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3200U -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3200U
CN206143200U CN201620975776.XU CN201620975776U CN206143200U CN 206143200 U CN206143200 U CN 206143200U CN 201620975776 U CN201620975776 U CN 201620975776U CN 206143200 U CN206143200 U CN 206143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s
pipe
algae
water
harv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57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ucheng Gard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CHENG AEROSPAC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CHENG AEROSPAC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CHENG AEROSPAC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757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3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3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3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包括真空泵、导气管、储液箱、一号水管、采收管、二号水管、三号水管、四号水管、玻璃反应器、导气管和三通管,所述玻璃反应器为螺旋盘管状,且玻璃反应器的顶部接口连接储液箱的侧面进液口,而玻璃反应器的底部接口连接四号水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螺旋反应管实现光合反应时的搅拌,简化装置,降低能耗,同时增大了受光面积,提高了反应的效率;本实用能够实现光合反应循环和收藻循环系统的合并,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充分的利用营养物质,降低能耗,同时能够实现连续化的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培养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背景技术
微藻是单细胞低等植物,需要光照、二氧化碳、无机盐、适宜的温度,其叶绿素含量是一般蔬菜的10倍,光合作用效率非常高。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快。微藻中因含有氨基酸更全面更均衡的蛋白质、多糖、大量维生素、叶绿素、色素、不饱和脂肪酸,被人们提炼色素、抗氧化剂、多糖、蛋白应用于医疗、美容、保健品行业或直接做为保健品、生物饵料销售。
微藻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但其产业化进程却很慢,微藻养殖种类已经逐步丰富,但产业化养殖却凤毛麟角,突破微藻低成本高密度养殖技术,是将微藻生物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
现有光合反应器也主要分为,跑道池式、平板光式、管道式、立柱式、悬袋式,其中管道式光合反应器以更好光利用率、高产能、好控制、低能耗、高质量、高安全性、好清洗等特点优势最为突出,将成为未来封闭式光合反应器微藻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循环方式主要有压力泵、蠕动泵,鼓气式,前两种方式剪切力大对微藻造成伤害,鼓气式培养液中氧气难以析出,对微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许多可研机构研发的光和反应器不具备规模放大的能力。某些发明具备规模化生产却因结构复杂,设备造价过高,企业很能实现盈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包括真空泵、导气管、储液箱、一号水管、采收管、二号水管、三号水管、四号水管、玻璃反应器、导气管和三通管,所述玻璃反应器为螺旋盘管状,且玻璃反应器的顶部接口连接储液箱的侧面进液口,而玻璃反应器的底部接口连接四号水管的一端,四号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二号水管的一端和三号水管的一端,三号水管竖直设置,四号水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口高于二号水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口,所述二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一号水管的一端,一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储液箱的底部出液口;所述储液箱的顶部通过导气管连接真空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导气管连接收藻罐的底部,收藻罐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收藻灌盖,收藻灌盖上设置安装空气过滤器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藻罐的顶部侧面通过带阀门的采收管连接一号水管侧面,收藻罐的内部设置滤网,当玻璃反应器内的藻液的含藻量达到采收程度后,开启采收管上的阀门,使得储液箱向下流入到一号水管中的藻液能够向采收管中流动,而收藻罐底部的滤液通过导气管被吸入到三号水管内,使得形成收藻循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透明螺旋反应管实现光合反应时的搅拌,简化装置,降低能耗,同时增大了受光面积,提高了反应的效率;本实用能够实现光合反应循环和收藻循环系统的合并,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充分的利用营养物质,降低能耗,同时能够实现连续化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包括真空泵1、导气管2、储液箱3、一号水管4、采收管5、二号水管6、三号水管7、四号水管8、玻璃反应器9、收藻罐11、收藻灌盖12、空气过滤器13、导气管14和三通管15,所述玻璃反应器9为螺旋盘管状,且玻璃反应器9的顶部接口连接储液箱3的侧面进液口,而玻璃反应器9的底部接口连接四号水管8的一端,四号水管8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15分别连接二号水管6的一端和三号水管7的一端,三号水管7竖直设置,四号水管8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高于二号水管6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所述二号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一号水管4的一端,一号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在储液箱3的底部出液口;所述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导气管2连接真空泵1;在进行藻液循环的过程中,真空泵1保持额定功率运行,通过真空泵1的作用使用储液箱3内产生一个负压,使得储液箱3内的液面气压低于三号水管7另一端的气压,从而使得三号水管7的液面下降(类似于吸管吸饮料的原理),当液面下降到三通管15处时,由于四号水管8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高于二号水管6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空气就会从四号水管8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依次进入到四号水管8和玻璃反应器9内,同时因为气体进入玻璃反应器9中的藻液被挤入到储液箱3内,由于储液箱3内液体增多使得其内部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得储液箱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此时三通管15内的液面瞬间高于四号水管8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然后储液箱3内的液体减小,使得负压增大,三通管15内的液面逐渐降低到四号水管8与三通管15的连接口处再次进行气体的吸收,从而在四号水管8和玻璃反应器9内形成一个个流动的小气泡,如此使整个光合反应器中藻液能够循环流动,从而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内部供应藻类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所述三号水管7的另一端通过导气管14连接收藻罐11的底部,收藻罐11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收藻灌盖12,收藻灌盖12上设置安装空气过滤器13的通孔,从而保证进气的洁净。
