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4692U -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4692U
CN216354692U CN202122530687.8U CN202122530687U CN216354692U CN 216354692 U CN216354692 U CN 216354692U CN 202122530687 U CN202122530687 U CN 202122530687U CN 216354692 U CN216354692 U CN 216354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filtering
path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0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0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4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4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4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所述滤波器包括:壳体、滤波通路、输入端口以及输出端口;所述滤波通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九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了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和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其中,所述滤波通路的带宽范围为4600MHz至4900MHz。本申请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增强滤波器工作频段4600MHz至4900MHz以外的阻带抑制性能。

Description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滤波器成为了现代移动通讯系统的关键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基站及各类通信终端;滤波器主要用来滤除不需要的射频信号,改善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的性能。目前通信系统向着多频段、多体制、多模式方向发展,使用的频段越来越密集,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减少各频段之间的干扰,势必对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滤波器内常采用增加滤波器的级数来提高带外抑制,即增加多个滤波腔,多个滤波腔排布复杂不规则,增加滤波器体积,导致腔体滤波器的阻带抑制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增强滤波器工作频段4600MHz至4900MHz以外的阻带抑制性能。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壳体、滤波通路、输入端口以及输出端口;所述滤波通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九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了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和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其中,所述滤波通路的带宽范围为4600MHz至4900MHz。
可选的,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八滤波腔、以及第十滤波腔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
可选的,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八滤波腔、以及第十滤波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以及第五滤波腔呈梯形排布;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第十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呈梯形排布。
可选的,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设置飞杆;所述飞杆包括第一耦合件、第二耦合件及飞杆底座,所述飞杆底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均为容性耦合探针,所述飞杆底座为立柱,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耦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圆柱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平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飞杆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耦合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为圆柱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平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飞杆底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和第九滤波腔之间设置有窗口,所述飞杆固定在所述窗口内;所述窗口的宽度等于所述飞杆底座的宽度;所述飞杆底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或工程塑料制成。
可选的,每个所述滤波腔均设置有谐振杆和调谐杆,所述调谐杆与所述谐振杆同轴设置,所述谐振杆为殷钢材质制成;所述谐振杆包括腔壁及由所述腔壁围成的内腔,所述调谐杆的一端置于所述内腔的上方,且不落入所述内腔内;所述腔壁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环绕所述底壁设置一圈,每个所述滤波腔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位置对应;所述腔壁通过所述定位孔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可选的,所述谐振杆和所述调谐杆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至6毫米。
可选的,所述调谐杆的直径为6毫米,所述内腔的直径为10毫米,所述侧壁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侧壁的顶部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为圆倒角,且所述倒角结构的半径为0.9毫米。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上述的所述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本申请通过设计滤波通路采用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十一阶四个零点,其中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九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通路带宽的高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高端抑制;滤波通路中的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之间形成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还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器带宽的低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低端抑制,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的阻带抑制性能;其工作频段为4600MHz至4900MHz,能够精确地控制滤波通路的带宽。具有带内损耗小,强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地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通路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通路电路参数响应波形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通信装置;100、滤波器;110、壳体;120、滤波通路;200、天线;300、射频单元;140、输入端口;150、输出端口;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170、飞杆;171、第一耦合件;172、第二耦合件;173、第一连接部;174、第一突出部;175、第二连接部;176、第二突出部;180、窗口;181、飞杆底座;190、滤波腔;191、谐振杆;192、调谐杆;193、腔壁;1931、侧壁;1932、底壁;194、内腔;195、倒角结构;197、定位孔;198、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100,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10、滤波通路120、输入端口140和输出端口150,滤波通路120设置在壳体110上,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190组成;以及,输入端口140与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连接;输出端口150与滤波通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连接;其中,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九滤波腔A9和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了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七滤波腔A7和第九滤波腔A9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其中,滤波通路120的带宽范围为4600MHz至4900MHz。
