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7471U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7471U
CN206067471U CN201621087743.8U CN201621087743U CN206067471U CN 206067471 U CN206067471 U CN 206067471U CN 201621087743 U CN201621087743 U CN 201621087743U CN 206067471 U CN206067471 U CN 20606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shoe
electric automobile
automobile chassis
base plat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77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志平
苏雄杰
彭淳
王敬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77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盖板、电池模组、底板、一对纵梁及一对横梁,电池模组收容于底板、一对纵梁及一对横梁围成的空间;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蜂窝收容结构、基座及汇流板;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的蜂窝单元,基座包括多个基座单元,每个基座单元收容于一个蜂窝单元的一端并设有通孔;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一个蜂窝单元内并一端穿过对应的基座单元与汇流板电性连接;一对纵梁平行设置并在相对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收容槽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电池模组卡持于收容槽且汇流板位于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电池模组外设有包覆框并通过包覆框与收容槽相接;底板与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主要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拆除发动机等动力系统加载电池包,该方法没有将电池包融入底盘设计,由于电池包采用较厚的钢板而成为底盘的负担,还会导致底盘空间利用率低,防撞性能差,整车能量密度差,续航里程短。将汽车底盘与电池包融合一体化是未来可期的提升整车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
此外,当电池包中的某些单体电池出现问题时,直接更换问题电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电池包作为一个密封的整体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维修时需要将整个电池包拆卸下来,对更换电池来说很不方便。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以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电池包与底盘做融合设计、便于更换电池且密封性好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盖板、电池模组、底板、一对纵梁及一对横梁,所述电池模组收容于所述底板、所述一对纵梁及所述一对横梁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蜂窝收容结构、基座及汇流板;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的蜂窝单元,所述基座包括多个基座单元,每个基座单元收容于一个所述蜂窝单元的一端并设有通孔;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一个蜂窝单元内并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汇流板电性连接;所述一对纵梁平行设置并在相对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电池模组卡持于所述收容槽且所述汇流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电池模组外设有包覆框并通过所述包覆框与所述收容槽相接;所述盖板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抵靠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收容槽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底板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并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及第一固定孔密封配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收容槽下方的凹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底板之间并收容于所述凹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框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形成凸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对应于所述凸部的限位槽,所述凸部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板位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汇流板包括负极汇流层及正极汇流层,所述负极汇流层位于所述正极汇流层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之间并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过孔;所述正极汇流层向所述过孔一侧延伸形成导电凸起;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凸起及负极壳体,所述正极凸起与所述导电凸起电性接触,所述负极壳体通过一设置于对应基座单元内的金属片与所述负极汇流层电性接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相同且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为中空的正六棱柱。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单元的形状与所述蜂窝单元的形状保持一致且尺寸略小于所述蜂窝单元。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或者大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内还设有相交设置的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相比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将电池包与底盘做融合设计,充分利用了底盘空间,提升了整车能量密度;能够实现单体电池的快速更换,维修方便;此外,底板采用两道密封结构,密封性及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100,包括盖板10、电池模组20、底板30、一对纵梁40及一对横梁50。所述电池模组20收容于所述底板30、一对纵梁40及一对横梁50围成的空间并与所述一对纵梁40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池模组2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1、蜂窝收容结构22、基座23及汇流板24。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包括多个相同且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221,所述蜂窝单元221为中空状并用于收容单体电池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221为正六棱柱。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单元221的高度对应于或者略小于所述单体电池21的高度。所述蜂窝单元221的数量对应于或者多于所述单体电池21的数量,当所述蜂窝单元221的数量多于所述单体电池21时,部分蜂窝单元221可以不收容单体电池21。
所述基座23包括多个基座单元231,每个基座单元231收容于一个所述蜂窝单元221内且所述基座单元231的数量与所述蜂窝单元221的数量相同。所述基座单元231的形状与所述蜂窝单元221的形状保持一致且尺寸略小于所述蜂窝单元221,使所述基座单元231恰好收容于所述蜂窝单元221的一端。所述基座单元231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单元231的通孔2311,所述汇流板24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靠近所述基座23一侧,所述单体电池21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311并与所述汇流板24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板24包括负极汇流层241及正极汇流层242,所述正极汇流层242位于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的一侧,所述负极汇流层241位于所述正极汇流层242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之间。所述负极汇流层241设有与所述通孔2311相对应的过孔243,所述正极汇流层242向所述过孔243一侧延伸形成导电凸起244。所述单体电池21包括正极凸起(图未示)及负极壳体211,所述正极凸起244与所述导电凸起244电性接触,所述负极壳体211通过一设置于对应基座单元231内的金属片(图未示)与所述负极汇流层241电性接触。
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所述电池模组20外设有包覆于所述电池模组20边缘的包覆框25,所述包覆框25的横截面为U形且所述电池模组20通过所述包覆框25与所述纵梁40相接。具体地,所述一对纵梁40平行设置并在相对的一侧设有收容槽41,所述收容槽41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支撑板411及第二支撑板412。所述电池模组20卡持于所述收容槽41中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11及所述第二支撑板412之间,所述汇流板24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412的一侧,且所述包覆框25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2。进一步地,所述包覆框25向所述第二支撑板412的一侧形成凸部251,所述第二支撑板412设有对应于所述凸部251的限位槽4121,所述凸部251与所述限位槽4121限位配合。
