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5611U -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5611U
CN204625611U CN201520291740.5U CN201520291740U CN204625611U CN 204625611 U CN204625611 U CN 204625611U CN 201520291740 U CN201520291740 U CN 201520291740U CN 204625611 U CN204625611 U CN 204625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trophy
photosynthetic reactor
heterotrophism
pipeline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17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赵君霞
白东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917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5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5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56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所述的设备包括具有搅拌设备的发酵罐、光合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发酵罐底部具有异养出料口,顶部具有循环进料口;光合反应器的底部具有循环出料口和进气口,顶部具有自养进料口和排气孔,所述发酵罐的异养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异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异养出料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光合反应器的自养进料口相连,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循环出料口与自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自养循环泵出口与位于发酵罐顶部的循环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所述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生产叶黄素的小球藻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六百多种天然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其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还可以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小球藻一般是指属于小球藻属(Chlorella属)的藻种,小球藻作为一种真核单细胞淡水微藻,既能够异养,也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培养并合成叶黄素,在小球藻属中有多个藻种可以用于生产叶黄素,如原始小球藻(Chlorellaprotothecoide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但是在异养条件下小球藻的叶黄素含量很低,光合自养模式下虽然叶黄素含量较高,但当小球藻生长一段时间后,光线就不容易穿过培养液,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生长速率降低,造成小球藻的产量较低,相应的叶黄素的产量也就非常低,因此单纯的异养和自养模式都不适合叶黄素工业化大生产,中国专利CN200610025618.9公开了一种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技术。将异养培养后的藻细胞再进行光照诱导可以提高藻细胞中叶黄素的含量,但我们发现异养培养结束后,此时小球藻细胞已经进入了稳定期,有些细胞已经开始衰亡,甚至自溶。因此再对这样的细胞进行光合诱导,叶黄素含量的提升幅度以及效率不高。中国专利CN201410632577.4也公开了一种自养与异养混合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同样也只公开了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技术,仅对自养过程中的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进行了调整,并采用补料流加培养的形式,同样存在着前述异养之后再进行自养,叶黄素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且采用补料流加培养虽然能提高藻细胞密度,但也会显著提高培养时间,且培养液稀释后,会造成整个系统耗,因此提供一种更加优化的小球藻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叶黄素的产量,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所述的设备包括具有搅拌设备的发酵罐、光合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发酵罐底部具有异养出料口,顶部具有循环进料口;光合反应器的底部具有循环出料口和进气口,顶部具有自养进料口和排气孔,
所述发酵罐的异养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异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异养出料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光合反应器的自养进料口相连,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循环出料口与自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自养循环泵出口与位于发酵罐顶部的循环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所述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接。
所述光合反应器具有两端封闭的圆筒状容器和围绕圆筒状容器布置的光源,所述圆筒状容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长径比为3-10。
采用所述设备进行小球藻培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异养步骤
发酵罐中加入pH为6~8的异养培养液,将小球藻接种于发酵罐中,培养温度27~32℃,控制pH在6~8范围内,通入空气,控制DO值(溶氧量)在20%~40%范围内,培养至藻细胞密度5-50×106/mL;
2)自养-异养循环阶段
将步骤2)获得的初异养培养液转入自养培养,培养温度27~32℃,二氧化碳通气量为0.03-0.05VVM,并控制DO值(溶氧量)也在20%~40%范围。培养至叶黄素含量增加幅度低于1.5-3%/h,转入发酵罐中继续进行异养,异养18-36h后,再转入自养培养阶段,如此自养-异养循环,在藻细胞密度达到500-1000×106/mL的自养培养阶段完成后结束培养。
优选自养-异养循环次数2≤n≤5。
优选自养阶段的光照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为36-180μmol/(m2·s)。
优选所述小球藻为原始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球藻培养其设备,通过采用自养-异养循环流程,能够在小球藻异养培养的藻含量增长期的各个阶段分别对其进行光自养培养,其效果相当于同时对小球藻进行异养和自养,既能够通过异养快速增加小球藻培养液的藻细胞密度,又能通过自养显著提高小球藻中叶黄素含量,在藻细胞密度达到500-1000×106/mL时,叶黄素含量能达到200-300mg/L,与现有的方法比,在总培养时间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既能获得较高的小球藻产量(约30g/L或更高),还能够显著提高小球藻的叶黄素含量,且该方法适用于对各种小球藻进行叶黄素生产方法的改进,能够显著提高采用小球藻生产叶黄素的工业化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小球藻培养设备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包括具有搅拌设备10的发酵罐1(5L)、光合反应器2,所述发酵罐底部具有异养出料口11,顶部具有循环进料口12,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并每套设备中具有两台发酵罐和一台光合反应器。
所述光合反应器2具有两端封闭的圆筒状容器和在圆筒状容器周围布置的光源25,所述圆筒状容器的长径比为5,容积为5L,由透明材料制成,顶部和底部封闭,顶部具有排气孔和自养进料口21,底部具有进气口22、循环出料口23和放料口24,
