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2069U -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2069U
CN206142069U CN201621200802.8U CN201621200802U CN206142069U CN 206142069 U CN206142069 U CN 206142069U CN 201621200802 U CN201621200802 U CN 201621200802U CN 206142069 U CN206142069 U CN 206142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pening
ring
epoxy coat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08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p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p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p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p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008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2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2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2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弧形流道,弧形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筒体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两封盖可共同封闭筒体的上端开口;两封盖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两封盖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锁紧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封盖的分离设计及两锁紧组件的相互贯穿配合,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

Description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腐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腐蚀在自然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中无处不在,如汽车零部件、桥梁等的腐蚀,它们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对金属的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所有的防腐蚀技术和方法中,涂装防腐涂料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并且在某些领域涂装涂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腐方法。其中,水性环氧涂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环保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涂装领域中。
水性环氧涂料是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涂料,以双组分水性环氧涂料为例,它的原料通常选用去离子水、水性助剂、防腐颜料、填料及水性环氧乳液等,制备时,需将各原料按照步骤有顺序地添加并进行搅拌处理方可制得。目前,多是通过抱桶器将原料罐内的原料倒进盛装容器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盛装容器内进行搅拌混合处理,再混合时,盛装容器内的液体极易发生飞溅现象。另外,现有的盛装容器在将其内的涂料转送至下一工序时,要么通过抱桶器进行操作,要么是通过抽气泵从上端开口处抽出以转移涂料,前者工序较为复杂,后者易在容器底留有较多涂料。可见,现有的盛装容器均不能满足涂料高效及低成本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封盖的分离设计及两锁紧组件的相互贯穿配合,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安全性能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筒体具有中空的容纳腔;
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弧形流道,弧形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贯穿筒体底端的内壁面,且该开口端由曲率半径变化的弧线包围成条形状,第二开口端贯穿筒体底端的外壁面;
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
筒体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
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两封盖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可与环形槽置入配合的弧形凸起,当两封盖上的弧形凸起均与环形槽置入配合时,两封盖可共同封闭筒体的上端开口;
两封盖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
两封盖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锁紧环及提手,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前述两者和锁紧环分别位于缺口的两侧,提手位于第导向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提手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定位环的导向杆,提手的另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二定位环的锁紧杆,两封盖中任意一封盖上的锁紧杆可贯穿另一封盖上的锁紧环。
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用于盛装各种原料,以备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为便于容纳腔内溶液的排出至其他工序中,第二开口端连通有出料管道。弧形流道是与直线流道相对的概念,也即,弧形流道的内壁面呈弧面设置,这样,可避免溶液停留在弧形流道内。两封盖上的锁紧组件实则为反向设置,若两封盖分别取名为封盖A和封盖B,则封盖A上的第一定位环及第二定位环和封盖B上的锁紧环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封盖A上的锁紧杆则可贯穿封盖B上的锁紧环。由于,两封盖是分离设计,它们易因失衡原因发生倾斜而造成它们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缝隙,这样,则会影响两封盖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有锁紧组件,它可通过锁紧杆与锁紧环之间的贯穿配合将两封盖调整到同一高度位置上,以有效消除两者之间因高度差而形成的间隙问题。其中,提手的高度应高于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的高度。另外,提手的设置不仅可便于移动封盖,还可起到平衡封盖的作用,避免封盖在封闭筒体时因失衡而发生倾斜甚至脱落问题。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先将第二开口端封闭处理,再将原料按照工艺步骤倒入筒体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筒体内,由于搅拌器通常连接在转动杆的底端,因此,在搅拌器深入容纳腔内时,转动杆则会穿过筒体的上端开口。待搅拌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合盖上两封盖,两封盖上均设置有缺口,两缺口可共同形成有为转动杆让位的通口,再分别将两锁紧组件中任意一个锁紧组件上的锁紧杆贯穿另一锁紧组件上的锁紧环,这样,则可封闭筒体的上端开口。如此,当搅拌器对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则可有效避免各原料从容纳腔内飞溅出来。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的分离设计及两锁紧组件中锁紧杆与锁紧环之间的贯穿配合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其中,通过弧形凸起与环形槽的置入配合,可便于对两封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及定位,进而,实现快速地合盖工作。
当筒体内的各原料混合完毕形成半成品后,可先通过倒或者吸的方式将筒体内的溶液从其上端开口处转出至下一工序。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使得筒体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处流出。其中,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封盖的分离设计及两锁紧组件中锁紧杆与锁紧环之间的贯穿配合,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安全性能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封盖封闭筒体上端开口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环内于所述环形槽的区域设置有金属环,所述弧形凸起内设置有可与金属环磁性配合的磁铁。通过磁铁与金属环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与环形槽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对筒体的封闭工作。