所述盖板10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11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4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0抵靠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12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22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12与所述底板30之间采用两道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条60及第二密封条7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条60为海绵,压缩量按50%设计,所述第二密封条70为橡胶。
具体地,所述纵梁40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支撑板412向远离所述收容槽41的一侧延伸形成的固定板42,所述固定板42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2;所述底板30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42的第二固定孔31,所述第一密封条6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底板30之间并设有第三固定孔61,所述纵梁40与所述底板30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31、第三固定孔61及第一固定孔4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412远离所述固定板42的一端设有凹槽4122,所述凹槽4122位于所述收容槽41的下方,所述第二密封条7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12与所述底板30之间并收容于所述凹槽4122,所述第二密封条70与所述凹槽4122及所述底板30紧密相接并具有一定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40内还设有相交设置的加强板43,用于增大所述纵梁40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相比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将电池包与底盘做融合设计,充分利用了底盘空间,提升了整车能量密度;能够实现单体电池的快速更换,维修方便;此外,底板采用两道密封结构,密封性及防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电池模组、底板、一对纵梁及一对横梁,所述电池模组收容于所述底板、所述一对纵梁及所述一对横梁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蜂窝收容结构、基座及汇流板;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的蜂窝单元,所述基座包括多个基座单元,每个基座单元收容于一个所述蜂窝单元的一端并设有通孔;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一个蜂窝单元内并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汇流板电性连接;所述一对纵梁平行设置并在相对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电池模组卡持于所述收容槽且所述汇流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电池模组外设有包覆框并通过所述包覆框与所述收容槽相接;所述盖板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抵靠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收容槽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底板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并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及第一固定孔密封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收容槽下方的凹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底板之间并收容于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框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形成凸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对应于所述凸部的限位槽,所述凸部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位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汇流板包括负极汇流层及正极汇流层,所述负极汇流层位于所述正极汇流层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之间并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过孔;所述正极汇流层向所述过孔一侧延伸形成导电凸起;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凸起及负极壳体,所述正极凸起与所述导电凸起电性接触,所述负极壳体通过一设置于对应基座单元内的金属片与所述负极汇流层电性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相同且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为中空的正六棱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形状与所述蜂窝单元的形状保持一致且尺寸略小于所述蜂窝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或者大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还设有相交设置的加强板。
CN201621087743.8U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Active CN20606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7743.8U CN206067471U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7743.8U CN206067471U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7471U true CN206067471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1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7743.8U Active CN206067471U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74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216A (zh) * 2016-09-28 2017-02-1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WO2019028513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Cape Bouvard Technologies Pty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PRODUCING ELECTRICAL ENERGY
WO2019028512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Cape Bouvard Technologies Pty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DISTRIBUTING ELECTRICAL ENERG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216A (zh) * 2016-09-28 2017-02-1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WO2019028513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Cape Bouvard Technologies Pty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PRODUCING ELECTRICAL ENERGY
WO2019028512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Cape Bouvard Technologies Pty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DISTRIBUTING ELECTRICAL ENERG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2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20606747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08068602A (zh) 车身的电池支撑结构
CN208028111U (zh) 一种底盘集成式动力电池箱
CN20959210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CN207320245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02712300U (zh) 动力电池系统箱体
CN206031089U (zh) 用于牵引列车的再生能量吸收储能装置
CN109103383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07199698U (zh) 电池模组
CN107706325A (zh) 电源模块及车辆
CN205564846U (zh) 用于电动汽车上的电池箱
CN205900633U (zh) 动力电池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3727193U (zh) 太阳能发电车
CN105489801B (zh) 底盘快换电池箱
CN206954312U (zh) 新能源汽车蜂窝底盘结构
CN203150637U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单体成组结构
CN206171163U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支架总成
CN209071466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06086323U (zh) 一种专用车底盘电池一体化架构
CN208738323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
CN20558896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组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8760406U (zh) L型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
CN206742343U (zh) 一种电池箱托架结构
CN20602246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4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