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0780U - 电池箱体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0780U
CN206040780U CN201621115338.2U CN201621115338U CN206040780U CN 206040780 U CN206040780 U CN 206040780U CN 201621115338 U CN201621115338 U CN 201621115338U CN 206040780 U CN206040780 U CN 206040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late
face
heat exchanging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53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利文
姚己华
项延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53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0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0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0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箱体。该电池箱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以及一对端板,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围成一侧具有敞口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元,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式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内留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两端的开口均与外界连通。该方案实现了电池箱体与热交换系统的集成,改善了热交换的效果以及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能量的部件,电池包技术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助力。
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单元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其中,多个电池单元被固定安装在电池箱体内。相关技术中,电池箱体通常采用包括基座、一对端板以及一对侧板组成的金属框架。当设置热交换系统时,金属框架与热交换系统需要单独设置,且采用外接的方式连接,上述结构使得电池单元的加热或散热效果差、热交换效率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可改善上述缺陷。
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以及一对端板,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围成一侧具有敞口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元,
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式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内留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两端的开口均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双层结构且其内留有所述换热腔。
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分别朝向一对所述端板,所述换热腔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并将所述换热腔隔成多个子换热腔。
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双层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集流器,所述第一集流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集流器具有总输入端以及多个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子换热腔并且与所述子换热腔一一对应并连通,
邻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端板与一对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集流器,所述第二集流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集流器具有总输出端以及多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朝向所述子换热腔并且与所述子换热腔一一对应并连通,
邻近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端板与一对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一对所述端板和/或一对所述侧板具有减重结构。
优选地,一对所述端板和/或一对所述侧板为所述双层结构,所述减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内的减重腔。
优选地,所述底板以及一对所述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箱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以及一对端板,并将上述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一体式的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内留有换热腔,换热腔供热交换介质流入或流出,实现了电池单元与外界的热交换。该方案实现了电池箱体与热交换系统的集成,改善了热交换的效果以及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板以及一对侧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底板;
11-换热腔;
111-子换热腔;
12-第一端面;
13-第二端面;
2-侧板;
21-减重腔;
3-端板;
4-隔板;
5-第一集流器;
51-总输入端;
6-第二集流器;
61-总输出端。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1、一对侧板2以及一对端板3。底板1、一对侧板2以及一对端板3围成了一侧具有敞口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元。
为了改善电池箱体的热交换的效果,本申请提出将底板1、一对侧板2以及一对端板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一体式的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内留有换热腔11,且该换热腔11两端的开口与外界连通。这样设置后,相当于将热交换系统集成在了电池箱体上。当电池单元需要加热或散热时,在换热腔11内通入热交换介质,热交换介质快速流入/流出电池箱体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考虑到电池单元放置在容纳空间时均与底板1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换热腔11集成在底板1上,即,将底板1设置为一体式的双层结构,并在其内留有换热腔11。热交换时,加热/冷却介质流经底板1,以实现对电池单元的加热/散热。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还可以根据电池箱体的具体结构设置在不同的部位。例如,换热腔设置在侧板2上或端板3上。又如,侧板2以及端板3均设置有换热腔。
并且,换热腔1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例如,换热腔11两端的开口均设置在底板1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热交换介质的入口与出口均位于底板1的同一表面上。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优选换热腔11两端的开口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不同表面上,即,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上。第一端面12以及第二端面13分别朝向一对端板3,换热腔的一端贯穿第一端面12,另一端贯穿第二端面13。当热交换介质从换热腔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时,介质受到的阻力小,流动时更加顺畅,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更优地,为了保证介质在换热腔内的流动更加均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有隔板4,隔板4设置在换热腔11内,并将换热腔11分隔为多个子换热腔111。多个子换热腔111可以保证介质在流动时能够均匀分布在换热腔11内,以强化热交换效果。
隔板4与底板1的双层结构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例如,两者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而成。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隔板4与底板1的双层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底板1通过挤出成型加工而成,该结构简化了加工工艺,且各子换热腔111的密封性较好。
当具有多个子换热腔111时,需要将每个子换热腔111与介质输入管路连通。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对应每个子换热腔111均设置一条介质输入管路,并将各介质输入管路分别与子换热腔111连通。此种方案会造成介质输入管路繁多,连接结构庞大等一系列的缺陷。为了避免该缺陷,本实施例优选电池箱体包括第一集流器5,如图1-2所示,第一集流器5用于热交换介质输入。具体地,第一集流器5连接在第一端面12上,第一集流器5具有一个总输入端51,总输入端51用于与介质输入管路连接,第一集流器5朝向换热腔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端口(图中未示出),第一端口与子换热腔111一一对应并连通。由此可知,当采用第一集流器5后,介质输入管路与总输入端51连接即可,热交换介质从总输入端51进入第一集流器5后,并分别通过第一端口流入各子换热腔111,该方案节省了介质输入管路的数量,简化了电池箱体的结构。
同样地,还可在换热腔1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集流器6,第二集流器6用于热交换介质输出。具体地,第二集流器6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13上,第二集流器6具有一个总输出端61,总输出端61用于与介质输出管路连接,第二集流器6朝向换热腔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端口(图中未示出),第二端口与子换热腔111一一对应并连通。同理,第二集流器6的设置可以减少介质输出管路的数量,使得电池箱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第一集流器5与第二集流器6可以采用相同结构,也可采用不同结构。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一对侧板2以及一对端板3中的至少一者还具有减重结构。该减重结构可以减轻电池箱体的重量,有利于电池箱体的轻量化。
