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4080U -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4080U
CN206004080U CN201620933631.3U CN201620933631U CN206004080U CN 206004080 U CN206004080 U CN 206004080U CN 201620933631 U CN201620933631 U CN 201620933631U CN 206004080 U CN206004080 U CN 206004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ocking lever
locked
supporting membe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36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承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36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4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锁固组件包含锁固杆、抵顶件及多个锁固单元。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而能对应锁固于机壳。抵顶件具有穿孔及抵顶臂,抵顶件可旋转地套设于锁固杆。多个锁固单元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锁固杆,且锁固单元分别锁固于抵顶件的两侧,而能使抵顶件固定于锁固杆的任意位置。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机壳时,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上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抵顶臂、锁固杆及两个锁固单元能限制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的中心轴线的移动范围,借此可有效达到防止插接于机壳上的电连接线,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轻易松脱的问题。

Description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限制插设于机壳上的电连接线的活动范围的锁固组件,及具有所述锁固组件的机壳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计算机设备,多插接有各式电连接线,例如电源线、USB连接线、HDMI连接线等,就现今常见的计算机设备而言,多个所述电连接线或是相关计算机设备的机壳,均不具有防止多个所述电连接线被不预期的外力作用而松脱的相关机构或是防止手段,因此,多个所述电连接线常发生被不预期的外力拉扯而松脱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数据的遗失或是相关作动控制的中断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工业计算机的用户而言,任何电连接线发生不预期的松脱问题时,均可能产生巨大的财务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用以解决常用技术中,插接于机壳的电连接线容易因为外力作用,而轻易松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用以锁固于一机壳,所述锁固组件包含:一锁固杆、至少一抵顶件及多个锁固单元。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锁固杆的锁固端能锁固于机壳,且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抵顶件具有一穿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抵顶件的穿孔能对应套设于锁固杆,而抵顶臂能以锁固杆为中心旋转。多个锁固单元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锁固杆,且多个锁固单元分别锁固于抵顶件的两侧,而多个锁固单元能使抵顶件固定于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锁固杆锁固于机壳时,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抵顶臂、锁固杆及多个锁固单元能限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抵顶件包含有两个抵顶臂,两个抵顶臂彼此相对地间隔设置,而两个抵顶臂之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锁固杆锁固于机壳,而两个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夹持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抵顶件及两个锁固单元,两个抵顶件设置于锁固杆上,且两个抵顶件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两个锁固单元对应锁固于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的两侧,两个锁固单元能使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固定于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各个抵顶件形成有穿孔的位置定义为一安装部,各个抵顶件的抵顶臂由安装部向外延伸形成,各个抵顶臂的一侧外凸形成有一增厚结构,而各个抵顶臂的增厚结构与安装部之间存在有厚度差;其中,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设置于锁固杆时,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的两个增厚结构,分别位于邻近于锁固端及操作端的一侧,且任一增厚结构远离其所对应的安装部的一侧面,与另一抵顶件不具有增厚结构的一侧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增厚结构的厚度等于各个增厚结构连接的安装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抵顶件,两个抵顶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锁固杆,各个抵顶件仅包含有单一个抵顶臂,而多个锁固单元能对应设置于两个抵顶件的两侧,以使两个抵顶件能被固定于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被固定于锁固杆的两个抵顶臂彼此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锁固杆锁固于机壳,而两个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夹持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壳装置,机壳装置包含:一机壳及一锁固组件。