为加快溶液进入弧形流道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端的长度与所述筒体底端的半径长度相等,且第一开口端的一端位于筒体底端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上贯穿设置有提手通口。
为便于移动筒体,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
为便于移动筒体,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地刹器。本实用新型中的地刹器可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及连动组件,外套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下端面固连,外套筒的下端套设于内套筒的上端,外套筒内设置有作用于内套筒的弹性件,连动组件由若干根连接杆铰接构成,连动组件的上端铰接于筒体上,连动组件的中部铰接于内套筒的两侧,连动组件的末端设置有可压缩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一踏板和可伸长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二踏板,内套筒的下端还设置有着地基座。应用时,当筒体移动至搅拌器的正下方时,则可通过踩踏第二踏板伸长连动组件的高度,进而带动内套筒相对外套筒向下移动,如此,则可伸长整个地刹器的高度,使得万向轮脱离地面,由着地基座承力,这样,则可增大筒体与地面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避免筒体在搅拌阶段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的分离设计及两锁紧组件的相互贯穿配合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
2、通过磁铁与金属环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与环形槽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对筒体的封闭工作。
3、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使得筒体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处流出。其中,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中锁紧组件和封盖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中第一开口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筒体,2、容纳腔,3、弧形流道,4、第一开口端,5、第二开口端,6、第一连接环,7、环形槽,8、封盖,9、弧形凸起,10、缺口,11、磁铁,12、金属环,13、提手,14、拉手,15、万向轮,16、地刹器,17、第二连接环,18、第一定位环,19、第二定位环,20、锁紧环,21、锁紧杆,18、第一定位环,19、第二定位环,20、锁紧环,21、锁紧杆,22、提手通口,23、导向杆,24、内套筒,25、连动组件,26、第一踏板,27、第二踏板,28、着地基座,29、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1,筒体1具有中空的容纳腔2;
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弧形流道3,弧形流道3具有第一开口端4和第二开口端5,第一开口端4贯穿筒体1底端的内壁面,且该开口端由曲率半径变化的弧线包围成条形状,第二开口端5贯穿筒体1底端的外壁面;
筒体1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4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
筒体1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6,第一连接环6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7;
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8,两封盖8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7,第二连接环1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可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的弧形凸起9,当两封盖8上的弧形凸起9均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时,两封盖8可共同封闭筒体1的上端开口;
两封盖8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10;
两封盖8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环18、第二定位环19、锁紧环20及提手13,第一定位环18和第二定位环1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前述两者和锁紧环20分别位于缺口10的两侧,提手13位于第导向环18与第二定位环19之间,提手13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定位环18的导向杆23,提手13的另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二定位环19的锁紧杆21,两封盖8中任意一封盖8上的锁紧杆21可贯穿另一封盖8上的锁紧环20。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用于盛装各种原料,以备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为便于容纳腔2内溶液的排出至其他工序中,第二开口端5连通有出料管道。弧形流道3是与直线流道相对的概念,也即,弧形流道的内壁面呈弧面设置,这样,可避免溶液停留在弧形流道3内。两封盖8上的锁紧组件实则为反向设置,若两封盖8分别取名为封盖A和封盖B,则封盖A上的第一定位环18及第二定位环19和封盖B上的锁紧环20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封盖A上的锁紧杆21则可贯穿封盖B上的锁紧环20。由于,两封盖8是分离设计,它们易因失衡原因发生倾斜而造成它们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缝隙,这样,则会影响两封盖8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封闭。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施例设计有锁紧组件,它可通过锁紧杆21与锁紧环20之间的贯穿配合将两封盖8调整到同一高度位置上,以有效消除两者之间因高度差而形成的间隙问题。其中,提手13的设置不仅可便于移动封盖8,还可起到平衡封盖8的作用,避免封盖8在封闭筒体1时因失衡而发生倾斜甚至脱落问题。
本实施例应用时,先将第二开口端5封闭处理,再将原料按照工艺步骤倒入筒体1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筒体1内,由于搅拌器通常连接在转动杆的底端,因此,在搅拌器深入容纳腔2内时,转动杆则会穿过筒体1的上端开口。待搅拌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合盖上两封盖8,两封盖8上均设置有缺口10,两缺口10可共同形成有为转动杆让位的通口,再分别将两锁紧组件中任意一个锁紧组件上的锁紧杆21贯穿另一锁紧组件上的锁紧环20,这样,则可封闭筒体1的上端开口。如此,当搅拌器对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则可有效避免各原料从容纳腔内飞溅出来。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8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8的分离设计两锁紧组件中锁紧杆21与锁紧环20之间的贯穿配合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1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其中,通过弧形凸起9与环形槽7的置入配合,可便于对两封盖8的位置进行限位及定位,进而,实现快速地合盖工作。
当筒体1内的各原料混合完毕形成半成品后,可先通过倒或者吸的方式将筒体1内的溶液从其上端开口处转出至下一工序。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2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5,使得筒体1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3处流出。其中,筒体1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4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4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4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本实施例通过两封盖8的分离设计两锁紧组件中锁紧杆21与锁紧环20之间的贯穿配合,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3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安全性能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封盖8封闭筒体1上端开口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环6内于所述环形槽7的区域设置有金属环12,所述弧形凸起9内设置有可与金属环12磁性配合的磁铁11。通过磁铁11与金属环12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9与环形槽7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8对筒体1的封闭工作。
