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5406U -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 Google Patents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5406U
CN206125406U CN201621181809.XU CN201621181809U CN206125406U CN 206125406 U CN206125406 U CN 206125406U CN 201621181809 U CN201621181809 U CN 201621181809U CN 206125406 U CN206125406 U CN 20612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mber
linkage
tumbler
statement
federally sponso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18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欢
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reate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reate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reate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reate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818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54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操纵机构及旋翼机,其中操纵机构包括旋翼头操纵组件和方向舵操纵组件;旋翼头操纵组件包括第一联动装置、第一传动装置和至少两个第一操纵装置,第一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联动装置,另一端用于与旋翼头连接,第一操纵装置设置于第一联动装置,第一操纵装置通过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控制旋翼头的偏转;方向舵操纵组件包括第二联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的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第二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联动装置和方向舵,第二操纵装置通过第二联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控制方向舵的偏转。本实用新型的操纵机构解决了传统的旋翼机操纵机构传力路线长的问题,实现联动控制,传动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翼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操纵机构,和应用该操纵机构的旋翼机。
背景技术
自转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向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目前,国内外自转旋翼机的操纵机构大多采用机械式操纵,并且只适用于单座自转旋翼机或纵列式双座自转旋翼机,缺少针对并列式双座自转旋翼机而开发的操纵机构。传统的纵列式双座自转旋翼机的操纵机构传力路线过长,导致其存在较大的力传递误差,难以实现精准控制,并且传动效率较低,机械振动的问题较为严重,不利于实现对旋翼机的飞行姿态的控制;传统的并列式双座自转旋翼机的操纵机构设计均采用钢索式的软性操纵机构,其存在刚度较差,检测及替换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操纵机构,旨在解决传统的旋翼机操纵机构传力路线长的问题,实现联动控制,传动效率更高,减少了机械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操纵机构,应用于旋翼机,所述旋翼机包括旋翼头和两个方向舵,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旋翼头操纵组件和方向舵操纵组件;
所述旋翼头操纵组件包括第一联动装置、第一传动装置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的第一操纵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和所述旋翼头,转动至少一所述第一操纵装置,所述第一操纵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联动装置与其它的第一操纵装置联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操纵装置通过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控制所述旋翼头的偏转;
所述方向舵操纵组件包括第二联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的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和所述方向舵,转动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所述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装置与其它的第二操纵装置联动,所述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和所述第二传动装置控制所述方向舵的偏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操纵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操纵装置转动连接;
至少一所述第一操纵装置摆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控制所述旋翼头于左右或前后方向偏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二转动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还包括二相对设置的第一摇臂、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件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所述第四传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五传动件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传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传动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翼头。
优选地,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包括联动结构、第三转动件、与所述第三转动件相对设置的第四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件的第一旋转件、和设置于所述第四转动件的第二旋转件;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六传动件和第七传动件;
所述第一旋转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传动件和所述联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传动件和所述联动结构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第三旋转件、第三联动件、第四联动件,所述第三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旋转件和与第二旋转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均转动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传动结构和第四传动结构,所述第三传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摇臂、所述第六传动件、第八传动件和第九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其中一第二摇臂、所述第八传动件、另一第二摇臂和所述第九传动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九传动件用于与其中一方向舵连接;
