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6386U -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26386U
CN206026386U CN201620648704.4U CN201620648704U CN206026386U CN 206026386 U CN206026386 U CN 206026386U CN 201620648704 U CN201620648704 U CN 201620648704U CN 206026386 U CN206026386 U CN 206026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ircle center
center line
line connecting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87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孔杰
杜建春
万连平
刘泽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487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26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26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263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基准孔和若干对调整孔;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还包括测倾角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人眼预估相比,更加易于把握,且能控制误差在2°以内;以调整完毕的两个固定钉作为基础,能够有效控制前后两个切面与通髁线基本平行,避免出现股骨前后髁外旋截骨不当,实现精准截骨,提高临床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膝置换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膝外旋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利用人工关节假体替代病损的关节,以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人工膝关节置换疗程短,缓解疼痛效果明显,被越来越多的医患所接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对股骨远端进行截骨,以获得安装人工关节假体的股骨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对行股骨远端进行截骨,形成一个竖切面a,然后形成两个与该竖切面a垂直的平切面b,竖切面a与平切面b之间再形成斜切面c,以与人工关节假体的内部安装空间相适配,方便安装。
为了获得膝关节伸屈膝间隙的平衡,还需要使上下两个平切面与待置换关节的通髁线平行,即与图2中的线d平行。为了达到此目的,一般是先在待置换关节的竖切面a上标定出该线d,然后再以该线d为基准,切出上述两个平切面b。为了在竖切面a上标定出该线d的平行线,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图3所示的标定工具,标定工具具有主体01以及与主体01固定在一起的底托02,主体01上还设有两个通孔03;标定时,先将底托02挤压贴紧固定在图示的股骨后髁处,然后在通孔03处钉入两个固定钉04,将标定工具撤掉后,固定钉04留在待置换关节上,两个固定钉04的连线即为线d的平行线。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标定工具,是根据底托02与通髁线之间通常具有的特定角度来实现的,然而不同病人的关节不完全一样,底托02与通髁线之间的特定角度也不一样。当采用上述标定工具以同样的预设特定角度去标定不同病人的关节时,在两个通孔03内部钉入的两个固定钉04的连线,往往与真正的通髁线之间存在角度误差,通常在±6°以内。当在实际手术中出现这种误差时,由于没有精准的调整工具,一般是手术医生直接用眼预估,将明显不准确的固定钉04拆除,然后再在待置换关节上订上一个或两个固定钉04来重新标定线d的平行线,然而人眼的预估通常不够精确,人眼预估后再钉入的固定钉04的连线与通髁线之间仍存在误差,以此线为标准去切上下两个切面时,仍会出现上下两个切面与通髁线存在偏差的缺陷,导致术后舒适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当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标定工具标定的线d的平行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没有专门的调整工具进行调整,需要人眼预估,导致标定的线d的平行线与通髁线不能精确一致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上述线d的平行线进行精确调整,从而使标定的线d与通髁线平行一致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基准孔和若干对调整孔,成对的所述基准孔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固定钉上;
成对的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测倾角结构,用于测量通髁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
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
所述本体的厚度为1-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倾角结构包括:
第一测量杆,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另一端为指针;
角度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以所述第一测量杆的转动圆心为角度顶点;
第二测量杆,与所述第一测量杆平行设置,且能通过调整结构调整与所述第一测量杆之间的距离,具有沿轴向分布的两个相对的指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测量杆上,且与所述第一测量杆垂直;所述第二测量杆上设有两个分别仅供两个所述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成对的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成对的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孔为6对,分别为第一对调整孔,第二对调整孔,第三对调整孔,第四对调整孔,第五对调整孔和第六对调整孔,6对所述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与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值依次为1°,2°,3°,4°,5°和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成对的所述调整孔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所述固定钉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若干对平移孔,成对的所述平移孔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的圆心连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用于在现有技术中的标定工具所标出的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调整两个固定钉的位置,使其连线与通髁线精确平行,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基准孔和若干对调整孔,成对的基准孔适于套设在拟调整的固定钉上,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并设有用于测量通髁线与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角度差的测倾角结构;当使用标定工具在待置换关节的竖切面上钉上两个固定钉,且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人们可以使用测倾角结构测得通髁线与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也即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差,然后找到圆心连线与基准孔的圆心连线具有相同或者最接近角度差的一对调整孔,在找出的这对调整孔内部再钉入两个固定钉,将原来的两个固定钉去除即能得到连线与通髁线平行的两个固定钉。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人眼预估相比,更加易于把握,且能控制误差在2°以内。进一步的,设置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可将控制误差在1°以内,从而大大提高了标定精确度,以调整完毕的两个固定钉作为基础,能够有效控制上下两个切面与通髁线基本平行,避免出现偏磨,改善术后体验。
