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5888U -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55888U CN206055888U CN201621062577.6U CN201621062577U CN206055888U CN 206055888 U CN206055888 U CN 206055888U CN 201621062577 U CN201621062577 U CN 201621062577U CN 206055888 U CN206055888 U CN 2060558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device
- temperature
- side wall
- thermometer bulb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其中,该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感温包,所述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抵接,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将感温包固定且与换热器的冷媒管接触,以检测冷媒管的温度,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和一种换热器以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逐渐成为空调器必不可少的一大功能,而空调器的自我智能控制依赖于感温包的检测与反馈;为了精确的检测换热器的管路温度,以精确的实现空调器温度的自我控制,感温包通常固定在输送冷媒的管路上;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换热器输送冷媒的管路上焊接一小段铜管(感温套筒),然后将感温包插入铜管中以实现感温包的固定,为了防止感温包松动,现有技术中通常还将感温包的线路用扎带固定在相邻的管路上;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固定方法,需要感温套筒的焊接、感温包的卡置、感温包线路的固定等多道工序才能实现感温包的紧固连接,装配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旨在使得该感温包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装拆方便,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感温包,所述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抵接,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设有让位孔,该让位孔正对所述安装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穿过所述让位孔设置。
优选地,所述卡持件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持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弹性卡扣相对设置形成卡持空间,所述安装部位于该卡持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以及连接该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安装孔和卡持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
优选地,所述第四侧壁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主体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有限位件,所述冷媒管具有弯管段,所述限位件插入至所述弯管段形成的折弯空隙中,且于所述弯管段的内壁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具有供所述冷媒管插入的贯穿口,环绕该贯穿口的腔壁设有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换热器,包括一种感温包装置,该感温包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感温包,所述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挡缘,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接,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一种感温包装置,该感温包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感温包,所述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挡缘,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接,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固定架可装配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上,而感温包安装于该固定架,该感温包且与冷媒管接触,以检测冷媒管的温度,该感温包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拆装方便,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具体地,该感温包固定装置设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以限制固定架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以实现了固定架与冷媒管的装配。
而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挡缘,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接,当感温包为圆柱状时,也即安装部的轴径大于主体部的轴径和两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主体部的轴径小于两安装孔的孔径,故主体部可穿过安装孔,安装部不可穿过两安装孔而处于固定架外,以限制了感温包的周向的移动。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以限制所述感温包朝安装部方向脱出,也即限制了该轴向的移动自由度。而感温包的主体部与冷媒管接触,故安装孔的位置的设定必须根据冷媒管的位置,以及感温包的轴径的大小来确定,以保证感温包与冷媒管接触,可检测冷媒管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感温包固定架安装过程中的一个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感温包固定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感温包固定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感温包固定架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感温包固定架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F-F剖视图;
图13为感温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200 | 换热器 | 10 | 安装孔 |
201 | 冷媒管 | 20 | 卡持件,弹性卡扣 |
201a | 换热器的端面 | 20a | 直体部 |
100 | 感温包固定装置 | 20b | 卡持部 |
101 | 固定架 | 20c | 加强筋 |
102 | 感温包 | 30 | 限位件,凸台 |
102a | 安装部 | 31 | 导向斜面 |
102b | 主体部 | 40 | 第一弹性件 |
103 | 第一侧壁 | 50 | 第二弹性件 |
104 | 第二侧壁 | 60 | 贯穿口 |
105 | 第三侧壁 | 201b | 冷媒管的弯管段 |
106 | 第四侧壁 | 70 | 让位孔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100,包括固定架101和感温包102,所述固定架101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200的冷媒管201的容置腔(未标示),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10,
