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3594U -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3594U
CN206003594U CN201621054534.3U CN201621054534U CN206003594U CN 206003594 U CN206003594 U CN 206003594U CN 201621054534 U CN201621054534 U CN 201621054534U CN 206003594 U CN206003594 U CN 206003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gripper shoe
magnetic conductor
push rod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45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智诚
阮礼驹
王硕君
麦荣焕
陈子辉
何兴华
冯国骥
林伟雄
叶伟玲
蔡爱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45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3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3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3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该补偿电抗装置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感主体。所述电感主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和第二电感线圈之间的两个导磁体。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包括第一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电感组件包括第二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二绕组。两个所述导磁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对接用以形成磁通回路。两个所述导磁体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所述导磁体滑动用以调节所述磁通回路的气隙,从而改变磁通量,进而达到连续调节电感主体的电感值的效果,用以适应被试品的耐压试验。

Description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耐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试验系统中,通常采用并联电抗的方法来补偿试验中的电容电流,实现在较少次数内完成多台10kV一次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现有的补偿电抗器一般是采用多个电抗器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进行组合,来达到补偿电容电流的目的。而又由于现场被试品的电容量包含了试品本身的电容和耦合、杂散电容,组成比较复杂,所以试验前很难预知被试品的等效电容,因而在耐压测试时无法确定选择合适的电抗器组合,给耐压试验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其能够对磁炉的气隙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调节自身电感的目的,用以适应被试品的耐压试验。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补偿电抗装置,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感主体,所述电感主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和第二电感线圈之间的两个导磁体,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包括第一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电感组件包括第二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二绕组,两个所述导磁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对接用以形成磁通回路,两个所述导磁体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所述导磁体滑动用以调节所述磁通回路的气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导磁体一一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导磁体的滑台和驱动所述滑台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滑台与所述导磁体的侧边连接且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下方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铁芯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铁芯的顶杆和套设于所述顶杆外的套筒,所述顶杆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杆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抵,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杆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杆轴向移动的驱动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通过滑台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磁体的侧边设有插入部,所述滑台设有与所述插入部配合的插槽,在所述导磁体与所述第二铁芯对接时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与所述插槽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驱动把手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驱动把手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顶杆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把手,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框体,每个所述限位框体套设于所述顶杆外且搁置于两个所述驱动把手上,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立于所述支架上的定位件,所述限位框体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卷轴以及用于设于所述卷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的绳体,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卷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把手一一对应的条形孔,所述驱动把手伸出于所述条形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依次并列布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均凹设有第一限位口,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一限位口内和所述第三支撑孔的所述第一限位口内,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均凹设有第二限位口,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支撑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且其两端分别可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限位口内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所述第二限位口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磁体活动配合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设有与另外一个所述导磁体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轴。