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8178U -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8178U
CN206018178U CN201620947514.2U CN201620947514U CN206018178U CN 206018178 U CN206018178 U CN 206018178U CN 201620947514 U CN201620947514 U CN 201620947514U CN 206018178 U CN206018178 U CN 206018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side wall
elevating lever
bar
adjust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75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奋楼
孙鹏劼
李娇娇
刘彤
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JING COMPUT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JING COMPUT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JING COMPUT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JING COMPUT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6209475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8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8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8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仪的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活动式连接的下框架、中框架以及上框架;设置在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所述上框架以及所述中框架的上升和下降运动的垂直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前后移动的前后调节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后调节机构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左右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该移动调节装置具有能够对摄影仪进行六自由度的调节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仪的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PIV(离子成像测速)是一种非接触式流体测速技术,通过对图像的相关处理,以得到示踪粒子在短时间内的位移,以此来间接地测量流场的瞬态速度分布。PIV系统测量流场时,需要对高速摄影仪进行定位调节,以使得示踪粒子在高速摄影仪的每一帧上都形成清晰的像。
对于二维PIV实验只需一台或两台摄影仪,对于三维PIV实验则至少需要两台摄影仪或四台摄影仪。然而,当使用四台摄影仪时,则需要能够承载该四台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具有多方向的自由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三维流场的测量实验时,往往需要多台摄影仪,因而需使得能够承载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具有多方向的自由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活动式连接的下框架、中框架以及上框架;设置在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所述上框架以及所述中框架的上升和下降运动的垂直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前后移动的前后调节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后调节机构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左右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
其中,在所述中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能够促使所述中框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框架运动的第一调节孔和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呈交错式设置且能促使所述上框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框架运动的第二调节孔。
在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滑行孔,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二滑行孔。
其中,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一对升降杆组和第二对升降杆组,其中,所述上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对升降杆组与所述中框架活动式连接,所述中框架通过所述第二对升降杆组与所述下框架活动式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对升降杆组包括位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端的第一升降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杆和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呈交叉式活动连接的第二升降杆。
其中,所述垂直调节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后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中框架的前侧壁的第一螺杆,和第一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左侧壁的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第二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右侧壁的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的第一横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螺杆呈活动式交叉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所述第二端活动式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滑行孔内且能沿所述第一滑行孔进行前后移动,另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对升降杆组包括位于所述中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框架的左、右两端的第二升降杆组件,所述第二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三升降杆和与所述第三升降杆呈交叉式活动连接的第四升降杆。
其中,所述垂直调节机构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前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中框架的后侧壁的第二螺杆,和第一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左侧壁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第二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右侧壁的第一调节孔内的第二横杆,其中,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活动式交叉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所述第二端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框架的右侧壁活动式连接。
