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5559U -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5559U
CN206135559U CN201621201990.6U CN201621201990U CN206135559U CN 206135559 U CN206135559 U CN 206135559U CN 201621201990 U CN201621201990 U CN 201621201990U CN 206135559 U CN206135559 U CN 206135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shoe
backup pad
base
span
wireless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19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凤炳
林桂江
陈跃鸿
任连峰
吴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INY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in 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in 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in 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019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5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5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5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为一体连接;底座与第一支撑板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采用阻尼转轴连接,使第三支撑板可在第二支撑板上往复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实现了移动设备的支撑,并通过阻尼转轴的转动可以提供给用户最佳观赏角度,使用更灵活方便,另外,本方案中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从而可实现两台移动设备同时充电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电子书等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分为两种:有线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装置。相比之下,无线充电装置使用更为方便。
无线充电装置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无线充电宝”,是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电存储单元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充电器和备用电池的混合体,相比备用电源而言可以简化一个充电插头的装置,而相比于充电器它又自身具有存电装置,可以在没有直电源或外出时给数码产品提供备用电源,使用较为方便。但现有充电宝的功能较为单一,仅能进行充放电,且无其他附加功能,因此,在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日新月异的今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了。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宝,由于结构的限制,手机在充电时,无外力作用下是水平放置无线充电器上,且该无线充电器无法对手机起支撑的作用,如果用户在充电过程中需要查阅手机信息或者观看电影时就必须另配支架或者用手托起,不仅会使用户产生疲劳,而且不能满足用户最佳观看角度,也给工作及驾驶车辆过程中的用户带来了不便。
另外,目前,用户在移动环境下往往会随身携带多个电子设备,如两部或两部以上手机等,当两部或两部以上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用户通常是使用无线充电器先给一部电子设备充电,待充电完,再给另一部电子设备充电,充电时间太长,且充电过程用户不能同时使用无线充电器对两部电子设备充电。针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用户会使用两个无线充电器对两个电子设备同时进行充电,携带两个无线充电器会给在移动环境下的用户带来不便,数量多,容易丢失。
也就是说,现有无线充电宝存在不能同时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且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无线充电宝存在不能同时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且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包括:
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所述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为一体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采用阻尼转轴连接,使所述第三支撑板可在第二支撑板上往复旋转一定的角度;
所述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为了实现支架功能,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夹角α1的取值范围为60°<α1<80°;
所述夹角α2的取值范围为85°<α1<95°。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稳定支撑的效果,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9cm~11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一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2cm~4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三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8cm~10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PCB板、隔磁片和发射线圈;所述PCB板上设有无线发射电路;其中,所述发射线圈设有一个,发射线圈通过隔磁片设置于PCB板的背面,所述发射线圈与无线发射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无线充电器达到防水防滑的效果,所述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表面均贴附有防滑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为一体连接;底座与第一支撑板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采用阻尼转轴连接,使第三支撑板可在第二支撑板上往复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手机的支撑作用,并且通过阻尼转轴的转动可以提供给用户最佳的观赏角度,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另外,本方案中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从而可实现两台手机同时充电的需求,达到了即携带方便又具有多功能的无线充电的应用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和第三支撑板14,且所述底座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和第三支撑板14之间为一体连接;所述底座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3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所述第二支撑板13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4采用阻尼转轴15连接,使所述第三支撑板14可在第二支撑板13上往复旋转一定的角度;
所述底座11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支撑板12和第三支撑板14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电池,且底座11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该移动电源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支撑板12和第三支撑板14内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均与该移动电源电路中的电池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为了实现支架功能,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夹角α1的取值范围为60°<α1<80°;
所述夹角α2的取值范围为85°<α1<95°。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稳定支撑的效果,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9cm~11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一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2cm~4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三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8cm~10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PCB板、隔磁片和发射线圈;所述PCB板上设有无线发射电路;其中,所述发射线圈设有一个,发射线圈通过隔磁片设置于PCB板的背面,所述发射线圈与无线发射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无线充电器达到防水防滑的效果,所述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表面均贴附有防滑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为一体连接;底座与第一支撑板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采用阻尼转轴连接,使第三支撑板可在第二支撑板上往复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手机的支撑作用,并且通过阻尼转轴的转动可以提供给用户最佳的观赏角度,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另外,本方案中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从而可实现两台手机同时充电的需求,达到了即携带方便又具有多功能的无线充电的应用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可实现两台移动设备同时充电,因此,大大缩短了多部待充电设备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了充电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所述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为一体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成“V”字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1;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成“L”形连接,并形成一夹角α2;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采用阻尼转轴连接,使所述第三支撑板可在第二支撑板上往复旋转一定的角度;
所述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和移动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内均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1的取值范围为60°<α1<80°;
所述夹角α2的取值范围为85°<α1<95°。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9cm~11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一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4cm~6cm,短边取值范围为2cm~4cm,高为0.8cm~1.2cm;
所述第三支撑板为长方体,其长边取值范围为8cm~10cm,短边取值范围为4cm~6cm,高为0.8cm~1.2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PCB板、隔磁片和发射线圈;所述PCB板上设有无线发射电路;其中,所述发射线圈设有一个,发射线圈通过隔磁片设置于PCB板的背面,所述发射线圈与无线发射电路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表面均贴附有防滑防水层。
CN201621201990.6U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06135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1990.6U CN20613555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1990.6U CN20613555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5559U true CN206135559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8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1990.6U Active CN20613555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5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9246U (zh) 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07304087U (zh) 一种具有广告投放功能的共享充电宝
CN209017087U (zh) 移动终端
CN204651997U (zh) 壁挂式无线充电器
KR101468947B1 (ko) 전원공급부가 구비되는 무선 호출 단말기
CN206135559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108550937A (zh) 内置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池
CN204886368U (zh) 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CN204669024U (zh) 一种太阳能多功能充电包
CN204732929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6947997U (zh) 无线充电组件
CN202524539U (zh) 一种具有电容触控笔功能的蓝牙装置
CN104734289A (zh) 一种带远程控制的移动电源
CN106300466A (zh) 一种otg快速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5489579U (zh) 一种创新性的手机充电底座
CN104219345A (zh) 一种印刷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充电手机类电器外壳套
CN211018349U (zh) 充电器、待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206834801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柜
CN203278359U (zh) 无线充电手表
CN207571692U (zh) 可无线充电的移动电子设备
CN209948700U (zh) 一种带有可伸缩无线发射器的移动电源
CN212343347U (zh) 多功能便捷式移动电源
CN206224783U (zh) 一种LoRa扩频通讯智能遥控设备
CN207766007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0074826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1

Address after: 361008 11 building, 8 Sheng Shan mansion, Jinshan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XINY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08 11 building, 8 Sheng Shan mansion, Jinshan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Xin 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