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补偿电抗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电感主体内的铁芯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以及两个导磁体,两个导磁体与第一铁芯、第二铁芯配合形成磁通回路。所述的导磁体滑动设于支架上,其可以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用以对磁通回路的气隙进行调整,从而改变磁通量,进而达到连续调节电感主体的电感值的效果,用以适应被试品的耐压试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导磁体移动,从而实现导磁体的自动移动。
所述第二电感线圈通过弹性支撑结构支撑于支架上。弹性支撑结构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二铁芯的顶杆,顶杆上设有驱动把手。当手动或外界驱动使得驱动把手下沉时,顶杆也跟着下沉,从而使得第二铁芯逐渐远离导磁体,进而使得导磁体滑动时可脱离第二铁芯的摩擦阻力,保证其顺畅移动不卡涩。在试验的过程,导磁体可移动复位,此时顶杆则通过弹性元件的反弹力进行复位,从而保证导磁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对接,保证导磁体与上下线圈间没有空隙,用以达到所需磁通的要求。
所述导磁体通过滑台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其插设于滑台内,且在与第二铁芯对接时其底部与滑台插槽的底部留有空隙。因而在第二铁芯下沉时,导磁体由于失去第二铁芯的支撑,其也会跟着下沉,直至与滑台的插槽抵触,从而使得导磁体的上端与第一铁芯分离,进而进一步地促进导磁体移动顺畅,不会被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卡住。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内设有连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来同时带动两边的顶杆下沉,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能够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内的卷轴转动来带动绳体上升或下沉,从而带动连杆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连杆的自动移动。
每个所述顶杆上均设有两个驱动把手,并且连杆的每一端均通过一个限位框体与每个顶杆上的两个驱动把手抵接,从而保证顶杆受压时受力均衡。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定位件,所述限位框体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可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连杆被下拉时限位框体与驱动把手始终抵触,从而能够有效地带动顶杆下沉。
在弹性支撑结构的每个支撑组件中,套筒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驱动把手从条形孔中伸出,从而对顶杆进行限位,用以限制顶杆的周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补偿电抗系统,其通过控制器来实现整个补偿电抗装置的自动运行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与导磁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110、底板,120、第一支撑板,130、第二支撑板,131、第一限位口,132、第二限位口,140、第三支撑板,150、第四支撑板,160、第一滑轴,170、第二滑轴,180、连接轴,210、第一电感线圈,211、第一铁芯,212、第一绕组,220、第二电感线圈,221、第二铁芯,222、第二绕组,230、导磁体,231、硅钢片,232、连接件,2321、插入部,300、第一驱动机构,310、第一电机,320、滑台,321、插槽,400、弹性支撑结构,410、支撑组件,411、顶杆,4111、驱动把手,412、套筒,4121、条形孔,413、弹性元件,420、连杆,421、限位框体,430、定位件,500、第二驱动结构,510、第二电机,520、卷轴,530、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包括支架100和设于所述支架100上的电感主体。所述电感主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感线圈210、第二电感线圈220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10和第二电感线圈220之间的两个导磁体230。请结合图2,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10包括第一铁芯21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211上的第一绕组212;所述第二电感组件包括第二铁芯22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221上的第二绕组222。两个所述导磁体230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铁芯211和所述第二铁芯221对接用以形成磁通回路。优选地,所述第一铁芯211和所述第二铁芯221的端部均为方形柱体结构,两个导磁体230也为方形柱体结构,用以增加对接时的磁通量。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磁体230与所述支架100滑动配合,其可以移入或移出第一铁芯11和第二铁芯221之间的空隙,用以对磁通回路的气隙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改变了传统的整体式铁芯结构,其将铁芯结构分成四个独立的部分,分别为第一铁芯211、第二铁芯221以及两个导磁体230。在通过滑动导磁体230来调节磁通回路的气隙,进而达到连续调节电感主体的电感值的效果,从而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谐振点,确定所需的电感量,用以适应被试品的耐压试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导磁体230一一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3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导磁体230的滑台320和驱动所述滑台320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310。所述滑台320与所述导磁体230的侧边连接且滑动设于所述支架100上。具体地,所述导磁体230的侧边设有插入部2321,所述滑台320设有与所述插入部2321配合的插槽321,用以实现导磁体230与滑台320的插接。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导磁体230包括方形的硅钢片231和套接于硅钢片231上的连接件232,所述连接件232的侧边则设有所述插入部2321。本实用新型导磁体230的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在硅钢片231上设置插入部23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0来驱动导磁体230移入或移出第一铁芯11和第二铁芯221之间的空隙,从而实现导磁体230的自动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台320的滑动行程末端还设有行程开关。