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5286U -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5286U
CN206105286U CN201621173876.7U CN201621173876U CN206105286U CN 206105286 U CN206105286 U CN 206105286U CN 201621173876 U CN201621173876 U CN 201621173876U CN 206105286 U CN206105286 U CN 206105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ck
bushing
tooling sleeve
accommodation space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38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38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05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5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5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装置包括一工装套,其设有一容置空间,且包括位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底板,底板上设有底孔,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衬套,底板用于支撑衬套,底孔可供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穿过,工装套包括沿底孔的周向排布的若干分工装,若干分工装可拆卸地连接,容置空间内设有加热部件,加热部件用于加热置于工装套内的衬套。本实用新型利用带加热部件的工装套完成衬套的垂直红套,先对准,再加热,自上而下,套装一步到位,操作简单方便,不易造成失误;底板支撑,加热后的衬套不易变形,套装到位后再完全冷却,避免衬套未到位即冷缩固定,避免材料浪费。

Description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船舶一般采取尾轴、螺旋桨作为推进机构。对于水润滑的尾轴,需要在尾轴本体上安装铜/不锈钢衬套,衬套采用红套的方法安装,即根据配合过盈量(一般过盈0.30mm)加工尾轴外径和衬套内孔,然后加热衬套使其内孔膨胀,内孔内径超过尾轴外径约2mm左右,迅速将衬套套入尾轴外圆上,待衬套冷却后收缩,即可固定在尾轴外圆上。
现有技术中衬套红套采用的是横套法,横向设置两个支点安放尾轴,其中第一支点位于尾轴前端,第二支点位于尾轴后端;衬套横向放置并加热;当衬套加热膨胀达到需要的直径后,将衬套吊起,衬套中心横向对准尾轴中心进行套装,套装需要分几步进行:第一步,将衬套套入尾轴至第一支点前;第二步,顶紧尾轴后端,把第一支点移到衬套前;第三步,将衬套继续往第二支点的方向套入到位。
而横套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衬套加热膨胀到尺寸后,需要去掉加热电源再进行套装,去掉加热电源后膨胀的衬套会冷缩,因此留给套装的时间不多,但横套法的套装需要三步才能完成,操作复杂,容易出现失误;若未套装到位,衬套即冷缩固定在尾轴上,衬套只能作废,造成材料浪费,施工周期延长;
2、将已经加热的衬套中心横向对准尾轴中心,操作有难度;
3、加热后金属制成的衬套会软化,横向吊起时衬套会发生整体弯曲、内孔变形,易造成红套失败,衬套作废,造成材料浪费,施工周期延长。
综上,现有的横套法具有操作复杂、易造成材料浪费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横套法操作复杂、易造成材料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工装套,所述工装套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工装套包括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底孔,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衬套,所述底板用于支撑衬套,所述底孔可供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穿过,所述工装套包括沿所述底孔的周向排布的若干分工装,若干所述分工装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置于工装套内的衬套。
较佳地,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位于所述工装套的上表面,若干所述分工装为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孔两侧的左工装、右工装。
上述开口位置方便衬套的放置,左工装、右工装的设置在达到分工装可拆卸目的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较佳地,所述左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工装、第二左工装、第三左工装,所述右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右工装、第二右工装、第三右工装,所述第一左工装、第一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左工装、第二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三左工装、第三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工装套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便于加热部件的分段拆卸,便于根据需要对衬套的不同段进行先后冷却,达到更佳固定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工装套的上方设有若干工装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吊运横梁,所述吊运横梁的上方设有上眼板,所述吊运横梁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工装眼板对应的下眼板,所述工装套通过所述工装眼板悬挂于所述下眼板,所述吊运横梁通过所述上眼板悬挂于吊运设备。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简单,借助吊运横梁完成工装套的悬挂。
较佳地,所述工装套的外壁设有贯穿所述外壁的线孔,所述线孔可供加热部件的电源线通过。
采用上述设置,便于加热部件的布局。
较佳地,所述工装套的外壁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壁的定位孔,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定位部件,若干所述定位部件分别设于若干所述定位孔且可相对所述定位孔移动,所述定位部件的一端用于抵接置于工装套内的衬套,以完成衬套的定位。
采用上述设置,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即可调整衬套的位置;定位部件可以微调,便于精确对准衬套的中心与工装套的中心。
较佳地,所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螺栓以及定位片,所述定位螺栓旋设于所述螺纹孔,所述定位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螺栓的末端。
采用上述设设置,定位螺栓的末端位于工装套内,而定位螺栓、螺纹孔的尺寸根据工装套大小设置,定位片的尺寸可以大于定位螺栓的截面,以更好地实现定位。
