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8580U -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8580U
CN206098580U CN201621142769.8U CN201621142769U CN206098580U CN 206098580 U CN206098580 U CN 206098580U CN 201621142769 U CN201621142769 U CN 201621142769U CN 206098580 U CN206098580 U CN 206098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onnection sheet
battery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27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日星
张火成
王永武
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to CN2016211427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8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8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8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8)和开口向下的测试保护套(5),所述测试保护套(5)套在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部外壁;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部具有电池盖板(80),所述电池盖板(80)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所述测试保护套(5)中插入有两个测试连接片(7),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7)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相焊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对测试连接片进行固定定位,保证测试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电池端子紧密贴合,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发生的风险,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保证对锂离子电池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交通运输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能源模式,而锂离子电池因其绿色环保,高能量输出等特性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世界范围内相关行业都对锂离子电池在此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不仅在移动式通讯设备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是目前各大电池厂家发展的主要方向。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二次电池和发展最快的化学储能电源,其广泛应用,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锂离子电池的测试是生产、应用和技术改进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高效、准确和安全的测试至关重要。
对于具有平面端子的方型锂离子电池,测试时需焊接测试连接片。这时候,测试连接片在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端子上位置的固定以及测试连接片与电池端子贴合的紧密度,将直接影响对测试连接片进行焊接的效率、一致性以及强度等,进一步影响电池的过流及性能测试结果。同时,由于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暴露在外,也增加了测试连接片焊接和电池测试等过程中,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出现短路的风险。
目前,测试连接片的位置靠绝缘胶带固定,不仅效率低,而且一致性差且易造成浪费。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有效的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连接片进行固定定位,且保证测试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端子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在测试连接片焊接和电池测试等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发生的风险,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可以有效的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连接片进行固定定位,且保证测试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端子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在测试连接片焊接和电池测试等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发生的风险,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能够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开口向下的测试保护套,所述测试保护套套在所述电池本体的上部外壁;
所述电池本体的顶部具有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测试保护套中插入有两个测试连接片,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相焊接。
其中,所述测试保护套的底部具有一个下凹的电池容纳槽,所述电池容纳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电池本体上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测试保护套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开有一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之间开有一个椭圆形的防爆孔。
其中,所述测试保护套的壁厚为2mm;
所述测试保护套底部的电池容纳槽的深度为所述电池本体纵向高度的三分之一。
其中,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在其后侧和靠近所述防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固定槽,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朝向测试连接片放入孔的一侧水平开口;
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在远离所述防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定位筋。
其中,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为直角型的槽,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的槽深1~2mm;
所述定位筋为条形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的高度与所述测试连接片的高度一致。
其中,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前端在靠近防爆孔的方向还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弯折孔。
其中,所述测试连接片弯折孔为U型的开口。
其中,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的形状、大小大于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形状、大小。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可以有效的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连接片进行固定定位,且保证测试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端子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在测试连接片焊接和电池测试等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发生的风险,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能够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在未插入测试连接片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中具有的测试保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在将要插入测试连接片到测试保护套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在已插入测试连接片到测试保护套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测试连接片固定槽,2为定位筋,3为测试连接片弯折孔,4为防爆孔,5为测试保护套,7为测试连接片,8为电池本体,9为焊接区域,10为电池端子测试区域,50为测试连接片放入孔,80为电池盖板,81为正极端子,82为负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8和开口向下的测试保护套5,所述测试保护套5套在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部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部具有电池盖板80,所述电池盖板80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
所述测试保护套5中插入有两个测试连接片7,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7分别与所述电池本体1顶部的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相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底部具有一个下凹的电池容纳槽,所述电池容纳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电池本体8上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开有一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之间开有一个椭圆形的防爆孔4,所述防爆孔4位于与所述电池本体8的防爆阀相对应的位置上,以便于在电池的防爆阀开启时及时释放出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壁厚优选为2mm;所述测试保护套5底部的电池容纳槽的纵向高度(即深度)优选为所述电池本体8纵向高度的三分之一,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发生短路,以及防止负极端子与电池本体8的壳体之间出现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在其后侧和靠近所述防爆孔4的一侧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朝向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的一侧水平开口(即开口水平向前);
具体实现上,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为直角型的槽,槽深1~2mm,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的直角处与所述正极端子81或者负极端子82的直角边缘贴合,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的下端与所述电池盖板80贴合,用来固定测试连接片7的位置。
具体实现上,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在远离所述防爆孔4的一侧具有一个定位筋2,所述定位筋2为条形的定位筋,其高度与所述测试连接片7的高度保持一致,优选为1~2mm,所述条形定位筋2用以协助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以进一步固定测试连接片7的位置,并保证两个测试连接片7与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贴合紧密。
具体实现上,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前端在靠近防爆孔4的方向还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弯折孔3,所述测试连接片弯折孔3为U型的开口。以便于对该保护结构(具体为所述测试保护套5)进行卸除,重复使用。
具体实现上,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的形状、大小大于所述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的形状、大小,从而在测试连接片7插入后,电池的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留有部分的未覆盖处,便于再测试电压的内阻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材质优选为采用添加阻燃剂的四氟乙烯(PFA)、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材料,且通过机械加工、一次注塑加工或3D打印加工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保护套5中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测试连接片和电池本体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下面对测试保护套、测试连接片与电池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测试保护套5与电池本体8进行紧密组装,其中测试保护套5中的两个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分别与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边缘紧密贴合;
2、将测试连接片7沿着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和条形定位筋2插入,保证测试连接片7的位置固定且与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紧密贴合;
3、在测试连接片7后端的焊接区域9,进行测试连接片7和电池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之间的焊接,然后向上弯折测试连接片7;
4、将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未被测试保护套覆盖的区域(即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的形状大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暴露的区域),作为电池端子测试区域10,可进行电池的电压和内阻等测试,弯折后的测试连接片7可与外部的电池测试设备连接,以进行其他测试;
5、测试保护套5覆盖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表面以及电池壳体的四分之一,能有效防止短路的发生。测试完成后,图2中的测试连接片弯折孔3可保证该测试保护套5顺利取下并用于其他电池,实现重复利用。
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可以固定测试连接片的位置,保证其与电池的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紧密贴合,便于测试连接片与电池端子之间的焊接;
2、能够有效防止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对于壳体带电的电池可防止负极与电池壳体之间发生短路;
3、能够提高电池测试连接片的焊接效率、一致性以及测试的准确性、安全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测试保护套。
因此,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可以有效的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连接片进行固定定位,且保证测试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端子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在测试连接片焊接和电池测试等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短路发生的风险,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能够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8)和开口向下的测试保护套(5),所述测试保护套(5)套在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部外壁;
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部具有电池盖板(80),所述电池盖板(80)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
所述测试保护套(5)中插入有两个测试连接片(7),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7)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相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底部具有一个下凹的电池容纳槽,所述电池容纳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电池本体(8)上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开有一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所述两个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之间开有一个椭圆形的防爆孔(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保护套(5)的壁厚为2mm;
所述测试保护套(5)底部的电池容纳槽的深度为所述电池本体(8)纵向高度的三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在其后侧和靠近所述防爆孔(4)的一侧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朝向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的一侧水平开口;
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在远离所述防爆孔(4)的一侧具有一个定位筋(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为直角型的槽,所述测试连接片固定槽(1)的槽深1~2mm;
所述定位筋(2)为条形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2)的高度与所述测试连接片(7)的高度一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前端在靠近防爆孔(4)的方向还具有一个测试连接片弯折孔(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片弯折孔(3)为U型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片放入孔(50)的形状、大小大于所述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的形状、大小。
CN201621142769.8U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206098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2769.8U CN206098580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2769.8U CN206098580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8580U true CN206098580U (zh) 2017-04-12

