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401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4013U
CN206004013U CN201621049448.3U CN201621049448U CN206004013U CN 206004013 U CN206004013 U CN 206004013U CN 201621049448 U CN201621049448 U CN 201621049448U CN 206004013 U CN206004013 U CN 206004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ct site
extension
insulating bod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94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田
彭彬
陈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94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4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凸伸的接触部,所述绝缘块设有固持所述主体部的基部及补强所述接触部的延伸部,所述绝缘块一体成型所述基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接触部具有裸露于所述延伸部的接触区及镶埋于所述延伸部的补强区。所述基部及延伸部一体成型,增加了延伸部对导电端子的补强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塑胶补强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528122Y号公开了一种插头导电端子绝缘层注浇引流补强装置,揭示了端子的接触部与塑胶注塑成型结构,以使端子兼具金属本体的硬度与塑胶柔软度,从而增加端子的抗弯抗挠性。然而,该端子是通过减少厚度为代价以形成塑胶填充区进而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由于端子的接触区与塑胶填充区位于端子的同一侧,为了不影响端子接触效果,塑胶填充厚度受到限制以致补强效果大大降低,同时该塑胶是单独成型于端子上的,不利于塑胶与端子的稳定结合且制造工艺较复杂。
本创作提供一种改良型的电连接器,能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塑胶补强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凸伸的接触部,所述绝缘块设有固持所述主体部的基部及补强所述接触部的延伸部,所述绝缘块一体成型所述基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接触部具有裸露于所述延伸部的接触区及镶埋于所述延伸部的补强区。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延伸部对称地包覆在所述接触部的上、下侧且分别凸伸出所述接触部的上、下表面,所述接触区对称地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左、右侧而裸露于所述延伸部。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补强区设有上下贯通且被所述延伸部填充的通槽,所述接触部及所述通槽均呈细长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延伸部设有第一导引斜面。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接触部还具有裸露于所述延伸部的导引区,所述导引区形成两个左右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导引斜面设置成一对且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导电端子由金属平板冲压弯折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接触部共面设置,所述主体部具有比所述接触部宽的肩部及腰部,所述腰部略比所述肩部窄以使所述腰部与肩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镶埋于所述绝缘块之基部内,所述肩部的前端及所述腰部的后端均裸露于所述绝缘块之基部外,所述接触部呈细长状且自所述腰部向后延伸,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触头。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第一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后向前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前后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弹性触头凸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前表面而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后表面。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两个磁极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相对两侧设置一对安置槽用以收容所述两个磁铁。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环绕收容所述导电端子之接触部的塑胶壁。
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电性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ESD保护元件,所述ESD保护元件与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电端子之接触部设有补强区,所述补强区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块之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绝缘块之基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增加了塑胶作用于导电端子的补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6为沿图1所示虚线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9为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实现电源供应的磁吸式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100及与之配合的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设有两个磁极相反的磁铁5,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两个磁极相反的两个磁铁201,因此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仅能以特定的一个方向对接,增强磁力的同时也起到防呆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端子模组1及固定所述端子模组1的第一绝缘本体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具有前后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插接的对接槽2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向前凹设形成收容所述端子模组1的收容腔(未图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呈狭长状,且在所述收容腔22的左右两侧凹设形成一对安置槽(未图示)用以收容所述两个磁铁5。
进一步参考图4及图5所示,所述端子模组1具有正、负电源端子11、电性连接该两个电源端子11的ESD保护元件12及注射成型于所述电源端子11和ESD保护元件12的绝缘块13。所述电源端子11及ESD保护元件12均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块13外。每一所述电源端子11均由金属平板冲压弯折形成,其包括平板状主体部110、自该主体部110向前弯折延伸且凸伸出所述对接槽21槽底的弹性触头111及自该主体部100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之后表面的非弹性接触部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块13一体成型,其包括包覆所述电源端子11之主体部110以固持所述电源端子11的基部131,以及自所述基部131向后延伸且部分包覆所述电源端子11之接触部112的延伸部132。
所述主体部110具有比所述触头111、所述接触部112宽的肩部1101及腰部1102,所述腰部1102自所述肩部1101向后延伸且略比所述肩部1101窄,因此所述腰部1102与肩部1101的连接处形成左右相对的两个台阶,所述台阶镶埋于所述绝缘块13之基部131内。所述肩部1101的前端及所述腰部1102的后端均裸露于所述绝缘块13之基部131外。
所述两个电源端子11左右/横向并排、肩并肩设置,所述ESD保护元件12夹持在两个电源端子11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两个相对的焊接部121以分别与所述肩部1101焊接。所述绝缘块13之基部131设有第一台阶1311、向前凸伸出所述第一台阶1311的第二台阶1312及进一步向前凸伸出所述第二台阶1312的第三台阶1313,所述三个台阶被设置成恰好形成收容所述ESD保护元件12的收容槽(未图示)。所述绝缘块13从后向前包覆所述ESD保护元件12,以使ESD保护元件12前端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块13而后端嵌入所述绝缘块13内。
所述接触部112前后延伸且呈细长状。所述接触部112具有平整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且所述接触部112与所述主体部110共面设置。所述接触部112包括与其他电子元器件(未图示)电性接触的接触区1121、增加所述接触部112强度的补强区1122及导引所述电源端子1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对接的导引区1123。所述补强区1122位于所述接触部112的上、下侧,所述接触区1121位于所述接触部112的左、右侧,所述导引区1123位于所述接触部112的后侧。
所述补强区1122设有上下贯通且被所述延伸部132填充的通槽1120,用以加强所述电源端子11的强度进而可使接触部112设置更长而不易损坏,同时使电源端子11更稳固地固持于所述绝缘块13。所述通槽1120呈细长状且所述通槽1120及所述接触区112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132对称地包覆在所述接触部112的上、下侧且分别凸伸出所述接触部112的上、下表面,所述延伸部132未包覆所述接触部112的左、右侧及后侧。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接触部112之接触区1121与补强区1122设置于所述接触部112的不同侧,此设计有助于在不影响所述接触部112之接触区112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之接触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增设所述延伸部132包覆在所述接触部112的厚度从而进一步增加所述接触部112的强度。所述延伸部132于其后端设有两个上下相对的第一导引斜面1321,而所述接触部112之导引区1123形成两个左右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11231,以导引所述电源端子1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对接。