机壳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电连接器插座及至少一锁固孔,锁固孔邻近于电连接器插座设置。锁固组件包含:一锁固杆、至少一抵顶件及多个锁固单元。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锁固杆的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机壳,且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抵顶件具有一穿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抵顶件的穿孔能对应套设于锁固杆,而抵顶臂能以锁固杆为中心旋转。多个锁固单元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锁固杆,且多个锁固单元分别锁固于抵顶件的两侧,而多个锁固单元能使抵顶件固定于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机壳时,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抵顶臂、锁固杆及多个锁固单元能限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固孔为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抵顶件包含有两个抵顶臂,两个抵顶臂彼此相对地间隔设置,而两个抵顶臂之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锁固杆锁固于机壳,而两个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夹持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抵顶件及两个锁固单元,两个抵顶件设置于锁固杆上,且两个抵顶件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两个锁固单元对应锁固于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的两侧,两个锁固单元能使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固定于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各个抵顶件形成有穿孔的位置定义为一安装部,各个抵顶件的抵顶臂由安装部向外延伸形成,各个抵顶臂的一侧外凸形成有一增厚结构,而各个抵顶臂的增厚结构与安装部之间存在有厚度差;其中,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设置于锁固杆时,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抵顶件的两个增厚结构,分别位于邻近于锁固端及操作端的一侧,且任一增厚结构远离其所对应的安装部的一侧面,与另一抵顶件不具有增厚结构的一侧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壳装置包含有两个抵顶件,两个抵顶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锁固杆,各个抵顶件仅包含有单一个抵顶臂,而多个锁固单元能对应设置于两个抵顶件的两侧,以使两个抵顶件能被固定于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被固定于锁固杆的两个抵顶臂彼此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锁固杆锁固于机壳,而两个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夹持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固组件,锁固组件用以锁固于一机壳,锁固组件包含:一锁固杆及至少一抵顶件。锁固杆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锁固杆的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机壳,且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抵顶件具有一锁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抵顶件的锁孔能对应锁固于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机壳时,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抵顶臂及锁固杆能限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机壳装置,机壳装置包含:一机壳及一锁固组件。机壳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电连接器插座及至少一锁固孔,锁固孔邻近于电连接器插座设置。锁固组件包含:一锁固杆及至少一抵顶件。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锁固杆的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机壳,且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抵顶件具有一锁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抵顶件的锁孔能对应锁固于锁固端与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机壳时,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抵顶臂及锁固杆能限制插设于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通过抵顶臂、锁固杆及两个锁固单元的相互配合,可有效地限制插设于机壳上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锁固杆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借此可有效达到防止插接于机壳上的电连接线,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轻易松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6A为图3的前视图。
图6B为图5的前视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及组装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前视图。
图10~1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及组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抵顶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上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及锁固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及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机壳装置2包含有一机壳30及一锁固组件1。机壳30可以是任何可插设电连接线(例如HDMI、USB等连接线)的电子装置的机壳30。机壳3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电连接器插座31及一个锁固孔32。于本实施例图式中,机壳30是以单一个电连接器插座31及单一个锁固孔32为例,但不局限于此,于实际应用中,电连接器插座31及锁固孔32的个数可依据需求加以增加。