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支架10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220下方的弹性支撑结构400。所述弹性支撑结构400包括与所述第二铁芯221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的支撑组件410。所述支撑组件41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铁芯221的顶杆411和套设于所述顶杆411外的套筒412。所述顶杆411与所述套筒412之间设有弹性元件413,所述弹性元件413一端与所述顶杆411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套筒412的底部相抵,用以通过反弹力驱动所述顶杆411轴向移动。所述支撑组件410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杆411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杆411轴向移动的驱动把手,套筒412的侧壁则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把手4111一一对应的条形孔4121,所述驱动把手4111伸出于所述条形孔4121外,从而对顶杆411进行限位,用以限制顶杆411的周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当手动或外界驱动使得驱动把手4111下沉时,顶杆411也跟着下沉,从而使得第二铁芯221逐渐远离导磁体230,进而使得导磁体230滑动时可脱离第二铁芯221的摩擦阻力,保证其顺畅移动不卡涩。在试验的过程,导磁体230可移动复位,此时顶杆411则通过弹性元件413的反弹力进行复位,从而保证导磁体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铁芯211和第二铁芯221对接,保证导磁体230与上下线圈间没有空隙,用以达到所需磁通的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导磁体230与所述第二铁芯221对接时所述插入部2321的底部与所述滑台320的插槽321的底部留有空隙。因而在第二铁芯221下沉时,导磁体230由于失去第二铁芯221的支撑,其也会跟着下沉,直至插入部2321与插槽321底部抵触,从而使得导磁体230的上端与第一铁芯211分离,进而进一步地促进导磁体230移动顺畅,不会被第一铁芯211和第二铁芯221卡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400还包括连杆420,所述连杆42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杆411上的所述驱动把手4111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顶杆411上的所述驱动把手4111连接。具体地,每个所述顶杆411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把手4111。所述连杆420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框体421,每个所述限位框体421套设于一个所述顶杆411外且搁置于两个所述驱动把手4111上,从而保证顶杆411受压下沉时受力均衡。所述弹性支撑结构400还包括立于所述支架100上的定位件430,所述限位框体421远离所述连杆420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430可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连杆420被下拉或下压时限位框体421与驱动把手4111始终抵触,从而能够有效地带动顶杆411下沉。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第二电机520、设于所述第二电机520的输出端的卷轴520以及设于所述卷轴520与所述连杆420之间的绳体530,所述绳体530的一端卷设于所述卷轴520上,另一端卷设于所述连杆420上。在第二电机520正转的时候,绳体530被收卷从而带动连杆420下沉;反之,当第二电机520反转时,绳体530被释放从而使得连杆420在弹性元件413的的驱动下上升复位。
请结合图1与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100具体包括底板110、和设于所述底板110上且依次并列布置的第一支撑板120、第二支撑板130、第三支撑板140和第四支撑板150。所述弹性支撑结构400设于所述底板110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30和所述第三支撑板140的顶端均凹设有第一限位口131,所述第一铁芯211的两端则分别支撑于第二支撑板130的第一限位口131内和第三支撑板140的第一限位口131内;所述第二支撑板130和所述第三支撑板140的底端均凹设有第二限位口132,所述第二铁芯221的两端则分别支撑于两个支撑组件410上,且其两端分别可在第二支撑板130的第二限位口132内和第三支撑板140的第二限位口132内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30之间设有与所述导磁体230活动配合的第一滑轴160,位于左侧的导磁体230可沿着第一滑轴160往复滑动,所述第一滑轴160设有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三支撑板14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50之间设有与所述导磁体230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轴170,位于右侧的导磁体230可沿着第二滑轴170往复滑动,所述第二滑轴170设有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轴160与所述第二滑轴170一一对应且之间还可设置有连接轴180,第一滑轴160、第二滑轴170以及连接轴180可为一体式结构中的三段。因而本实用新型仅需要在第二支撑板130、第三支撑板140开设通孔供整体式滑轴穿设并对该整体式滑轴起支撑作用,本实施例此种设计进一步地减轻了设计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补偿电抗系统,其包括控制器(附图未示出)和上述的补偿电抗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310以及所述第二电机520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来实现整个补偿电抗装置的自动运行与控制。其中该控制器可通过无线遥感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和第二驱动机构500进行信号传输,用以实现对电感参数的带电无线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感主体,所述电感主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和第二电感线圈之间的两个导磁体,所述第一电感线圈包括第一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电感组件包括第二铁芯和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二绕组,两个所述导磁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对接用以形成磁通回路,两个所述导磁体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所述导磁体滑动用以调节所述磁通回路的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磁体一一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导磁体的滑台和驱动所述滑台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滑台与所述导磁体的侧边连接且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下方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铁芯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铁芯的顶杆和套设于所述顶杆外的套筒,所述顶杆