所述第四传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三摇臂、所述第七传动件、第十传动件、第十一传动件,所述第七传动件、其中一第三摇臂、所述第十传动件、另一第三摇臂和第十一传动件依次连接,所述第十一传动件用于与另一方向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旋翼机,包括上述的操纵机构。所述旋翼机进一步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旋翼头、两个方向舵、和设置于所述旋翼头的旋翼,所述旋翼头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方向舵,所述第一联动装置、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机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联动装置,另一端用于与旋翼头连接,第一操纵装置设置于第一联动装置,结构更加合理精简,相对于传统的纵列式旋翼机设置的前后联动的操纵机构,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的传力路线更短,力传递误差更小,传动效率更高,控制更加的精准,有效地减少了机械振动;转动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第一操纵装置带动第一联动装置,第一联动装置联动其它的第一操纵装置,实现操纵机构的联动操纵;同时,第一操纵装置通过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控制旋翼头的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进行俯仰或滚转飞行;
通过设置第二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联动装置,另一端用于与方向舵连接,第二操纵装置并列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旋翼机的方向舵操纵组件只能实现对单个方向舵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可通过第二联动装置实现对至少左右两个方向舵的联动控制,且第二操纵装置并列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相对于传统的纵列式旋翼机的方向舵操纵组件,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的传力路线更短,力传递误差更小,传动效率更高,控制更加的精准,结构更加的精简;转动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第二操纵装置通过第二联动装置与其它的第二操纵装置联动,第二操纵装置通过第二联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控制方向舵的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向左或向右的偏航飞行;
相对于传统的钢索系统的方向舵操纵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操纵机构采用连杆式的硬性操纵机构,结构刚度更好,更加的可靠安全,零部件的检测及替换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翼头操纵组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翼头操纵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翼头操纵组件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翼头操纵组件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向舵操纵组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向舵操纵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向舵操纵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向舵操纵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操纵机构,应用于旋翼机(未图示),旋翼机包括旋翼头(未图示)和两个方向舵(未图示),操纵机构包括旋翼头操纵组件和方向舵操纵组件;该旋翼头操纵组件包括第一联动装置30、第一传动装置50和至少两个设置于第一联动装置30的第一操纵装置10,第一传动装置5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联动装置30和旋翼头,转动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10,第一操纵装置10通过第一联动装置30与其它的第一操纵装置10联动,至少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通过第一联动装置30和第一传动装置50控制旋翼头的偏转;该方向舵操纵组件包括第二联动装置70、第二传动装置80和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70的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第二传动装置8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联动装置70和方向舵,转动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60,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第二联动装置70与其它的第二操纵装置60联动,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第二联动装置70和第二传动装置80控制方向舵的偏转。
优选地,第一操纵装置1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并列设置于第一联动装置30。
优选地,第二操纵装置60的数量为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并列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7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旋翼头操纵组件包括第一联动装置30、第一传动装置50和至少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第一传动装置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联动装置30,另一端用于与旋翼头连接,第一操纵装置10并列设置于第一联动装置30,结构更加合理精简,相对于传统的纵列式旋翼机设置的前后联动的操纵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旋翼头操纵组件的传力路线更短,力传递误差更小,传动效率更高,控制更加的精准,有效地减少了机械振动;转动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10,第一操纵装置10带动第一联动装置30,第一联动装置30联动其它的第一操纵装置10,实现并列式旋翼头操纵组件的并列联动操纵;同时,第一联动装置30带动第一传动装置50,至第一传动装置50拉动或推动旋翼头,以控制旋翼头的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进行俯仰或滚转飞行;
方向舵操纵组件包括第二联动装置70、第二传动装置80和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第二传动装置8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联动装置70,另一端用于与方向舵连接,第二操纵装置60并列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70,相对于传统的旋翼机的方向舵操纵组件只能实现对单个方向舵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方向舵操纵组件可通过第二联动装置70实现对至少左右两个方向舵的联动控制,且第二操纵装置60并列设置于第二联动装置70,相对于传统的纵列式旋翼机的方向舵操纵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方向舵操纵组件的传力路线更短,力传递误差更小,传动效率更高,控制更加的精准,结构更加的精简;转动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60,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第二联动装置70与其它的第二操纵装置60联动,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第二联动装置70和第二传动装置80控制方向舵的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向左或向右的偏航飞行;