锁固组件1包含:一锁固杆10、一抵顶件11及两个锁固单元12。锁固杆10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10a及一操作端10b。锁固杆10于锁固端10a及操作端10b之间形成有螺纹结构101,借以,锁固杆10的锁固端10a能对应锁固于锁固孔32。于本实施例图中,是以锁固杆10整体大致均具有螺纹结构101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应用中,锁固杆10可以是邻近于锁固端10a的位置形成有螺纹结构101,且于锁固端10a与操作端10b之间的部分区段形成有螺纹结构101,而非整体均具有螺纹结构101。
抵顶件11具有一安装部111及两个抵顶臂112。安装部111具有一穿孔1111,两个抵顶臂112分别与安装部111相连接,且两个抵顶臂112是彼此相互间隔地设置,而两个抵顶臂112之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S。其中,抵顶件11的外型可依据需求加以变化设计,不局限于图中所示。抵顶件11的穿孔1111能对穿设于锁固杆10,而抵顶件11对应套设于锁固杆10后,将能以锁固杆10为中心进行旋转。于实际应用中,抵顶件11的整体外型及各抵顶臂112的宽度,可依据需求加以变化,不局限于图中所示;较佳地,两个抵顶臂112的一侧是位于相同的平面,而两个抵顶臂112能同时抵顶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一侧。
两个锁固单元12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锁固杆10,且两个锁固单元12是分别对应锁固于抵顶件11的两侧,而两个锁固单元12能据以使抵顶件11固定于锁固杆10具有螺纹结构101的任意位置;相对地,两个锁固单元12也可以使抵顶件11的抵顶臂112相对于锁固杆10固定在任意角度。
换言之,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是先使抵顶臂112移动至锁固杆10的特定位置并旋转至特定角度后,再通过两个锁固单元12使抵顶件11固定于锁固杆10上,借此使用者可依据不同的电连接线的外型及其长度不同,而对应改变抵顶件11于锁固杆10的位置及角度;是以,本实用新型的锁固组件1可适用于各式长度、外型的电连接线。于较佳的应用中,各锁固单元12与抵顶件11之间,可以是设置有各式的垫片(washer),借以强化两个锁固单元12与抵顶件11之间的限位关系。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是先将电连接线L插设于机壳30的电连接器插座31,再将锁固杆10锁固于机壳30的锁固孔32,而后将其中一个锁固单元12及抵顶件11依序固定设置于锁固杆10,并对应使抵顶件11的抵顶臂112对应抵靠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一侧,最后再将另一锁固单元12锁固于锁固杆10,从而使抵顶件11固定于锁固杆10上。
当然,上述锁固组件1的安装方式仅为其中一示范方式,实际应用不局限于此;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抵顶件11及两个锁固单元12先设置于锁固杆10后,直接将整个锁固组件1固定设置于于机壳30,由于锁固单元12及抵顶件11均为可活动的构件,因此,整个锁固组件1固定于机壳30后,使用者将可在依据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位置,对应调整锁固单元12及抵顶件11的位置,以使抵顶件11对应抵顶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锁固组件1及机壳装置2的锁固组件1,可以在电连接线L插设于机壳30上时,进行安装设置,而无需特意将电连接线L拔除后才可进行安装。
如图3所示,当锁固组件1固定设置于机壳30,抵顶件11的两个抵顶臂112的一侧,将对应抵靠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一侧,且抵顶件11被两个锁固单元12锁固于锁固杆10上,因此,锁固组件1将可有效地限制电连接线L向锁固杆10中心轴线方向CP的活动范围,即,电连接线L将受限于两个抵顶臂112的抵靠以及锁固杆10与机壳30的锁固关系,而无法轻易地向远离机壳30方向移动,从而可达到避免电连接线L轻易地受外力作用而松脱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抵顶臂112对应抵靠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时,电连接线L及接头L1的其余部位,可以是对应穿过于两个抵顶臂112之间所形成的夹持间隙S中;在另外的应用中,抵顶件11所形成的夹持间隙S可用以夹持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或是电连接线L,以协助限制电连接线L。
如图4所示,显示为图3的侧面局部剖视图。在较佳的应用中,机壳30内部可以是包含有一锁固孔结构32’,锁固孔结构32’对应于机壳30的外侧(形成电连接器插座31的插接口的一侧)形成前述锁固孔32,锁固孔结构32’呈现为封闭状,而据以使前述锁固孔32呈现为盲孔结构。如此,使用者在将锁固杆10锁固于锁固孔32中时,可轻易地通过锁固杆10的一端抵顶于锁固孔结构3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适时地停止锁固杆10的锁固作业,借此可有效避免锁固杆10被使用者不当操作,而过度进入机壳30内部,从而造成机壳30内部电子部件毁坏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锁固孔结构32’可以是与机壳30一体成型的设置,或者可以是利用卡合、胶黏等方式设置于机壳30的螺帽(当然,机壳30需对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穿孔),于此不加以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B,图5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2及锁固组件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于实际应用中,锁固孔32可以是依据实际机壳30的大小与电连接器插座31的位置,而对应改变设置的位置;而抵顶件11相对于锁固杆10的角度,则可依据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位置而对应改变。换句话说,的锁固组件1可以适应性限制具有不同外型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而非仅可限制特定外型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如图6A及图6B所示,分别显示为图3及图5的前视图。在实际应用中,抵顶件11的两个抵顶臂112的外型可以是各区段具有不同的宽度,据以使两个抵顶臂112之间的距离对应于不同的区段具有不同的距离,借此,在实际应用中,两个抵顶臂112除了可抵靠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外,还可以夹持电连接线L或是电连接线L的接头,从而加强锁固组件1对于电连接线L的限制。