所述第四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行孔内且能沿所述第二滑行孔进行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前后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框架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的外周壁上的第一横向导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两端的侧壁上且能固定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第一紧固件。
其中,所述前后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三滑杆、第四滑杆,和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滑杆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滑杆的外周壁上的第二横向导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的两端的侧壁上且能固定所述第二横向导轨的第二紧固件。
其中,所述左右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和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的滑台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台的前、后侧壁上的第三紧固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移动调节装置通过增设垂直调节机构、前后调节机构以及左右调节机构,从而分别实现对摄影仪在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调节。进一步地,使得本申请的摄影仪的移动方向较为灵活。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滑台的个数可以根据摄影仪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确定,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该移动调节装置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地,能够很好地满足三维流场的测量实验的需求,以获得清晰度高的拍摄图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垂直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前后调节机构和左右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移动调节装置;1:升降架;11:下框架;12:中框架;13:上框架;121:后侧壁;122:前侧壁;2:垂直调节机构;21:第一螺杆;22:第一横杆;23:第一手轮;21a:第二螺杆;23a:第二手轮;3:前后调节机构;31:第一滑杆;32:第二滑杆;33:第一横向导轨;34:第一紧固件;35:第三滑杆;36:第四滑杆;37:第二横向导轨;4:左右调节机构;41:滑台;42:第三紧固件;5:孔组;51:第一调节孔;52:第二调节孔;6:第一滑行孔;7:第二滑行孔;8:第一对升降杆组;81:第一升降杆组件;811:第一升降杆;812:第二升降杆;9:第二对升降杆组;91:第二升降杆组件;911:第三升降杆;912:第四升降杆;200:摄影仪;300:透明实验箱;301:待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移动调节装置100包括升降架1、垂直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3以及左右调节机构4。
该升降架1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活动式连接的下框架11、中框架12以及上框架13。也就是说,下框架11、中框架12以及上框架13之间可以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架1的整体的升降功能。
该垂直调节机构2设置在中框架12上,且能分别调节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的上升和下降运动。也就是说,通过该垂直调节机构2的调节,便能实现该上框架13相对中框架12做上升和下降的运动,以及实现中框架12相对下框架11做上升和下降的运动。
该前后调节机构3分别设置在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200的前后移动。通过该前后调节机构3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摄影仪200在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中的前后位置进行精确地调节。
该左右调节机构4分别设置在前后调节机构3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200的左右移动。也就是说,通过前后调节机构3的设置,方便对摄影仪200在前后调节机构3上的左右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这样,本申请中的移动调节装置100通过该垂直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3以及左右调节机构4的设置,便能够分别实现对摄影仪200在纵向的上下调节、在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的前后调节,以及实现该摄影仪200在前后调节机构3上的左右调节。由此可知,本申请的移动调节装置100能够实现对摄影仪200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六自由度的调节,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摄影仪200的移动范围,使得摄影仪200的移动更加灵活,从而方便使其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来做出相应的位置调节。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中框架12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孔组5,该孔组5包括能够促使中框架12朝靠近或远离下框架11运动的第一调节孔51和与该第一调节孔51呈交错式设置且能促使上框架13朝靠近或远离中框架12运动的第二调节孔52。具体地,该第一调节孔51设置在中框架12的侧壁的前端(图示的前端),第二调节孔52设置在中框架12的侧壁的后端(图示的后端)。所谓的“交错”是指该第一调节孔51位于中框架的侧壁的前端,第二调节孔52位于中框架12的侧壁的后端,且该第二调节孔52所在的位置高于该第一调节孔51所在的位置。容易理解,本申请的第一调节孔51和第二调节孔52的形状并非仅限于图示的形状,其还可为腰型孔或长条形孔等。
