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1903U -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1903U
CN206011903U CN201620840382.3U CN201620840382U CN206011903U CN 206011903 U CN206011903 U CN 206011903U CN 201620840382 U CN201620840382 U CN 201620840382U CN 206011903 U CN206011903 U CN 206011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eaving cloth
soft
nanofiber
modified spe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03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邦胜
黄肖瑶
朱云斌
葛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 Spinning Nano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8403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1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1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1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护理用品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柔软层、亲水层和抗菌层。其中,两层柔软层相对设置;亲水层与抗菌层设置于两层柔软层之间。柔软层包括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相互交错排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具有突出的柔软感。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护理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相比于普通的布料,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医疗卫生、家庭装饰、跟装、工业和农业等。但是,现有非织造材料多采用棉纤维,棉纤维不能循环利用,且生产过程污染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在医疗卫生用材料、纸尿裤等柔软方面,其柔软度和舒服度往往会使人感觉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该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具有突出的柔软感,且可以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柔软层、亲水层和抗菌层,两层柔软层相对设置,亲水层与抗菌层设置于两层柔软层之间,柔软层包括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相互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层柔软层、亲水层和抗菌层的表面均平整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1-0.2毫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柔软层的厚度为0.02-0.06毫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抗菌层包括多条纳米抗菌纤维,多条纳米抗菌纤维相互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和每条所述纳米抗菌纤维的直径小于500纳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条纳米抗菌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纳米抗菌纤维由聚丙烯和抗菌剂经混合后熔融喷丝工艺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纳米改性柔软纤维由聚丙烯、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经混合后熔融喷丝工艺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柔软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更高,手感更加舒适,抗菌性更佳,蓬松感更强,能够满足医疗卫生用布的要求,同时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200;柔软层110、210;抗菌层130、230;亲水层140、240;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纳米抗菌纤维131、2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柔软层110、亲水层140、抗菌层130和柔软层11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合的需求,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大小形状均不做具体限制。为了使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更加的轻薄,柔软度更好,适用于更多的场合,在本实施例中,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厚度为0.1-0.2mm。需要说明的是,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每一层的厚度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柔软层110的厚度为0.02-0.06mm,亲水层140的厚度为0-0.05mm,抗菌层130的厚度为0.05-0.08mm。
柔软层110包括多条相互交错排布的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由聚丙烯、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经过熔融混合后喷丝工艺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呈不规则交叉排布。需要说明的是,不规则交叉排布,是指多条纳米改性丝柔纤维121任意、随机地交错排布,多条无规则交错排布的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构成的纤维网状。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的不规则交叉排布所形成的柔软层110是一种含有大量微孔的多孔膜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形成立体蓬松感。形态各异的纳米纤维膜,能够满足材料不同的力学性能要求。
聚丙烯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强韧的机械性,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多种有机溶剂性、抗溶解性。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纳米膨松体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是,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增强其柔软度。
柔软母粒在聚丙烯中具有分散性好、可纺性好的特点,可适当提高其力学性能,制造得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不堵丝头、不断丝,可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柔软层110是这样制备的:将聚丙烯、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按一定重量比例混合后进行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聚丙烯、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送入螺杆挤压机进行加热、熔融、加压后形成复合熔体后由模头喷丝孔喷射至接收平台,通过模头一侧的直流高压电源进行高压电处理,在模头与接收平台之间形成强电场,熔体在高压电流的作用下拉伸,得到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冷却至室温,形成纤网,纤网经针刺机加固,得到柔软层11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聚丙烯、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的添加比例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聚丙烯的含量大于90%,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的含量的总和小于10%。
抗菌层130包括多条相互交错排布的纳米抗菌纤维131,纳米抗菌纤维131由聚丙烯和抗菌剂经过熔融混合后喷丝工艺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多条纳米抗菌纤维131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抗菌剂的选材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一种或是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抗菌剂为纳米银。纳米银就是利用前沿的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
抗菌层130是这样制备的:将聚丙烯和纳米银按一定重量比例混合后进行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聚丙烯和纳米银送入螺杆挤压机进行加热、熔融、加压后形成复合熔体后由模头喷丝孔喷射至接收平台,通过模头一侧的直流高压电源进行高压电处理,在模头与接收平台之间形成强电场,熔体在高压电流的作用下拉伸,得到纳米抗菌纤维131,冷却至室温,形成纤网,纤网经针刺机加固,得到抗菌层13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聚丙烯和纳米银的添加比例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聚丙烯的含量大于90%,纳米银的含量的总和小于10%。
需要说明的是,纳米纤维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以及良好的过滤性、阻隔性、粘合性和保温性。纳米改性柔软纤维121和纳米抗菌纤维131的直径均小于500nm。通常来讲,纳米纤维的直径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增韧的效果就越好。