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杆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抵,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杆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杆轴向移动的驱动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通过滑台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磁体的侧边设有插入部,所述滑台设有与所述插入部配合的插槽,在所述导磁体与所述第二铁芯对接时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与所述插槽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驱动把手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驱动把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杆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把手,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框体,每个所述限位框体套设于所述顶杆外且搁置于两个所述驱动把手上,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立于所述支架上的定位件,所述限位框体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卷轴以及用于设于所述卷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的绳体,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卷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把手一一对应的条形孔,所述驱动把手伸出于所述条形孔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依次并列布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均凹设有第一限位口,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一限位口内和所述第三支撑孔的所述第一限位口内,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均凹设有第二限位口,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支撑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且其两端分别可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限位口内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所述第二限位口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磁体活动配合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设有与另外一个所述导磁体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轴。
10.一种补偿电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电抗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CN201621054534.3U 2016-09-13 2016-09-13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06003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4534.3U CN206003594U (zh) 2016-09-13 2016-09-13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4534.3U CN206003594U (zh) 2016-09-13 2016-09-13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3594U true CN206003594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3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4534.3U Active CN206003594U (zh) 2016-09-13 2016-09-13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35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4809A (zh) * 2017-07-27 2017-12-01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调感谐振电抗器开口铁芯双向调节机构
CN112700949A (zh) * 2020-12-08 2021-04-23 屈汉明 一种电力系统限制过电流的限流电抗器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4809A (zh) * 2017-07-27 2017-12-01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调感谐振电抗器开口铁芯双向调节机构
CN107424809B (zh) * 2017-07-27 2019-03-22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调感谐振电抗器开口铁芯双向调节机构
CN112700949A (zh) * 2020-12-08 2021-04-23 屈汉明 一种电力系统限制过电流的限流电抗器结构
CN112700949B (zh) * 2020-12-08 2022-01-11 山东泰开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限制过电流的限流电抗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3594U (zh) 补偿电抗装置及系统
CN207250267U (zh) 一种永磁体多极充磁装置
CN207018979U (zh) 一种舞台用照明设备
CN206013862U (zh) 一种转子生产线用电磁抓取装置
CN110994808A (zh) 用于油田井下环境中的电磁感应耦合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6764244A (zh) 一种磁悬浮管道机器人
CN203205181U (zh) 多行程控制电磁铁
CN107257151A (zh) 一种自动调整对接的磁吸充电装置
CN105314132A (zh) 全自动匣钵定量填料机
CN104950279B (zh) 一种低压电流互感器检测用三维立体移动机械装置
CN109065324B (zh) 一种变压器用翻转式防火装置
CN106783108B (zh) 一种可调节线圈大小的感应圈
CN101834043A (zh) 一种电磁控制滑动变阻器
CN204122508U (zh) 一种收线机
CN103741361B (zh) 电脑横机电磁选针器、控制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CN207572251U (zh) 一种电感绕线装置
CN206575563U (zh) 同心磁路组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07979248B (zh) 一种辐射状n-s交替带磁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06365127U (zh) 一种加速器高电位端供电装置
CN205692711U (zh) 开关操作装置
CN105856224A (zh) 一种电磁关节机械手的喂食病人方法
CN212180667U (zh) 一种自动沸煮箱
CN206236504U (zh) 一种长行程电磁铁装置
CN209249233U (zh) 一种磁瓦的充磁装置
CN206558369U (zh) 基于回正网络变压器的引脚及分类储存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