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281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2812U
CN206002812U CN201621010603.0U CN201621010603U CN206002812U CN 206002812 U CN206002812 U CN 206002812U CN 201621010603 U CN201621010603 U CN 201621010603U CN 206002812 U CN206002812 U CN 206002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econdary pixel
light
prism
prismatic l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06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岛彻也
西川昌树
白石恭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2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2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使用边缘光式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因棱镜片的规则的构造而产生摩尔纹(干涉条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位于显示元件与导光板之间的棱镜片。棱镜片在与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面具备沿第二方向连续地排列的顶角固定的多个棱镜。多个棱镜的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棱镜分别具备:供来自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使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的面积设为小于第二倾斜面的面积,将棱镜片的发光区域的面积设为大于非发光区域的面积。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本公开例如能够应用于使用了棱镜片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边缘光式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导光板,并一边在导光板的光射出面和背面反复进行全反射一边传播。在导光板内传播的光的一部分被在导光板的背面等设置的光散射体等改变行进方向而从光射出面向导光板外射出。从导光板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借助漫射片、棱镜片、亮度增强膜等各种光学片材而漫射/聚光,然后入射至在显示元件的两侧配置有偏振片的显示面板。例如在显示元件为液晶元件的情况下,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以像素为单位被驱动,对入射光的透过及吸收进行控制。其结果为,显示出图像。(例如,日本特开2013-235259号公报)
作为与本公开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7-41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5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41015号公报
在使用了边缘光式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因棱镜片的规则的构造而产生摩尔纹(干涉条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摩尔纹的产生的显示装置。
其它课题和新特征会基于本公开的记述及附图而变得明朗。
若对本公开中的代表性的方式的概要进行简单说明,则如下所述。
即,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以及具备导光板的背光单元。所述显示面板例如具备:液晶元件等显示元件;以及棱镜片,其位于显示元件(液晶元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棱镜片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面具备沿第二方向连续地排列的顶角固定的多个棱镜。所述多个棱镜的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棱镜分别具备: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使所述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面积设为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面积,将所述棱镜片的发光区域的面积设为大于非发光区域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比较例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比较例2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的(A)是图2的棱镜片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2的棱镜片以及导光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与摩尔纹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与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8的(A)是于对图7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8的(B)是剖视图。
图9是图8的(B)的棱镜片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用于对图9的棱镜片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对图9的棱镜片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6的(B)是剖视图。
图17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7的(B)是剖视图。
图18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8的(B)是剖视图。
图19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9的(B)是剖视图,图19的(C)是剖视图,图19的(D)是立体图。
图20的(A)及图20的(B)是用于对实施例5的适于RGB方式的像素的棱镜片的排列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21的(A)及图21的(B)是用于对实施例6的适于RGBW方式的像素的棱镜片的排列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A)及图21的(B)的像素的摩尔纹图像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显示装置
10 显示面板
11 液晶元件
12 上偏振片
13 下偏振片
14 偏振膜
15 粘结剂
16 亮度增强膜
17 粘结剂
18 棱镜片
181 倾斜面部
182 倾斜面部
183 垂直面部
