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8796U -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8796U
CN206118796U CN201620623422.9U CN201620623422U CN206118796U CN 206118796 U CN206118796 U CN 206118796U CN 201620623422 U CN201620623422 U CN 201620623422U CN 206118796 U CN206118796 U CN 206118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ctagon
connecting plate
sides
honeycomb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34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 Kun Rui Xin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坤 filed Critical 赵坤
Priority to CN2016206234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8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8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8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其中蜂巢结构包括第一八边形板,第二八边形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一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一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四个第二八边形板的第三侧边连接,第二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三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四个第一八边形板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二侧边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第五侧边连接,第二八边形板的四个第四侧边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第六侧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当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的受力方向与竖直方向不平行时,也具有很强的支撑力,不易损坏,且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背景技术
蜂巢板是一种以蜂巢结构作为内芯,在内芯的两面各粘合一张面板,从而形成的板材结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蜂巢板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铺设的底板01,蜂巢内芯02以及顶板03,形成蜂巢内芯02的板材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因而沿竖直方向,蜂巢板具有很高的支撑强度;蜂巢内芯02的两个上下相对的开口,分别被底板01和顶板03覆盖,从而形成封闭空间,从而使蜂巢板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蜂巢板具有以下技术缺陷:1)现有技术中蜂巢板的支撑力过于依赖形成蜂巢内芯02的板材的延伸方向,当蜂巢板的受力方向与上述板材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时,支撑力明显变小,且容易损坏,这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蜂巢板应用范围受限;2)现有技术中的蜂巢内芯02无法弯折,因而采用这种内芯的蜂巢板只能做成平板的结构,进一步限制了应用范围;3)蜂巢内芯02的用于与底板01和顶板03连接的端面面积很小,实际生产时不仅连接不便,而且结合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蜂巢板的支撑力过于依赖形成蜂巢内芯的板材的延伸方向,以致当蜂巢板的受力方向与板材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时,支撑力明显变小且容易损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对形成蜂巢结构的板材延伸方向依赖小、因而当蜂巢板的受力方向与板材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时,仍具有较强支撑力,且不易损坏的蜂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蜂巢结构的蜂巢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八边形板,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一侧边和四个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交替设置;
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另一端向着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一侧沿伸;
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起位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二八边形板,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三侧边和四个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交替设置;四个所述第三侧边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这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第一侧边连接;
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起位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四连接板,具有相对设置一对第五侧边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六侧边,一对第五侧边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两个第二连接板连接,一对第六侧边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二八边形板的两个第三连接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八边形板、所述第二八边形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为30-15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 为80-10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板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连接板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的距离的0.1-10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板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的距离,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的距离基本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八边形板和/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沿弧面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蜂巢板,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蜂巢结构,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巢结构及蜂巢板,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一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一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四个第二八边形板的第三侧边连接,第二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三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四个第一八边形板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八边形板的四个第二侧边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第五侧边连接,第二八边形板的四个第四侧边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第六侧边连接;当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受力时,第一连接板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一八边形板和第二八边形板对于第一连接板的挤压力;第二连接板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一八边形板和第四连接板对于第二连接板的挤压力;第三连接板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二八边形板和第四连接板对于第三连接板的挤压力;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能够应对不同方向的挤压力,而不是单单应对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因而当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的受力方向与竖直方向不平行时,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也具有很强的支撑力,不易损坏,且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当用于蜂巢板的内芯时,第一八边形板和第 二八边形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不仅易于连接,还连接牢固。
2.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四连接板与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平行,可使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一八边形板的两个第一连接板长度基本相同,或者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二八边形板的两个第三连接板的长度基本相同,进而在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受力时,两个第一连接板或两个第三连接板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受力均衡,不仅不易损坏,还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3.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八边形之间的夹角,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当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受力时,第一八边形板和第二八边形板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受力均衡,不易损坏,并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4.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和第三连接板与第二八边形板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当第一八边形板或第二八边形板受力时,第一八边形板和第二八边形板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受力均衡,不易损坏,并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5.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四连接板距离第一八边形板的距离,为第四连接板距离第二八边形板距离的0.1-10倍,当底板或顶板的背面具有某些结构,需要蜂巢结构上具有相应的容纳空间时,可通过调整第四连接板的位置实现。
7.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第一八边形板和/或第二八边形板沿弧面形分布,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蜂巢结构的蜂巢板不仅仅可以是平板形,还可以是弧面形或其他形状,从而拓展了蜂巢板的应用范围。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蜂巢板,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蜂巢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采用上述蜂巢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当底板和顶板将开口端封闭后,本实用新型的蜂巢板还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及蜂巢板,可广泛应用于集装箱面板、顶板,家具面板,地板,冰箱面板,吊顶,隔音顶板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蜂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蜂巢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蜂巢结构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第一八边形板和第二八边形板沿弧面形分布的蜂巢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01-底板,02-蜂巢内心,03-顶板,1-第一八边形板,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2-第二八边形板,21-第三侧边,22-第四侧边,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4-第四连接板,35-第五侧边,36-第六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 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蜂巢结构,如图2-6所示,包括:
第一八边形板1,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一侧边11和四个第二侧边12,所述第一侧边11和所述第二侧边12交替设置;
