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9979U - 等温容器 - Google Patents

等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9979U
CN206119979U CN201620847453.2U CN201620847453U CN206119979U CN 206119979 U CN206119979 U CN 206119979U CN 201620847453 U CN201620847453 U CN 201620847453U CN 206119979 U CN206119979 U CN 206119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tainer
layer
isothermal
condu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74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龙
谢大为
江仲辉
彭卫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aow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w Thermal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w Thermal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w Thermal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8474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9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9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99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当容器外层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进而实现容器本体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等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等温容器。
背景技术
锅是烹饪、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蒸、煎、炒、炸等多种熟制工作,根据功能的不同,锅可以分为煎锅、炒锅、汤锅、蒸锅、电饭锅等。
锅的根本性能要求是等温。烹饪体验层面:等温锅热量均匀,仅需简单翻炒而不需要锅壁与锅底食物反复翻炒,因此烹饪更简单;等温锅受热面积更大,食物熟得更快,因此烹饪更快速;等温锅热能有效利用,中小火(火焰不超过锅底盘)即可实现快速烹饪,因此烹饪更节能;等温锅无局部高温,空烧不变形、不起火,因此使用更安全。烹饪效果层面:等温锅不会热量集中,不会产生局部高温下食物烧焦后与锅体紧密贴合现象,因此锅体物理不粘;等温锅锅体受热均匀,大火爆炒时锅底不会局部温度达到油起烟的温度240℃,因此少油烟;等温锅热量均布,食物不会高温变性,因此食物营养不流失;等温锅无局部热量集中,锁住食物水分、保持原汁原味、食物口感柔和,因此菜品口感好。
锅在工程意义上是传热设备,根据传热过程所采用传热技术的不同,现有等温锅主要分为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和热管技术等温锅。
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采用冲压工艺制作不锈钢、铜(不锈钢导热系数的20倍)或铝(不锈钢导热系数的10倍)等高导热金属材料、不锈钢结构的导热芯夹层复合锅。仅适用于低热流密度,热量传递能力小、热阻高、传热速度慢、传热距离短,综合传热性能差。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只有采用超高导热性能材料才能达到理想等温锅性能,但现有工程材料无法满足该需求。
热管技术等温锅采用热管工艺制作在高真空环境下对采用铆接或点焊进行承压能力强化的中空腔体充注适当适量纯净工质的相变换热锅。可适用于较低热流密度,热量传递能力较小、热阻较低、传热速度较快、传热距离较短,存在工质与腔体材料化学不相容的寿命问题、以及高温下腔体高压爆炸的安全性问题,综合传热性能一般。热管技术等温锅只有制作了具有高承压能力的腔体,找到了工作温区内具有高传输品质因数的食品安全级工质,并解决了工质和腔体材料化学相容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等温锅性能,但热管技术能力无法满足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等温锅受热后热量分布不均匀,导热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等温容器,能够有效提高导热效果,使得容器本体在受热后热量能够均匀分布。
一种等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的当量直径大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层背向所述容器外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层背向所述容器内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铝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容器外层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进而实现容器本体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导热层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等温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00,所述容器本体10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和容器外层130,所述导热层120内开设有槽道121,所述槽道121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
通过复合而成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和容器外层130,并在导热层120的内的槽道121填充导热工质,当容器外层130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120,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120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110进而实现容器本体100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容器10可以应用于烹饪或者加热,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等温锅,用于烹饪,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热水壶的壶体,用于加热水,又如,该等温容器10为内胆,对该等温容器10的加热方式可以是导热加热,明火加热,辐射加热,或电磁加热。例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圆柱结构,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内胆时,等温容器10可为圆筒状,容器本体100具有筒壁,且容器本体100具有一与筒壁连接的底部,例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抛物面结构,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炒锅时,该炒锅为抛物面结构,又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球面结构。