184 棱镜基部
185 棱镜
186 槽部
19 粘结剂
20 背光单元
21 导光板
22 点状光源
23 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比较例、实施例以及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公开仅为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持实用新型主旨的适当的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有时与实际的情况相比而对附图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的示出,但仅为一个例子,并未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构成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时对与关于已示出的附图中说明了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
<比较例1>
首先,对在本公开之前由本申请的发明人所研究的技术(以下,称为比较例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比较例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R具备显示面板10R以及背光单元20R。显示面板10R具备液晶元件(显示元件)11、上偏振片12以及下偏振片13R。下偏振片13R具备偏振膜14、漫射粘结剂15以及亮度增强膜16。上偏振片12具备包括偏振膜在内的多个膜。背光单元20R以具备导光板21、配置于导光板21的一侧端部的光源22、配置于导光板21的背面侧(图中为下表面侧)的反射片23、以及配置于导光板21的正面侧(图中为上表面侧)的光学片材24在内的边缘光式构成。作为光源22而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的1个或多个点状光源。导光板21由在用于光源的光的波段中具有透光性的无色透明的树脂、例如丙烯酸类树脂等的注塑成型体形成。反射片23在与上述导光板21相对的内表面侧设置有银等金属箔,并具有使从导光板21漏出的光、由光学片材24反射的光向正面方向(图中为上方)反射的功能。光学片材24具备下漫射片25、棱镜片26、27以及上漫射片28。
<比较例2>
接下来,对研究将比较例1的背光单元20R中所具备的光学片材24省略的技术(以下,称为比较例2)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比较例2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S具备显示面板10S以及背光单元20。显示面板10S具备液晶元件11、上偏振片12以及下偏振片13S。下偏振片13S具备偏振膜14、漫射粘结剂15、亮度增强膜16、粘结剂17以及棱镜片18S。棱镜片18S经由偏振膜14、漫射粘结剂15、亮度增强膜16以及粘结剂17而粘贴于液晶元件11。即,棱镜片18S成为构成显示面板10S的1个要素。背光单元20以具备导光板21、配置于导光板21的一侧端部的光源22、以及配置于导光板21的背面侧(图中为下表面侧)的反射片23在内的边缘光式构成。
图3的(A)是图2的棱镜片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2的棱镜片以及导光板的剖视图。棱镜片18S在导光板21侧形成有棱镜面。相对于图1,由于形成有棱镜的方向相反,所以有时也称为倒棱镜形状。棱镜片18S构成为在棱镜面以微小间距周期性地排列有截面为凸状(三角形、近似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棱镜。通过使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以小角度射出的光从棱镜的一方的倾斜面(光入射侧斜面区域)入射,并在另一方的倾斜面(发光区域)发生全反射,来将朝向改变为垂直方向(显示面板正面方向)。由此,光源光向正面方向(显示元件方向)汇聚而实现正面亮度的增强。
在比较例2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背光单元20S中未使用光学片材,因此能够实现薄型化,与比较例1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20R相比,能够减薄120μm以上。另外,由于未使用光学片材,所以能够减小产生牛顿环、片材波纹的风险。另外,在比较例2的显示装置中,下侧偏振片吸收轴与背光引导光正交,能够直接利用导光板偏振,棱镜片18S是聚光型棱镜,由于并未使用光学片材,所以能够降低由光学片材引起的光损失,从而能够使正面亮度增强10%。
然而,棱镜片18S周期性地具有发光区域ER,因此显露出因与显示面板10S、导光板21的周期性之间的干涉而产生摩尔纹的课题。
图4是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与摩尔纹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角度与亮度的关系的图。
如图4所示,棱镜角度(θ)是指棱镜的棱线(将棱镜的顶点连结而成的线)方向与X方向之间的角度。但是,光从光源22沿Y方向行进,X方向与Y方向正交。如图5所示,当棱镜角度为0°时出现横向上较细密(0.3mm的间距)的摩尔纹,当棱镜角度为4~5°时未产生摩尔纹。但是,当棱镜角度为6°时出现倾斜且较稀疏(0.5mm的间距)的摩尔纹。此外,在附图中可能棱镜角度为0°时和棱镜角度为6°时的摩尔纹的浓密度看起来相同,但棱镜角度为6°时的摩尔纹更为稀疏。在将液晶元件11以及导光板21固定的状态下使棱镜棱线方向旋转(=变更棱镜角度),由此能够避免摩尔纹的产生。然而,如图6所示,因使棱镜棱线方向旋转而导致亮度的减弱。图6的横轴为棱镜角度,纵轴是以棱镜角度为0°时的亮度实施了标准化后的亮度。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使棱镜片与下偏振片一体化,通过以下这样的棱镜片的结构、构造等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减少摩尔纹的产生。
(1)发光区域的扩展
(1-1)棱镜片的光入射侧斜面区域的减小(实施例1)
(1-2)对棱镜片赋予漫射性(实施例2)
(1-2-1)对棱镜片基材内赋予漫射性
(1-2-2)对棱镜表面赋予凹凸形状
(2)结构的变更
(2-1)棱镜片的棱镜间距的不均匀化(实施例3)
(2-2)棱镜片的棱镜棱线的不均匀化(实施例4)
(2-3)棱镜片和像素的构成方向的变更(实施例5、6)
[实施例1]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单元20。显示面板10具备液晶元件(显示元件)11、上偏振片12以及下偏振片13。下偏振片13具备粘结剂19、偏振膜14、粘结剂15、亮度增强膜16、粘结剂17以及棱镜片18。棱镜片18经由粘结剂、膜而粘贴于偏振膜14,从而安装于液晶元件11。背光单元20与比较例2相同。
图8的(A)是用于对图7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8的(B)是剖视图。棱镜片18具有如下功能:使从背光单元20射出的光在面内亮度分布均匀化,高效地将光向正面方向(图中为上方)引导。由此,能够增强正面亮度。棱镜片18形成为倒棱镜状,并将棱镜构造面朝向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侧来相对配置。
图9是图8的(B)的棱镜片的放大剖视图。在棱镜片18的成为光入射面的下表面侧,顶角θ固定的多个棱镜185沿一个方向连续排列。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应用于边缘光式的背光单元20的情况下,棱镜185的排列方向设定为沿着从点状光源22射出的光的主要行进方向(Y方向)的方向,棱镜185的棱线设定于与点状光源22的光的行进方向(Y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正交)的方向(X方向)。