该第一调节孔51和第二调节孔52的设置,为如下所述的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三升降杆911的滑动提供了滑动的轨道,保证该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三升降杆911能够在预定的轨道内进行滑行。容易理解,当该第一升降杆811分别处在第二调节孔52的两端时,便可使得该上框架13距离中框架12最远或距离该中框架12最近。同理,当第三升降杆911分别处在第一调节孔51的两端时,便可使得该中框架12距离下框架11最远或距离下框架11最近。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1还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上框架13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滑行孔6,在下框架11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二滑行孔7。这样,该第一滑行孔6的设置,为第二升降杆812的滑动提供了滑动轨道,该第二滑行孔7的设置,为第四升降杆912的滑动提供了滑动轨道。容易理解,当该第二升降杆812处在该第一滑行孔6的两端时,便可使得该上框架13距离中框架12最远或距离该中框架12最近。同理,当该第四升降杆912处在第二滑行孔7的两端时,便可使得该中框架12距离下框架11最远或距离该下框架11最近。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升降架1还包括第一对升降杆组8和第二对升降杆组9,其中,上框架13通过第一对升降杆组8与中框架12活动式连接,该中框架12通过第二对升降杆组9与下框架11活动式连接。即,由于该第一对升降杆组8和第二对升降杆组9均具有伸出和回缩的功能,因而,能够使得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均进行相应的上升和下降的运动。
如图2所示,该第一对升降杆组8包括位于上框架13和中框架12之间且分别设置在上框架13的左、右两端的第一升降杆组件81,该第一升降杆组件81包括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二升降杆812,其中,该第二升降杆812与第一升降杆811呈交叉式活动连接。具体地,通过在该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二升降杆812相交叉的部位设置螺钉或铆钉等,从而实现该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二升降杆812之间的铰接。
如图2所示,该垂直调节机构2包括一端与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第一螺杆21。容易理解,由于该第一螺杆21需要分别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和后侧壁121,因而,在前侧壁121上构造有前通孔,在后侧壁122上构造有后通孔,为方便该第一螺杆21能够进行灵活地转动,可分别在第一螺杆21的紧邻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的端部和后通孔之间安装轴承,同理,在第一螺杆21的紧邻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端部和前通孔之间安装轴承。
该垂直调节机构2还包括第一横杆22,该第一横杆22的第一端伸入中框架12的左侧壁的第二调节孔52内,第二端伸入中框架12的右侧壁的第二调节孔52内,其中,该第一横杆22和第一螺杆21呈活动式交叉连接。具体地,为了确保该第一横杆22的结构强度,可在该第一横杆22上套设固定块,通过使得该第一螺杆21穿过该固定块,便可实现该第一螺杆21和第一横杆22的连接。容易理解,该固定块应当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不仅可以提供给供第一螺杆21穿过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在第一螺杆21穿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升降杆811的一端与上框架13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杆22的第二端活动式连接。具体地,该第一升降杆811的一端可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在上框架12的侧壁上,容易理解,为实现该第一升降杆811的另一端能够随第一横杆22绕螺钉或铆钉进行相应的转动,需使得该螺钉或铆钉能够在第一升降杆811的一端上的孔内进行灵活地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升降杆812的一端伸入第一滑行孔6内且能沿第一滑行孔6进行前后移动,另一端与中框架12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容易理解,该第二升降杆812的另一端同样是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在中框架12的侧壁上。此外,该第二升降杆812的另一端能够绕该螺钉或铆钉进行自由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垂直调节机构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垂直调节机构2还包括与第一螺杆21的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手轮23。具体地,该第一螺杆21的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端部镶嵌在该第一手轮23的内侧壁的凹槽内,并且能够使得该第一螺杆21的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端部与第一手轮23在周向上为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顺时针旋转该第一手轮23,从而带动第一螺杆21进行同步的顺时针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横杆22在固定块的带动下,沿该第一螺杆21朝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一横杆22的两端分别沿第二调节孔52朝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实现该上框架13的上升运动。当该第一横杆22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二调节孔52的最前端时,则该上框架13到中框架12的纵向距离最远。同理,当该第一横杆22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二调节孔52的最后端时,则该上框架13到中框架12的纵向距离最近。
如图2所示,该第二升降杆组9包括位于中框架12和下框架11之间且分别设置在中框架12的左、右两端的第二升降杆组件91,该第二升降杆组件91包括第三升降杆911和与该第三升降杆911呈交叉式活动连接的第四升降杆912。该第三升降杆911和第四升降杆912相交叉的部位通过螺钉或铆钉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该第三升降杆911和第四升降杆912的活动连接。
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垂直调节机构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垂直调节机构2还包括一端与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的第二螺杆21a,和第一端伸入中框架12的左侧壁的第一调节孔51内,第二端伸入中框架12的右侧壁的第一调节孔51内的第二螺杆21a,其中,第二螺杆21a位于第一螺杆21的下方,且与第二横杆呈活动式交叉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二螺杆21a和第二横杆的结构、设置的方式以及起到的作用均与第一螺杆21和第一横杆22的结构、设置的方式以及起到的作用相同,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垂直调节机构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垂直调节机构2还包括与第二螺杆21a的穿过中框架12的后侧壁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手轮23a。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手轮23a与第二螺杆21a的穿过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的端部的固定方式与上述第一手轮23与第一螺杆21的穿过中框架12的前侧壁122的端部的固定方式相同,即,均为周向固定,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通过顺时针旋转该第二手轮23a,从而带动第二螺杆21a进行同步的顺时针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横杆在固定块的带动下,沿该第二螺杆21a朝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沿第一调节孔51朝中框架12的后侧壁121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实现该中框架12的上升运动。