另外,借由两个抵顶臂112及两个抵顶臂112之间所形成的夹持间隙S的设计,可使两个抵顶臂112能对应夹持于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不同位置,或是直接夹持电连接线L。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2及锁固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及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机壳30可以是具有两个电连接器插座31及一个锁固孔32,且锁固孔32是对应设置于两个电连接器插座31的大致中间的位置。锁固组件1可以是具有一锁固杆10、两个抵顶件11及四个锁固单元12。两个抵顶件11分别被四个锁固单元12,锁固于锁固杆10上,而两个抵顶件11则能分别对应抵顶于两个彼此相邻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借此,同一个锁固杆10上的两个抵顶件11可以同时对应抵顶两个相邻设置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锁固组件1可依据实际需求,于同一个锁固杆10设置多个抵顶件11及相对应的多个锁固单元12,从而通过多个抵顶件11同时限制多个彼此相邻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锁固于同一个锁固杆10的两个抵顶件11,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依据实际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外型及长度,而对应进行变化;即,本实用新型的锁固组件1,可以于同一个锁固杆10设置有两个抵顶件11,而对应限制两种不同外型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第三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2及锁固组件1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在于,机壳30可以是具有两个相同外型的电连接器插座(图未示),且两个电连接器插座31之间设置有一个锁固孔32。锁固组件1包含有一锁固杆10、两个抵顶件11及两个锁固单元12。锁固杆10对应锁固于锁固孔32时,两个锁固单元12分别设置于两个抵顶件11的两侧,而两个抵顶件11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借此,两个抵顶件11的抵顶臂112可分别对应抵靠于两个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进一步来说,如图12所示,各抵顶件11包含有一安装部111及两个抵顶臂112,而两个抵顶臂112由安装部111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且各抵顶臂112的一侧外凸形成有一增厚结构1121,借以各抵顶件11的各个具有增厚结构1121的抵顶臂112与其所连接的安装部111之间存在有厚度差;较佳地,增厚结构1121的厚度可以是大致等于安装部111的厚度。借此,如图13所示,当两个抵顶件11对应具有增厚结构1121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时,其中一个抵顶件11不具有增厚结构1121的一侧抵靠于其中一个电连接线L的接头L1,而另一个抵顶件11的增厚结构1121的一侧抵靠于另一个电连接线L的接头L1,借此两个抵顶件11的一侧同时抵靠于两个相同电连接线L的接头L1的一侧,而同时限制两个相同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换句话说,通过增厚结构1121的设计,可使两个彼此相互抵靠的抵顶件11的一侧,位于相同的平面P上,借此两个抵顶件11的一侧可以同时抵顶于两个相同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2’及锁固组件1’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的处在于,锁固组件1’可以是包含有两个抵顶件11’,且各抵顶件11’可以是仅具有单一个抵顶臂112,借此,两个抵顶件11’分别通过两个锁固单元12固定于锁固杆10时,两个抵顶件11’的抵顶臂112可以依据需求而加以变化相对于锁固杆10的角度,如此锁固组件1’还可以适用于各式不同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装置2”及锁固组件1”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的处在于,前述实施例的锁固组件1是包含有一锁固杆10、一抵顶件11及数个锁固单元12,而本实施例所举的锁固组件1”是包有一锁固杆10及一抵顶件11”。本实施例所述的抵顶件11”与前述实施例所举的抵顶件11最大不同的处在于,抵顶件11”包含有一锁孔1111’,而抵顶件11”能通过锁孔1111’直接锁固于锁固杆10具有螺纹结构101的任意位置。即,本实用新型的抵顶件11(11”)固定于锁固杆10的方式可依据需求加以变化,例如可以是通过数个锁固单元12或是通过抵顶件11”本身所具有的锁孔1111’来达成。
在实际应用中,抵顶件11”形成有锁孔1111’的安装部111的厚度可以是适当地增厚,而使抵顶件11”的安装部111具有相对较佳的结构强度。另外,在其他实施态样中,锁固组件1”更可以是包含有前述数个锁固单元12,以协助抵顶件11”的固定。关于前述抵顶件11的相关实施态样均可直接应用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抵顶件11”,详细地说明请参酌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实施中,使用者可以是先将抵顶件11”锁固于锁固杆10,再使抵顶件11”的抵顶臂112对应抵顶插接于机壳30的电连接线L的接头L1或是夹持电连接线L的线体,再以手固定抵顶件11”,即可直接将锁固杆10锁固于机壳30的锁固孔32中,而完成锁固组件1’的安装作业。

Claims (12)

1.一种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用以锁固于一机壳,所述锁固组件包含:
一锁固杆,所述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所述锁固杆的锁固端能锁固于所述机壳,且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
至少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具有一穿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所述抵顶件的所述穿孔能对应套设于所述锁固杆,而所述抵顶臂能以所述锁固杆为中心旋转;以及
多个锁固单元,多个锁固单元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所述锁固杆,且多个所述锁固单元分别锁固于所述抵顶件的两侧,而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使所述抵顶件固定于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