构成棱镜185的一对棱镜倾斜面中的、位于光源侧的一方倾斜面部181,形成为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入射部。另一方倾斜面部182形成为使得入射至一方倾斜面部181的光沿垂直方向立起向上射出的全反射面。
倾斜面部181形成为在各棱镜185中通用的大小(倾斜长度:倾斜面部的长度),倾斜面部182形成为在各棱镜185中通用的大小(倾斜长度:倾斜面部的长度)。而且,在倾斜面部181分别形成有朝向相邻的其它棱镜(图中为左侧的棱镜)的基部184延伸的垂直面部183。由此,倾斜面部181的面积比倾斜面部182的面积小。垂直面部183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棱镜片的片材面(导光板21的发光面)沿垂直方向(Z方向)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该垂直方向略微倾斜。各棱镜185分别形成为同一高度,并且其排列间距(棱镜顶部之间的距离P1)也形成为同一间距。棱镜间距/显示元件的像素间距=0.1~0.5。
棱镜片18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膜或者片材形成,例如优选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
图10是用于对图9的棱镜片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在图中由虚线表示比较例2的棱镜。实施例的棱镜片由倾斜面部181和垂直面部183的不同的2个面形成各棱镜185的一方棱镜侧面,由此例如不改变棱镜的顶角、高度、以及决定光射出的发光区域的倾斜面部182的在Y方向上的宽度而仅改变垂直面部183的形成高度就能够使棱镜间距离任意地变化。由此,能够使本实施例的棱镜的间距P1小于比较例2的棱镜的间距P1S。例如,通过将一个发光区域ER的Y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为固定地使该发光区域ER与相邻的发光区域ER之间的间隔减小,能够使发光区域ER的面积比率变大,从而能够减少摩尔纹的产生。另外,通过使发光区域ER的面积比率变大,能够减少亮度减弱的产生。
图11是用于对图9的棱镜片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在图中由虚线表示比较例2的棱镜。实施例1的棱镜片还能够以不改变比较例2的棱镜片棱镜的顶角θ、棱镜间距离P1而改变棱镜的高度的方式形成。例如,使本实施例的棱镜高度H1高于比较例2的棱镜高度H1S,使本实施例的棱镜的光入射侧的倾斜面部181小于比较例2的棱镜的光入射侧的倾斜面部,使反射侧的倾斜面部182大于比较例2的棱镜的反射侧的倾斜面部。由此,发光区域ER的间隔变小,发光区域ER的面积比率变大,从而能够减少摩尔纹的产生。另外,通过发光区域ER的面积比率变大,能够减少亮度减弱的产生。
<变形例1-1>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棱镜片18A通过利用树脂对槽186进行填埋而构成,该槽186由棱镜片18的倾斜面部181的延长线、倾斜面部182以及垂直面部183构成,且截面为三角形。若槽186填埋的树脂的折射率n比棱镜主体的材料的折射率小,则在界面处的全反射得到维持,从而为优选。棱镜主体的材料优选针对丙烯酸类树脂(n~1.5)、聚碳酸酯(n~1.59)含浸有氟类树脂(n~1.35)、中级粒子从而降低了折射率的树脂材料。
[实施例2]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除棱镜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都相同。在棱镜片18B的成为光入射面的下表面侧,顶角θ固定的多个棱镜186B沿一个方向连续排列。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应用于边缘光式的背光单元20的情况下,棱镜186B的排列方向设定为沿着从点状光源22射出的光的主要行进方向(Y方向)的方向,棱镜186B的棱线设定于与点状光源22的光的行进方向(Y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正交)的方向(X方向)。
构成棱镜186B的一对棱镜倾斜面中的、位于光源侧的一方倾斜面部181B,形成为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入射部。另一方倾斜面部182B形成为使得入射至一方倾斜面部181B的光沿垂直方向立起向上射出的全反射面。倾斜面部181B和倾斜面部182B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倾斜长度),倾斜面部181B形成为在各棱镜186B中通用的大小,倾斜面部182B形成为在各棱镜186B中通用的大小。各棱镜186B分别形成为同一高度,并且其排列间距(棱镜顶部之间的距离)也形成为同一间距。棱镜间距/显示元件的像素间距=0.1~0.5。
棱镜片18B由具有与棱镜片18同样的透光性的透明膜或者片材形成,在棱镜基部187分散有珠粒(beads)188。由此,输入至棱镜基部187的光因珠粒188而散射,能够与比较例2的棱镜片相比更加扩展发光区域,从而能够减少摩尔纹。此外,还能够由不同于棱镜基部的部件形成棱镜。
<变形例2-1>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棱镜片18B1除珠粒的分散范围以外与棱镜片18B均相同。棱镜片18B1在棱镜片整体分散配置有珠粒188。
<变形例2-2>
图15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的结构的剖视图。棱镜片18B2除珠粒的配置位置以外与棱镜片18B相同。棱镜片18B2在棱镜片内未配置珠粒,在棱镜186B的倾斜面部182B的表面配置有凹凸形状189。在倾斜面部182B设置的凹凸形状是通过在倾斜面部182B的表面分散珠粒、或者通过对倾斜面部182B进行表面加工而形成的。此外,并不局限于珠粒,也可以是半球状的突起等。
[实施例3]
图16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6的(B)是剖视图。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除棱镜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都相同。在棱镜片18C的成为光入射面的下表面侧,多个棱镜185C沿一个方向连续排列。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应用于边缘光式的背光单元20的情况下,棱镜185C的排列方向设定为沿着从点状光源22射出的光的主要行进方向(Y方向)的方向,棱镜185C的棱线设定于与点状光源22的光的行进方向(Y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正交)的方向(X方向)。
构成棱镜185C的一对棱镜倾斜面中的、位于光源侧的一方倾斜面部181C,形成为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入射部。另一方倾斜面部182C形成为使得入射至一方倾斜面部181C的光沿垂直方向立起向上射出的全反射面。顶角θ、倾斜面部181C的大小、182C的大小形成为在各棱镜185C中不同。但是,各棱镜185C的倾斜面部181C的大小和倾斜面部182C的大小具有大致相同的倾斜长度。各棱镜185C分别形成为同一高度,但其排列间距(棱镜顶部之间的距离)形成为不同间距。棱镜间距/显示元件的像素间距=0.1~0.5。
棱镜片18C由具有与棱镜片18同样的透光性的透明膜或者片材形成。
通过使棱镜排列间距不规则地变化而能够减少摩尔纹。
[实施例4]
