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5238U -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 Google Patents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5238U
CN206005238U CN201620616284.1U CN201620616284U CN206005238U CN 206005238 U CN206005238 U CN 206005238U CN 201620616284 U CN201620616284 U CN 201620616284U CN 206005238 U CN206005238 U CN 206005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bin shell
threshing bin
shell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62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禄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162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5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5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523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在左、右脱粒仓壳之间设置有一脱粒挡板;所述脱粒辊筒位于脱粒挡板正下方;所述脱粒挡板与左、右脱粒仓壳、左、右侧板、脱粒辊筒及底板共同形成两个独立的脱粒空间;所述左、右脱粒仓壳为圆弧形,所述左脱粒仓壳尾部两侧之间与右脱粒仓壳尾部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长度方向的位置略低于左、右脱粒仓壳尾部弧顶切线位置;在靠近左脱粒仓壳一侧的左侧板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在靠近右脱粒仓壳一侧的脱粒挡板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与脱粒辊筒轴向方向成一夹角。本实用新型利用双筒单辊结构及弹性部件,提高了脱净率和脱粒效率。

Description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小型脱粒机,特别涉及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玉米脱粒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小型农用机械,是一种可以将玉米粒和梗分离的设备。
随着社会的需求,出现了脱离效果较好的一种双筒反向齿轮式玉米脱粒机,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87029U,公告日为2013年7月31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具体公开了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滚筒,所述两平行设置的滚筒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两平行设置的滚筒上部还设置有双联调节瓦盖。本实用新型的双滚筒左右仓脱粒,改变了单边脱粒方式,同一个点击脱粒时间相同,脱粒重量增加了2/3,效率大大提高,脱粒质量也增加了一倍,双滚筒间齿轮传动,解决了右脱粒仓空闲的问题,双联调节瓦盖,在同一个进料仓里的玉米分道进入脱粒仓,解决了进料仓多余的堆积问题。
但是上述玉米脱粒机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该玉米脱粒机采用双辊双筒,且双筒之间采用齿轮连接,玉米脱粒机制造成本高导致脱粒成本偏高;其次,现有技术中的玉米脱粒机并未考虑到在对不同规格的玉米棒进行脱粒时,如何解决玉米棒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不能充分碰撞脱粒,且防止较小的玉米棒从脱粒机中漏出,不能达到充分脱粒的技术难题;再次,现有技术多为实现一个脱粒仓高度调节的结构装置,还没有实现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脱粒仓的高度调节结构装置,基于以上原因,现需要对玉米脱粒机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通过有效规划脱粒空间的数量,并结合玉米脱粒机适当位置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共同作用,以达到不同规格的玉米棒充分脱粒、提高脱净率和脱粒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前仓壳(2)、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左侧板(6)、右侧板(7)、底板(8)及带有脱粒筋的脱粒辊筒(3);在左脱粒仓壳(4)与右脱粒仓壳(5)之间设置有一固定于机架(1)的脱粒挡板(9);所述脱粒辊筒(3)位于脱粒挡板(9)下方;所述脱粒挡板(9)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左侧板(6)、右侧板(7)、脱粒辊筒(3)及底板(8)共同形成两个独立的脱粒空间;
所述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为圆弧形,所述左脱粒仓壳(4)尾部两侧之间与右脱粒仓壳(5)尾部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部件(11);所述弹性部件(11)长度方向的位置略低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尾部弧顶切线位置;
当脱粒辊筒(3)逆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左侧板(6)位置以及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
或当脱粒辊筒(3)顺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右侧板(7)位置以及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
所述弹性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与脱粒辊筒(3)呈一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挡板(9)由两块挡板向下相交固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左脱粒仓壳(4)和右脱粒仓壳(5)前端两侧均活动连接于机架(1),所述左脱粒仓壳(4)和右脱粒仓壳(5)后端均与一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偏心轮(15)、摆动臂(16)、拉簧(17)、导向螺杆(18)及压块(19);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一端通过拉簧(17)固定于机架(1),摆动臂(16)另一端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固接,摆动臂(16)可围绕其固定于机架(1)的支点摆动;所述导向螺杆(18)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其通孔与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偏心轮(15)、摆动臂(16)、导向螺杆(18)、压块(19)及定位杆;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另一端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固接,摆动臂(16)可围绕其固定于机架(1)的支点摆动;所述导向螺杆(18)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两侧的机架上,所述定位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其通孔与套接在导向螺杆(18)和定位杆上的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于导向螺杆(18)。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臂(16)可以是曲臂或直臂。
