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0640U -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0640U
CN206030640U CN201620967565.1U CN201620967565U CN206030640U CN 206030640 U CN206030640 U CN 206030640U CN 201620967565 U CN201620967565 U CN 201620967565U CN 206030640 U CN206030640 U CN 206030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plate
fiber layer
moul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675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皓锋
孙广艳
张永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victall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675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0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0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0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复合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时间快,重量轻的碳纤维蜂窝复合板。复合板中部为铝质蜂窝芯层,由铝质蜂窝芯层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层、高强纤维层、PU发泡材料层和模内漆层。有益效果:可进行切割加工;可组成产品,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产品;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状,工业涉及面较广。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复合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时间快,重量轻且强度高的纤维蜂窝复合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下件、内装件,如设备舱底板、侧墙等,多为铝板-铝蜂窝-铝板,外加表面喷漆的结构。该多层结构之间通过胶粘剂进行粘结并固化成型,上述结构存在两个问题:
1、因为铝板的密度远高于纤维布,该结构形式产品整体重量较大,而且上述铝板-铝蜂窝-铝板结构中每一层间结构均需要胶粘剂进行粘接,则胶粘剂约为450g/㎡,则整体重量又会增加;
2、铝板-铝蜂窝-铝板结构在固化成型时,控制温度在20-30℃之间,固化时间至少为8小时,所需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并且固化成型后还需要周转喷漆操作,操作繁琐,工作强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此提出一种重量轻、成型时间快的防水、防腐、强度高、耐磨且不易变形的纤维蜂窝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复合板中部为铝质蜂窝芯层,由铝质蜂窝芯层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层、高强纤维层、PU发泡材料层和模内漆层。
优选方案如下:
高强纤维层为碳纤维层或芳纶纤维层。碳纤维或芳纶纤维的遮盖力强、强 度高、密度低、着色力佳、附着力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柔韧性。
碳纤维层或芳纶纤维层的编制方式为平纹或斜纹编织,其面密度为100-80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玻璃纤维的面密度为350-45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在将模具内腔漆与MEK溶剂按照1:4-6的比例稀释至10s粘度后,向模具内腔喷涂;
2)按照高强纤维层、玻璃纤维层、铝质蜂窝芯层、玻璃纤维层、高强纤维层依次铺好各层;
3)向铺好的层状结构上喷涂PU发泡材料。
4)将喷涂好的结构放入喷好漆的模具内腔内,施加压力,复合板成型。
在所述步骤1)之前,先向模具内喷涂脱模剂,并用棉布擦拭干净后,控制模具模温在120℃。
其中,模内漆层可有效地阻隔PU发泡材料的黄变,提高PU发泡材料的表面耐磨性,强化料表面色漆附着力,遮盖发泡工艺所致的表面缺陷;同时可使模塑产品真实地再现模具纹路,提高了产品外观的表现力。模内喷涂工艺,避免了传统喷涂中带来的过量喷涂、后处理、附着力差等缺点,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缩短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模内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内漆为高浓度浓缩型油漆,使用前需要使用MEK充分稀释,不可使用如香蕉水、酒精、汽油等含有水分、醇类或苯料物质的稀释剂;
2、在使用模内漆喷涂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在批量生产前,先做小样测试,并注意脱模剂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复合板为对称的层状结构,多层结构之间用PU发泡材料进行粘结,并在模具内一次成型;
2、本复合板可进行切割加工:根据不同的产品尺寸,切割后使用;
3、本复合板可与铝型材、玻璃钢产品等进行粘结组成产品,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产品;
4、本复合板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状,用于不同的部位:例如设备舱底板、侧墙等;工业涉及面较广,可以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内漆,2PU发泡材料,3高强纤维,4玻璃纤维,5铝质蜂窝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复合板中部为铝质蜂窝芯5层,由铝质蜂窝芯5层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4层、高强纤维3层、PU发泡材料2层和模内漆 1层。
高强纤维3层为碳纤维层。碳纤维的遮盖力强、强度高、密度低、着色力佳、附着力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柔韧性。
碳纤维层的编制方式为斜纹编织,其面密度为20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玻璃纤维4的面密度为40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实施例2: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复合板中部为铝质蜂窝芯5层,由铝质蜂窝芯5层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4层、高强纤维3层、PU发泡材料2层和模内漆1层。
高强纤维3层为芳纶纤维层。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的优良性能。
芳纶纤维层的编制方式为斜纹编织,其面密度为20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玻璃纤维4的面密度为400g/㎡。根据工业实际生产需要来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
其中,纤维蜂窝复合板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在将模具内腔漆与MEK溶剂按照1:5的比例稀释至10s粘度后,向模具内腔喷涂;
2)按照高强纤维3层、玻璃纤维4层、铝质蜂窝芯5层、玻璃纤维4层、高强纤维3层依次铺好各层;
3)向铺好的层状结构上喷涂PU发泡材料2。
4)将喷涂好的结构放入喷好漆的模具内腔内,施加压力,复合板成型。
在所述步骤1)之前,先向模具内喷涂脱模剂,并用棉布擦拭干净后,控制模具模温在120℃。
其中,模内漆1层可有效地阻隔PU发泡材料2的黄变,提高PU发泡材料2的表面耐磨性,强化料表面色漆附着力,遮盖发泡工艺所致的表面缺陷;同时可使模塑产品真实地再现模具纹路,提高了产品外观的表现力。模内喷涂工艺,避免了传统喷涂中带来的过量喷涂、后处理、附着力差等缺点,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缩短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模内漆1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内漆1为高浓度浓缩型油漆,使用前需要使用MEK充分稀释,不可使用如香蕉水、酒精、汽油等含有水分、醇类或苯料物质的稀释剂;
2、在使用模内漆1喷涂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在批量生产前,先做小样测试,并注意脱模剂的选择。
以加工30mm厚的复合板为实验,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技术两者对比如下表:
单件产品加工时间(h) 重量(kg/㎡)
现有技术 9 9.69
本实用新型技术 0.1 ≤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复合板为对称的层状结构,多层结构之间用PU发泡材料②进行粘结,并在模具内一次成型;
2、本复合板可进行切割加工:根据不同的产品尺寸,切割后使用;
3、本复合板可与铝型材、玻璃钢产品等进行粘结组成产品,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产品;
4、本复合板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状,用于不同的部位:例如设备舱底板、侧墙等;工业涉及面较广,可以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4)