所述发酵罐的异养出料口11通过管道与异养循环泵3入口相连接,所述异养出料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光合反应器的自养进料口21相连,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循环出料口与自养循环泵4入口相连接,所述自养循环泵4出口与位于发酵罐顶部的循环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5,所述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接。采用储存在钢瓶51内的液体二氧化碳作为二氧化碳源,以空气压缩机52产生的压缩空气作为空气源,将液体二氧化碳经过减压气化后与压缩空气按照比例在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中混合后从进气口通入光合反应器中。光合反应器的放料口24用于在培养结束后将料液放出。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异养培养液(包括初异养培养液)配方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配方,具体的说异养培养液可采用BG-11培养基为基础的配方,所述BG-11培养基成分为:
NaNO3 1.5g/L,K2HPO4 0.04g/L,MgSO4·7H2O 0.075g/L,CaCl2·2H2O 0.036g/L,Na2-EDTA 0.001g/L,Na2CO3 0.02g/L,柠檬酸0.006g/L,柠檬酸铁铵0.006g/L,微量元素A5溶液1mL/L;
所述微量元素溶液组成为H3BO32.86g/L,MnCl2·4H2O 1.86g/L,ZnSO4·7H2O 0.22g/L,Na2MoO4·2H2O 0.39g/L,CuSO4·5H2O 0.08g/L,Co(NO3)2·6H2O 0.05g/L。
所述异养培养液还含有葡萄糖40g/L,且配制好的异养培养液用1M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小球藻为均为原始小球藻(Chlorellaprotothecoides),购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编号为FACHB-3。
实施例1采用具体实施例中提供设备进行小球藻培养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初异养步骤
发酵罐中加入异养培养液,将小球藻接种于发酵罐中,培养温度28~30℃,控制pH在6.5-7.5范围内,通入空气,控制DO值(溶氧量)在20%~40%范围内,培养至藻细胞密度30×106/mL;
2)自养-异养循环阶段
将步骤2)获得的初异养培养液转入光合反应器自养培养,培养温度28-30℃,二氧化碳通气量为0.04VVM,并控制DO值也在20%~40%范围,自养培养阶段的光合反应器光照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为36-108μmol/(m2·s)。培养至叶黄素含量增加幅度低于2%/h,转入发酵罐中继续进行异养,异养条件与初异养条件相同,异养持续24h后,再转入自养培养阶段,如此自养-异养循环3次(自养-异养循环次数n=3)后,在自养培养阶段当藻细胞密度达到1000×106/mL(折合小球藻产量为30g/L)时结束培养,分离小球藻并计算叶黄素含量,小球藻的叶黄素含量达到10mg/g(干重),。
对比例1,采用现有的异养-自养方式进行培养
步骤1)与实施例步骤1)条件相同,区别在于培养至藻细胞密度最大(约800×106/mL)时停止,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培养液稀释至藻细胞密度500×106/mL,并将其加入光合反应器中进行自养,同样自养培养阶段的光合反应器光照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也为36-108μmol/(m2·s),培养至叶黄素含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培养,此时小球藻的叶黄素含量达到4-5mg/g(干重)
本实用新型及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束培养时的自养培养阶段不计入所述自养-异养循环次数n的计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小球藻的拉丁属名为Chlorella。

Claims (2)

1.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所述的设备包括具有搅拌设备的发酵罐、光合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发酵罐底部具有异养出料口,顶部具有循环进料口;光合反应器的底部具有循环出料口和进气口,顶部具有自养进料口和排气孔,
所述发酵罐的异养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异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异养出料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光合反应器的自养进料口相连,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循环出料口与自养循环泵入口相连接,所述自养循环泵出口与位于发酵罐顶部的循环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所述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罐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光合反应器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光合反应器具有两端封闭的圆筒状容器和围绕圆筒状容器布置的光源,所述圆筒状容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长径比为3-10。
CN201520291740.5U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5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1740.5U CN204625611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1740.5U CN204625611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5611U true CN204625611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174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5611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5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1914A (zh) * 2018-03-27 2018-10-12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循环式小球藻增殖分离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1914A (zh) * 2018-03-27 2018-10-12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循环式小球藻增殖分离机
CN108641914B (zh) * 2018-03-27 2021-09-21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循环式小球藻增殖分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6570B (zh)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培养的装置及培养方法
CN202440492U (zh) 一种培养产油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3834567A (zh) 一种微藻培养方法
CN110184193B (zh) 一种应用于雨生红球藻高效扩繁的连续梯度补料方法及装置
CN108410939A (zh) 一种提高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的方法
CN105316217A (zh) 人工光源微藻养殖装备
CN209722114U (zh) 一种盐藻培养装置
CN105316235A (zh) 一种淡水真核微藻养殖方法
CN104789631B (zh) 一种能够提高叶黄素产量的小球藻培养方法及设备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103103128A (zh) 一种微藻高效富集培养的方法
CN102311924B (zh)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4046566A (zh) 一种快速制备高密度高纯藻种的方法
CN106434283A (zh) 一种硅藻培养板式反应器
WO2015085631A1 (zh) 一种高产率的葡萄藻培养方法
CN201729830U (zh) 饵料微藻的封闭式管道培养装置
CN204625611U (zh) 一种小球藻培养设备
WO2016000192A1 (zh) 一种内置光源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养殖方法
CN1724637A (zh) 通过pH值反馈控制补碳培养微藻的方法
CN203668367U (zh)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
CN204097489U (zh) 一种内置光源生物反应器及生产养殖设备
CN206751785U (zh) 一种硅藻培养板式反应器
CN202322817U (zh) 利用低浓度碱湖卤水制备螺旋藻培养液的系统
CN105087374A (zh) 池养螺旋藻碳源供给系统
CN103555563A (zh) 一种连续自动采收型微藻混合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