相对于传统的钢索系统的方向舵操纵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操纵机构采用连杆式的硬性操纵机构,结构刚度更好,更加的可靠安全,零部件的检测及替换更加方便快捷。
参见图1至图5,第一联动装置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联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32,第一传动装置50包括第一传动件511,第一传动件511连接于第一联动件31,第一转动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第一联动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
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10摆动,通过第一联动件31、第一转动件32和第一传动装置50控制旋翼头于左右或前后方向偏转。
优选地,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10左右摆动,带动第一联动件31于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装置50拉动或推动旋翼头,以使旋翼头于左右方向偏转;
至少一第一操纵装置10前后摆动,带动第一转动件32转动,第一联动件31于第一转动件32的转动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装置50拉动或推动旋翼头,以使旋翼头于前后方向偏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联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32,第一传动装置50的远离旋翼头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联动件31,第一转动件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第一联动件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左右摆动第一操纵装置10时,带动第一联动件31于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装置50拉动或推动旋翼头,以使旋翼头于左右方向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的向左或向右翻滚飞行;前后摆动第一操纵装置10时,带动第一转动件32转动,第一联动件31于第一转动件32的转动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装置50拉动或推动旋翼头,以使旋翼头于前后方向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前俯飞行或后仰飞行。
进一步地,第一联动装置30还包括轴套34,轴套34套设于第一转动件3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设置的轴套34套设于第一转动件32,轴套34固定于旋翼机的机身,限制第一转动件32的横向移动,使第一转动件32的运动仅可绕其轴线方向转动。
优选地,第一操纵装置10的数量为两个,每一第一操纵装置10包括驾驶杆11,驾驶杆11的一端均形成有凹槽111,第一联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3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凹槽111的槽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每一第一操纵装置10包括驾驶杆11,驾驶杆11的一端均形成有凹槽111,通过将第一联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3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凹槽111的槽壁,第一转动件32与第一联动件31相对设置,当驾驶杆11向左右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件32和第一联动件31的两端分别于二驾驶杆11的凹槽111槽壁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联动件31于左右方向移动。
参见图1至图4,第一联动装置30进一步包括第二联动件33,第二联动件3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转动件32和第一联动件31,第二联动件33连接于第一传动件51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联动装置30进一步包括第二联动件33,第二联动件3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转动件32和第一联动件31,第二联动件33连接于第一传动件511,当驾驶杆11向左右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联动件31于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于左右方向转动;当驾驶杆11向前后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件32于前后方向转动,第一联动件31绕第一转动件32于前后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于前后方向转动。
参见图1至图5,第一传动装置50包括第一传动结构51和第二传动结构52,第一传动结构51包括第二转动件512,和设置于第二转动件512的第一传动件511;第二传动结构52包括连接件521,第一传动件5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联动件33,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件521。
优选地,连接件521为“U”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装置50包括第一传动结构51和第二传动结构52,第一传动结构51包括第二转动件512,和设置于第二转动件512的第一传动件511,第一传动件5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联动件33,当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于左右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件511和连接件521绕第二转动件512于左右方向转动;当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于前后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件511、第二转动件512、和连接件521于前后方向移动。
参见图1至图5,第二传动结构52还包括二相对设置的第一摇臂526、第二传动件522、第三传动件523、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