图17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7的(B)是剖视图。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除棱镜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都相同。在棱镜片18D的成为光入射面的下表面侧,顶角(θ)固定的多个棱镜185D沿一个方向连续排列。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应用于边缘光式的背光单元20的情况下,棱镜185D的排列方向设定为沿着从点状光源22射出的光的主要行进方向(Y方向)的方向,棱镜185D的棱线设定为与点状光源22的光的行进方向(Y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正交)的方向(X方向)。另外,棱镜185D构成为每隔棱线方向上的规定长度就在Y方向上呈阶梯状错开。
构成棱镜185D的一对棱镜倾斜面中的、位于光源侧的一方倾斜面部181D,形成为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入射部。另一方倾斜面部182D形成为使得入射至一方倾斜面部181D的光沿垂直方向立起向上射出的全反射面。倾斜面部181D和倾斜面部182D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倾斜面部181D形成为在各棱镜185D中通用的大小,倾斜面部182D形成为在各棱镜185D中通用的大小。各棱镜185D分别形成为同一高度,并且其排列间距(棱镜顶部之间的距离)也形成为同一间距。棱镜间距/像素间距=0.1~0.5。
棱镜片18D由具有与棱镜片18同样的透光性的透明膜或片材形成。
<变形例4-1>
图18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8的(B)是剖视图。第一变形例的棱镜片除棱镜的棱线的形状以外与实施例4的棱镜片都相同。棱镜185D1的棱线构成为波形。
<变形例4-2>
图19的(A)是用于对实施例4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棱镜片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A-A’的剖视图,图19的(C)是图19的(A)的B-B’的剖视图,图19的(D)是立体图。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除棱镜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都相同。在棱镜片18D2的成为光入射面的下表面侧,顶角(θ)固定的多个棱镜185D2沿一个方向连续排列。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应用于边缘光式的背光单元20的情况下,棱镜185D2的排列方向设定为沿着从点状光源22射出的光的主要行进方向(Y方向)的方向,棱镜185D2的棱线设定为与点状光源22的光的行进方向(Y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正交)的方向(X方向)。另外,棱镜185D2构成为每隔棱线方向上的规定长度就改变Z方向上的高度。
构成棱镜185D2的一对棱镜倾斜面中的、位于光源侧的一方倾斜面部181D2,形成为从导光板21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入射部。另一方倾斜面部182D2形成为使得入射至一方倾斜面部181D2的光沿垂直方向立起向上射出的全反射面。倾斜面部181D2和倾斜面部182D2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倾斜面部181D2形成为在各棱镜185D2中通用的大小,倾斜面部182D2形成为在各棱镜185D2中通用的大小。各棱镜185D2的倾斜长度形成为在X方向上不同,各棱镜185D2的高度形成为在X方向上不同,其排列间距(棱镜顶部之间的距离)也形成为同一间距。棱镜间距/显示元件的像素间距=0.1~0.5。
棱镜片18D2由具有与棱镜片18相同的透光性的透明膜或片材形成。
[实施例5]
图20的(A)及(B)是用于对适于RGB方式的像素的棱镜片的排列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20的(A)是表示像素的排列的俯视图,图20的(B)是棱镜片的俯视图。
如图20的(A)所示,由红色(R)的副像素111E、绿色(G)的副像素112E以及蓝色(B)的副像素113E构成的RBG方式的像素,在X方向上排列为R的副像素111E、G的副像素112E、B的副像素113E,R的副像素111E、G的副像素112E、B的副像素113E分别为X方向上的长度比Y方向上的长度短的纵长形状。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在遮光层115E的下方,栅极线(扫描线)沿X方向延伸,源极线(影像线)沿Y方向延伸。
如图20的(B)所示,棱镜片的棱镜的棱线沿X方向延伸。作为棱镜片而能够应用于比较例2、实施例1、变形例1-1、实施例2、变形例2-1、2-2、实施例3、实施例4、变形例4-1、4-2的棱镜片。
图20的(A)的像素的排列与图20的(B)的棱镜片的排列的组合在减少摩尔纹方面是有效的。
[实施例6]
图21的(A)及(B)是用于对适于RGBW方式的像素的棱镜片的排列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21的(A)是表示像素的排列的第一例的俯视图,图21的(B)是表示像素的排列的第二例的俯视图。
RGBW方式的像素构成为包括:第一像素,其由R的副像素111、G的副像素112以及B的副像素113构成;以及第二像素,其由R的副像素111、G的副像素112以及白色(W)的副像素114构成。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在X方向及Y方向上交替配置。在像素内配置的遮光层的宽度比在像素间配置的遮光层的宽度窄。作为棱镜片而能够应用于比较例2、实施例1、变形例1-1、实施例2、变形例2-1、2-2、实施例3、实施例4、变形例4-1、4-2的棱镜片。
图21的(A)的第一像素的R的副像素111和G的副像素112在Y方向上相邻,R的副像素111以及G的副像素112在X方向上与B的副像素113相邻。图21的(A)的第二像素的R的副像素111和G的副像素112在Y方向上相邻,R的副像素111以及G的副像素112在X方向上与W的副像素114相邻。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在遮光层115的下方,栅极线沿X方向延伸,源极线弯曲并沿Y方向延伸。在图中,在下侧存在光源(白色空心箭头),与图20的(B)相同,棱镜片的棱镜的棱线沿X方向延伸。
图21的(B)的第一像素的R的副像素111和G的副像素112在X方向上相邻,R的副像素111以及G的副像素112在Y方向上与B的副像素113相邻。图21的(B)的第二像素的R的副像素111和G的副像素112在X方向上相邻,R的副像素111以及G的副像素112在Y方向上与W的副像素114相邻。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在遮光层115的下方,栅极线沿Y方向延伸,源极线弯曲并沿X方向延伸。在图中,在右侧存在光源(白色空心箭头),与图20的(B)相同,棱镜片的棱镜的棱线沿X方向延伸。
图22是表示图21的(A)及图21的(B)的像素的摩尔纹图像的图。像素间距为46.2μm×23.1μm,棱镜间距为18μm。图22中的(A)为图21的(A)的像素,图22中的(B)为图21的(B)的像素。图22中的(B)(图21的(B))的对比度比图22中的(A)(图21的(A))的对比度弱,从而能够减少摩尔纹的产生。此外,图中强调显示对比度。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具备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显示元件;以及
棱镜片,其安装于所述显示元件,
所述棱镜片具备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该多个棱镜具有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顶角,
所述多个棱镜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分别具备:
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使所述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
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剖视图中,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长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在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具备从所述第一倾斜面趋向于相邻的其它棱镜的基部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的垂线之间的角度比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垂线之间的角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棱镜片利用折射率比棱镜片的折射率小的树脂将由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延长线以及相邻棱镜的所述第二倾斜面包围的部分填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
第一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三副像素构成;以及
第二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四副像素构成,
所述第三副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副像素在俯视观察时,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第一副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三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四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具备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显示元件;以及
棱镜片,其安装于所述显示元件,
所述棱镜片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面,具备沿第二方向连续地排列的顶角固定的多个棱镜,
所述多个棱镜的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棱镜分别具备:
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使所述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棱镜片分散地具有珠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棱镜片的基部具有所述珠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外表面具有所述珠粒。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
第一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三副像素构成;以及
第二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四副像素构成,
所述第三副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副像素在俯视观察时,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第一副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三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四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具备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显示元件;以及
棱镜片,其安装于所述显示元件,
所述棱镜片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面,具备沿第二方向连续地排列的顶角固定的多个棱镜,
所述多个棱镜的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棱镜分别具备:
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使所述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棱线配置为根据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线在俯视观察时为阶梯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线在俯视观察时为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线在俯视观察时以波状与直线状交替地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
第一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三副像素构成;以及
第二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四副像素构成,
所述第三副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副像素在俯视观察时,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第一副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三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四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具备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显示元件;以及
棱镜片,其安装于所述显示元件,
所述棱镜片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对的面,具备沿第二方向连续地排列的顶角不同的多个棱镜,
所述多个棱镜的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棱镜分别具备:
供来自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一侧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使所述入射的光反射一侧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棱线的间隔配置为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
第一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三副像素构成;以及
第二像素,其由第一副像素、第二副像素以及第四副像素构成,
