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0918U -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0918U
CN206040918U CN201621063888.4U CN201621063888U CN206040918U CN 206040918 U CN206040918 U CN 206040918U CN 201621063888 U CN201621063888 U CN 201621063888U CN 206040918 U CN206040918 U CN 206040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ange
pass filter
inner wire
low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38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芬
马延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10638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0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0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0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涉及通信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腔壳、多个谐振腔、输入输出耦合结构、腔间耦合结构、调谐杆和盖板;每个谐振腔为外方内圆同轴腔,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内导体由一层或多层伞状加载结构和短路段组成,每一层伞状加载结构由内导体段和加载段组成,加载段的下表面和内导体段的上表面相连接,最下层的内导体段的下表面与短路段的上表面相连接,其他层的内导体段的下表面与其下一层的加载段的上表面相连接;外导体加载端采用与内导体相匹配的结构实现。本滤波器可通过较小的体积实现承受较大功率的VHF频段带通滤波器设计,且加工实现的难度小。

Description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特别适用于通信系统射频信道中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低频段频率占用较多,频段比较拥挤,干扰现象严重。在一般通信系统中,射频部分使用带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来滤除通频带外的干扰。
但由于低频段频率较低,对于大功率通信系统来说,射频末端器件的体积会非常庞大,所以这时一般有两个选择:一采用带阻滤波器来抑制带外的干扰,二带阻滤波器谐振单元选择体积较小的慢波螺旋内导体结构,如专利号CN201868544U实用新型专利和专利号CN201420768750.9的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868544U实用新型专利,描述了用螺旋线实现VHF波段小型化腔体带阻滤波器的实例,适用于VHF波段通信系统的信道中完成抑制干扰信号功能的传输装置;包括螺旋谐振器、级联电缆和三通,螺旋谐振器与级联电缆通过三通级联到一起;传输信号从输入端进入经级联电缆、三通和螺旋谐振器到达输出端;所述螺旋谐振器由螺旋内导体、调谐杆、介质支撑、接口以及外导体组成,通过改变调谐杆深入到螺旋谐振器的深浅实现电容加载,完成频率调谐。本实用新型工作频段很低、体积较小、满足了通信设备对滤波器产品向体积小型化、承受大功率、性能稳定的要求
专利号CN201420768750.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频段高功率谐振器和带有低频高功率谐振器的电调带阻滤波器。低频谐振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调谐杆、介质支撑,外导体底部固定安装内导体,其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铍青铜材料的指型簧片,调谐杆从凹槽中伸入内导体,与指型簧片弹性短路接触;内导体为空心的金属柱体,与外导体导电接触,其外壁中下部设有镂空的螺旋线轨迹开槽;内导体外壁设有两层凸起槽,介质支撑与内导体垂直相交,固定安装在内导体外壁的两层凸起槽内。高功率电调带阻滤波器,由依次连接的输入接口、输出接口、一个以上电调谐单元组成。它不仅实现了带阻滤波器电动改频,还能够满足超低频段下的小型化和宽调谐频率范围、高功率的要求。
这些不同形式的带阻滤波器,第一采用螺旋谐振腔,螺旋线的慢波结构有效缩短了内导体的长度,但同时也降低了腔体的Q值和腔体承受功率的能力;第二腔体滤波器采用带阻形式,无论是可调还是固定形式,同时均只能对带外某一点的干扰有抑制效果,而对通带外多个频点的干扰则无能为力,这对VHF系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伞状”分层的加载结构,设计一种特殊形式的低频段带通腔体滤波器。谐振腔采用外方内圆同轴腔电容强加载形式,腔间耦合结构采用常规的矩形开孔结构形式,输入输出耦合采用常规耦合环结构形式等,在低频段通过较小的体积实现可以抑制度大频段范围抑制能力和较大功率承受能力的带通腔体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包括腔壳1、多个谐振腔2、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腔间耦合结构4和盖板7,腔壳1的侧壁上设有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腔壳1与盖板7相固定连接形成密封腔体,腔壳1和盖板7之间沿信号传播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谐振腔2,相邻谐振腔2之间通过腔间耦合结构4级联,每个谐振腔2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内导体由一层或多层伞状加载结构5和短路段组成,每一层伞状加载结构5由内导体段8和加载段9组成,内导体段8的形状尺寸均与短路段10相同,加载段9的下表面和内导体段8的上表面相连接;最下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短路段的上表面相连接,其他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其下一层的加载段9的上表面相连接,内导体段8、加载段9和短路段10的中心相重合。
其中,谐振腔外导体加载端的结构与内导体伞状加载结构5的结构相匹配,内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由带通滤波器的承受功率决定。
其中,内导体伞状加载结构5为3层,其加载段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方形。
其中,最上层的加载段9的尺寸大小用于实现各谐振腔2的频率调节。
其中,所述的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均为耦合环形式,腔间耦合结构4采用矩形窗形式实现。
其中,所述的盖板7上设有调谐杆6,调谐杆6用来微调腔间耦合结构4的耦合量。
其中,所述的谐振腔2为外方内圆的同轴腔强加载形式。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在谐振腔的开路端添加伞状层加载结构有效降低了内导体的长度,达到较小体积实现设计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谐振腔采用同轴腔形式,可获得较高的腔体Q值,与螺旋谐振腔相比,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插入损耗低的特征。
3、本实用新型的带通滤波器与带阻滤波器相比,可以实现通带外较大范围的干扰抑制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频段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频段带通滤波器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伞状加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附图1和附图2可以看出,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包括腔壳1、多个谐振腔2(如图2中虚线框所示)、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腔间耦合结构4、调谐杆6和盖板7。腔壳1的侧壁上设有输入耦合结构和输出耦合结构,腔壳1与盖板7相固定连接形成密封腔体,腔壳1和盖板7之间沿信号传播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谐振腔2,相邻谐振腔2之间通过腔间耦合结构4级联,盖板7上设有用来微调腔间耦合结构4耦合量的调谐杆6。
谐振腔2为外方内圆的同轴腔强加载形式,每个谐振腔2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如附图3所示,内导体由一层或多层伞状加载结构5和短路段10组成,每一层伞状加载结构5由内导体段8和加载段9组成,加载段9的下表面和内导体段8的上表面相连接;最下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短路段10的上表面相连接,其他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其下一层的加载段9的上表面相连接。
加载段9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方形,实施例中为圆形;内导体段8的尺寸与短路段10的形状、尺寸均相同;加载段9、内导体段8和短路段10的中心相重合。以1层伞状加载结构5为例,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短路段的上表面相连接,加载段9的下表面和内导体段8的上表面相连接;以3层伞状加载结构5为例,最下层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短路段的上表面相连接,中间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最下层的加载段9的上表面相连接,最上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中间层的加载段9的上表面相连接。伞状加载结构5的每一层可以单独设计,在满足频率加载要求和标准化设计的前提下,最上层的加载段9的尺寸大小可用于实现各谐振腔2的频率调节。
谐振腔外导体加载端的结构与内导体伞状加载结构5的结构相匹配,内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由带通滤波器的承受功率决定。
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均为耦合环形式,腔间耦合结构4采用矩形窗形式实现。
本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较小的体积实现承受较大功率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用于实现低频段特别是VHF频段的通信系统带外大范围干扰信号的抑制作用。