为加快溶液进入弧形流道3的速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端4的长度与所述筒体1底端的半径长度相等,且第一开口端4的一端位于筒体1底端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提手13上贯穿设置有提手通口22。
为便于移动筒体1,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14。
为便于移动筒体1,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5。
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地刹器16。本实用新型中的地刹器16可包括外套筒29、内套筒24及连动组件25,外套筒29的上端与筒体1的下端面固连,外套筒29的下端套设于内套筒24的上端,外套筒29内设置有作用于内套筒24的弹性件,连动组件25由若干根连接杆铰接构成,连动组件25的上端铰接于筒体1上,连动组件25的中部铰接于内套筒24的两侧,连动组件25的末端设置有可压缩连动组件25高度的第一踏板26和可伸长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二踏板27,内套筒24的下端还设置有着地基座28。应用时,当筒体1移动至搅拌器的正下方时,则可通过踩踏第二踏板27伸长连动组件25的高度,进而带动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9向下移动,如此,则可伸长整个地刹器16的高度,使得万向轮15脱离地面,由着地基座28承力,这样,则可增大筒体1与地面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避免筒体1在搅拌阶段发生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1),筒体(1)具有中空的容纳腔(2);
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弧形流道(3),弧形流道(3)具有第一开口端(4)和第二开口端(5),第一开口端(4)贯穿筒体(1)底端的内壁面,且该开口端由曲率半径变化的弧线包围成条形状,第二开口端(5)贯穿筒体(1)底端的外壁面;
筒体(1)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4)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
筒体(1)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6),第一连接环(6)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7);
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8),两封盖(8)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7),第二连接环(1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可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的弧形凸起(9),当两封盖(8)上的弧形凸起(9)均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时,两封盖(8)可共同封闭筒体(1)的上端开口;
两封盖(8)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10);
两封盖(8)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环(18)、第二定位环(19)、锁紧环(20)及提手(13),第一定位环(18)和第二定位环(1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前述两者和锁紧环(20)分别位于缺口(10)的两侧,提手(13)位于第一定位环(18)与第二定位环(19)之间,提手(13)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定位环(18)的导向杆(23),提手(13)的另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二定位环(19)的锁紧杆(21),两封盖(8)中任意一封盖(8)上的锁紧杆(21)可贯穿另一封盖(8)上的锁紧环(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6)内于所述环形槽(7)的区域设置有金属环(12),所述弧形凸起(9)内设置有可与金属环(12)磁性配合的磁铁(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4)的长度与所述筒体(1)底端的半径长度相等,且第一开口端(4)的一端位于筒体(1)底端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提手(13)上贯穿设置有提手通口(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1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地刹器(16)。
CN201621200802.8U 2016-11-07 2016-11-07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Active CN206142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802.8U CN206142069U (zh) 2016-11-07 2016-11-07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802.8U CN206142069U (zh) 2016-11-07 2016-11-07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2069U true CN206142069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0802.8U Active CN206142069U (zh) 2016-11-07 2016-11-07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20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1135A (zh) * 2018-04-24 2018-07-31 周兴成 一种易于倾倒液体的容器
CN110584711A (zh) * 2019-09-12 2019-12-2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超声探头的可调节外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1135A (zh) * 2018-04-24 2018-07-31 周兴成 一种易于倾倒液体的容器
CN110584711A (zh) * 2019-09-12 2019-12-2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超声探头的可调节外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2069U (zh) 水性环氧涂料制备用容纳结构
CN207591678U (zh) 一种便于出料和清洗的乳胶漆配制装置
CN102993859B (zh) 一种无锌粉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64687U (zh) 一种密封型机械工件喷涂设备
CN102153910B (zh) 一种塑料里印复合专用水性油墨
CN105200482A (zh) 一种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磨性无镍封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977B (zh) 重防腐的双组份水性环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6262481U (zh) 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
CN205926127U (zh) 一种钢管自动喷涂设备
CN108587411A (zh) 一种墙面装饰涂料以及墙面装饰涂料制备装置
CN206245185U (zh)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涂料喷涂成膜装置
CN211964659U (zh) 一种机械设备外壳喷漆装置
CN206404636U (zh) 一种化妆品用真空乳化装置
CN2560196Y (zh) 滴灌溶肥料罐
CN206173448U (zh) 一种汽车外壳涂装前处理脱脂装置
CN203247329U (zh) 阴极电泳漆加液、搅拌装置
CN206206693U (zh) 一种两向便关式三项阀门
CN213833048U (zh) 一种涂料生产用调色罐
CN217830441U (zh) 一种用于喷涂涂料的气动压力桶
CN215506445U (zh) 一种土工试验室用混土器设备
CN212514022U (zh) 一种管道水压试验装置
CN218901710U (zh) 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涂料制备装置
CN102702916B (zh) 一种无溶剂型磷酸三甲苯酯改性环氧重防腐涂料
CN215905010U (zh) 一种具有防凝固结构的防腐材料储存装置
CN109181467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水性环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