进一步的,在所述玉米脱粒机后端出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分离玉米芯和玉米粒的筛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筒单辊结构,在降低了玉米脱粒机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脱粒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能够根据需要满足两个及多个脱粒仓壳高度的调节,能够灵活的适应玉米脱粒现场不同的脱粒需求。
3、本实用新型在玉米脱粒机相应位置设置了弹性装置,配合双筒单辊结构,可以实现不同规格玉米棒的充分脱粒,提高了脱净率。
4、本实用新型采用脱粒挡板和脱粒仓壳分离固定的设计,既有效保证了脱粒空间的容量,又通过脱粒挡板的有效固定保证脱粒挡板与脱粒辊筒之间的恒定距离,防止两者发生触碰,同时加强了玉米棒脱粒空间的高速运动过程中与设置在脱粒挡板上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提高了玉米棒脱净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
如图所示,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前仓壳2、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左侧板6、右侧板7、底板8及带有脱粒筋的脱粒辊筒3;在左、右脱粒仓壳之间设置有一脱粒挡板9;所述脱粒辊筒3位于脱粒挡板9下方;所述脱粒挡板9与左、右脱粒仓壳、左、右侧板、脱粒辊筒3及底板8共同形成两个独立的脱粒空间。所述前仓壳2整体焊接在机架1上,所述脱粒挡板9与机架1相连,即所述脱粒挡板9前后两端焊接在机架1上,且所述脱粒挡板9由两块挡板向下相交固接而成。
所述左、右脱粒仓壳可以为圆弧形,所述左脱粒仓壳4尾部两侧之间与右脱粒仓5壳尾部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弹性部件11;所述弹性部件11可以是弹簧、弹片等。在脱粒过程中,小玉米棒在碰撞脱粒过程中容易从出口处漏出,在左、右脱粒仓壳尾部设置弹簧一方面可以防止玉米棒从出口处漏出,一方面可以通过玉米棒和弹簧的再次碰撞,提高玉米棒的脱净率。
因为左脱粒仓壳4一侧与左侧板并未完全闭合,考虑到为了防止小玉米棒在运动过程中在未闭合处漏出以及提高玉米棒的脱粒效果,可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左侧板6位置间隔设置若干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与脱粒辊筒3轴向方向呈一夹角,所述弹性部件10可以是弹簧、弹片等;所述夹角可以充分确保弹簧与玉米棒的交互作用从而提高玉米棒脱净率。
因为右脱粒仓壳5一侧与脱粒挡板并未完全闭合,考虑到为了防止小玉米棒在未闭合处漏出以及提高玉米棒的脱粒效果,可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若干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与脱粒辊筒3轴向方向呈一夹角,所述弹性部件10可以是弹簧、弹片等;所述夹角可以充分确保弹簧端部与玉米棒的交互作用从而提高玉米棒脱净率。
由此可见,对于玉米脱粒机脱粒空间内部的弹性部件的设置位置主要取决于脱粒辊筒的旋转方向。当脱粒辊筒3逆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左侧板6位置以及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或当脱粒辊筒3顺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右侧板7位置以及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
上述单辊双仓的玉米脱粒机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类型,本实用新型还可设计为脱粒仓壳和脱粒挡板围绕脱粒滚筒间隔部署的单辊多仓式玉米脱粒机,相应的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上实现多仓高度调节。
所述左脱粒仓壳4前部两侧和右脱粒仓壳5前部两侧均通过螺钉、螺母活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左脱粒仓壳4尾部和右脱粒仓壳5尾部均与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相连。
作为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具体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两个偏心轮15、两个摆动臂16、两个拉簧17及两组导向螺杆18;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一端通过拉簧17固定于机架1,所述摆动臂16另一端可以通过连接杆或者直接与一带有通孔的压块20连接,摆动臂16均可围绕各自的摆动臂支点摆动,所述支点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导向螺杆18分别设置于左、右脱粒仓壳尾部,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端与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具体左、右脱粒仓壳的后部仓壳两侧均布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螺杆18,两个导向螺杆18末端通过连接筋相连并整体焊接在左、右脱粒仓壳的尾部。所述的摆动臂16可以为曲臂或者直臂;所述摆动臂16一端通过拉簧17与机架1相连,一方面帮助左、右脱粒仓壳回位,另一方面增强了摆动臂16摆动的稳定性。
作为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偏心轮15、摆动臂16、导向螺杆18、压块19及定位杆;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另一端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固接,摆动臂16可围绕其固定于机架1的支点摆动;所述导向螺杆18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两侧的机架上,所述定位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其通孔与套接在导向螺杆18和定位杆上的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于导向螺杆18。具体左、右脱粒仓壳的后部仓壳两侧均布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螺杆18,两个导向螺杆18末端通过连接筋相连并整体焊接在左、右脱粒仓壳的尾部。所述的摆动臂16可以为曲臂或者直臂;所述定位杆及位于其上的弹簧是为了帮助左、右脱粒仓壳回位。
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拉动调节手柄13更换卡接的调档齿12的档位齿槽,调节手柄13的档位更换带动操纵杆14整体以旋转支撑点为旋转中心转动,位于操纵杆14上的两个偏心轮15跟随操纵杆一起转动,所述偏心轮15与焊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所述摆动臂1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焊接,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通孔与套接在导向螺杆18上的弹簧顶部相接触,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于导向螺杆;两个摆动臂16在转动的偏心轮15的作用下围绕各自支点来回摆动,并通过带有通孔的压块20压迫位于导向螺杆18上的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左、右脱粒仓壳尾部产生位移,起到改变左、右脱粒仓壳空间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同时对左、右脱粒仓壳的高度调节,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变形,因为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也可以在左、右脱粒仓壳之上部署独立的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根据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左、右脱粒仓壳进行独立的高度调节。
