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5468U -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25468U
CN206025468U CN201620950870.XU CN201620950870U CN206025468U CN 206025468 U CN206025468 U CN 206025468U CN 201620950870 U CN201620950870 U CN 201620950870U CN 206025468 U CN206025468 U CN 206025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lug
umbrella
soft pad
nut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508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添成
宋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508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25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25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25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该中棒是由外管、中管及内管构成,由控制机构控制,该控制机构包括推动器与设于伞柄中的动力源;而推动器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推杆,推杆连接螺母与中管顶部的中管塞子,丝杆的下端连接伞柄中的动力源并由动力源驱动其正反向转动以令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而丝杆是位于内管中,其上螺母连接的推杆是穿过内管上端的内管塞子与中管塞子连接;其中:在中管塞子与内管塞子之间设有软质垫。当中管塞子在下落至极限位置时,其与内管塞子的冲撞可由软质垫进行缓冲,避免硬质的中管塞子与内管塞子的撞击噪音,以及对中棒产生的振动,进而减小对使用者手臂的振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保证伞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伞具配件,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是,早期的雨伞需用手将伞骨架往上推至一定位置方能将雨伞撑开,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在欲乘车时仍需要两手并用将雨伞收折才能进入车内,而在此短暂时间内仍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
自动开收伞内部的典型结构可参阅2002年2月13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47620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该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是:当欲将伞打开时,向下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伞中棒内部的开伞弹簧释放能量,将伞中棒向上弹伸,使伞打开;而当欲将伞收起时,再次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内的扣头也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扣头呈释放状态,在伞面骨架上的收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伞面呈收伞状态,扣头则由拉绳拉回到伞中棒上方;此时还处于未完全收伞状态,要达到完全收伞,还要再用力将伞面部分向握柄处推动,使伞中棒缩短,开伞弹簧重新积蓄能量,伞中棒及扣头重新受握柄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这样伞具才完全呈收折状态。
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专利前案相同,例如申请号为:01217730.X、01237609.4、01262761.5、03267824.X等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不同的大都是握柄内部的用于控制伞中棒及扣头的控制装置。
基于上述仅为自动开伞及半自动收伞的功能,本案发明人设计了可以实现全自动开收的伞具,如专利号为201210082099.5及201210082100.4的中国发明专利。此自动开收伞,其主要是通过设置开收伞变比机构,并配合控制机构完成自动开收伞的功能,其中的控制机构包括一由动力源驱动的丝杆带动一螺母上下动作,螺母连接跨过内管塞子并连在中管塞子上的推杆,进而实现带动中棒组中的中管相对内管之间距离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伞具的自动展收功能。由于伞具在使用中,由于中管塞子间接受动力源驱动,待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会有惯性存在,即其下落至内管塞子上部时,受惯性力的作用,中管塞子会与内管塞子之间产生撞击,不仅会增加伞具回收时的噪音,还会令中棒产生震动,增加使用中的不适感及伞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其可以有效降低收伞时的噪音,保证使用的舒适性,进而保证伞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该中棒是由外管、中管及内管构成,由控制机构控制,该控制机构包括推动器与设于伞柄中的动力源;而推动器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推杆,推杆连接螺母与中管顶部的中管塞子,丝杆的下端连接伞柄中的动力源并由动力源驱动其正反向转动以令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而丝杆是位于内管中,其上螺母连接的推杆是穿过内管上端的内管塞子与中管塞子连接;其中:在中管塞子与内管塞子之间设有软质垫。
所述软质垫为橡胶垫。
所述软质垫配合于内管塞子的顶部,即在内管塞子上部形成沉孔,而软质垫上部形成凸帽,下部形成缩颈以嵌固于沉孔中。