Family

ID=5997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2769.8U Active CN206098580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8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99A (zh) * 2021-09-24 2022-01-04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制造方法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99A (zh) * 2021-09-24 2022-01-04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制造方法及用电设备
CN113889699B (zh) * 2021-09-24 2023-09-1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制造方法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9528B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
CN102738428B (zh) 二次电池
CN206293502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封装结构
CN206098580U (zh) 一种具有测试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CN106207287A (zh) 一种旧铅酸电池检测修复器
CN205355922U (zh) 可快速充电的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8931156U (zh) 一种为电动汽车自动匹配快速充电的储能装置
CN207338526U (zh) 电芯及二次电池
CN211743216U (zh) 一种软包电芯封装结构
CN206059476U (zh) 一种软包装端子保护结构
CN20901617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电池包
CN106207039A (zh) 一种基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的模块成组结构
CN202663162U (zh) 采用多点焊接固定的定位终端
CN205900719U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组
CN202495546U (zh) 一种锂电池化成夹具
CN206332066U (zh) 一种钢壳盖板
CN206401419U (zh) 一种提高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CN20287187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测试保护结构
CN205900682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顶封单面极耳开槽封头
CN20600385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7398194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盖板正极端板激光焊接通孔结构
CN201590459U (zh) 一种保护板设置在电芯负极端的锂离子电池
CN202199982U (zh) 一种新型电池安全阀焊接定位装置
CN205834479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产品电阻焊接辅助治具
CN207398191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盖板正极端板激光焊接凹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1

Address after: 266500 Min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84 Tianjin Xiqing District Binhai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outer ring) 38 Haitai South Roa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