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6937U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6937U
CN206016937U CN201620995758.8U CN201620995758U CN206016937U CN 206016937 U CN206016937 U CN 206016937U CN 201620995758 U CN201620995758 U CN 201620995758U CN 206016937 U CN206016937 U CN 20601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air inlet
carrier
inner barrel
exhaust after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57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伟娇
陈增响
蔡龙
张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57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6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6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前端设置端盖,外筒体的侧部设置进气管,在外筒体内部设置内筒体,内筒体的内部设置载体,载体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进气混合腔与进气管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的前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与内筒体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呈锥筒状,扰流板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作为进口端,扰流板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连接;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所述扰流板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所述扰流板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所述扰流板结构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

Description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尤其是一种用于侧进气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扰流板结构,属于尾气后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关于限制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国四标准的全面实施,利用尾气后处理系统来降低发动机排气有害物,已成为发动机厂的必然选择。
后处理进气腔的设计对载体的催化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受设计边界的限制,留给进气腔的设计空间往往很小,很难保证气流在进气腔充分混合,这就导致气流在载体前端面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局部区域气流速度和温度较高,使该区域快速老化,而其他区域又得不到充分利用,既降低了载体的转化效率又减少了催化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该扰流板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前端设置端盖,外筒体的侧部设置进气管,在外筒体内部设置内筒体,内筒体的内部设置载体,载体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进气混合腔与进气管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的前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与内筒体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呈锥筒状,扰流板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作为进口端,扰流板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连接;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气管的外端部设置法兰。
进一步的,在所述载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衬垫。
进一步的,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孔的直径为4~8mm。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在有限空间内中设计扰流板,并将其安装在载体前端面的位置,这样可以成功地改善了进气腔内的气流分布,使气流在载体前端分布均匀,提高载体的利用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扰流板设计采用合理的穿孔率及通流截面设计,可以将产品整体压力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可以应用在因受边界限制无更多混合空间的尾气后处理系统中,用以改善进气腔内气流混合情况,提高载体的速度均匀性及载体的催化转化效率,以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法兰1、进气管2、温度传感器3、端盖4、扰流板5、载体6、衬垫7、内筒体8、外筒体9、进气混合腔10、扰流孔11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锥形扰流板结构,适用于侧进气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外筒体9,外筒体9的前端设置端盖4,外筒体9的侧部设置进气管2,进气管2的外端部设置法兰1;在所述外筒体9内部设置内筒体8,内筒体8的内部设置载体6,载体6与内筒体8之间设置衬垫7;所述载体6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10,进气混合腔10与进气管2连通;在所述载体6的前端设置扰流板5,扰流板5与内筒体8焊接固定;所述扰流板5呈锥筒状,扰流板5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10作为进口端,扰流板5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8连接;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11,扰流孔11的直径为4~8mm,扰流板5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6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所述扰流板5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在所述外筒体9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废气从进气管2进入到进气混合腔10,经过扰流板5上的扰流孔11的混合及导流作用进入载体6的前端面,气体混合后载体6前端速度均匀性可达0.95以上,可满足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发动机废气在扰流板的作用下在进气混合腔内充分混合,提高载体的流动均匀性、催化转化效率及使用寿命,同时节省设计空间,可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9),外筒体(9)的前端设置端盖(4),外筒体(9)的侧部设置进气管(2),在外筒体(9)内部设置内筒体(8),内筒体(8)的内部设置载体(6),载体(6)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10),进气混合腔(10)与进气管(2)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6)的前端设置扰流板(5),扰流板(5)与内筒体(8)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5)呈锥筒状,扰流板(5)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10)作为进口端,扰流板(5)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8)连接;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进气管(2)的外端部设置法兰(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6)与内筒体(8)之间设置衬垫(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孔(11)的直径为4~8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板(5)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6)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板(5)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外筒体(9)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
CN201620995758.8U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Active CN206016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5758.8U CN20601693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5758.8U CN20601693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6937U true CN206016937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5758.8U Active CN20601693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69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164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
CN113391033A (zh) * 2021-06-10 2021-09-14 安徽创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空气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
GB2621882A (en) * 2022-08-26 2024-02-28 Perkins Engines Co Ltd End can for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with RF antenna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164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
CN113391033A (zh) * 2021-06-10 2021-09-14 安徽创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空气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
GB2621882A (en) * 2022-08-26 2024-02-28 Perkins Engines Co Ltd End can for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with RF antenn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6920U (zh) 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喷射混合单元
CN206016937U (zh)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CN110410185B (zh) 一种防结晶紧凑式尿素混合装置
CN203214196U (zh) Egr系统进气歧管
CN102748169B (zh) 一种用于车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的混合装置
CN105569787A (zh) 尿素喷嘴集成式scr催化转化器
CN203476553U (zh) 一种进气歧管结构
CN106337714B (zh) 喷嘴集成式scr催化消声器
CN202628319U (zh) 一种用于车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的混合装置
CN104847463A (zh) 喷嘴集成式scr后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07686808U (zh) 侧进喷嘴集成式scr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
CN202645779U (zh)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混合器
CN114483264A (zh) 一种高效抗结晶混合器装置
CN106401715A (zh) 斜管式旋流尿素混合装置
CN202946266U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体混合器
CN106285885B (zh) 一种基于多重文丘里管的增压排气尾管
CN206158832U (zh) 一种增压排气尾管
CN206329370U (zh) 一种轴向喷射的尿素喷射器
CN206190371U (zh) 一种柴油车scr尿素混合器
CN204591419U (zh) 一种均流三元催化器
CN206309450U (zh)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锥形扰流板及混合扰流装置
CN105114160B (zh) 催化转化装置及其废气空气混合器
CN204152606U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
CN207538901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封装
CN104975926B (zh) 一种排气歧管装置及前端盖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