其中,所述锁固杆锁固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所述抵顶臂、所述锁固杆及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限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所述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件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臂,两个所述抵顶臂彼此相对地间隔设置,而两个所述抵顶臂之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所述锁固杆锁固于所述机壳,而两个所述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所述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所述夹持间隙。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件及两个所述锁固单元,两个所述抵顶件设置于所述锁固杆上,且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两个所述锁固单元对应锁固于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两侧,两个所述锁固单元能使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固定于所述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各个所述抵顶件形成有所述穿孔的位置定义为一安装部,各个所述抵顶件的抵顶臂由所述安装部向外延伸形成,各个所述抵顶臂的一侧外凸形成有一增厚结构,而各个所述抵顶臂的所述增厚结构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存在有厚度差;其中,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设置于所述锁固杆时,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分别具有的增厚结构,分别位于邻近于所述锁固端及所述操作端的一侧,且任一个所述抵顶件的增厚结构远离其所对应的安装部的一侧面,与另一个所述抵顶件不具有增厚结构的一侧面齐平。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增厚结构的厚度等于各个所述增厚结构连接的所述安装部的厚度。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件,两个所述抵顶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固杆,各个所述抵顶件仅包含有单一个所述抵顶臂,而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两侧,以使两个所述抵顶件能被固定于所述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被固定于所述锁固杆的两个所述抵顶臂彼此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所述锁固杆锁固于所述机壳,而两个所述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所述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所述夹持间隙。
6.一种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装置包含:
一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电连接器插座及至少一锁固孔,所述锁固孔邻近于所述电连接器插座设置;以及
一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含:
一锁固杆,所述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所述锁固杆的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且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
至少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具有一穿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所述抵顶件的所述穿孔能对应套设于所述锁固杆,而所述抵顶臂能以所述锁固杆为中心旋转;及
多个锁固单元,多个所述锁固单元分别可活动地锁固于所述锁固杆,且多个所述锁固单元分别锁固于所述抵顶件的两侧,而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使所述抵顶件固定于所述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
其中,所述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所述抵顶臂、所述锁固杆及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限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所述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孔为盲孔。
8.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件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臂,两个所述抵顶臂彼此相对地间隔设置,而两个所述抵顶臂之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所述锁固杆锁固于所述机壳,而两个所述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所述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所述夹持间隙。
9.依据权利要求6至8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件及两个所述锁固单元,两个所述抵顶件设置于所述锁固杆上,且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一侧彼此相互抵靠,两个所述锁固单元对应锁固于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两侧,两个所述锁固单元能使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固定于所述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各个所述抵顶件形成有所述穿孔的位置定义为一安装部,各个所述抵顶件的抵顶臂由所述安装部向外延伸形成,各个所述抵顶臂的一侧外凸形成有一增厚结构,而各个所述抵顶臂的所述增厚结构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存在有厚度差;其中,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设置于所述锁固杆时,彼此相互抵靠的两个所述抵顶件分别具有的增厚结构,分别位于邻近于所述锁固端及所述操作端的一侧,且任一个所述抵顶件的增厚结构远离其所对应的安装部的一侧面,与另一个所述抵顶件不具有增厚结构的一侧面齐平。