所述感温包102包括主体部102b以及沿所述主体部102b的一端延伸的安装部102a,所述主体部102b穿过所述安装孔10,且与所述冷媒管201接触,所述安装部102a的下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抵接,所述固定架101还设有卡持件20,该卡持件20邻近所述安装孔10,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102a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架101可装配于所述换热器200的冷媒管201上,而感温包102安装于该固定架101,该感温包102且与冷媒管201接触,以检测冷媒管201的温度,该感温包固定装置100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拆装方便,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具体地,参照图8、图9和图13,该感温包固定装置100设有一固定架101,固定架101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200的冷媒管201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以限制固定架101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以实现了固定架101与冷媒管201的装配。
具体参照图6、图7,而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设置有安装孔10,具体参照图13,所述感温包102包括主体部102b以及沿所述主体部102b延伸的安装部102a,所述主体部102b与所述安装部102a之间形成挡缘,所述主体部102b穿过所述安装孔10,且与所述冷媒管201接触,所述安装部102a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孔10的孔壁抵接,当感温包102为圆柱状时,也即安装部102a的轴径大于主体部102b的轴径和两所述安装孔10的孔径,主体部102b的轴径小于两安装孔10的孔径,故主体部102b可穿过安装孔10,安装部102a不可穿过两安装孔10而处于固定架101外,以限制了感温包102的前后左右的移动,剩余上下方向的移动为限制,其中,所述固定架101还设有卡持件20,该卡持件20邻近所述安装孔10,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102a的上端,以限制所述感温包102朝安装部102a方向脱出,也即限制了该上下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而感温包102的主体部102b与冷媒管201接触,故安装孔10的位置的设定必须根据冷媒管201的位置,以及感温包102的轴径的大小来确定,以保证感温包102与冷媒管201接触,可检测冷媒管201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可以设置于容置腔槽壁的上端也可以设置于容置腔槽壁的下端,当安装孔10可以设置于容置腔槽壁的下端时,也即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朝向固定架101的下端,即感温包102不能向上移动,相应地,固定架101的下端邻近安装孔10的槽壁设置卡持件20,用于卡持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以限制感温包102向下脱离。如此由于感温包102自身的重力,使得卡持件20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容易变形或损坏。优选地,将安装孔10设置于容置腔槽壁的上端,也即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朝向固定架101的上端,即感温包102不能向下移动,相应地,固定架101的上端邻近安装孔10的槽壁设置卡持件20,用于卡持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以限制感温包102向上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设有让位孔70,该让位孔70正对所述安装孔10,所述主体部102b的下端穿过所述让位孔70设置。通过设置让位孔70有如下作用:其一,由于感温包102长度较长,设置让位孔70便于感温包102穿过,故缩小容置腔的空间;其二,让位孔70与安装孔10配合限制感温包102的位置更加稳固,使得感温包102不易偏折。
其中,所述卡持件20可以为弹性卡扣20,所述弹性卡扣20卡持所述安装部102a上端的顶面。
具体地,参照图8,弹性卡扣20环绕所述安装孔10设置,该弹性卡扣20包括直体部20a和卡持部20b,该直体部20a与安装部102a的柱面贴合,该卡持部20b卡接在安装部102a的顶面上。装配感温包102时,直接将感温包102插入安装孔10,弹性卡扣20由于弹力作用可自动卡住感温包102主体的顶面,当需拆感温包102时,只需将固定架101上的弹性卡扣20轻轻的掰开,就可轻松的将感温包102取出。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从装配工序上看,不需要螺钉或其它连接件固紧,装配极其方便,可缩短装配工时,提高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时的人力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2,邻近所述安装孔10的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设有两个所述弹性卡扣20,该弹性卡扣20呈对称设置形成卡持空间,安装部位于该卡持空间内。
从实际应用上讲,如此设置,使得卡接更加紧固,使得即使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感温包102也不易从弹性卡扣20中脱离。
进一步地,再次参照图8,所述弹性卡扣20的下部设有加强筋20c。具体地,与弹性卡扣20的直体部20a的下部设置加强筋20c,通过设置加强筋20c使得弹性卡扣20卡持效果更好,更加紧固,使得感温包102更加不易脱离出,而且,设置加强筋20c可以使得弹性卡扣20不易变形,寿命更长。
其中,就卡持件20的选择来说,还可以为卡带,即邻近安装孔10的两侧均匀设有两卡带,感温包102通过两卡带限制其向上的移动。
就卡持的部位来说,该卡持件20可以为卡环,卡环对称延伸有连接杆,连接杆固定在邻近安装孔10的槽壁上,通过卡环紧紧套住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也可以限制感温包102向上的移动。
就卡接的效果来说,还可以设置一个卡套,该卡套,套接在感温包102的安装部102a上以便于卡扣卡接,当然限制感温包102不能向上移动脱离的方式很多,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01可以为全封闭结构,也可以为半封闭结构,通过设置成封闭结构,使得感温包102不会受到周围温度的影响,使得检测效果也会更好。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101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3与第三侧壁105、以及连接该第一侧壁103和第三侧壁105的第二侧壁104与第四侧壁106,所述第一侧壁103、第二侧壁104、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6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安装孔10和卡持件20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03的外壁面。如此结构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第一侧壁103和第三侧壁105相对设有安装孔10和让位孔70,所述主体部102b穿过所述安装孔10和让位孔70,且于所述安装孔10和让位孔70之间与所述冷媒管201接触,所述第二侧壁104设有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冷媒管201相配合以使所述固定架101装配于所述冷媒管201上。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限位件30为凸台,所述凸台30插入所述冷媒管201的弯管段201b,以使所述固定架101装配于所述冷媒管201上。具体地,可参照图2和图3,冷媒管201的弯管段201b与其安装端面(换热器200的端面201a)形成间隙,设于第二侧壁104上的凸台30插入该间隙,卡住在冷媒管201上,以固定架101固定于冷媒管201上。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装配简单,制作效率高,成本低。且该凸台30选优为整块凸台30,一次成型,当然也可以为多块小凸台30组合来完成固定架101与冷媒管201的配合安装。
当然,限位件30还可以为卡扣,通过卡扣卡持冷媒管201上,但与凸台30相比结构较复杂。
参照图5、图8、图11和图12,所述第四侧壁106设有第一弹性件40,所述第一弹性件40与所述主体部102b抵接。该第一弹性件40通过弹性用以顶住感温包102的主体部102b,以保证保温包与冷媒管201有效接触,保证保温包检测温度的准确度。同时,由于凸台30与冷媒管201之间可能存在间隙,装配不够紧固,易产生松动现象,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40可使得左右方向装配更加紧固。