Claims (8)

1.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包括腔壳(1)、多个谐振腔(2)、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腔间耦合结构(4)和盖板(7),腔壳(1)的侧壁上设有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腔壳(1)与盖板(7)固定连接形成密封腔体,腔壳(1)和盖板(7)之间沿信号传播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谐振腔(2),相邻谐振腔(2)之间通过腔间耦合结构(4)级联,每个谐振腔(2)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由一层或多层伞状加载结构(5)和短路段(10)组成,每一层伞状加载结构(5)由内导体段(8)和加载段(9)组成,内导体段(8)的形状尺寸均与短路段(10)相同,加载段(9)的下表面和内导体段(8)的上表面相连接;最下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短路段(10)的上表面相连接,其他层的内导体段(8)的下表面与其下一层的加载段(9)的上表面相连接,内导体段(8)、加载段(9)和短路段(10)的中心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外导体加载端的结构与伞状加载结构(5)的结构相匹配,内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由带通滤波器的承受功率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加载段(9)的尺寸大小用于实现各谐振腔(2)的频率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状加载结构(5)为3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状加载结构(5)的加载段(9)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输出耦合结构(3)均为耦合环形式,腔间耦合结构(4)采用矩形窗形式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7)上设有调谐杆(6),调谐杆(6)用来微调腔间耦合结构(4)的耦合量。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腔(2)为外方内圆的同轴腔强加载形式。
CN201621063888.4U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Active CN206040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3888.4U CN206040918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3888.4U CN206040918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0918U true CN206040918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3888.4U Active CN206040918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09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592A (zh) * 2016-09-20 2016-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592A (zh) * 2016-09-20 2016-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4759B1 (en) Filtering device
KR101484934B1 (ko) 폐쇄 회로 커플링을 구비한 고주파 필터
JP5920868B2 (ja) 伝送線路共振器、帯域通過フィルタ及び分波器
WO2006075439A1 (ja) チューナブルフィルタ、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機装置
CN103855448A (zh) Tm模介质滤波器
US5731746A (en) Multi-frequency ceramic block filter with resonators in different planes
CN110190368A (zh) 一种小型同轴腔三频滤波器
Chen et al. An evanescent-mode tunable dual-band filter with independently-controlled center frequencies
WO2017211310A1 (zh) 一种滤波器以及双工器
CN206040918U (zh)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Kumar et al. Design of improved quadruple-mode bandpass filter using cavity resonator for 5G mid-band applications
US9153852B2 (en) Coaxial resonator, and dielectric fil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the coaxial resonator
CN107134614A (zh) 一种多层陶瓷微波带通滤波器
KR101546931B1 (ko) 트리플밴드 대역저지 필터
CN216354692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111900518B (zh) 一种具有180度移相器的介质滤波器
US8729980B2 (en)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CRLH resonator and duplexer using the same
CN106229592A (zh) 一种低频段腔体带通滤波器
CN108493529B (zh) 双频滤波器
CN212461993U (zh) 微波谐振器和滤波器
CN206236768U (zh) 一种超宽带微波腔体带通滤波器
Nishikawa et al. Dual-Mode Frequency Tunable Planar Filter Design with Capacitive Coupling Technique
Psychogiou et al. Multi-band acoustic-wave-lumped-element resonator-based bandstop filters with continuously tunable stopband bandwidths
Wang et al. A new type of microstrip band-stop filter using spurline
CN113451728B (zh) 小型化t型双模谐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