第一连接板31,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11连接,另一端向着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一侧沿伸;
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一起位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12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二八边形板2,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三侧边21和四个第四侧边22,所述第三侧边21和所述第四侧边22交替设置;四个所述第三侧边21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板3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这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第一侧边11连接;
第三连接板3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一起位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边22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四连接板34,具有相对设置一对第五侧边35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六侧边36,一对第五侧边35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两个第二连接板32连接,一对第六侧边36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两个第三连接板33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4的两侧;
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为平板或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结构,当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受力时,第一连接板31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一八边形板1和第二八 边形板2对于第一连接板31的挤压力;第二连接板32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一八边形板1和第四连接板34对于第二连接板32的挤压力;第三连接板33不仅有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还有第二八边形板2和第四连接板34对于第三连接板33的挤压力;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蜂巢结构能够应对不同方向的挤压力,而不是单单应对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因而当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的受力方向与竖直方向不平行时,本实施例的蜂巢结构也具有很强的支撑力,不易损坏,且应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的蜂巢结构,当用于蜂巢板的内芯时,第一八边形板1和第二八边形板2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不仅易于连接,还连接牢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板34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平行。第四连接板34与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平行,可使连接第四连接板34和第一八边形板1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1长度基本相同,或者连接第四连接板34和第二八边形板2的两个第三连接板33的长度基本相同,进而在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受力时,两个第一连接板31或两个第三连接板33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四连接板34,第四连接板34受力均衡,不仅不易损坏,还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当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受力时,第一八边形板1和第二八边形板2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1受力均衡,不易损坏,并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为95°,作为变形,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可以在30-150°之间自由选择,优选为80-100°。
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三连 接板33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当第一八边形板1或第二八边形板2受力时,第一八边形板1和第二八边形板2能够以基本相同的力度挤压第四连接板34,第四连接板34受力均衡,不易损坏,并有利于增强整个蜂巢结构的支撑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距离,与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距离基本相同。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距离的0.1-10倍。当底板或顶板的背面具有某些结构,需要蜂巢结构上具有相应的容纳空间时,可通过调整第四连接板的位置实现。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和/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沿弧面形分布。第一八边形板1和/或第二八边形板2沿弧面形分布,使得使用本实施例蜂巢结构的蜂巢板不仅仅可以是平板形,还可以是弧面形或其他形状,从而拓展了蜂巢板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蜂巢板,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蜂巢结构,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蜂巢板,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蜂巢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采用上述蜂巢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八边形板(1),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一侧边(11)和四个第二侧边(12),所述第一侧边(11)和所述第二侧边(12)交替设置;
第一连接板(31),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11)连接,另一端向着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一侧沿伸;
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一起位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12)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二八边形板(2),均匀布置有多个,具有四个第三侧边(21)和四个第四侧边(22),所述第三侧边(21)和所述第四侧边(22)交替设置;四个所述第三侧边(21)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板(3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这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第一侧边(11)连接;
第三连接板(3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一起位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边(22)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一起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第四连接板(34),具有相对设置一对第五侧边(35)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六侧边(36),一对第五侧边(35)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两个第二连接板(32)连接,一对第六侧边(36)与来自两个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两个第三连接板(33)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4)的两侧;
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为平板或弧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4)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1) 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为30-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为8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之间的夹角基本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距离的0.1-10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的距离,与所述第四连接板(34)距离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的距离基本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和/或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沿弧面形分布。
10.一种蜂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蜂巢结构,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八边形板(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八边形板(2)固定连接。
CN201620623422.9U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Active CN206118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3422.9U CN206118796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3422.9U CN206118796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8796U true CN206118796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5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3422.9U Active CN206118796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8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8796U (zh)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CN206953694U (zh) 一种新型蜂巢结构、具有其的蜂巢板及发泡板
CN105443522B (zh) 一种采用滚动铰链的可折叠厚板结构
CN106003851B (zh)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CN202900878U (zh) 两板式和三板式固定床架的角码
KR101375626B1 (ko) 인테리어용 조립식 박스
CN205315406U (zh) 一种快速连接块
CN105941193B (zh) 一种蜂巢结构及蜂巢板
CN204485321U (zh) 一种玩具积木房子
CN207974240U (zh) 一种组合式房屋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板
CN206667220U (zh) 四向格栅
CN208181609U (zh) 一种正四棱柱自锁盒底纸盒盒坯
CN206562707U (zh) 一种高强度钢柱结构
CN106120830B (zh) 一种高强度组合式排水板
CN209243923U (zh) 一种多功能箱式建筑结构钢架
CN206205154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的龙骨万向连接装置与龙骨结构
CN204527917U (zh) 一种包装箱用包装件
CN208122134U (zh) 一种角型屋檐结构以及建筑物屋檐和建筑物
CN211511086U (zh) 一种新型橡胶货架
CN209066703U (zh) 一种卡式龙骨连接件及卡接结构
CN205935395U (zh) 一种复合外墙板瓦楞纸板层中承架
CN211948851U (zh) 新型钢骨架建筑结构
CN207597578U (zh) 连廊底架与墙体连接结构
CN211622248U (zh) 一种彩钢墙板连接结构
CN209925381U (zh) 一种卯榫方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6

Address after: Jiaozhou City, the Yanghe River Zhen Yuan Jia Xiao Zhuang village 266300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ede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Address before: Shinan District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No. 129 Ningxia road green animal husbandry building room 805

Patentee before: Zhao K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10

Address after: Room 407, Houdechuang Port, 4th Floor, Pioneering Building, No. 1 Changjiang Road, Jiao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Yu Kun Rui Xin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266300 Yuanjia Xiaozhuang village, the Yanghe River Town, Jiaozhou City,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ede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