所述软质垫配合于中管塞子的底部,即中管塞子的底部形成沉座,而软质垫上部形成凸帽,下部形成缩颈以嵌固于沉孔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软质垫的设置,当中管塞子在下落至极限位置时,其与内管塞子的冲撞可由软质垫进行缓冲,避免硬质的中管塞子与内管塞子的撞击噪音,以及对中棒产生的振动,进而减小对使用者手臂的振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保证伞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伞控制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塞子与内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该中棒B是由外管、中管B2及内管B1构成,中棒B通过开收伞变比机构(非本案重点,在此不赘述),并由控制机构F控制,以实现中棒B展开与收合的同时带动伞面的展开与收合,该控制机构F包括推动器与设于伞柄G中的动力源9。而推动器包括一丝杆6、一配合于丝杆6上的螺母7及推杆8,推杆8连接螺母7与中管B2顶部的中管塞子B21,丝杆6的下端连接伞柄G中的动力源9并由动力源9驱动其正反向转动以令螺母7沿丝杆6上下移动或是采用机械驱动配合变速齿轮组而带动丝杆6转动;而丝杆6是位于内管B1中,其上螺母7连接的推杆8是穿过内管B1上端的内管塞子B11与中管塞子B21连接。
当然,亦可由马达的转轴直接配合丝杆6亦可。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
在中管塞子B21与内管塞子B11之间设有软质垫H,该软质垫H为橡胶垫。
配合图2所示,该软质垫H可配合于内管塞子B11的顶部,即在内管塞子B11上部形成沉孔B111,而软质垫H上部形成凸帽H1,而下部形成缩颈H2以嵌固于沉孔B111中,以此实现与内管塞子B11的配合固定。
当然,此软质垫H亦可配合于中管塞子B21的底部,同理在中管塞子B21的底部形成沉座,具有凸帽H1的软质垫H,同样可以利用其缩颈H2实现与中管塞子B21的配合固定。
通过此软质垫H的设置,当中管塞子B21在下落至极限位置时,其与内管塞子B11的冲撞可由软质垫H进行缓冲,避免硬质的中管塞子B21与内管塞子B11的撞击噪音,以及对中棒产生的震动,进而减小对使用者手臂的振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保证伞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该中棒是由外管、中管及内管构成,由控制机构控制,该控制机构包括推动器与设于伞柄中的动力源;而推动器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推杆,推杆连接螺母与中管顶部的中管塞子,丝杆的下端连接伞柄中的动力源并由动力源驱动其正反向转动以令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而丝杆是位于内管中,其上螺母连接的推杆是穿过内管上端的内管塞子与中管塞子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中管塞子与内管塞子之间设有软质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为橡胶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配合于内管塞子的顶部,即在内管塞子上部形成沉孔,而软质垫上部形成凸帽,下部形成缩颈以嵌固于沉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配合于中管塞子的底部,即中管塞子的底部形成沉座,而软质垫上部形成凸帽,下部形成缩颈以嵌固于沉孔中。
CN201620950870.XU 2016-08-27 2016-08-27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Active CN206025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50870.XU CN206025468U (zh) 2016-08-27 2016-08-27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50870.XU CN206025468U (zh) 2016-08-27 2016-08-27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25468U true CN206025468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3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50870.XU Active CN206025468U (zh) 2016-08-27 2016-08-27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25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772B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CN206025468U (zh) 全自动伞的中棒减震结构
CN102599697B (zh) 全自动直骨开收伞
CN201315930Y (zh) 面积可控晴雨伞
CN204048409U (zh) 全自动直骨伞开伞结构
CN201165206Y (zh) 多功能公交车扶手
CN107413564A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喷漆装置
CN205988075U (zh) 一种多功能学生双肩书包
CN206485317U (zh) 一种防雾化后视镜
CN103120448A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104161364B (zh) 全自动直骨伞开伞结构
CN205516388U (zh) 一种高尔夫球智能手套
CN202966510U (zh) 可折叠风挡
CN206979986U (zh) 一种碳纤维和泡沫结合新型羽毛球拍
CN202496557U (zh) 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
CN208725001U (zh) 一种防风性能好的雨伞
CN203446732U (zh) 一种方向可调节的可旋转伞帽
CN106579691A (zh) 一种伞面可调的折叠伞
CN204048410U (zh) 全自动伞推动器的保护结构
CN205597357U (zh) 一种抗风遮阳伞
CN204472522U (zh) 汽车车衣
CN216534151U (zh) 一种雨伞止摇结构
CN205365868U (zh) 一种新型遮阳伞
CN202842498U (zh) 新型带通风孔的运动头盔
CN202525666U (zh) 一种婴儿学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