为了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分布于容器本体100的表面,例如,该等温容器10表面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内层110背向容器外层130的一面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外层130背向容器内层110的一面为光滑表面,表面光滑的容器本体100的表面有利于热量的均匀扩散;且容器外层13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均匀吸收热源的热量,而容器内层11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被烹饪的食物的均匀受热。
为了使得等温容器10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120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等距开设有槽道121,本实施例中,由于槽道121之间等距设置,使得热量能够分布更为均匀,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至少部分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部分区域,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需要等温的区域,这样,由于槽道121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局部位置上,能够集中热量进行局部加热,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整个等温容器10上,这样,等温容器10在整体均分布有槽道121,使得热量能够均匀散步在整个等温容器10上,进而使得热量散发均匀分布的面积更大,在上述实施例中,槽道121即可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局部,也可以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整体,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的烹饪需求。
例如,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与容器外层130均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具有导热性高的特点。例如,容器内层110与导热层120焊接,例如,容器内层110与导热层120铆接,又如,容器内层110与导热层120粘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内层110与导热层120一体成型,例如,容器内层110靠近容器外层130的一面开设有槽道121。
例如,容器外层130与导热层120焊接,例如,容器外层130与导热层120铆接,又如,容器外层130与导热层120粘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外层130与导热层120一体成型,例如,容器外层130靠近容器内层110的一面开设有槽道121。
例如,该槽道121具有方形结构,即,该槽道121截面为方形,例如,槽道121具有正方形结构,例如,槽道121具有长方形结构,又如,该槽道121具有圆形结构,即该槽道121截面为圆形,例如,槽道121具有椭圆形结构,例如,槽道121具有半椭圆形结构,又如,该槽道121具有多边形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槽道121具有六边形结构。
例如,请再次参见图3,所述导热层120包括连接部122,所述槽道121贯穿与于所述连接部122之间,例如,所述槽道121贯穿所述导热层120,并将导热层120分割为多个连接部122,例如,所述连接部122具有多边形结构,例如,所述连接部122的截面为多边形,又如,所述连接部122具有圆形结构,例如,所述连接部122的截面为圆形,又如,所述连接部122具有方形结构。
具体地,导热层120内开设有槽道121,该槽道121密封开设于导热层120内,例如,槽道121两端连通,进而使得槽道121密封。该槽道121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由于槽道121为密封设置,有效避免导热工质的泄漏。一个实施例中,填充于槽道121内的导热工质设置为超临界状态,例如,填充于槽道121内的导热工质处于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工质,温度及压力高于其临界点,扩散性能好,举例说明,如工质R14,在温度大于-45.64℃、压力大于3.75MPa情况下,处于超临界状态,可利用工质良好的扩散性能进行高效的热量传递,从而使得导热性能更佳。例如,所述槽道121内填充的导热工质为R14、R1150、R508A、R508B、R503、R116、R23、R13、R744、R170、R744A、R41、R504、R125、R509A、R428A、R410B、R410A、R507A、R422A、R218、R404A、R421B、R143a、R422C、R407B、R434A、R402A、R32、R419A、R403B、R422D、R115、R502、R407A、R421A、R402B、R408A、R422B、R427A、R438A、R1216、R407C、R424A、R403A、R417A、R407E、R1270、R407D、R425A、R433A、R1234yf、R501、R411B、R22、R418A、R437A、R413A、R290、R432A、R423A、R411A、R426A、R431A、R134a、R227ea、R415A、R500、R161、R420A、RE143A、R401B、R405A、R409B、R430A、R416A、R412A、R401A、R409A、R1234ze、R414B、R415B、R401C、R12、R414A、R152a、RC318、R436A、R406A、R436B、R124、R236fa、R435A、R429A、R510A、R717、RE245CB2、R600A、R142b、R236ea、R40、R114、R600、R245fa、R764、RE347MCC、R1233ZD、RE245FA2、R245ca、R21、R123、R365mfc、R601A、R601、R11、R141b和R113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导热工质在工作温度状态下均处于超临界状态,具有更佳的导热性能,从而使得容器本体100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
为了提高槽道121内的导热工质的流通性,进一步地,所述槽道121的宽度大于1mm,具体地,槽道121的宽度为槽道121的最大宽度,例如,所述槽道121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槽道121的当量直径大于1mm,优选地,所述槽道121的宽度为1mm~3mm,优选地,所述槽道121的宽度为1.5mm。值得一提的是,槽道121的宽度不能过大,过大的槽道121宽度虽然有利于导热工质的流通,但却使得导热层120强度下降,而槽道121的宽度过低,则不利于导热工质的流通,因此本实施例中,槽道121的宽度为1.5mm,一方面避免对导热层120的硬度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导热工质的流通,进而使得导热性能更佳,进而使得容器本体100的热量能够均匀地分布。