所述收藻罐11的顶部侧面通过带阀门的采收管5连接一号水管4侧面,收藻罐11的内部设置滤网,当玻璃反应器9内的藻液的含藻量达到采收程度后,开启采收管5上的阀门,使得储液箱3向下流入到一号水管4中的藻液能够向采收管5中流动,而收藻罐11底部的滤液通过导气管14被吸入到三号水管7内,使得形成收藻循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3)

1.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包括真空泵、导气管、储液箱、一号水管、采收管、二号水管、三号水管、四号水管、玻璃反应器、导气管和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反应器为螺旋盘管状,且玻璃反应器的顶部接口连接储液箱的侧面进液口,而玻璃反应器的底部接口连接四号水管的一端,四号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二号水管的一端和三号水管的一端,三号水管竖直设置,四号水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口高于二号水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口,所述二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一号水管的一端,一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储液箱的底部出液口;所述储液箱的顶部通过导气管连接真空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导气管连接收藻罐的底部,收藻罐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收藻灌盖,收藻灌盖上设置安装空气过滤器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藻罐的顶部侧面通过带阀门的采收管连接一号水管侧面,收藻罐的内部设置滤网,当玻璃反应器内的藻液的含藻量达到采收程度后,开启采收管上的阀门,使得储液箱向下流入到一号水管中的藻液能够向采收管中流动,而收藻罐底部的滤液通过导气管被吸入到三号水管内,使得形成收藻循环结构。
CN201620975776.X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Active CN206143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5776.XU CN20614320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5776.XU CN20614320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3200U true CN206143200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5776.XU Active CN20614320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3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1448A (zh) * 2017-12-14 2018-03-27 山西农业大学 室外培养微藻的节能光生物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1448A (zh) * 2017-12-14 2018-03-27 山西农业大学 室外培养微藻的节能光生物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2755B (zh)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及微藻培养方法
CN103820325B (zh) 波吉卵囊藻高密度培养方法及藻细胞收集方法
CN105647825B (zh) 一种同时提高螺旋藻生物质和多糖产率的方法
CN105039138A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微藻养殖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108018194A (zh)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培养的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2234443Y (zh) 螺旋藻光合反应器
CN107326058A (zh) 使用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206143200U (zh) 一种具有采收功能的光合反应器
CN202406824U (zh) 一种新型螃蟹养殖结构
CN207355081U (zh) 一种用于制备富硒木耳的培育架
CN206799614U (zh) 一种空气浮力和重力控制循环方向的微藻养殖装置
CN203408626U (zh) 一种微生物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05087374A (zh) 池养螺旋藻碳源供给系统
CN103555563A (zh) 一种连续自动采收型微藻混合养殖装置
CN214088481U (zh) 一种改进型微藻营养液生产用微藻光培养器
CN205196729U (zh) 观赏鱼养殖装置
CN102703325A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衣藻的方法
CN106635768A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8008801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CN108285859B (zh) 一种新型气动式念珠藻属藻类跑道池培养系统
CN206721214U (zh) 小球藻培养装置
CN204625611U (zh)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CN203498388U (zh) 一种提高微藻养殖中二氧化碳利用率的装置
CN1563346A (zh) 一种培养微藻的方法及使用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400 No. 2 Liangtuo Road, Dayuan Village, Qinglonghu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erospace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0 No. 2 Liangtuo Road, Dayuan Village, Qinglonghu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OUCHENG AEROSPAC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102488 360 meters north of tianjiayuan village, Doudian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houcheng Gard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0 No. 2 Liangtuo Road, Dayuan Village, Qinglonghu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erospace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