10.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装置包含有两个所述抵顶件,两个所述抵顶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固杆,各个所述抵顶件仅包含有单一个所述抵顶臂,而多个所述锁固单元能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抵顶件的两侧,以使两个所述抵顶件能被固定于所述锁固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其中,被固定于所述锁固杆的两个所述抵顶臂彼此间形成有一夹持间隙,所述锁固杆锁固于所述机壳,而两个所述抵顶臂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时,两个所述抵顶臂能对应夹持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而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或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能对应位于所述夹持间隙。
11.一种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用以锁固于一机壳,所述锁固组件包含:
一锁固杆,所述锁固杆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所述锁固杆的所述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且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
至少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具有一锁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所述抵顶件的所述锁孔能对应锁固于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所述抵顶臂及所述锁固杆能限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所述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12.一种机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装置包含:
一机壳,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电连接器插座及至少一锁固孔,所述锁固孔邻近于所述电连接器插座设置;以及
一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含:
一锁固杆,所述锁固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锁固端及一操作端,所述锁固杆的所述锁固端能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且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螺纹结构;
至少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具有一锁孔及至少一抵顶臂,所述抵顶件的所述锁孔能对应锁固于所述锁固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具有螺纹结构的任意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锁固杆对应锁固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抵顶臂能对应抵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而所述抵顶臂及所述锁固杆能限制插设于所述机壳的电连接线的接头沿所述锁固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范围。
CN201620933631.3U 2016-08-25 2016-08-25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04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3631.3U CN206004080U (zh) 2016-08-25 2016-08-25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3631.3U CN206004080U (zh) 2016-08-25 2016-08-25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4080U true CN206004080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363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04080U (zh) 2016-08-25 2016-08-25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4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8007B2 (en) Type of improved connecting socket
CN103949991A (zh) 一种可任意角度使用的钳子
CN103633482A (zh) 可改变插头插接方向的电源供应器
CN103118517B (zh) 夹持装置及使用该夹持装置的布线箱
CN206004080U (zh) 锁固组件及机壳装置
CN203119204U (zh) 防脱落卡扣
CN102427187B (zh) 一种防误插快锁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1757760U (zh) 一种电表箱
CN103560356A (zh) 一种主控板上使用斜插端子的控制器
CN207283509U (zh) 一种滤波组件
CN203911236U (zh) 低压电气柜
CN209104525U (zh) 连接线、连接线组件及驱动系统
KR200473284Y1 (ko) 분전반의 일체형 체결장치
CN206163213U (zh) 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组件以及电机
CN109650193A (zh) 一种具有收集理线功能的墙壁插排放置架
CN205051106U (zh) 一种抗干扰免缠绕的通讯仪器面板转接结构
US20130286626A1 (en) Cable management device
CN202930578U (zh) 双夹接线片
CN207340270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pcb板
CN206422285U (zh) 插座上盖及插座
CN205864925U (zh) 安装背板
CN204290185U (zh) 桌面穿线结构
CN203607655U (zh) 双向旋转二脚插头
CN203521660U (zh) 配电接线座及其组件
CN211958072U (zh) 一种应用于数控机器人产品的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