2.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测倾角结构包括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调整结构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角度数;当使用标定工具在待置换关节的竖切面上钉入的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调整第一测量杆的转动角度,并调整第二测量杆与第一测量杆的间隔距离,使第二测量杆的两个相对指针与通髁线的两端对齐,然后读出第一测量杆在角度数上指出的角度值,接着找到与一对基准孔的圆心连线成相同或最接近角度数的一对调整孔,在这一对调整孔上钉入固定钉,该钉入的一对固定钉即为调整后的固定钉的设置位置。
3.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成对的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6°,可调整固定钉连线与通髁线之间角度偏差在±6°以内的情形,在实际中完全能够满足需要。
4.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成对的调整孔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固定钉上,这样在一些特殊场合,可将一对调整孔作为基准孔使用;并且,成对的调整孔之间的间距能够适于套设在拟调整的一对固定钉上,当在该对调整孔内部钉入新的固定钉时,两个固定钉之间的间距与原来的两个固定钉之间的间距相同,便于与后续的其他手术器械相配合。
5.本实用新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还包括平移孔,当寻找到目标的调整孔后,有可能出现一个调整孔位于竖切面之外的情形,这时只需在一对调整孔位置钉入两个调整钉,将本体从固定钉和调整钉上取下,将原有的固定钉去除,再将本体的另外一对调整孔与调整钉对齐,使目标调整孔完全落在竖切面上,在该目标调整孔位置钉入两个固定钉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在待置换关节上行股骨远端截骨形成竖切面、股骨前后髁截骨形成平切面以及斜切面的示意图。
图2是通髁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标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去除测倾角结构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3中改进方案的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改进方案的测倾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安装到图6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主体,02-底托,03-通孔,04-固定钉,10-本体,101-第一侧边,102-第二侧边,103-第一弧形边,104-第二弧形边,1-基准孔,11-角度数,21-第一测量杆,22-第二测量杆,23-导向杆,24-导向孔,2-第一对调整孔,3-第二对调整孔,4-第三对调整孔,5-第四对调整孔,6-第五对调整孔,7-第六对调整孔,8-平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如图4-5所示,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一对基准孔1和若干对调整孔2,3,4,5,6,7,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固定钉上;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的测倾角结构,用于测量通髁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所述本体10具有与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平行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01和所述第二侧边102的第一弧形边103和第二弧形边104;所述本体10的厚度为1-5mm。
本实施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当使用标定工具在待置换关节的竖切面上钉上两个固定钉,且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人们可以使用测倾角结构测得通髁线与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也即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差,然后找到圆心连线与基准孔的圆心连线具有相同或者最接近角度差的一对调整孔,在找出的这对调整孔内部再钉入两个固定钉,将原来的两个固定钉去除即能得到连线与通髁线平行的两个固定钉。本实施例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人眼预估相比,更加易于把握,且能控制误差在2°以内。进一步的,设置成对的基准孔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调整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可将控制误差在1°以内,从而大大提高了标定精确度,以调整完毕的两个固定钉作为基础,能够有效控制上下两个切面与通髁线基本平行,避免出现偏磨,改善术后体验。
所述测倾角结构包括:第一测量杆21,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另一端为指针;角度数11,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且以所述第一测量杆21的转动圆心为角度顶点;第二测量杆22,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平行设置,且能通过调整结构调整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之间的距离,具有沿轴向分布的两个相对的指针。当使用标定工具在待置换关节的竖切面上钉入的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调整第一测量杆21的转动角度,并调整第二测量杆22与第一测量杆21的间隔距离,使第二测量杆22的两个相对指针与通髁线的两端对齐,然后读出第一测量杆21在角度数11上指出的角度值,接着找到与一对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成相同或最接近角度数的一对调整孔,在这一对调整孔上钉入固定钉,该钉入的一对固定钉即为调整后的固定钉的设置位置。
所述调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杆23,两个所述导向杆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测量杆21上,且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垂直;所述第二测量杆22上设有两个分别仅供两个所述导向杆23插入的导向孔24。这种结构设计,即能方便地调整第二测量杆22与第一测量杆21之间的间隔距离,还能保证第二测量杆22的轴向与第一测量杆21的轴向始终平行。
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6°。可调整固定钉连线与通髁线之间角度偏差在±6°以内的情形,在实际中完全能够满足需要。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孔2,3,4,5,6,7为6对,分别为第一对调整孔2,第二对调整孔3,第三对调整孔4,第四对调整孔5,第五对调整孔6和第六对调整孔7,6对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与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值依次为1°,2°,3°,4°,5°和6°。
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所述固定钉上。在一些特殊场合,可将一对调整孔作为基准孔1使用。并且,成对的调整孔之间的间距能够适于套设在拟调整的一对固定钉上,当在该对调整孔内部钉入新的固定钉时,两个固定钉之间的间距与原来的两个固定钉之间的间距相同,便于与后续的其他手术器械相配合。
还包括若干对平移孔8,成对的所述平移孔8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平行。当寻找到目标的调整孔后,有可能出现一个调整孔位于竖切面之外的情形,这时只需在一对调整孔位置钉入两个调整钉,将本体10从固定钉和调整钉上取下,将原有的固定钉去除,再将本体10的另外一对调整孔与调整钉对齐,使目标调整孔完全落在竖切面上,在该目标调整孔位置钉入两个固定钉即可。
作为一种改进设计方案,如图6-8所示,所述测倾角结构包括:第一测量杆21,中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两端为指针,所述本体10上设有以所述第一测量杆21的转动圆心为圆心的角度数11;第二测量杆22,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平行设置,且能通过调整结构调整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之间的距离,具有两个相对的指针。
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不锈钢板,也可以为铁、铜、合金等其他材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的使用方法,参考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本体10上的一对基准孔1套设在拟调整的一对固定钉上;