较佳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抱箍以及固定座,待安装衬套的零件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定位抱箍可套设于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用于限制所述工装套的向下运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利用带加热部件的工装套完成衬套的垂直红套,先对准,再加热,自上而下,套装一步到位,操作简单方便,不易造成失误;底板支撑,加热后的衬套不易变形,套装到位后再完全冷却,避免衬套未到位即冷缩固定,避免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衬套垂直红套操作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工装套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工装套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定位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吊运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定位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衬套垂直红套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套
200:工装套
210:容置空间
220:底板
221:底孔
230:加热部件
241:第一左工装
242:第二左工装
243:第三左工装
251:第一右工装
252:第二右工装
253:第三右工装
260:工装眼板
270:线孔
280:定位孔
290:定位部件
291:定位螺栓
292:定位片
300:吊运横梁
310:上眼板
320:下眼板
400:定位抱箍
500:固定座
600:尾轴
700:地坑
800:吊车
L:定位抱箍的上表面到尾轴的上端面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衬套100垂直红套的装置,包括一工装套200。还包括一吊运横梁300。以及定位抱箍400以及固定座500。衬套100放置在工装套200内。待安装衬套的零件(本实施例中为尾轴600)垂直固定于固定座500。固定座500位于地坑700内。工装套200通过钢丝绳、吊运横梁300悬挂于吊运设备(本实施例中为吊车800)。定位抱箍400则套设于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用于限制工装套200的向下运动。帮助限定衬套100的安装位置。
如图2-3所示,工装套200设有一容置空间210,工装套200包括位于容置空间210底部的底板220,底板220上设有底孔221,容置空间210用于容纳衬套100,底板220用于支撑衬套100,底孔221可供待安装衬套的零件(尾轴600)穿过。容置空间210的开口位于工装套200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底孔221为圆孔,底孔221的直径大于衬套100的内径、小于衬套100的外径。尾轴600可以穿过底孔221。
工装套200包括沿底孔221的周向排布的若干分工装,若干分工装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若干分工装为位于容置空间210、底孔221两侧的左工装、右工装。左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工装241、第二左工装242、第三左工装243,右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右工装251、第二右工装252、第三右工装253。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左工装242、第二右工装252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
且本实施例中,底板220分为左底板、右底板,左底板与第三左工装243一体成型,右底板与第三右工装253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工装套200自上而下分为三段。其他实施例中,工装套200可自上而下分为四段、五段等,根据衬套100的长度进行变更。
容置空间210内设有加热部件230,加热部件230用于加热置于工装套200内的衬套100。工装套200的外壁设有贯穿外壁的线孔270,线孔270可供加热部件230的电源线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右工装251、第二右工装252、第三右工装253均设有线孔270,线孔270为一字孔。加热部件230为电热丝陶瓷加热板。
工装套200的外壁设有若干贯穿外壁的定位孔280,装置还包括若干定位部件290,若干定位部件290分别设于若干定位孔280且可相对定位孔280移动。定位部件290的一端用于抵接置于工装套200内的衬套100,以完成衬套100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的外壁设有4个定位孔280,且它们沿工装套200的周向均匀分布。同样地,第二左工装242、第二右工装252的外壁也设有4个定位孔280,沿工装套200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一定位孔280设有一定位部件290,如图4所示。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的外壁设有4个定位孔280,沿工装套200的周向均匀分布。
定位孔280为螺纹孔。参见图5,定位部件290包括定位螺栓291以及定位片292,定位螺栓291旋设于螺纹孔,定位片292可拆卸地连接于定位螺栓291的末端。本实施例中,定位片292为圆片。
参见图1、2、6,工装套200的上方设有若干工装眼板260。吊运横梁300的上方设有上眼板310,吊运横梁300的下方设有与工装眼板260对应的下眼板320。工装套200通过工装眼板260悬挂于下眼板320,吊运横梁300通过上眼板310悬挂于吊运设备。如前所述,工装套200通过钢丝绳、吊运横梁300悬挂于吊车800。
定位抱箍400的结构如图7所示,市购可得。使用时,两部分松开后套设于尾轴600,再拧紧螺丝,抱紧即可。
如图8所示,一种衬套100垂直红套的方法,其使用如上的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000:将衬套100置于工装套200内;
2000:将工装套200运送至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的上方;
3000:接通加热部件230的电源,对衬套100进行加热,直至衬套100膨胀至设定尺寸,切断加热部件230的电源;
4000:将工装套200下降至安装位置,使得衬套100套设于零件;
5000:将分工装分离,移除加热部件230,冷却衬套100,完成衬套100的安装。
步骤1000具体为:
第一步:在衬套100外周上包裹电热丝陶瓷加热板,将若干定位螺栓291分别安装到定位孔280中,定位片292安装到定位螺栓291的末端;
第二步:将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合抱在衬套100和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组合体的下部,底板220托住衬套100,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用螺栓螺母固定,下部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的电源线从第三右工装253的线孔270中穿出;
第三步:将第二左工装242、第二右工装252合抱在衬套100和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组合体的中部,第二左工装242、第二右工装252用螺栓螺母固定,中部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的电源线从第二右工装252的线孔270中穿出,第二左工装242、第三左工装243用螺栓螺母固定,第二右工装252、第三右工装253用螺栓螺母固定;
第四步:将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合抱在衬套100和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组合体的上部,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用螺栓螺母固定,上部电热丝陶瓷加热板的电源线从第一右工装251的线孔270中穿出,第一左工装241、第二左工装242用螺栓螺母固定,第一右工装251、第二右工装252用螺栓螺母固定;
第五步:调节各定位螺栓291,使得衬套100的中心与工装套200的中心基本对齐。
步骤2000中,待安装衬套的零件垂直固定于固定座500,固定座500位于地坑700内。其固定过程为:在地坑700底部安装固定座500,将尾轴600垂直吊运到地坑700的固定座500上,借助尾轴600联轴器法兰端面的螺纹孔将尾轴600固定于固定座500,使尾轴600垂直固定在地坑700的底部。
步骤2000具体为:
第一步:将上眼板310与吊车800的吊钩连接;
