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9385U - 污泥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泥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9385U
CN206089385U CN201620802344.9U CN201620802344U CN206089385U CN 206089385 U CN206089385 U CN 206089385U CN 201620802344 U CN201620802344 U CN 201620802344U CN 206089385 U CN206089385 U CN 206089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pond
recovery system
mud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23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
魏宝庆
薛菲菲
宋桂江
汪大春
李占军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Huanghua Port Co ltd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023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9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9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9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物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收系统,该污泥回收系统包括:底部形成有污泥引导部(11)的污泥水回收池(10),该污泥引导部(11)的一侧为用于收集污泥水的高位置侧,另一侧为用于使所收集污泥水中的污泥汇集的低位置侧,从而能够对煤泥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提高煤污水处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

Description

污泥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物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煤污水的污泥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是,煤炭的生产和利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针对较大的煤炭堆场,通常都配套设置有煤污水沉淀池来对煤炭堆场洒水及下雨产生的煤污水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净水处理后回收利用。
但是,煤污水通过净水处理后会残留煤泥在煤污水沉淀池中,而现有技术中多通过人工清池进行处理。人工清池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而且效率低下,且容易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煤粉尘的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回收系统,该污泥回收系统能够对煤泥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提高煤污水处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回收系统,该污泥回收系统包括:底部形成有污泥引导部的污泥水回收池,该污泥引导部的一侧为用于收集污泥水的高位置侧,另一侧为用于使所收集污泥水中的污泥汇集的低位置侧。
优选地,所述污泥引导部包括斜面和在所述低位置侧形成的槽型污泥导出部。
优选地,所述污泥水回收池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收集车清洗装置,该收集车清洗装置包括翻卸工位和设置在所述翻卸工位上方的喷淋装置,所述翻卸工位用于供收集车停放并将喷淋后形成的污泥水引导至所述污泥水回收池中。
优选地,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还包括污泥晾晒池和将所述污泥水回收池的所述低位置侧的污泥排放到所述污泥晾晒池上的排泥装置。
优选地,该排泥装置包括污泥泵、连接在所述污泥泵上的吸泥管和排泥管,和用于控制所述污泥泵的污泥阀。
优选地,所述吸泥管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所述吸泥孔朝向所述污泥引导部底部;所述排泥管包括多个排放口,所述多个排放口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污泥晾晒池的上方,所述污泥晾晒池上设置有烘干装置。
优选地,所述污泥晾晒池包括用于滤过所述污泥的筛装置、位于所述筛装置下方的用于容纳滤下液体的回流池,和用于供工程机械通过或停留的承重通道,所述筛装置为倾斜状,位置较低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结构。
优选地,所述回流池位于地面以下,并设置有连通到所述污泥水回收池的回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泥晾晒池一端的承重斜面。
优选地,所述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筛装置两侧的承重梁,该承重梁之间的间隔相应于所述工程机械的轮距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部形成有污泥引导部的污泥水回收池,该污泥引导部能够使从煤炭堆场排水沟等处排放到污泥水回收池中的污泥水中较重的污泥能够在重力和水流推力的作用下,从高位置侧向低位置侧滑落,从而使污泥能够相对集中地汇集在低位置侧,便于煤泥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提高煤污水处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侧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俯视)。
附图标记说明
10 污泥水回收池 11 污泥引导部
12 槽型污泥导出部
20 排泥装置 21 污泥泵
22 吸泥管 23 排泥管
24 排放口
30 污泥晾晒池 31 筛装置
32 回流池 33 承重斜面
34 承重梁 35 回流通道
40 工程机械 50 收集车清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回收系统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且也与参考附图所示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回收系统,该污泥回收系统包括:底部形成有污泥引导部11的污泥水回收池10,该污泥引导部11的一侧为用于收集污泥水的高位置侧,另一侧为用于使所收集污泥水中的污泥汇集的低位置侧。因此,从煤炭堆场排水沟排入到该污泥水回收池中的污泥水中较重的污泥能够在重力和水流推力的作用下,从高位置侧向低位置侧滑落,从而使污泥能够相对集中地汇集在低位置侧。具体地,从高位置侧向低位置侧之间的高度变化既能够连续变化的直线关系,也能够为连续变化的抛物线等曲线关系等。