所述第三副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副像素在俯视观察时,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第一副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三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四副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副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副像素相邻,
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
CN201621010603.0U 2015-08-31 2016-08-30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0028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0623 2015-08-31
JP2015170623A JP2017049326A (ja) 2015-08-31 2015-08-31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2812U true CN206002812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09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0603.0U Active CN206002812U (zh) 2015-08-31 2016-08-3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4249B2 (zh)
JP (1) JP2017049326A (zh)
CN (1) CN2060028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6013A (zh) * 2019-12-19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8588B2 (en) * 2016-04-29 2019-03-1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Image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09157B2 (en) 2016-04-29 2022-08-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Image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10322B2 (en) 2016-04-29 2019-06-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Image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206671719U (zh) * 2017-03-21 2017-11-24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19125543A (ja) * 2018-01-19 2019-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8771B2 (en) * 2004-11-22 2007-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JP4815930B2 (ja) 2005-07-29 2011-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12444B2 (ja) 2012-04-13 2015-1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26044A (ko) * 2013-08-30 2015-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KR20160047653A (ko) * 2014-10-22 2016-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6013A (zh) * 2019-12-19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59765A1 (en) 2017-03-02
US10324249B2 (en) 2019-06-18
JP2017049326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2812U (zh) 显示装置
TWI364600B (en) An illumination device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a light diffusing board used by the devices
JP5699408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311366B2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端末装置及び光学部材
KR20170087431A (ko) 빛의 조준-확산 구조를 갖는 광학기판
JP442516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20060291243A1 (en) Optical membe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1749598A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JP4741866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端末装置
JP2010108919A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5071675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690034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KR20160072049A (ko) 복합 광학 시트,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5013131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30926B (zh) 光学结构体及显示装置
CN102472844A (zh) 光学板
TW201024857A (en) A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lateral optical structures and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WO2017159556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103325A (ja) 照明装置これが備え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I439735B (zh) 柱狀透鏡陣列之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JP2015102579A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6122627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60048873A (ko) 도광판, 면 광원 장치 및 투과형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04241323A (ja)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