第二步:测量尾轴600上定位抱箍的上表面到尾轴的上端面的距离L(如图1所示),选择钢丝绳的长度为L减去工装套200的长度;
第三步:用钢丝绳分别将对应的下眼板320与工装眼板260连接;
第四步:开动吊车800,将工装套200吊到距离尾轴600上端高处,使衬套100的中心对准尾轴600的中心。
步骤4000中,工装套200的下表面与定位抱箍400接触时,到达衬套100的安装位置。到达衬套100的安装位置后,旋松定位螺栓291;并等待一段时间,使得衬套100缓慢地初步冷却。
步骤50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拆除位于工装套200中部的第二左工装242、第二右工装252,移除中部的加热部件230,冷却中部的衬套100,此时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悬挂于吊运设备,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由定位抱箍400支撑;
第二步:拆除位于工装套200上部的第一左工装241、第一右工装251以及位于工装套200下部的第三左工装243、第三右工装253,移除上部和下部的加热部件230,进一步冷却上部和下部的衬套100,完成衬套100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工装套,所述工装套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工装套包括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底孔,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衬套,所述底板用于支撑衬套,所述底孔可供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穿过,所述工装套包括沿所述底孔的周向排布的若干分工装,若干所述分工装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置于工装套内的衬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位于所述工装套的上表面,若干所述分工装为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孔两侧的左工装、右工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工装、第二左工装、第三左工装,所述右工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右工装、第二右工装、第三右工装,所述第一左工装、第一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左工装、第二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三左工装、第三右工装对应设置且可拆卸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套的上方设有若干工装眼板,所述装置还包括吊运横梁,所述吊运横梁的上方设有上眼板,所述吊运横梁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工装眼板对应的下眼板,所述工装套通过所述工装眼板悬挂于所述下眼板,所述吊运横梁通过所述上眼板悬挂于吊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套的外壁设有贯穿所述外壁的线孔,所述线孔可供加热部件的电源线通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套的外壁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壁的定位孔,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定位部件,若干所述定位部件分别设于若干所述定位孔且可相对所述定位孔移动,所述定位部件的一端用于抵接置于工装套内的衬套,以完成衬套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螺栓以及定位片,所述定位螺栓旋设于所述螺纹孔,所述定位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螺栓的末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抱箍以及固定座,待安装衬套的零件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定位抱箍可套设于待安装衬套的零件,用于限制所述工装套的向下运动。
CN201621173876.7U 2016-10-26 2016-10-26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Active CN206105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3876.7U CN20610528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3876.7U CN20610528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5286U true CN206105286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2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3876.7U Active CN206105286U (zh) 2016-10-26 2016-10-26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052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7774A (zh) * 2018-09-22 2019-01-29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艏侧推联轴器红套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7774A (zh) * 2018-09-22 2019-01-29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艏侧推联轴器红套工装
CN109277774B (zh) * 2018-09-22 2020-12-04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艏侧推联轴器红套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4159A (zh)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及衬套垂直红套的方法
CN105834603B (zh) 一种自动式防止焊接缩颈的装置
CN105499891B (zh) 一种三点球面支承的焊接方法
CN206105286U (zh) 用于衬套垂直红套的装置
CN105803170B (zh) 一种铝合金筒形件喷淋淬火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52549A (zh) 一种核辐射环境下的吊挂伸缩筒与机械手臂快速拆装系统
CN106572546A (zh) 一种可调的整体式平板型石英灯加热器结构
CN106086318A (zh) 热处理工装
CN204211336U (zh) 一种用于大尺寸飞轮吊装的运输装置
CN110104545B (zh) 一种管板组件起吊翻身工装及起吊翻身方法
CN207596888U (zh) 一种用于转炉体的球铰支撑装置
CN113278788B (zh) 一种用于焊缝残余应力消除的复合装置及方法
CN112981061A (zh) 一种阀门加工用具有防烫结构的热处理装置
CN1701908A (zh) 托圈耳轴热镶装方法
CN216190299U (zh) 重型联轴器轴套热装装置
CN206015019U (zh) 一种不锈钢热处理炉
CN205347625U (zh) 一种多晶铸锭炉及其吊装装置
CN205527626U (zh) 内燃机气缸盖翻滚装置
CN106086317A (zh) 热处理方法
CN106563916A (zh) 一种轴段铜套热套工装
CN206935440U (zh) 一种离心管用加热固定架
CN206973895U (zh) 一种大型滚动轴承油浴加热器
CN204148805U (zh) 一种电加热红套笼
CN205057473U (zh) 联轴器装配工装
CN110480242A (zh) 蒸汽发生器给水环组件装焊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