能门禁控制器
CN103914903B (zh) 联动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882697U (zh) 一种带有机械开锁装置的电子防盗门
CN107620554A (zh) 一种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
CN109064594A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锁具控制装置
CN204117224U (zh) 指纹密码锁
CN104157048A (zh) 智能锁
CN104637144A (zh) 一种门禁报警系统
CN209482887U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3366413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3701766U (zh) 一种智能电子锁
CN206462666U (zh) 智能钥匙柜
CN104574596A (zh) 一种基于三维人脸识别的远程控制基站门禁系统
CN204680175U (zh)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机房的安全机柜
CN204728836U (zh) 一种智能挂锁电路装置
CN204609524U (zh) 一种双重防盗功能的光电密码锁
CN207851925U (zh) 一种嵌入式安装的门禁安防装置
CN206649586U (zh) 一种防盗智能密码锁
CN203311490U (zh)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CN208899994U (zh) 组合控制门锁
CN201778601U (zh) 指纹保管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