在本实施例中,柔软层110和抗菌层130通过复合、热轧的工艺形成复合层。聚丙烯为非极性分子结构,结晶度高,结构紧密且分子中无亲水基团,以致聚丙烯制备的非织造布吸湿性差,难以适应在一次性医疗、保健、卫生和超净化环境用品领域对吸湿性的要求。因此,聚丙烯非织造布要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必须对其进行亲水整理,以改善其吸湿性。如图1所示,亲水层140设置于任意一层柔软层110和抗菌层13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柔软层110、亲水层140和抗菌层130的表面均平整设置。
亲水层140选用的亲水剂不作具体限制,包括聚酯类、丙烯酸系类以及环氧类等。亲水剂通过亲水整理工艺进入柔软层110和抗菌层130之间形成亲水层140。经亲水整理后,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亲水性和舒适性能够明显提高,同时抗静电性、柔软性以及抗污性也能得到改善。
表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性能参数列表。
其中,克重参数测试方法请参照FZ/T60003-1991,厚度参数测试方法请参照FZ/T60004-1991,强度参数测试方法请参照FZ/T60005-1991,伸长率参数测试方法请参照FZ/T60005-1991,柔软度参数请参照FZ/T01054.3,抗菌指标参数请参照GB/T20944.2-2007,蓬松弹性复位率请参照FZ/T 60020-1995,亲水时间参数和亲水倍率参数请参照FZ/T 60017-1993。
表1.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性能参数列表
通过5组对比例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聚丙烯的含量大于90%,纳米膨松体和柔软母粒的含量小于10%时,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蓬松弹性复位率能够达到100%,断裂强力横向大于等于15N,纵向大于等于25N,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80%,柔软度小于等于39mN,这些数据表明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具有柔软度好,尤其是对比例2中,柔软度比其它几组对比例更高,这是因为在对比例2中,纳米膨松体的添加量要高于其它组,这说明,纳米膨松体能够改善聚丙烯的柔软度。此外,5组对比例中,由于抗菌层和亲水层的设置,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的抗菌指标达到99.9%,亲水时间小于等于1.5s,亲水倍率小于等于1000,这说明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由于在聚丙烯中添加了纳米膨松体,因此柔软度高、蓬松感强。抗菌层和亲水层的设计使得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良好的亲水性。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绿色环保,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婴幼儿纸尿裤、妇女卫生巾、成人失禁垫表面包覆布等产品。
实施例2,参照图2所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20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已基本能解决提高非织造布柔软度、抗菌性以及亲水性的问题,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2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柔软层210、亲水层240、抗菌层230和柔软层210。
抗菌层230包括多条相互交错排布的纳米抗菌纤维231,纳米抗菌纤维231由聚丙烯和抗菌剂经过熔融混合后喷丝工艺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多条纳米抗菌纤维231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抗菌剂的选材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由于具有纳米粒子特有的表面效应,容易与所接触的细菌产生亲和力,而具有杀菌能力。纳米氧化锌在含水介质中缓慢释放锌离子,锌离子逐渐地游离出来,由于锌离子的氧化还原性,当它和细菌细胞膜相结合时,与其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目的。同时,纳米氧化锌表面的空穴会产生电子,直接参与反应,空穴数量越多就会产生更多的电子,其杀菌能力就增加。当细菌被杀死后,锌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它细菌接触,完成新的杀菌任务,所述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
抗菌层230是这样制备的:将聚丙烯和纳米氧化锌按一定重量比例混合后进行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聚丙烯和纳米氧化锌送入螺杆挤压机进行加热、熔融、加压后形成复合熔体后由模头喷丝孔喷射至接收平台,通过模头一侧的直流高压电源进行高压电处理,在模头与接收平台之间形成强电场,熔体在高压电流的作用下拉伸,得到纳米抗菌纤维231,冷却至室温,形成纤网,纤网经针刺机加固,得到抗菌层23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聚丙烯和纳米氧化锌的添加比例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聚丙烯的含量大于90%,纳米氧化锌的含量的总和小于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声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柔软层、亲水层和抗菌层,两层所述柔软层相对设置,所述亲水层与所述抗菌层设置于两层所述柔软层之间,所述柔软层包括多条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多条所述纳米改性柔软纤维相互交错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柔软层、所述亲水层和所述抗菌层的表面均平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1-0.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层的厚度为0.02-0.0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包括多条纳米抗菌纤维,多条所述纳米抗菌纤维相互交错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纳米改性柔软纤维和每条所述纳米抗菌纤维的直径小于500纳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纳米抗菌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布。
CN201620840382.3U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Active CN206011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382.3U CN206011903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382.3U CN206011903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1903U true CN206011903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4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0382.3U Active CN206011903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1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9860A (zh) * 2019-11-18 2020-01-17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绵柔爽滑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9860A (zh) * 2019-11-18 2020-01-17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绵柔爽滑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2368B1 (ja) 布、衣料、医療部材、生体作用布、物質吸着用布、および菌対策用布
CN102888671B (zh) 获自磺基聚酯的水可分散的多组分纤维
CN105882075B (zh) 一种熔喷复合纳米抗菌超柔软非织造材料及制备方法
JP6573040B2 (ja) 抗菌繊維
TWI766029B (zh) 菌對策用電荷產生紗、菌對策用電荷產生紗的製造方法以及抗菌性布帛
CN105862210A (zh) 抗菌纳米纤维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8898B (zh)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99220A (zh) 石墨烯/聚丙烯非织造布过滤网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87253A (zh) 一种纳米纤维多组分复合丝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7031B (zh) 抗微生物和抗病毒聚合材料
JP2024045680A (ja) 電位発生繊維を含む糸の表面電位の測定方法
CN206011903U (zh)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
CN107141584A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在制备亲水柔韧无纺布中的应用
CN1272560A (zh) 复合抗菌纤维、其制备方法及其运用
CN205999586U (zh) 一种纳米纤维多组分复合丝柔非织造布
JP2006241627A (ja) 抗菌性繊維とその製法、並びに抗菌性繊維製品
JP6324789B2 (ja) 異形断面繊維
CN106835700A (zh) 抗菌面膜基布
JP2004162246A (ja) セルロース系繊維含有不織布
CN205685886U (zh) 一种熔喷复合纳米抗菌超柔软非织造材料
CN109112724A (zh)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945264B2 (ja) 抗菌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19807A5 (zh)
JP5317276B2 (ja) 複合モノ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190018A (ja) 消臭性繊維構造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