当该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调节孔51的最前端时,则该中框架12到下框架11的纵向距离最近。同理,当该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调节孔51的最后端时,则该中框架12到下框架11的纵向距离最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三升降杆911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第二端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下框架11的右侧壁活动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四升降杆912的一端与中框架12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滑行孔7内且能沿第二滑行孔7进行前后移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前后调节机构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前后调节机构3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中框架12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一滑杆31、第二滑杆32、第一横向导轨33以及第一紧固件34。其中,该第一横向导轨33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滑杆31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滑杆32的外周壁上。这样,便将该第一横向导轨33活动式地安装在了该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上。该第一紧固件34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向导轨33的两端的侧壁上以固定第一横向导轨33。具体地,当需要对摄影仪200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时,可分别旋松位于该第一横向导轨33的两端的侧壁上的紧固件34。然后将该第一横向导轨33分别沿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进行前后移动直至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停止移动。然后,分别拧紧该紧固件34,从而实现对该第一横向导轨33的固定。
该紧固件34可为紧定螺钉或螺帽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前后调节机构3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上框架13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三滑杆35、第四滑杆36、第二横向导轨37以及第二紧固件。其中,该第二横向导轨37的一端套设在第三滑杆35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第四滑杆36的外周壁上。这样,便将该第二横向导轨37分别安装在了第三滑杆35和第四滑杆36上。
该第二紧固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横向导轨37的两端的侧壁上。由于该第二紧固件起到的作用与第一紧固件34起到的作用相同,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该第一横向导轨33和第二横向导轨37的滑动,可分别将第一滑杆31、第二滑杆32、第三滑杆35以及第四滑杆36的外形均构造为圆柱形、矩形或方形等。
如图1和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左右调节机构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左右调节机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向导轨33和第二横向导轨37上的滑台41,以及设置在滑台41的前、后侧壁上的第三紧固件42。需要说明的是,该滑台41用于承载摄影仪400,该滑台41的个数优选为4个,即,位于第一横向导轨33上有两个,位于第二横向导轨37上有两个。容易理解,该滑台41的个数,可根据实际的摄影仪200的数量来具体确定。另外,该滑台41的增设,大大地增加了摄影仪200的安装数量,从而扩大了本申请的移动调节装置100的应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42均可为螺钉或螺帽。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移动调节装置100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为保证摄影仪200的拍摄图片的拍摄质量和测量的有效范围一致,需使得四台摄影仪200同时对准透明试验箱300内的待测区域301,从而在待测区域301处形成清晰的像。具体地,顺时针旋转第一手轮23,从而使得第一螺杆21进行相应的顺时针的旋转,由第一螺杆21上的螺纹的旋转,带动第一横杆22沿第二调节孔52进行前后移动,同时,第一升降杆811和第二升降杆812也分别在第二调节孔52和第一滑行孔6内进行滑动。当第一升降杆811位于该第二调节孔52的图示最前端时,则上框架13距离中框架12最近。这样,便实现了对位于上框架13上的摄影仪200的纵向位置的调节,即,使得位于上框架13上的摄影仪200纵向下降。同理,当第一升降杆811位于该第二调节孔52的图示最后端时,则上框架13距离中框架12最远。这样,便实现了对位于上框架13上的摄影仪200的纵向位置的调节,即,使得位于上框架13上的摄影仪200纵向上升。
通过分别移动第一横向导轨33和第二横向导轨37在中框架12和上框架13上的前后位置,从而实现对第一横向导轨33和第二横向导轨37的前后位置的调节。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34和第二紧固件来实现对第一横向导轨33和第二横向导轨37的固定。由此,便实现对摄影仪200的前后调节。
通过分别旋松第三紧固件42,从而将滑台41沿相应的横向导轨进行左右移动,当将该滑台4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拧紧第三紧固件42,便可实现对滑台41的固定。由此,便实现了对摄影仪200的左右调节。
综上所述,该移动调节装置100通过增设垂直调节机构2、前后调节机构3以及左右调节机构4,从而分别实现对摄影仪200在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调节。进一步地,使得本申请的摄影仪200的移动方向较为灵活。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滑台41的个数可以根据摄影仪200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确定,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该移动调节装置100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地,能够很好地满足三维流场的测量实验的需求,以获得清晰度高的拍摄图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活动式连接的下框架、中框架以及上框架;
设置在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所述上框架以及所述中框架的上升和下降运动的垂直调节机构;
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前后移动的前后调节机构;以及
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后调节机构上且能分别调节摄影仪的左右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能够促使所述中框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框架运动的第一调节孔和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呈交错式设置且能促使所述上框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框架运动的第二调节孔;