第二传动件522的一端和第三传动件523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连接件521,第二传动件522的另一端和第三传动件523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摇臂526的一端;第四传动件524的一端和第五传动件525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摇臂526的另一端,第四传动件524的另一端和第五传动件5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旋翼头。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摇臂526包括第一摇臂本体5264、依次设置于第一摇臂本体5264的第一转轴5261、第二转轴5262、和第三转轴5263,第一转轴5261与第二转轴5262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转轴5262与第三转轴5263之间的距离成一比值一,该比值一和驾驶杆11的行程距离与旋翼头偏转的行程距离的比值二成正比,和施加于驾驶杆11的力与旋翼头所受到的力的比值三成反比,该比值一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设置的连接件521、二相对设置的第一摇臂526、第二传动件522、第三传动件523、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当连接件521向前后移动时,拉动第二传动件522和第三传动件523,进而拉动第一摇臂526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的上端分别往上移动,推动旋翼头向前或向后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前俯或后仰飞行;
当连接件521绕第二转动件512向左或向右转动时,拉动第二传动件522向下或推动第二传动件522向上移动,同时推动第三传动件523向上或拉动第三传动件523向下移动,带动二第一摇臂526分别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件524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五传动件525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而推动或拉动旋翼头向左或向右偏转,从而控制旋翼机向左或向右翻滚飞行。
参见图2,连接件521形成二容纳槽5211,第二传动件522的一端容纳于容纳槽5211形成一球面副,第三传动件523的一端容纳于另一容纳槽5211形成另一球面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连接件521形成二容纳槽5211,第二传动件522的一端容纳于容纳槽5211形成一球面副,使得第二传动件522可于连接件521的容纳槽5211中左右方向转动或前后方向转动;第三传动件523的一端容纳于另一容纳槽5211形成另一球面副,使得第三传动件523可于连接件521的另一容纳槽5211中左右方向转动或前后方向转动,结构设计合理精简。
参见图2至图3,第一传动装置50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件527,第一摇臂526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件527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纵机构在使用时,向前推动驾驶杆11时,带动第一转动件32转动,第一联动件31于第一转动件32的转动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另一驾驶杆11联动往前移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前后转动,进而推动第一传动件511向后移动,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11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件512向后移动,同时第一传动件511推动连接件521向后移动,进而推动第二传动件522和第三传动件523转动,第一摇臂526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从而拉动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的上端分别往下移动,拉动旋翼头向前或向后偏转,控制旋翼机前俯或后仰飞行;
向后推动驾驶杆11时,带动第一转动件32转动,第一联动件31于第一转动件32的转动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另一驾驶杆11联动往后移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前后转动,进而拉动第一传动件511向前移动,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11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件512向前移动,同时第一传动件511拉动连接件521向前移动,进而拉动第二传动件522和第三传动件523,第一摇臂526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从而拉动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的上端分别往上移动,推动旋翼头向前或向后偏转,控制旋翼机前俯或后仰飞行;
向左推动驾驶杆11时,带动第一联动件31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另一驾驶杆11联动往左移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向左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511和连接件521绕第二转动件512转动,进而推动第二传动件522往上移动,同时拉动第三传动件523往下移动,带动二第一摇臂526分别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件524往下移动,第五传动件525往上移动,推动或拉动旋翼头向左或向右偏转,控制旋翼机向左或向右翻滚飞行。
向右推动驾驶杆11时,带动第一联动件31向左移动,从而带动另一驾驶杆11联动往右移动,第二联动件33绕第一转动件32向右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511和连接件521绕第二转动件512转动,进而推动第二传动件522往下移动,同时拉动第三传动件523往上移动,带动二第一摇臂526分别于第一固定件527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件524往上移动,同时第五传动件525往下移动,拉动或推动旋翼头向右或向左偏转,控制旋翼机向右或向左翻滚飞行。
可以理解的,两个驾驶杆11可只操纵其中之一,也可两者同时操纵。
参见图6至图11,第二联动装置70包括联动结构73、第三转动件71、与第三转动件71相对设置的第四转动件72、设置于第三转动件71的第一旋转件74、和设置于第四转动件72的第二旋转件75;
第二传动装置80包括第六传动件811和第七传动件821;
第一旋转件74两端分别与第六传动件811和联动结构73转动连接,第二旋转件75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传动件821和联动结构73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转动第三转动件71时,带动第一旋转件74旋转旋转,第六传动件811往前或往后移动;同时,通过联动结构73带动第二旋转件75旋转,从而带动第七传动件821往后或往前移动,带动第四转动件72转动,第二联动装置70的设置实现第三转动件71和第四转动件72、以及第六传动件811和第七传动件821的联动控制。
参见图6、图7和图10,联动结构73包括第三旋转件733、第三联动件731、第四联动件732,第三联动件7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件74和第三旋转件733转动连接,第四联动件7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旋转件733和与第二旋转件75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三联动件731与第一旋转件74转动连接、第四联动件732与第二旋转件75转动连接,第三联动件731转动设置于第三旋转件733的一端,第四联动件732转动设置于第三旋转件733的另一端,在第一旋转件74旋转时,带动第三联动件731向前或先后移动,推动或拉动第三旋转件733转动,从而拉动或推动第四联动件732向后或向前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旋转件75旋转,可以理解的,第二旋转件75旋转时,也可推动或拉动第一旋转件74旋转,实现第一旋转件74与第二旋转件75之间的联动控制。
参见图7,第二联动装置70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件76,第三转动件71和第四转动件72均转动贯穿于第二固定件7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件76,第三转动件71和第四转动件72均转动贯穿于第二固定件76,该第二固定件76用于固定于旋翼机,从而限制第三转动件71和第四转动件72的横向移动,将第三转动件71和第四转动件72的运动限制在仅可绕其轴线方向转动。