通常滤波器中都会存在多条滤波通路,本申请仅以滤波器中其中一条滤波通路进行举例说明。
本申请通过将滤波通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190形成十一阶四个零点,其中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九滤波腔A9、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通路120带宽的高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高端抑制;滤波通路120中的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七滤波腔A7、第九滤波腔A9之间形成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还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器100带宽的低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低端抑制,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100的阻带抑制性能。能够提高滤波器100的阻带抑制性能,其工作频段为4600MHz至4900MHz,能够精确地控制滤波通路120的带宽。使滤波器具有带内损耗小,强抗干扰能力。
滤波腔主要起频率控制的作用,凡涉及频率的发射和接收的通信装置都需要滤波腔。
其中,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交叉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具体的,壳体110具有第一方向D1和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滤波通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190划分成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七列,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八滤波腔A8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第十滤波腔A10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滤波通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0沿第二方向D2排布为一列。
由于本申请采取了十一个滤波腔190形成的滤波通路120形成,滤波器100中的滤波腔190数量较多,因此在对滤波通路120上的滤波腔190进行了排布上的设计,具体排布如下:
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第九滤波腔A9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滤波通路120的第二滤波腔A2、第四滤波腔A4、第八滤波腔A8以及第十滤波腔A10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
通过对滤波通路120中的滤波腔190采取上述的排布方式,从而缩小滤波通路120的体积,进而缩小滤波器100的体积,还不影响滤波器100的信号传输,增强滤波器100的性能。滤波通路120的多个滤波腔190呈直线排布,可以简化结构,利于设计和排布。
进一步的,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第九滤波腔A9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间距相同,滤波通路120的第二滤波腔A2、第四滤波腔A4、第八滤波腔A8以及第十滤波腔A10之间的间距相同;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以及第五滤波腔A5呈梯形排布;滤波通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八滤波腔A8、第九滤波腔A9、第十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0呈梯形排布。这样排布,多个滤波腔190在滤波器100有限的空间内,排布更加紧凑,在不影响滤波通路120的性能的基础上,缩小了多个滤波腔190占用的体积,使得滤波器100整体结构更紧凑。
图3为本申请的滤波通路等效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滤波通路中120在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为主耦合关系,等效为第一电阻R1,在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七滤波腔A7和第九滤波腔A9之间容性交叉耦合,等效为第二电阻R2;在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九滤波腔A9和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感性交叉耦合,等效为电阻R3。
输入端口140处的阻抗Z1约为50欧姆,输出端口150处的阻抗Z2约为50欧姆;为保证电磁信号在滤波器100的十一个滤波腔190之间传输,需要在输入端口140与第一滤波腔A1之间、耦合路径上的相邻滤波腔190之间、形成交叉耦合的非级联的滤波腔190之间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与输出端口之间分别设置阻抗调节器Z11和Z21,以实现阻抗匹配。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滤波通路电路参数响应波形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滤波器100的带宽约为4600MHz-4900MHz;频点4540MHz(m1)的抑制为-62.375dB,频点4580MHz(m2)的抑制为-30.343dB,且频点4600MHz(m3)的抑制为-0.71dB,频点4900MHz(m4)的抑制为-0.703dB,频点4920MHz(m5)的抑制为-30.883dB,频点4990GHz(m6)的抑制为-72.284dB,因此能够满足滤波器100工作频段4600至4900MHz外抑制的设计需求。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波腔的结构示意图,每个滤波腔190均设置有谐振杆191和调谐杆192,调谐杆192与谐振杆191同轴设置,谐振杆191和调谐杆192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至6毫米。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谐振杆191和调谐杆192之间发生接触,而产生短路的现象,同时还能保证信号不发生干扰。
调谐杆191的直径为6毫米,谐振杆191包括腔壁193及由腔壁193形成的内腔194,调谐杆192的一端置于内腔194的上方,且不落入内腔194内。调谐杆192和谐振杆191形成电容,同时,调谐杆192不伸入内腔194内,使得同样条件下,适当地减小谐振杆191和调谐杆192的重叠面积,以提高滤波器100的工作频段,以更好地将本申请的工作频段限定在4600MHZ-4900MHZ之间。
本申请中采用的调谐杆192是M6型号,即直径6毫米的调谐杆192,调谐杆192不伸入到内腔194内,这样使得调谐杆192和谐振杆191之间电容重叠面积较小,这样产生的电容较小,敏感度高,有利于实现4600MHZ-4900MHZ高频段。
进一步的,腔壁193包括侧壁1931和底壁1932,侧壁1931垂直于底壁1932,环绕底壁1932设置一圈,内腔194的直径为10毫米,侧壁1931的厚度为2毫米,侧壁1931的顶部靠近内腔194的一侧设置有倒角结构195,倒角结构195为圆倒角,且倒角结构195的直径为0.9毫米;在适用尺寸为直径6mm的调谐杆的时候,通过将内腔194、侧壁1931以及倒角结构195设置为这些尺寸,可以更好地将滤波器100的工作频段限制在4600MHZ-4900MHZ之间,同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侧壁1931的顶部容易出现锐边,这样会导致电场过大,出现放电现象,因此在侧壁1931的顶部靠近内腔194的一侧设置倒角结构195,将锐边圆滑化,避免出现锐边造成强电场,而导致放电现象,并且能进一步稳定工作频段。
滤波通路120的每个滤波腔190还设置有定位柱198,底壁1932设置有定位孔197,定位孔197与定位柱198位置对应;腔壁193通过定位孔197固定在定位柱198上。该定位孔197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螺纹孔,定位柱198为螺柱。
本申请中,滤波通路120中的十一个滤波腔190的尺寸相同,谐振腔尺寸小于30*18mm,具体的,本申请中的谐振杆191中,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谐振杆191的高度为7.5毫米,谐振杆191的宽度为14毫米,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调谐杆192和谐振杆191配合形成合适的电容大小,以及实现合适的工作频段。
本实施例的滤波通路120中的十一个滤波腔190可以为金属滤波腔190,谐振杆191可以为金属谐振杆191,例如谐振杆191为殷钢材质制成。
其中,本实施例的谐振杆191、内腔194及调谐杆192同轴设置,也可以不同轴设置,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仅以谐振杆191、内腔194及调谐杆192同轴设置为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飞杆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六滤波腔A6和第八滤波腔A8之间分别设置飞杆170;其中,飞杆170包括第一耦合件171、第二耦合件172及飞杆底座181,飞杆底座18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耦合件171和第二耦合件172连接。通过飞杆170的第一耦合件171和第二耦合件172分别与两个滤波腔190之间进行耦合。
第一耦合件171、飞杆底座181及第二耦合件172依次连接,以形成飞杆170;以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为例,飞杆170的第一耦合件171与第三滤波腔A3中的谐振杆191耦合设置,以在第一耦合件171与谐振杆191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第二耦合件172与第五滤波腔A5中的谐振杆191耦合设置,以在第二耦合件172与谐振杆191之间形成耦合电容。
