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6937U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16937U CN206016937U CN201620995758.8U CN201620995758U CN206016937U CN 206016937 U CN206016937 U CN 206016937U CN 201620995758 U CN201620995758 U CN 201620995758U CN 206016937 U CN206016937 U CN 2060169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iler
- air inlet
- carrier
- inner barrel
- exhaust after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08000004141 microcephaly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前端设置端盖,外筒体的侧部设置进气管,在外筒体内部设置内筒体,内筒体的内部设置载体,载体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进气混合腔与进气管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的前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与内筒体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呈锥筒状,扰流板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作为进口端,扰流板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连接;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所述扰流板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所述扰流板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所述扰流板结构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尤其是一种用于侧进气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扰流板结构,属于尾气后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关于限制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国四标准的全面实施,利用尾气后处理系统来降低发动机排气有害物,已成为发动机厂的必然选择。
后处理进气腔的设计对载体的催化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受设计边界的限制,留给进气腔的设计空间往往很小,很难保证气流在进气腔充分混合,这就导致气流在载体前端面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局部区域气流速度和温度较高,使该区域快速老化,而其他区域又得不到充分利用,既降低了载体的转化效率又减少了催化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该扰流板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前端设置端盖,外筒体的侧部设置进气管,在外筒体内部设置内筒体,内筒体的内部设置载体,载体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进气混合腔与进气管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的前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与内筒体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呈锥筒状,扰流板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作为进口端,扰流板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连接;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气管的外端部设置法兰。
进一步的,在所述载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衬垫。
进一步的,在所述扰流板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孔的直径为4~8mm。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在有限空间内中设计扰流板,并将其安装在载体前端面的位置,这样可以成功地改善了进气腔内的气流分布,使气流在载体前端分布均匀,提高载体的利用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扰流板设计采用合理的穿孔率及通流截面设计,可以将产品整体压力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充分,减少了混合距离,节省了混合空间,可以应用在因受边界限制无更多混合空间的尾气后处理系统中,用以改善进气腔内气流混合情况,提高载体的速度均匀性及载体的催化转化效率,以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法兰1、进气管2、温度传感器3、端盖4、扰流板5、载体6、衬垫7、内筒体8、外筒体9、进气混合腔10、扰流孔11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锥形扰流板结构,适用于侧进气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外筒体9,外筒体9的前端设置端盖4,外筒体9的侧部设置进气管2,进气管2的外端部设置法兰1;在所述外筒体9内部设置内筒体8,内筒体8的内部设置载体6,载体6与内筒体8之间设置衬垫7;所述载体6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10,进气混合腔10与进气管2连通;在所述载体6的前端设置扰流板5,扰流板5与内筒体8焊接固定;所述扰流板5呈锥筒状,扰流板5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10作为进口端,扰流板5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8连接;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11,扰流孔11的直径为4~8mm,扰流板5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6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所述扰流板5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在所述外筒体9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废气从进气管2进入到进气混合腔10,经过扰流板5上的扰流孔11的混合及导流作用进入载体6的前端面,气体混合后载体6前端速度均匀性可达0.95以上,可满足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发动机废气在扰流板的作用下在进气混合腔内充分混合,提高载体的流动均匀性、催化转化效率及使用寿命,同时节省设计空间,可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包括外筒体(9),外筒体(9)的前端设置端盖(4),外筒体(9)的侧部设置进气管(2),在外筒体(9)内部设置内筒体(8),内筒体(8)的内部设置载体(6),载体(6)的前端为进气混合腔(10),进气混合腔(10)与进气管(2)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6)的前端设置扰流板(5),扰流板(5)与内筒体(8)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5)呈锥筒状,扰流板(5)的小头一端朝向进气混合腔(10)作为进口端,扰流板(5)的大头一端与内筒体(8)连接;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多排扰流孔(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进气管(2)的外端部设置法兰(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载体(6)与内筒体(8)之间设置衬垫(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扰流板(5)上均匀分布2~5排扰流孔(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孔(11)的直径为4~8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板(5)进口端的截面和载体(6)横截面通流比为0.7~0.8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板(5)大头一端和小头一端的倾斜角度为4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外筒体(9)的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5758.8U CN206016937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5758.8U CN206016937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16937U true CN206016937U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825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957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6937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1693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28164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 |
CN113391033A (zh) * | 2021-06-10 | 2021-09-14 | 安徽创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高效空气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 |
GB2621882A (en) * | 2022-08-26 | 2024-02-28 | Perkins Engines Co Ltd | End can for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with RF antennas |
-
2016
- 2016-08-29 CN CN201620995758.8U patent/CN2060169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28164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 |
CN113391033A (zh) * | 2021-06-10 | 2021-09-14 | 安徽创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高效空气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 |
GB2621882A (en) * | 2022-08-26 | 2024-02-28 | Perkins Engines Co Ltd | End can for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with RF antennas |
GB2621882B (en) * | 2022-08-26 | 2024-09-25 | Perkins Engines Co Ltd | End can for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with RF antenna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16920U (zh) | 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喷射混合单元 | |
CN206016937U (zh)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扰流板结构 | |
CN110410185B (zh) | 一种防结晶紧凑式尿素混合装置 | |
CN203214196U (zh) | Egr系统进气歧管 | |
CN102748169B (zh) | 一种用于车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的混合装置 | |
CN105569787A (zh) | 尿素喷嘴集成式scr催化转化器 | |
CN203476553U (zh) | 一种进气歧管结构 | |
CN106337714B (zh) | 喷嘴集成式scr催化消声器 | |
CN202628319U (zh) | 一种用于车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的混合装置 | |
CN104847463A (zh) | 喷嘴集成式scr后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7686808U (zh) | 侧进喷嘴集成式scr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 | |
CN114483264A (zh) | 一种高效抗结晶混合器装置 | |
CN207686807U (zh) | 尾气处理用尿素混合装置 | |
CN106401715A (zh) | 斜管式旋流尿素混合装置 | |
CN202946266U (zh) | 用于内燃机的气体混合器 | |
CN106285885B (zh) | 一种基于多重文丘里管的增压排气尾管 | |
CN206329370U (zh) | 一种轴向喷射的尿素喷射器 | |
CN206190371U (zh) | 一种柴油车scr尿素混合器 | |
CN204591419U (zh) | 一种均流三元催化器 | |
CN206309450U (zh) | 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锥形扰流板及混合扰流装置 | |
CN105114160B (zh) | 催化转化装置及其废气空气混合器 | |
CN204152606U (zh) | 一种三元催化器 | |
CN207538901U (zh) |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封装 | |
CN104975926B (zh) | 一种排气歧管装置及前端盖加工方法 | |
CN207761764U (zh) | 尿素旋流混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