在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滑行孔,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第二滑行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一对升降杆组和第二对升降杆组,其中,所述上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对升降杆组与所述中框架活动式连接,所述中框架通过所述第二对升降杆组与所述下框架活动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升降杆组包括位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端的第一升降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杆和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呈交叉式活动连接的第二升降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调节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后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中框架的前侧壁的第一螺杆,和第一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左侧壁的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第二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右侧壁的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的第一横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螺杆呈活动式交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所述第二端活动式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滑行孔内且能沿所述第一滑行孔进行前后移动,另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升降杆组包括位于所述中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框架的左、右两端的第二升降杆组件,所述第二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三升降杆和与所述第三升降杆呈交叉式活动连接的第四升降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调节机构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前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中框架的后侧壁的第二螺杆,和第一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左侧壁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第二端伸入所述中框架的右侧壁的第一调节孔内的第二横杆,其中,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活动式交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所述第二端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框架的右侧壁活动式连接;
所述第四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中框架的侧壁活动式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行孔内且能沿所述第二滑行孔进行前后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框架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的外周壁上的第一横向导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两端的侧壁上且能固定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第一紧固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前、后侧壁的两端的第三滑杆、第四滑杆,和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滑杆的外周壁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滑杆的外周壁上的第二横向导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的两端的侧壁上且能固定所述第二横向导轨的第二紧固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和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的滑台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台的前、后侧壁上的第三紧固件。
CN201620947514.2U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Active CN206018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7514.2U CN206018178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7514.2U CN206018178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8178U true CN206018178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7514.2U Active CN206018178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81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550A (zh) * 2016-08-25 2016-12-07 北京市计算中心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550A (zh) * 2016-08-25 2016-12-07 北京市计算中心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127B (zh) 双轴同步拉伸装置
CN104865268B (zh) 一种电子显示屏光学检测机构
CN106195550B (zh)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CN106334918A (zh) 扣环上料机构
CN102248032A (zh) 变压器的矽钢片自动整平机
CN206018178U (zh) 一种用于摄影仪的移动调节装置
CN206445797U (zh) 一种大型横走形机械手
CN206087514U (zh) 线缆自动包装机及其撑袋装置
CN105268651B (zh) 集成电路分选机测试装置
CN207630512U (zh) 一种变尺寸Delta型3D打印机
CN105149445B (zh) 一种输电铁塔开合角组合模具
CN205519312U (zh) 一种侧导向定位装置
CN205009264U (zh) 多级视觉调节机构
CN106584084B (zh) 一种自动拧螺丝装置
CN103862256B (zh) 组角机内定位机构
CN209050637U (zh) 一种双向变距机构
CN203890562U (zh) 一种纱管箱自动装载装置
CN206316620U (zh) 扣环上料机构
CN206936841U (zh) 用于生产铝型材的三轴加工中心
CN105887349A (zh) 缝纫机外压框压力调节机构
CN209646525U (zh) 一种移液装置及往复移动机构
CN105329614B (zh) 伸缩式输送机
CN203751631U (zh) 组角机内定位机构
CN110103707A (zh) 挡位直线排列式自动驾驶汽车自动换挡操纵机构
CN208409653U (zh) 一种键盘面板用夹紧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