S2使用测倾角结构测出通髁线与一对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并找出圆心连线与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具有相同或最接近角度差的一对调整孔;
S3在找出的所述一对调整孔2,3,4,5,6,7的位置重新设置新的固定钉。
本实施例中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在两个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不平行时,较为精确地调整固定钉的设置位置,从而使调整后的固定钉的连线与通髁线达到更好的平行。
在找出的所述一对调整孔2,3,4,5,6,7的位置不适于设置新的固定钉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穿过一对平移孔8设置调整钉;
S2.2将所述本体10从所述固定钉和所述调整钉上取下,将所述固定钉去除,将所述本体10平移,使所述本体10的另外一对所述平移孔8套设在所述调整钉上。
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将目标调整孔调整至均位于竖切面内部,以便于安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对基准孔(1)和若干对调整孔(2,3,4,5,6,7),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固定钉上;
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2°;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的测倾角结构,用于测量通髁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
所述本体(10)具有与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平行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01)和所述第二侧边(102)的第一弧形边(103)和第二弧形边(104);
所述本体(10)的厚度为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倾角结构包括:
第一测量杆(21),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另一端为指针;
角度数(11),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且以所述第一测量杆(21)的转动圆心为角度顶点;
第二测量杆(22),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平行设置,且能通过调整结构调整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之间的距离,具有沿轴向分布的两个相对的指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杆(23),两个所述导向杆(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测量杆(21)上,且与所述第一测量杆(21)垂直;所述第二测量杆(22)上设有两个分别仅供两个所述导向杆(23)插入的导向孔(2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与与其倾斜程度最接近的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倾斜程度最接近的任意两对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孔(2,3,4,5,6,7)为6对,分别为第一对调整孔(2),第二对调整孔(3),第三对调整孔(4),第四对调整孔(5),第五对调整孔(6)和第六对调整孔(7),6对所述调整孔(2,3,4,5,6,7)的圆心连线与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角度差值依次为1°,2°,3°,4°,5°和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调整孔(2,3,4,5,6,7)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其适于同时套设在拟调整的所述固定钉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对平移孔(8),成对的所述平移孔(8)的圆心连线与成对的所述基准孔(1)的圆心连线平行。
CN201620648704.4U 2016-06-26 2016-06-26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26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8704.4U CN206026386U (zh) 2016-06-26 2016-06-26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8704.4U CN206026386U (zh) 2016-06-26 2016-06-26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26386U true CN206026386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1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870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26386U (zh) 2016-06-26 2016-06-26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26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2209B2 (en) Devices and method of achieving bone fusion
CN103917176B (zh) 骨定径导向件
CN109688922B (zh) 用于解剖学对准的系统和方法
US11013619B2 (en) Instrumentation and method for implanting a glenoidal prosthetic component on a glenoid
US20160310191A1 (en) Articulating Syndesmosis Targeting Guide Device and Method
US2015028999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of acetabular components during hip arthroplasty procedures
RU269336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ндопротезирования плечевого сустава
Xue et al. Precise control of maxillary multidirectional movement in Le Fort I osteotomy using a surgical guiding device
CN206026386U (zh)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用校正器
CN206026387U (zh) 一种膝关节精准截骨术用校正器
US20120330191A1 (en) Intramedullary Rod Tracking
CN206080622U (zh) 一种关节截骨用调整器
CN206138167U (zh) 一种骨关节置换术用外旋截骨调整器
US20210290412A1 (en) Joint instrumen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CN106137306B (zh) 一种校正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6151528U (zh) 一种关节置换用辅助调整器
CN106137308B (zh) 一种关节置换用校正器
CN206167011U (zh) 一种膝关节置换截骨用外旋调整器
CN106137307B (zh) 一种调整器
JP7163185B2 (ja) 寛骨臼カップを位置合わせ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962988B (zh) 一种关节置换术用调整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75876B (zh) 一种股骨外旋截骨调整器
CN106175875B (zh) 一种外旋调整器
US20240041560A1 (en) Implanting sleeve with function of axial direction checking
RU2621124C1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выстояния передних границ глазных яблок,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культи и глазного косметического протез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