进一步请参考图6所示,所述电源端子11的触头111自后向前依次形成第一弯折部1111、第二弯折部1112及第三弯折部1113,且所述触头111在所述第三弯折部1113处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弯折部1111及第二弯折部111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0向两侧偏移,所述第三弯折部1113在前后方向上基本与所述主体部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设有向前组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收容所述端子模组1的第二绝缘本体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具有环绕收容所述接触部112的塑胶壁,可保护所述接触部112以免损坏。所述两个磁铁5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的两相对外侧。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所述端子模组1组装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后、未安装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之前,使用点胶技术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及所述端子模组1的后端进行密封,液体胶凝固后形成矩形的环状胶膜4。所述绝缘块13的后端面向前凹陷同时配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之收容腔的内壁形成矩形的环状槽以收容所述胶膜4。
如图9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一对与所述正、负电源端子11电性接触的对接端子202,注射成型于所述对接端子202的绝缘本体203,以及一对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203的抓板件204。所述绝缘本体203设有与所述电连接器100之对接槽21凹凸配合的凸出部2031。所述对接端子202裸露于所述凸出部2031以与所电连接器100的触头111接触。所述绝缘本体203于所述凸出部2031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一对安置所述磁铁201的安置槽(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ESD保护元件设置于两个电源端子11之间,所述绝缘块13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ESD保护元件也可设于信号端子、接地端子、电源端子等任意两个导电端子之间,包覆于所述接触部112的绝缘材料也可独立于所述绝缘块13,即单独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120上下贯穿所述接触部112,所述绝缘块13对称地包覆于所述接触部112的上、下侧而未包覆其左、右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120也可左右贯穿所述接触部112,所述绝缘块13也可对称地包覆所述接触部112的左、右侧而未包覆其上、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112设有一个前后延伸的通槽11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120也可设置成若干个,且所述通槽1120也可由不贯穿其本身的凹槽、凹口等替代。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表示方位的字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凸伸的接触部,所述绝缘块设有固持所述主体部的基部及补强所述接触部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一体成型所述基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接触部具有裸露于所述延伸部的接触区及镶埋于所述延伸部的补强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对称地包覆在所述接触部的上、下侧且分别凸伸出所述接触部的上、下表面,所述接触区对称地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左、右侧而裸露于所述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区设有上下贯通且被所述延伸部填充的通槽,所述接触部及所述通槽均呈细长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第一导引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还具有裸露于所述延伸部的导引区,所述导引区形成两个左右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导引斜面设置成一对且上下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由金属平板冲压弯折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接触部共面设置,所述主体部具有比所述接触部宽的肩部及腰部,所述腰部略比所述肩部窄以使所述腰部与肩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镶埋于所述绝缘块之基部内,所述肩部的前端及所述腰部的后端均裸露于所述绝缘块之基部外,所述接触部呈细长状且自所述腰部向后延伸,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触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第一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后向前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前后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弹性触头凸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前表面而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后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两个磁极相反的磁铁,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相对两侧设置一对安置槽用以收容所述两个磁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环绕收容所述导电端子之接触部的塑胶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电性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ESD保护元件,所述ESD保护元件与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块。
CN201621049448.3U 2016-09-12 2016-09-12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6004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9448.3U CN206004013U (zh) 2016-09-12 2016-09-1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9448.3U CN206004013U (zh) 2016-09-12 2016-09-1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4013U true CN206004013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9448.3U Active CN206004013U (zh) 2016-09-12 2016-09-1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4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9917B2 (en) 2017-02-16 2020-02-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Magne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9917B2 (en) 2017-02-16 2020-02-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Magne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069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6141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6004057U (zh) 电连接器
CN1068486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931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04093U (zh) 电连接器
CN107394447B (zh) Usb插座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CN10752816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5658A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48665A (zh) 正反插usb连接器
CN206271987U (zh) 电连接器
CN103887647A (zh) 耳机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耳机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CN206004013U (zh) 电连接器
CN206610931U (zh) 正反插usb连接器
CN204516956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CN206595442U (zh) 电连接器
CN2024743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7765674U (zh) 防渗水正反插连接器
CN104779471B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7098155U (zh) 防水连接器
CN207651703U (zh) 一种sata型线缆连接器
CN211404849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公端结构
CN208423299U (zh) 防水连接器
CN207250762U (zh) 连接器之端子结构
CN207116797U (zh) 结构稳固的高速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