参见图6至图11,第二传动装置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传动结构81和第四传动结构82,第三传动结构81包括两个第二摇臂812、第六传动件811、第八传动件813和第九传动件814,第六传动件811、其中一第二摇臂812、第八传动件813、另一第二摇臂812和第九传动件814依次连接,第九传动件814用于与其中一方向舵连接;
第四传动结构82包括两个第三摇臂822、第七传动件821、第十传动件823、第十一传动件824,第七传动件821、其中一第三摇臂822、第十传动件823、另一第三摇臂822和第十一传动件824依次连接,第十一传动件824用于与另一方向舵连接。
优选地,第二摇臂812、第三摇臂822均为“L”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六传动件811往前或往后移动时,带动其中一第二摇臂812转动,带动第八传动件813、另一第二摇臂812转动,进而带动第九传动件814往前或往后移动,从而控制一方向舵的偏转,实现控制旋翼机飞行的左右偏航;第七传动件812往前或往后移动时,带动其中一第三摇臂822转动,带动第十传动件823、另一第三摇臂822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一传动件824往前或往后移动,从而控制另一方向舵的偏转,实现控制旋翼机飞行方向的左右偏航。
进一步地,每一第二摇臂812和每一第三摇臂822均包括第一连接部8121、第二连接部8122和第四转轴8123,第一连接部8121与第二连接部812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8121和第二连接部8122通过第四转轴8123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8121与第二连接部8122固定连接,第四转轴8123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8121和第二连接部8122之间,该第四转轴8123转动设置于旋翼机,第一连接部8121和第二连接部8122可绕第四转轴8123转动,从而实现对其所受的力进行传递。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8121和第二连接部8122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8121和第二连接部8122垂直设置,利于设置更加合适的第一连接部8121与第二连接部8122的长度比,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每一第二操纵装置60包括脚蹬61,若干脚蹬61分别设置于第三转动件71的两端和第四转动件72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每一第二操纵装置60包括脚蹬61,若干脚蹬61分别设置于第三转动件71的两端和第四转动件72的两端,从而实现踩动至少左右两座位中的一侧脚蹬61,同时联动控制左右两边的方向舵的偏转。
可以理解的,可只踩动左右两座位中一侧的脚蹬61,也可于左右两座位中同时踩动同一侧的脚蹬6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旋翼机,该旋翼机包括上述的方向舵操纵组件,该旋翼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旋翼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旋翼机进一步包括机身(未图示)、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旋翼头(未图示)、两个方向舵(未图示)、和设置于所述旋翼头的旋翼(未图示),所述旋翼头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连接于所述方向舵,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均设置于所述机身。
进一步地,参见图6和图7,旋翼机包括第三旋转件733,第三旋转件733形成有第二转轴7331,第三旋转件733通过第二转轴7331转动设置于机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于第三旋转件733形成有第二转动轴7331,将该第二转轴7331转动设置于旋翼机的机身,第三旋转件733可于机身旋转,从而将施加于一侧的脚蹬力传递至另一侧的脚蹬及第二传动装置80,实现联动控制两个方向舵的偏转。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装置80包括第九传动件814和第十一传动件824,第九传动件814与其中一方向舵连接,第十一传动件824与另一方向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操纵机构,应用于旋翼机,所述旋翼机包括旋翼头和两个方向舵,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旋翼头操纵组件组件和方向舵操纵组件组件;
所述旋翼头操纵组件包括第一联动装置(30)、第一传动装置(50)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的第一操纵装置(10),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和所述旋翼头,转动至少一所述第一操纵装置(10),所述第一操纵装置(10)通过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与其它的第一操纵装置(10)联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操纵装置(10)通过第一联动装置(30)和第一传动装置(50)控制所述旋翼头的偏转;
所述方向舵操纵组件包括第二联动装置(70)、第二传动装置(8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的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和所述方向舵,转动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60),所述至少一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与其它的第二操纵装置(60)联动,所述至少四个第二操纵装置(60)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和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控制所述方向舵的偏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联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3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包括第一传动件(511),所述第一传动件(511)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31),所述第一转动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操纵装置(10)转动连接;
至少一所述第一操纵装置(10)摆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31)、所述第一转动件(32)和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控制所述旋翼头于左右或前后方向偏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进一步包括第二联动件(33),所述第二联动件(3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2)和第一联动件(31),所述第二联动件(33)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5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包括第一传动结构(51)和第二传动结构(52),所述第一传动结构(51)包括第二转动件(51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512)的所述第一传动件(511);所述第二传动结构(52)包括连接件(521),所述第一传动件(5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3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5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52)还包括二相对设置的第一摇臂(526)、第二传动件(522)、第三传动件(523)、第四传动件(524)和第五传动件(525),