为了使得导热层12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例如,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为铜,例如,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为铝合金,又如,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为不锈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内层110和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相同设置,即容器内层110和导热层120的材质相同,例如,导热层120为铝合金,容器内层110为铝合金,又如,导热层120为不锈钢,容器内层110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层130和所述导热层120的材质相同设置,即容器外层130和导热层120的材质相同,例如,导热层120为铝合金,容器外层130为铝合金,又如,导热层120为不锈钢,容器外层130为不锈钢。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等温容器为等温炒锅10,包括锅体100,如图4所示,锅体100包括内锅层110、导热层120和外锅层130,锅体100构型为球面,加热方式为明火加热,外锅层130材质为不锈钢,内锅层120材质为不锈钢,导热层120材质为不锈钢,导热层120同时隶属于外锅层130及内锅层110,即导热层120与外锅层130、内锅层110一体成型,槽道121截面为圆形,槽道121截面当量直径为2mm,槽道121填充的导热工质为R40,连接部形状为圆形,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高频焊。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等温容器为等温热水壶40,包括壶体400,如图6所示,壶体包400括内壶层410、导热层420和外壶层430,壶体400构型为抛物面,加热方式为加热盘导热加热,外壶层430材质为不锈钢,内壶层410材质为不锈钢,导热层420材质为不锈钢,导热层420为独立夹层,夹设于内壶层410和外壶层430之间,槽道421截面为长方形,槽道421截面当量直径为2mm,槽道421填充的导热工质为R504,连接部形状为正六边形,内壶层410、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扩散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等温容器为等温锅内胆60,包括锅体600,如图8所示,锅体600包括内锅层610、导热层620和外锅层630,锅体600构型为圆柱状,加热方式为加热盘导热加热,外锅层630材质为铝合金,内锅层610材质为铝合金,导热层620材质为铝合金,导热层620隶属于外锅层630,即导热层620与外锅层630一体成型,槽道621截面为半椭圆形,槽道621截面当量直径为1.5mm,槽道621填充的导热工质为R744A,连接部形状为正六边形,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冷压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当量直径大于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层背向所述容器外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外层背向所述容器内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铝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外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
CN201620847453.2U 2016-08-04 2016-08-04 等温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9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7453.2U CN206119979U (zh) 2016-08-04 2016-08-04 等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7453.2U CN206119979U (zh) 2016-08-04 2016-08-04 等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9979U true CN206119979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4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74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9979U (zh) 2016-08-04 2016-08-04 等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997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7449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广东兆瓦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等温容器
CN110305631A (zh) * 2019-07-03 2019-10-08 上海沛芾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境试验箱的混合工质制冷剂
CN110878194A (zh) * 2019-10-16 2020-03-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r13i1的环保混合制冷剂及换热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7449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广东兆瓦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等温容器
CN110305631A (zh) * 2019-07-03 2019-10-08 上海沛芾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境试验箱的混合工质制冷剂
CN110878194A (zh) * 2019-10-16 2020-03-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r13i1的环保混合制冷剂及换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9979U (zh) 等温容器
CN207428918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4921584A (zh) 一种匀温真空无烟锅
CN203953274U (zh) 真空热超导锅
CN106037449A (zh) 等温容器
CN211408584U (zh)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电饭锅
CN202229285U (zh) 一种无火多用采暖烘干器
CN201001616Y (zh) 均温节能保温炒锅
CN204207565U (zh) 热管翻转式夹层锅
CN204207564U (zh) 热管锅
CN103126517A (zh) 可控温液体传热锅
CN108224505A (zh) 聚能炉灶支架
CN204318410U (zh) 一种电压力冷却装置
CN203138043U (zh) 快速导温节能锅具
CN203493463U (zh) 一种烤鱼炉
CN201044714Y (zh) 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
CN106071645A (zh) 一种收集利用解冻水的解冻板
CN208129910U (zh) 一种多层夹锡无油烟锅
CN102423235A (zh) 一种超导节能贮热家用煲锅及其制作方法
CN205162745U (zh) 电加热炊具
CN209846883U (zh) 一种新型的保温型节能汤锅
CN211511488U (zh) 一种复合加热、保温炉及其导热盘
CN207428926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8703972U (zh) 一种高效电制热炉灶
CN203369746U (zh) 可快速导热的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3

Address after: Room 1101, unit 2, building 30, 317 Yucai Road, Kenli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zhaow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07,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cience, South Road, No. three, 39, 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AOWA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