具体的,第一耦合件171和第二耦合172部均为容性耦合探针,飞杆底座181为立柱,第一耦合件171和第二耦合件172对称设置;第一耦合件171包括第一连接部173和第一突出部174;第一突出部174为圆柱型,第一连接部173的一端与第一突出部174的平面连接,第一连接部173的另一端与飞杆底座181连接;第二耦合件172包括第二连接部175和第二突出部176;第二突出部176为圆柱型,第二连接部175的一端与第二突出部176的平面连接,第二连接部176的另一端与飞杆底座181连接。
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七滤波腔A7和第九滤波腔A9之间设置有窗口180,飞杆170固定在窗口180内;窗口180的宽度等于飞杆底座181的宽度。当窗口180的宽度等于飞杆底座181的宽度时,飞杆170刚好能够安装在窗口180内,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这样有利于节省滤波器100的内部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的容性耦合探针可采用金属探针制成,飞杆底座181由聚四氟乙烯或者工程塑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100损耗小,能够确保通信模块低能耗;滤波器100的滤波通路120由十一阶滤波腔190组合设计,并且导入耦合零点结构,所以具备强抗干扰能力,能够确保通信系统不受杂散信号干扰;并且滤波器100设计方案简洁,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结构与电性能稳定。
图7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包括天线200和与天线200连接的射频单元300,射频单元3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滤波器100,滤波器100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本申请的滤波器100还可以采用双低通的连接方式,增强信号传输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地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
滤波通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
输入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以及,
输出端口,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
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九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了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和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其中,所述滤波通路的带宽范围为4600MHz至4900M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八滤波腔以及第十滤波腔为一排且呈直线依次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八滤波腔以及第十滤波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以及第五滤波腔呈梯形排布;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第十滤波腔以及第十一滤波腔呈梯形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设置飞杆;所述飞杆包括第一耦合件、第二耦合件及飞杆底座,所述飞杆底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均为容性耦合探针,所述飞杆底座为立柱,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耦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圆柱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平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飞杆底座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为圆柱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平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飞杆底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第七滤波腔和第九滤波腔之间设置有窗口,所述飞杆固定在所述窗口内;所述窗口的宽度等于所述飞杆底座的宽度;所述飞杆底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或工程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波腔均设置有谐振杆和调谐杆,所述调谐杆与所述谐振杆同轴设置,所述谐振杆为殷钢材质制成;
所述谐振杆包括腔壁及由所述腔壁围成的内腔,所述调谐杆的一端置于所述内腔的上方,且不落入所述内腔内;
所述腔壁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环绕所述底壁设置一圈,每个所述滤波腔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位置对应;所述腔壁通过所述定位孔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杆和所述调谐杆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至6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杆的直径为6毫米,所述内腔的直径为10毫米,所述侧壁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侧壁的顶部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为圆倒角,且所述倒角结构的半径为0.9毫米。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CN202122530687.8U 2021-10-20 2021-10-20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216354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0687.8U CN216354692U (zh) 2021-10-20 2021-10-20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0687.8U CN216354692U (zh) 2021-10-20 2021-10-20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4692U true CN216354692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0687.8U Active CN216354692U (zh) 2021-10-20 2021-10-20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4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0708A (zh) * 2023-10-13 2023-11-17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0708A (zh) * 2023-10-13 2023-11-17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设备
CN117080708B (zh) * 2023-10-13 2024-03-26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54692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6214003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6354694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6214004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2323177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497316B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232317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2323179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540721B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6354693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113036351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216354695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2571291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2323178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131151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540720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6671879U (zh) 低频合路器及天线
CN113571854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725577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571855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497315B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8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540719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5377648U (zh) 微波滤波装置
CN113497314B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