另外,从高位置侧向低位置侧之间的高度变化也能够具有部分为不连续变化的。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污泥引导部11包括斜面和在低位置侧形成为的槽型污泥导出部12。通过设置槽型污泥导出部12使低位置侧形成有阶梯式落差,从而能够很好地对沿底部斜面滑落而下的污泥进行汇集。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污泥水和污泥分别是指浓度较低的煤污液体,和浓度较高的煤污液体(污泥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污泥水回收池10,将以往直接排放到沉淀池中的污泥水能够在污泥水回收池10汇集而形成浓度较高且相对较易处理的污泥,从而提高了处理污泥水的效率。
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浓度较低的污泥水需要在沉淀池经较长时间才能沉积,本申请所述提供的污泥回收系统利用在高位置侧和低位置之间产生的重力和水流推力,使污泥能够相对集中,只利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形成较易处理污泥。而且,现有技术中污泥分散地沉积在池底,只能依靠人工清池,而利用本申请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不但提供了较易处理污泥,而且该污泥能够通过后述的排泥装置20、污泥晾晒池30和工程机械40进行就地晾晒收集,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满足港口的环境要求,同时还能实现污泥水(煤污液体)的回收利用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还能够利用传送带、工程机械40等实现连续作业,不但减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泥水的处理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回收系统中,污泥水回收池1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收集车清洗装置50,该收集车清洗装置50包括翻卸工位和设置在所述翻卸工位上方的喷淋装置,该翻卸工位用于供收集车停放并将喷淋后形成的污泥水引导至所述污泥水回收池10中。通过设置收集车清洗装置50,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不仅能够回收来自煤炭堆场排水沟的污泥水,而且还能够对往来于煤炭堆场的收集车进行清洗,集中清扫收集车上残余的煤粉,避免了收集车上残余的煤粉在回送途中飘落,而造成空气环境污染。
参见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回收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污泥水回收池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收集车清洗装置50,该翻卸工位的具体形式能够为设置在地面上的朝向污泥水回收池10倾斜的导流槽,也能够为上方排列有排水沟盖板的槽,该槽连通于污泥水回收池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还包括污泥晾晒池30和将污泥水回收池10的低位置侧的污泥排放到污泥晾晒池30上的排泥装置20。
污泥水回收池10和污泥晾晒池30的设置方式能够为多种,例如能够设置成使污泥水回收池10的低位置侧高于污泥晾晒池30中的筛装置31,从而能够通过在污泥水回收池10的低位置侧的壁部开设有作为排泥装置20的污泥引导口,使汇集在污泥回收池10的低位置侧中的污泥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污泥引导口导入到污泥晾晒池30中。
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排泥装置20包括污泥泵21、连接在污泥泵21上的吸泥管22和排泥管23,和用于控制污泥泵21的污泥阀。如图1-2所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污泥泵21设置在槽型污泥导出部12中,能够在槽型污泥导出部12中形成搅动,有利于污泥的排出。另外,由于污泥水回收池10和污泥晾晒池30之间通过吸泥管22和排泥管23连接,因此设置方式灵活多变,可以不受布置空间的限制,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地理环境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吸泥管22和排泥管23能够以多种形式设置,例如,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吸泥管22沿污泥水回收池10宽度方向布置,也可以沿平行于污泥水回收池10长度方向布置有多组。另外,所述排泥管23能够设置为在排泥主管上设置有多个排泥侧管,并在排泥侧管的一端开口上设置有喷头,该喷头能够作为下述排放口24,以使污泥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污泥晾晒池30上。
具体地,吸泥管22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该吸泥孔朝向污泥引导部11底部,从而能够在吸泥时产生一定吸引力,从而搅动槽型污泥导出部12,以便于污泥有效吸出。排泥管23包括多个排放口24,该多个排放口24均匀地分布在污泥晾晒池30的上方,该排放口24既能够如图2所示,在污泥晾晒池30长度方向上均布,也能够在污泥晾晒池30的一侧沿宽度方向均布,此时优选筛装置31倾斜设置,从而使来自排放口24的污泥被排放在倾斜的筛装置31的高处,污泥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筛装置31逐渐均布。
另外,污泥晾晒池30上设置有烘干装置,该烘干装置为吹风机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泥的晾晒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污泥晾晒池30包括用于滤过所述污泥的筛装置31、位于筛装置31下方的用于容纳滤下液体的回流池32,和用于供工程机械40通过或停留的承重通道。该筛装置31为倾斜状,位置较低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结构,从而能够使排水位置相对集中,便于收集。
具体地,筛装置31为现有技术中能够进行污泥隔筛的各种装置,例如通过在筛网上铺设细沙,或者振动筛。
另外该筛装置31也能够设置成传送带式,通过驱动装置使筛装置向下述承重斜面33一侧移动,并在经工程机械去除附着污泥后,旋转回送至上述排放口24一侧,从而实现连续作业。这样,污泥能够被排放在皮带输送机的一端,然后在皮带输送机的带动下向另一端移动,移动过程中利用下述吹风或进行其他烘干装置进行处理,以在进行到另一端是形成排除了水分的污泥。
如图1所示,回流池32位于地面以下,并设置有连通到污泥水回收池10的回流通道35,从而能够将经筛装置过滤后的滤出液(浓度较低的煤污液体)送回污泥水回收池而形成完整的循环。另外,回流通道35既能够将滤出液排放到污泥引导部的高位置侧,从而与其他煤炭堆场排水沟排入到该污泥水合流进行处理,也能够如图1所示,直接从槽型污泥导出部12上方排放,起到在搅动的目的。此处所述的地面是指与下述工程机械40行驶道路相应的高度,是为了保证用于承受工程机械40载荷的承重通道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优选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污泥晾晒池30一端的承重斜面33,以便于装载机、铲车等工程机械40进行污泥清除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还优选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筛装置31两侧的承重梁34,该承重梁34之间的间隔相应于工程机械40的轮距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晾晒池30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有多个筛装置31,例如,并排设置的两个。此时,承重梁34间隔设置有3条,其间距也与工程机械40的轮距相应,从而便于工程机械40驶入到污泥晾晒池30中进行污泥清除作业。如图1-2所示为污泥晾晒池30设置有1个筛装置31的例子,此时,筛装置31的两侧为两条承重梁34。承重斜面33和承重梁34能够由混凝土构成,以用于承受装载机的轮压。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能够通过设置带有污泥引导部11的污泥水回收池10,从而能够提高处理污泥水的效率,进而使规模化地煤粉尘处理成可能。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能够收集港口生产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污水、煤粉尘,包括煤堆场产生的煤污水,道路清扫、干式除尘器积煤斗清除产生的煤粉尘等,并把煤污水、煤粉尘进行收集集中处理,从而使港口码头、堆场道路等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煤粉尘久置二次污染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回收系统包括:
底部形成有污泥引导部(11)的污泥水回收池(10),该污泥引导部(11)的一侧为用于收集污泥水的高位置侧,另一侧为用于使所收集污泥水中的污泥汇集的低位置侧,所述污泥引导部(11)包括斜面和在所述低位置侧形成的槽型污泥导出部(12),
所述污泥水回收池(1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收集车清洗装置(50),该收集车清洗装置(50)包括翻卸工位和设置在所述翻卸工位上方的喷淋装置,所述翻卸工位用于供收集车停放并将喷淋后形成的污泥水引导至所述污泥水回收池(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收系统还包括污泥晾晒池(30)和将所述污泥水回收池(10)的所述低位置侧的污泥排放到所述污泥晾晒池(30)上的排泥装置(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泥装置(20)包括污泥泵(21)、连接在所述污泥泵(21)上的吸泥管(22)和排泥管(23),和用于控制所述污泥泵(21)的污泥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22)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所述吸泥孔朝向所述污泥引导部(11)底部;所述排泥管(23)包括多个排放口(24),所述多个排放口(24)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污泥晾晒池(30)的上方,所述污泥晾晒池(30)上设置有烘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晾晒池(30)包括用于滤过所述污泥的筛装置(31)、位于所述筛装置(31)下 方的用于容纳滤下液体的回流池(32),和用于供工程机械(40)通过或停留的承重通道,所述筛装置(31)为倾斜状,位置较低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池(32)位于地面以下,并设置有连通到所述污泥水回收池(10)的回流通道(3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泥晾晒池(30)一端的承重斜面(33)。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筛装置(31)两侧的承重梁(34),该承重梁(34)之间的间隔相应于所述工程机械(40)的轮距设置。
CN201620802344.9U 2016-07-27 2016-07-27 污泥回收系统 Active CN206089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2344.9U CN20608938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污泥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2344.9U CN20608938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污泥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9385U true CN206089385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67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2344.9U Active CN20608938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污泥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93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7850A (zh) * 2018-07-06 2019-11-01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约式污泥自动输配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7850A (zh) * 2018-07-06 2019-11-01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约式污泥自动输配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93595U (zh) 一种河道漂浮物清洁装置
CN102847348B (zh) 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
CN206089385U (zh) 污泥回收系统
CN207361857U (zh) 一种混凝土车的废水循环处理装置
CN208340198U (zh) 一种新型周边传动刮吸泥机
CN210145589U (zh) 一种矿山生活污水过滤装置
CN213668066U (zh) 一种含煤废水池可移动排泥装置
CN107626682B (zh) 高炉矿槽区域水清洗回收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1816904B1 (ko) 침사 및 부유물을 동시에 처리 가능한 대차형 침사처리장치
CN212067839U (zh) 一种带污泥回收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99354U (zh) 一种工程泥浆预处理系统
CN207277504U (zh) 捞渣装置及设有捞渣装置的弃流或分流井
CN208975349U (zh) 一种建筑垃圾污水处理装置
US3690039A (en) Portable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exhaust gases
CN206886718U (zh) 链条式刮渣机
CN202682862U (zh) 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
CN207829137U (zh) 一种高钢性洗车机废水及泥沙自动收集装置
CN205995093U (zh) 一种桁车式挖泥机
CN205347029U (zh) 可移动带式浓缩压滤整机
CN218306329U (zh) 一种斜管沉淀池冲洗装置
CN214359159U (zh) 一种输煤廊桥系统
CN213079307U (zh) 一种箱体自动喷淋及废水收集装置
CN212246525U (zh) 一种环保用污水除杂装置
CN212246735U (zh) 一种立式柜污泥处置装置
CN220091674U (zh) 一种洗矿机的杂质处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oneng Huanghua Por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HUANGHUA POR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