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4881U - 下肢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下肢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4881U
CN206114881U CN201621057958.5U CN201621057958U CN206114881U CN 206114881 U CN206114881 U CN 206114881U CN 201621057958 U CN201621057958 U CN 201621057958U CN 206114881 U CN206114881 U CN 206114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ter half
lower limb
coil
coil block
top ha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79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舸
王新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ngying Huak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irou Beiji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ying Huak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irou Beiji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ying Huak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irou Beiji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ying Hua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79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4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4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4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肢线圈组件,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的外表为硬壳结构,其下表面曲度和床台相吻合,其上表面的曲线符合人体臀部和下肢的外形。上半部分为半柔性结构。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两侧安装有连接结构,使得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侧分别相连而固定。由此,相比现有的下肢线圈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组件能更贴合受试者,从而提高成像的信噪比。同时,为了扩大成像范围,看到更完整的下肢图像,成像区域扩展到了人体臀部或下腹部,由于人体臀部和腿部结构外形大不相同,分别针对腿部和下腹部或臀部的两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线圈通道布局,从而达到各个区域的图像最优。

Description

下肢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下肢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英文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缩写为MRI)的基本原理为:人体组织内的某些原子,例如氢原子会因自旋运动并产生磁矩,可以看作一个个小磁体,这些小磁体在固定静磁场作用下会产生定向排列并以同一个特定频率绕磁场方向进动;此时,当外加一个相同频率的射频脉冲时,这些氢原子吸收一定能量而产生共振,自旋方向在射频脉冲作用下发生偏转;射频脉冲消失后,这些氢原子都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恢复过程中,会释放出射频能量及改变自旋方向;此时对这些氢原子产生的射频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利用这些采集的信号进行图像重建,就可以得到人体组织的图像。上述过程中,射频线圈主要用来发射射频脉冲以及采集磁共振射频信号。线圈能影响图像的信噪比、分辨率和均匀性,对磁共振系统的成像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磁共振扫描时,通常由多个射频线圈单元(电路回路)采集人体一个部位的磁共振信号,线圈单元的外部包裹有绝缘材料形成一个线圈组件。
采集磁共振信号的射频线圈越贴近人体组织,所采集的磁共振信号质量越好,成像的信噪比越高,因此设计出了各种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局部射频线圈组件,例如头部线圈组件、脊柱线圈组件、手腕线圈组件、脚踝线圈组件、下肢线圈组件等等。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下肢线圈结构及使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肢线圈组件102被相对固定于病床105上,所述下肢线圈组件102的下部(即位于患者101背面的部分)为一个刚性的壳体,将所述下肢线圈组件102的上部放到患者101身上并通过固定绑带104将其固定在患者101身上以及病床上。
现有的下肢线圈组件有如下缺点:
1)下肢线圈组件102的刚性壳体部分高度较高,尽管线圈上部分有一定的柔性,也不能很好的贴合患者101的下肢,从而影响成像的信噪比;并且布置该线圈组件时,将固定绑带104系紧的过程较为费时,从而增加了操作的复杂程度,影响了磁共振系统的使用效率;
2)由于下肢线圈组件102只能覆盖腿部,如果同时要看下腹部和臀部与大腿的结合部位的图像,需要另加一个腹部线圈103,这也增加了布置线圈组件的时间。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下肢线圈组件,能够较好的贴合下肢,提高成像信噪比,同时能够在包含下肢的大范围内成像,并减少布置线圈组件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下肢线圈组件,能够较好地贴合下肢,提高成像信噪比,同时能够在包含下肢的大范围内成像,并减少布置线圈组件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线圈组件,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线圈通道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呈现上下对称的分布且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个部分中呈现左右对称的分布。所述下半部分的外表为硬壳结构,其下表面曲度和床台相吻合,其上表面的曲线符合人体臀部和下肢的外形。所述上半部分为半柔性结构。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两侧安装有连接结构,使得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侧分别相连而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是带尼龙搭扣的绑带。
优选地,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每侧安装有两组连接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上半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之间连接有用于传递电力与信号的多芯电缆,并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硬壳结构的一角安装有用于给所述下肢线圈组件提供电力及信号的总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组件在使用时,安放到床台上,受试者躺在所述下半部分的硬壳结构之上,将所述上半部分轻放于受试者之上,通过两侧的连接结构将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下半部分分别包括腿部区域和下腹部或臀部区域,所述的两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线圈通道布局。例如,所述腿部区域的线圈通道为分开的两组线圈通道,而所述下腹部或臀部区域的线圈通道采用整体阵列的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组件中,在下半部分中,硬性的外壳可以保护里面的线圈通道不会受外力压迫而损坏,适应人体形状的上表面设计可以使线圈各通道更贴近人体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侧的连接结构在线圈不使用时可将上下两部分固定到一起,便于线圈组件搬移。这个上下的连接结构可以是尼龙搭扣或其它类似的连接固定装置。此外,上半部分在电气上和下半部分通过一根多芯电缆相连,用于给线圈组件提供电力及传输信号的总电缆则安装在下半部分硬壳的一角。
本线圈组件使用时,先将整个线圈组件安放到床台上,打开一侧的连接结构,将上半部分掀开,待受试者在线圈的下半部分硬壳之上按需要的位置躺好后,再将上半部分线圈轻放于人体之上,通过两侧的连接结构与下半部分固定在一起。
本线圈组件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优点。
本线圈组件的上下两部分两侧分别具有互相配合的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由于上部分是柔性的且直接浮搁在受试者身上,下部分的上表面也按人体臀部及腿部外形尺寸而设计,上下部分固定连接好后,相比现有的下肢线圈组件能更贴合受试者,从而提高成像的信噪比。
为了扩大成像范围,看到更完整的下肢图像,本线圈组件的成像区域扩展到了人体臀部或下腹部,由于人体臀部和腿部结构外形大不相同,本线圈组件相应的两个区域也采用不同的线圈通道布局,从而达到各个区域的图像最优。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下肢线圈结构及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下半部分硬壳结构与内部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201包括成像时置于床台上位于受试者下肢背面的下半部分202,以及置于受试者下肢正面的上半部分203。