具体地,该第一弹性件40为第一弹性片,该第一弹性片40由第四侧壁106朝内凹设的一弧形的弹片,该弹片顶住感温包102的主体部102b,装配时弹力朝右,与凸台30向左形成的一个挤压力,使得装配更加紧固。当然该弹片可以与固定件一体成型降低制作成本。
当然该第一弹性件40还可以为弹簧,或者该第一弹性片40各种设置形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参照图5、图9或图10,所述容置腔具有供所述冷媒管201插入的贯穿口60,环绕该贯穿口60的腔壁设有第二弹性件50,该第二弹性件50与所述换热器200的端面抵接。
所述容置腔具有供所述冷媒管201插入的贯穿口60,环绕该贯穿口60的腔壁设有第二弹性件50,该第二弹性件50与所述换热器200的端面抵接。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50,该第二弹性件50给予一个向后的弹力,即背离换热器200的端面201a的力,而凸台30形成一朝前的力,即与弹力朝向相反的力,如此使得前后方向的装配更加紧固,可以消除凸台30与冷媒管201之间的间隙,避免产生松动现象。其中,该第二弹性件50优选为第二弹性片。且第二弹性片50优选地设置在设有凸台30的第四侧壁106的贯穿口60的端面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5、图9或图12,所述凸台30朝所述贯穿口60方向延伸有导向斜面31。通过设置导向斜面31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换热器200,该换热器200包括感温包固定装置100,该感温包固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换热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未标示),该空调器包括换热器200,该换热器200包括感温包固定装置100,该感温包固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换热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应用于换热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和感温包,所述固定架包括容置所述换热器的冷媒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槽壁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感温包包括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冷媒管接触,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抵接,
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卡持件,该卡持件邻近所述安装孔,且卡持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设有让位孔,该让位孔正对所述安装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穿过所述让位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持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弹性卡扣相对设置形成卡持空间,所述安装部位于该卡持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以及连接该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安装孔和卡持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主体部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有限位件,所述冷媒管具有弯管段,所述限位件插入至所述弯管段形成的折弯空隙中,且于所述弯管段的内壁面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具有供所述冷媒管插入的贯穿口,环绕该贯穿口的腔壁设有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面抵接。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2577.6U CN206055888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2577.6U CN206055888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55888U true CN206055888U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8370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62577.6U Active CN206055888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558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3433A (zh) * | 2018-10-09 | 2019-0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
2016
- 2016-09-19 CN CN201621062577.6U patent/CN2060558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3433A (zh) * | 2018-10-09 | 2019-0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2458B (zh) | 电池组 | |
EP3628936A1 (en) |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unit, and energy-sav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of | |
CN206055888U (zh) | 感温包固定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4810686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20170294787A1 (en) | Charger terminal and charger | |
CN104466510A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6440604A (zh) | 化霜组件及冰箱 | |
KR101752167B1 (ko) | 에어컨 증발기 핀 설치용 온도 감지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US10381813B2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 |
CN209672546U (zh) | 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5138051U (zh) | 冰箱中梁组件及冰箱 | |
CN216911924U (zh) | 一种套装式弹簧管组件 | |
CN203981290U (zh) | 用于固定空调器管温头的定位件及空调器 | |
CN210463458U (zh) | 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感温包组件、空调器 | |
CN105571092A (zh) | 卡扣件 | |
CN212777831U (zh) | 温度传感器的固定夹及空调 | |
CN209727275U (zh) | 一种温度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组 | |
CN202002273U (zh) | 空气调节器 | |
KR100803774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설치배관 | |
CN206626247U (zh) | 四通阀和空调系统 | |
CN210141875U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传感器外壳 | |
CN207423385U (zh) | 感温固定装置、空调器和除湿机 | |
CN210640451U (zh) | 用于空调连机线的保护套及空调器 | |
CN221198689U (zh) | 一种防水绝缘温度传感器 | |
CN206160287U (zh) | 空调挂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