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0178U -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 Google Patents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0178U
CN206110178U CN201621152815.2U CN201621152815U CN206110178U CN 206110178 U CN206110178 U CN 206110178U CN 201621152815 U CN201621152815 U CN 201621152815U CN 206110178 U CN206110178 U CN 206110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layer
ground
corridor
gall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28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家伟
陈万涛
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528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0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0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0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该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包括并行设置的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所述地下廊道部分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地底的轨道交通层、地下综合管廊层和地下综合层,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任意相邻的两块板式桥墩之间设置有两层承重结构板,两层承重结构板将其所处的两块板式桥墩之间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分隔为混合车道专用舱、客车专用舱和开放式客车道;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外侧的地表面上设有人行道。通过合理设置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将车辆交通、轨道交通及综合管廊整合,综合利用廊道空间,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

Description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供电、给排水、道路、通信等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了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往往在城市地下建造一条或多条地下通行廊,将电力、通讯、热力和给排水等各种市政管线以及通行道路等一并纳入其中。
现有的城市地下通行廊的廊道主体直径较小,仅用于一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市政管线的布设,且没有和地下隧道交通整合;另外,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分离,没有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包括并行设置的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所述地下廊道部分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地底的轨道交通层、地下综合管廊层和地下综合层,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任意相邻的两块板式桥墩之间设置有两层承重结构板,两层承重结构板将其所处的两块板式桥墩之间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分隔为混合车道专用舱、客车专用舱和开放式客车道;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外侧的地表面上设有人行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轨道交通层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轨道交通专用舱。
进一步的是,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层包括至少两个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
进一步的是,所述地下综合层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地下综合舱。
进一步的是,所述混合车道专用舱、客车专用舱和开放式客车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墙。
进一步的是,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三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设置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将车辆交通、轨道交通及综合管廊整合,综合利用廊道空间,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地下综合管廊层和地下综合层,可分别用作电力舱、电信舱、燃气舱、无电综合管廊舱、水舱等,且可预留作为未来发展所需的拓展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轨道交通层110、轨道交通专用舱111、地下综合管廊层120、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地下综合层130、地下综合舱131、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开放式客车道161、人行道171、板式桥墩210、承重结构板220、防撞墙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包括并行设置的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所述地下廊道部分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地底的轨道交通层110、地下综合管廊层120和地下综合层130,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210,任意相邻的两块板式桥墩210之间设置有两层承重结构板220,两层承重结构板220将与该两层承重结构板220所处的两块板式桥墩210之间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分隔为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和开放式客车道161;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外侧的地表面上设有人行道171。
其中,轨道交通层110可布置多个轨道交通专用舱111,例如图1中轨道交通层110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轨道交通专用舱111,轨道交通专用舱111可供地铁、轻轨等通行。地下综合管廊层120包括至少两个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在图1中具有六个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可分别用作电力舱、电信舱、燃气舱、无电综合管廊舱、水舱等,且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还可预留作为未来发展所需的拓展空间。具体的,再如图1所示,地下综合层130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地下综合舱131。地下综合舱131可用作控制室,对地下廊道部分进行综合管理。
为了避免车辆通行意外时与板式桥墩210直接相撞,所述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和开放式客车道16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墙230。
如图1所示,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三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210。所述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和开放式客车道161各有两个。

Claims (6)

1.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包括并行设置的地下廊道部分和地上廊道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廊道部分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地底的轨道交通层(110)、地下综合管廊层(120)和地下综合层(130),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210),任意相邻的两块板式桥墩(210)之间设置有两层承重结构板(220),两层承重结构板(220)将其所处的两块板式桥墩(210)之间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分隔为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和开放式客车道(161);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外侧的地表面上设有人行道(1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层(110)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轨道交通专用舱(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层(120)包括至少两个地下综合管廊专用舱(1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综合层(130)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地下综合舱(1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车道专用舱(141)、客车专用舱(151)和开放式客车道(16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墙(230)。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廊道部分包括三块并排设置的板式桥墩(210)。
CN201621152815.2U 2016-10-24 2016-10-24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Active CN206110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2815.2U CN206110178U (zh) 2016-10-24 2016-10-24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2815.2U CN206110178U (zh) 2016-10-24 2016-10-24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0178U true CN206110178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2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2815.2U Active CN206110178U (zh) 2016-10-24 2016-10-24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01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037A (zh) * 2017-10-31 2018-03-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车辆交互通行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方法
CN1081309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墩板柱结合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037A (zh) * 2017-10-31 2018-03-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车辆交互通行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方法
CN1081309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墩板柱结合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ui et al. Underground space utilisation for urban renewal
CN103693045A (zh) 一种高架式城市交通系统
Macioszek E-mobility infrastructure in the Górnośląsko-Zagłębiowska Metropolis, Poland, and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CN206110178U (zh) 上下并行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Zhu et 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in China
CN207700219U (zh) 一种多舱室的综合管廊
CN102154964B (zh) 一种路网系统
CN102454141A (zh) 综合功能高效环保混钢结构立体道路
CN202227749U (zh) 轨道交通地下自动化停车场
CN202830734U (zh) 多功能廊桥
CN103661405A (zh)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全节点换乘车站
Zhang et al. Optimising the design of a limited-stop bus service for a branching network
CN204139677U (zh)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
CN105427357B (zh) 多方式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图形表达方法
Zou et al. Review on the theory and planning principle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CN206110177U (zh) 圆管式城市地下通行廊
CN102839599A (zh) 多功能廊桥
CN106013938A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104032633B (zh) 地铁站综合体交通组织与运行系统
Zhao et al. Development of new modality municip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Guangzhou—Group rapid transit system as supplementary linkage from Guangzhou city center to its eastern tourism zone
CN206110183U (zh) 大型双筒式城市地下通道
CN102400426A (zh) 一种分离式绿色交通系统装置的制备方法
Mahmud et al. Interchange facilities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 in Dhaka city
RU120684U1 (ru) Городской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эстакад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Zhu et al. Car-free concept in Changzhou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