上半部分203是半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上表面固定有用于上下连接的绑带204,绑带内侧有尼龙搭扣的钩面,可以与固定在下半部分202外侧的尼龙搭扣毛面相粘接。在上半部分203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有一根带尼龙搭扣的绑带204,与之相对应,下半部分202左右两侧至少分别有一处尼龙搭扣的毛面。在具体实施中,上述上半部分203两侧分别有两根绑带,下半部分202两侧分别有两处尼龙搭扣毛面。这种半柔性线圈组件加绑带、尼龙搭扣的连接结构,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受试者,让线圈组件的各部分紧贴受试者下肢表面,以达到最优的成像效果。
上半部分线圈的供电及信号传输通过多芯电缆205与下半部分202相连。与成像系统相连的线圈总电缆206安装在下半部分202的一角。
实际使用中,要完整的看到人的下肢图像,线圈必须能较好的接收下腹部(臀部)的信号,考虑到人体结构(腹部不能左右分开)及受试者舒适度,线圈组件的外形及通道单元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了不同的设计。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下半部分硬壳结构与内部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以下半部分为例,如图3所示,靠近腹部的202A区域采用整体阵列303设计,相邻通道单元间互有部分重叠,以抵消线圈之间的磁场耦合;靠近脚的202B区域采用分开的两组线圈304设计,这样能尽量减小每个线圈单元的面积,同时结合线圈外壳部分的弧形曲面设计,这样在扫描时能尽量接近人体,从而得到较高的图像信噪比。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上半部分的线圈单元布局302和下半部分的线圈单元布局301基本是对称的,整个线圈组件的通道单元布局如图4所示。
图3、4中所示意的线圈通道单元布局是根据16通道的成像系统来设计的,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比如增加或减少某些部分线圈单元的数量,改变阵列单元之间去耦的方式,改变线圈上下部分之间的绑带数量或固定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实施情形。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而做出更多的应用,而这些应用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下肢线圈组件,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线圈通道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呈现上下对称的分布且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个部分中呈现左右对称的分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半部分的外表为硬壳结构,其下表面曲度和床台相吻合,其上表面的曲线符合人体臀部和下肢的外形;
所述上半部分为半柔性结构;
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两侧安装有连接结构,使得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侧分别相连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是带尼龙搭扣的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每侧安装有两组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之间连接有用于传递电力与信号的多芯电缆,并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硬壳结构的一角安装有用于给所述下肢线圈组件提供电力及信号的总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
使用时,所述下肢线圈组件安放到床台上,受试者躺在所述下半部分的硬壳结构之上,将所述上半部分轻放于受试者之上,通过两侧的连接结构将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部分包括腿部区域和下腹部区域,所述下半部分包括腿部区域和臀部区域,所述腿部区域和所述下腹部或臀部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线圈通道布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区域的线圈通道为分开的两组线圈通道,而所述下腹部或臀部区域的线圈通道采用整体阵列的分布。
CN201621057958.5U 2016-09-14 2016-09-14 下肢线圈组件 Active CN206114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7958.5U CN206114881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下肢线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7958.5U CN206114881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下肢线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4881U true CN206114881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2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7958.5U Active CN206114881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下肢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4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6829A (zh) * 2018-01-02 2018-06-29 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 颈胸联合成像线圈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6829A (zh) * 2018-01-02 2018-06-29 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 颈胸联合成像线圈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9787B2 (en) Garment MRI antenna array
US9002431B2 (en) Garment MRI antenna array
US11567153B2 (en) Systems for a radio frequency coil for MR imaging
US7999548B1 (en) Dual lower extremity MRI coil array with simultaneously independent MRI signal detection from both legs
US20190154775A1 (en) Flexible radio frequency coil array with detachable straps for mr imaging
CN108226829A (zh) 颈胸联合成像线圈组件
CN101950006A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头颈联合射频线圈装置
US20200408860A1 (en) Systems for a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CN202891922U (zh) 用于磁共振影像系统的多功能线圈装置
CN202776302U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肩线圈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8828478A (zh) 头颈胸联合成像线圈组件
CN206114881U (zh) 下肢线圈组件
CN205193262U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脚踝线圈组件
SE9904663D0 (sv) Device for compression of the neck spine for medical imaging purposes
Bydder et al. Use of closely coupled receiver coils in MR imaging: practical aspects
CN203385840U (zh) 一种用于颈肩部及上肢磁共振成像的局部线圈装置
CN208740971U (zh) 磁共振成像眼部线圈装置
CN209172306U (zh) 磁共振肛部线圈及其磁共振系统
CN203204138U (zh) 一种磁共振线圈系统
CN106324535B (zh) 一种用于超极化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肺部射频线圈背心
CN205193254U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脚踝线圈
US20180149718A1 (en) Wearable shoulder coil
CN203433100U (zh) 一种下肢线圈组件
CN220477584U (zh) 肩关节磁共振检查用辅助水袋装置
US20090124888A1 (en) Wing Design for RF Coil for MRI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courtyard 9, Yongtai North Street,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IROU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SIMAGING HEALTHC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9 Yongtai North Street,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IROU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SIMAGING HEALTHCARE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