1.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复合板中部为铝质蜂窝芯层,由铝质蜂窝芯层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层、高强纤维层、PU发泡材料层和模内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纤维层为碳纤维层或芳纶纤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层或芳纶纤维层的编制方式为平纹或斜纹编织,其面密度为100-8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的面密度为350-450g/㎡。
CN201620967565.1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Active CN206030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7565.1U CN20603064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7565.1U CN20603064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0640U true CN206030640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1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67565.1U Active CN20603064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06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2953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1544A (zh) * 2020-08-03 2020-10-20 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轻型承重板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2953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1544A (zh) * 2020-08-03 2020-10-20 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轻型承重板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9363A (zh) 一种玻璃钢制品的制作工艺
CN110181835B (zh) 一种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成型方法
CN106827557B (zh) 复合材料共胶接加筋结构胶接面补偿方法
CN106182801A (zh) 一种飞行器泡沫夹芯复合材料舵面成型方法
CN110181897B (zh) 一种芳纶纸蜂窝复合制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5946327B (zh) 一种双面斜纹立体结构玻璃纤维织物及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
CN206030640U (zh)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
CN112171187A (zh) 一种组合胶水复合铝蜂窝板生产设备及工艺
CN105291524B (zh) 一种芳纶蜂窝夹芯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09747257A (zh) 陶瓷涂装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6220A (zh) 一种可降解碳毡预浸料及机盖内板制造工艺
CN111231456A (zh) 一种纤维-金属混杂复合层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6845B (zh) 中通道加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车辆
AU2020103169A4 (en) A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flattened bamboo composite plate for car flo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515170A (zh) 一种双曲面蜂窝芯板的生产工艺和专用模具
CN104015377A (zh) 大阻尼高刚度复合材料多层夹芯精密仪表板制作工艺
CN106476330A (zh) 一种轨道车辆芳纶蜂窝侧顶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5050A (zh) 一种玻璃钢胶衣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2953A (zh) 一种纤维蜂窝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02079U (zh) 一种π型双弯边钣金零件的成型模具
CN105965983B (zh) 碳纤维复合板的制作方法及碳纤维复合板
CN206634155U (zh) 一种高密度板玻璃钢船模
CN106584994A (zh) 一种玻璃钢胶衣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5415B (zh) 一种高密度板玻璃钢船模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20882B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托板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00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Chengyang S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ghai branch No. 2

Patentee after: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Chengyang S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ghai branch No. 2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9

Address after: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114 city wide LAN Jia Zhen Jiang Jia Cun Jianye Street No. 1688 room 4017 (Changchun victall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victall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Chengyang S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ghai branch No. 2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victall railway Limited by Shar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