本实施例中,减重结构优选如下设置:以侧板2为例,侧板2为双层结构,减重结构为设置在双层结构内的减重腔21。该减重腔21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减轻了侧板2的重量。
进一步地,减重腔21优选网格结构。根据力学知识可知,该网格结构的减重腔21在减轻侧板2重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侧板2的刚度,提高侧板2抵抗变形的能力。
图3中示出了减重腔21为方形的网格结构。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网格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菱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并且,侧板2可以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加工成一体式结构。
此外,相同的减重结构还可以在端板3上设置,其作用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底板1以及一对侧板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以及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底板1以及一对侧板2为一体式结构,其加工工艺可以采用挤压成型。一体成型的底板1以及一对侧板2可承受较大的挤压或撞击,并且能够在承装电池单元以及其他器件时提供可靠保护。
一对端板3分别与一对侧板2固定连接,邻近第一端面12的端板3连接在一对侧板2朝向第一端面12的端部,邻近第二端面13的端板3连接在一对侧板2朝向第二端面13的端部。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以及粘接等。本实施例中优选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一对侧板以及一对端板,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围成一侧具有敞口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元,
所述底板、一对所述侧板以及一对所述端板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式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内留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两端的开口均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双层结构且其内留有所述换热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分别朝向一对所述端板,所述换热腔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并将所述换热腔隔成多个子换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双层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流器,所述第一集流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集流器具有总输入端以及多个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子换热腔并且与所述子换热腔一一对应并连通,
邻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端板与一对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流器,所述第二集流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集流器具有总输出端以及多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朝向所述子换热腔并且与所述子换热腔一一对应并连通,
邻近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端板与一对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板和/或一对所述侧板具有减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板和/或一对所述侧板为所述双层结构,所述减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内的减重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以及一对所述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CN201621115338.2U 2016-10-12 2016-10-12 电池箱体 Active CN206040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5338.2U CN206040780U (zh) 2016-10-12 2016-10-12 电池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5338.2U CN206040780U (zh) 2016-10-12 2016-10-12 电池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0780U true CN206040780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5338.2U Active CN206040780U (zh) 2016-10-12 2016-10-12 电池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078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1920A (zh) * 2017-08-18 2017-11-07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112259850A (zh) * 2020-09-09 2021-01-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加热功能集成化电池模组
CN116018716A (zh) * 2021-07-29 2023-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11735785B2 (en) 2018-07-17 2023-08-22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device including battery cell group configured by a plurality of laminated battery cells in outer packag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devic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1920A (zh) * 2017-08-18 2017-11-07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WO2019034097A1 (zh) * 2017-08-18 2019-02-2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TWI758528B (zh) * 2017-08-18 2022-03-21 大陸商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具有換熱功能的電池包殼體和電池包
US11735785B2 (en) 2018-07-17 2023-08-22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device including battery cell group configured by a plurality of laminated battery cells in outer packag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device
CN112259850A (zh) * 2020-09-09 2021-01-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加热功能集成化电池模组
CN116018716A (zh) * 2021-07-29 2023-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6018716B (zh) * 2021-07-29 2024-01-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0780U (zh) 电池箱体
CN106992332B (zh) 电池冷却换热器
CN20512272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04741054U (zh) 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
CN10714415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换热的紧凑式换热器
CN206210984U (zh) 动力电池底托以及动力电池模组
CN10599062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201555373U (zh)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7570380U (zh) 一种防水侧堵塞的低流阻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预冷器
CN204424406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205016591U (zh) 一种电池包体及其汽车
CN106064517A (zh) 瓦楞纸板双面机薄型热板
CN206441836U (zh) 电池冷却换热器
CN206976529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20984389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6602170A (zh) 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4905381U (zh) 一种基于多孔扁管的水冷板组件
CN207600278U (zh) 一体式多回程换热管
CN207247399U (zh) 一种换热设备和非对称传热系统
CN115127377A (zh) 一种集成高低温热交换器
CN209945113U (zh) 带蜂窝结构的高换热率节能式换热器
CN209768053U (zh) 一种换热系统及采用其的直流充电机
CN206755620U (zh) 一种v型集热孔板阻力平衡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6378021U (zh) 复合型冷凝式高铁热交换器
CN102931448B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温度调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