所述第二传动件(52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件(523)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521),所述第二传动件(5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件(523)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摇臂(526)的一端;所述第四传动件(524)的一端和所述第五传动件(525)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摇臂(526)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传动件(52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传动件(5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翼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包括联动结构(73)、第三转动件(71)、与所述第三转动件(71)相对设置的第四转动件(72)、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件(71)的第一旋转件(74)、和设置于所述第四转动件(72)的第二旋转件(75);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包括第六传动件(811)和第七传动件(821);
所述第一旋转件(7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传动件(811)和所述联动结构(7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件(7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传动件(821)和所述联动结构(73)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73)包括第三旋转件(733)、第三联动件(731)、第四联动件(732),所述第三联动件(7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件(74)和所述第三旋转件(73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联动件(7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旋转件(733)和与第二旋转件(75)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件(76),所述第三转动件(7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72)均转动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件(76)。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传动结构(81)和第四传动结构(82),所述第三传动结构(81)包括两个第二摇臂(812)、所述第六传动件(811)、第八传动件(813)和第九传动件(814),所述第六传动件(811)、其中一第二摇臂(812)、所述第八传动件(813)、另一第二摇臂(812)和所述第九传动件(814)依次连接,所述第九传动件(814)用于与其中一方向舵连接;
所述第四传动结构(82)包括两个第三摇臂(822)、所述第七传动件(821)、第十传动件(823)、第十一传动件(824),所述第七传动件(821)、其中一第三摇臂(822)、所述第十传动件(823)、另一第三摇臂(822)和第十一传动件(824)依次连接,所述第十一传动件(824)用于与另一方向舵连接。
10.一种旋翼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机进一步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所述旋翼头、两个所述方向舵、和设置于所述旋翼头的旋翼,所述旋翼头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80)连接于所述方向舵,所述第一联动装置(30)、所述第二联动装置(70)均设置于所述机身。
CN201621181809.XU 2016-10-25 2016-10-25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2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1809.XU CN206125406U (zh) 2016-10-25 2016-10-25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1809.XU CN206125406U (zh) 2016-10-25 2016-10-25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5406U true CN206125406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180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25406U (zh) 2016-10-25 2016-10-25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54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667A (zh) * 2017-07-20 2017-12-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操纵机构
CN109606670A (zh) * 2018-12-05 2019-04-12 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自转旋翼机旋翼操纵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667A (zh) * 2017-07-20 2017-12-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操纵机构
CN109606670A (zh) * 2018-12-05 2019-04-12 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自转旋翼机旋翼操纵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5900B (zh) 一种上旋翼半差动航向控制的共轴式无人直升机操纵系统
CN110588970B (zh) 一种具有可偏转驱动机构的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
CN206125406U (zh) 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JP3103102U (ja) 遠隔制御電動飛行機
CN108820205B (zh) 一种多飞行姿态扑翼微型飞行器
CN204623835U (zh) 多轴飞行器
CN105314099A (zh) 单人手控旋翼机
CN208530834U (zh) 一种轻型飞机副翼操纵装置
WO2003089097A1 (fr) Modele d'avion a commande assuree par moteurs doubles
CN206476096U (zh) 一种轻型飞机副翼操纵系统
CN206125422U (zh) 旋翼头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CN205150232U (zh) 一种同轴双桨直升机机芯及直升机
CN100534863C (zh) 四通道横列双桨直升机
CN205087145U (zh) 一种上旋翼半差动航向控制的共轴式无人直升机操纵系统
CN107031843B (zh) 一种三喷管喷水飞行器
CN206155773U (zh) 方向舵操纵机构及旋翼机
CN101708370B (zh) 直升机的航向操纵装置
CN100591400C (zh) 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
CN210047624U (zh) 一种新型扑翼飞行器的横滚控制结构
CN212160994U (zh) 一种模拟飞机操纵传动系统的装置
CN101869769B (zh) 单旋翼模型直升机的机械操纵系统
CN201431789Y (zh) 遥控直升机
CN106005374A (zh) 一种飞机操纵系统
CN105817035B (zh) 一种太阳能差动转向三轮玩具车
CN201208514Y (zh) 一种纵列双旋翼玩具直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