对于具体实施方式的理解的描述仅仅是为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进行一些改动和变化,只要其技术手段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要点,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前仓壳(2)、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左侧板(6)、右侧板(7)、底板(8)及带有脱粒筋的脱粒辊筒(3);其特征在于:在左脱粒仓壳(4)与右脱粒仓壳(5)之间设置有一固定于机架(1)的脱粒挡板(9);所述脱粒辊筒(3)位于脱粒挡板(9)下方;所述脱粒挡板(9)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左侧板(6)、右侧板(7)、脱粒辊筒(3)及底板(8)共同形成两个独立的脱粒空间;
所述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为圆弧形,所述左脱粒仓壳(4)尾部两侧之间与右脱粒仓壳(5)尾部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部件(11);
当脱粒辊筒(3)逆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左侧板(6)位置以及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
或当脱粒辊筒(3)顺时针旋转时,在靠近右脱粒仓壳(5)一侧的右侧板(7)位置以及在靠近左脱粒仓壳(4)一侧的脱粒挡板(9)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部件(10);
所述弹性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与脱粒辊筒(3)呈一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挡板(9)由两块挡板向下相交固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脱粒仓壳(4)和右脱粒仓壳(5)前端两侧均活动连接于机架(1),所述左脱粒仓壳(4)和右脱粒仓壳(5)后端均与一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偏心轮(15)、摆动臂(16)、拉簧(17)、导向螺杆(18)及压块(19);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一端通过拉簧(17)固定于机架(1),摆动臂(16)另一端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固接,摆动臂(16)可围绕其固定于机架(1)的支点摆动;所述导向螺杆(18)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其通孔与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档齿(12)、调节手柄(13)、操纵杆(14)、偏心轮(15)、摆动臂(16)、导向螺杆(18)、压块(19)及定位杆;设置在操纵杆(14)上的偏心轮(15)与固接在摆动臂(16)一端的压块(19)相接触,摆动臂(16)另一端与带有通孔的压块(20)固接,摆动臂(16)可围绕其固定于机架(1)的支点摆动;所述导向螺杆(18)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所述导向螺杆(18)上套有弹簧;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左脱粒仓壳(4)、右脱粒仓壳(5)后端两侧的机架上,所述定位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带有通孔的压块(20)一面通过其通孔与套接在导向螺杆(18)和定位杆上的弹簧顶部相接触,另一面通过螺母紧固于导向螺杆(18)。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16)可以是曲臂或直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玉米脱粒机正后端出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分离玉米芯和玉米粒的筛网结构。
CN201620616284.1U 2016-06-22 2016-06-22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05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6284.1U CN2060052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6284.1U CN2060052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5238U true CN206005238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4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628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052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52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3406A (zh) * 2016-06-22 2016-10-12 李禄海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3406A (zh) * 2016-06-22 2016-10-12 李禄海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406B (zh)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106385992B (zh) 一种基于同向旋转双辊且能够提高脱净率的玉米脱粒机
CN207519185U (zh) 一种双辊单仓玉米脱粒机
CN206005238U (zh) 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206005237U (zh) 一种基于单辊双仓的玉米脱粒机
CN207519184U (zh) 一种基于同向旋转的四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206005236U (zh) 一种基于单辊双仓的新型玉米脱粒机
CN206196379U (zh) 一种基于单辊双仓的能够提高脱净率的新型玉米脱粒机
CN206196378U (zh) 一种基于单辊双仓的能够提高脱净率的玉米脱粒机
CN107124967A (zh) 一种基于同向旋转的四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107114076A (zh) 一种基于四辊双仓的玉米脱粒机
CN207604231U (zh) 一种四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209185096U (zh) 一种四辊筒玉米脱粒机
CN207022570U (zh) 一种基于四辊双仓的玉米脱粒机
CN208891253U (zh) 四辊筒玉米脱粒机
CN107079671A (zh) 一种四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208891254U (zh) 一种双辊筒玉米脱粒机
CN207340557U (zh) 一种双辊双仓玉米脱粒机
CN208581537U (zh) 一种基于四辊双仓的新型玉米脱粒机
CN107980357A (zh) 带压料器的玉米脱粒机
CN206237847U (zh) 一种基于反向旋转双辊的新型玉米脱粒机
CN106385990A (zh) 一种基于反向旋转双辊且能够提高脱净率的玉米脱粒机
CN206196381U (zh) 一种基于反向旋转双辊且能够提高脱净率的玉米脱粒机
CN208001572U (zh) 一种压料器
CN106385991B (zh) 一种基于单辊双仓玉米脱粒机的脱粒仓高度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