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8135U -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8135U
CN205998135U CN201620940537.0U CN201620940537U CN205998135U CN 205998135 U CN205998135 U CN 205998135U CN 201620940537 U CN201620940537 U CN 201620940537U CN 205998135 U CN205998135 U CN 205998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lame device
spray bar
positioning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05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成
范晖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wat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wat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wat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wat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05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8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8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ers Contain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其中,喷火装置固定于无人机的底部,喷射机构包括:喷油系统,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第二罐体,固定于喷火装置上,用于存储油;喷油管,包括固定端和喷油端,且喷油管通过固定端固定于喷火装置上,通过喷油系统与第二罐体连接,以通过喷油系统控制第二罐体向喷油管中传输所述油,继而达到实现油从喷油管的喷油端喷出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当无人机需要在高空清除异物时高效、快速的完成喷油动作,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输电线路导线上的挂线异物已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极大威胁,目前,运行部门经常采用在停电状态下进行清除处理,但该方法受异物位置、线路周边地理环境限制较大,且停电处理也会影响输电可靠性。如采用作业人员进入电场等电位作业又面临着安全风险大、作业效率低的不利局面。
从现场挂线异物统计数据发现,绝大多数异物为塑料薄膜、风筝、广告横幅等可燃性异物,因此通过燃烧去除异物成为一种便捷、实用的方法。然而,输电线往往高度较高,在使用燃烧方法去除异物时,喷火器距离操作人员也较远,给异物清除带来不便,且在空中进行喷火作业时,如何进行喷油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清除高空异物时完成喷油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中,所述喷火装置固定于无人机的底部,所述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包括:喷油系统,所述喷油系统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上,用于存储油;喷油管,所述喷油管包括固定端和喷油端,且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上;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喷油系统与所述第二罐体连接,以通过所述喷油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罐体向所述喷油管中传输所述油。
可选的,所述喷油端与发火机构的燃气喷射端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喷油系统包括:供电源,所述供电源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且所述供电源通过所述稳压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发火机构连接,以对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发火机构供电;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且所述管路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罐体和所述喷油管的所述固定端管路相通。
可选的,所述燃气喷射端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口。
可选的,还包括:定位件;且所述发火机构包括:点火开关,所述点火开关设置在所述喷火装置的内部;电子导线,所述电子导线包括电连接端和火花喷射端,且所述电连接端与所述点火开关连接,所述火花喷射端、所述燃气喷射端和所述喷油端三者的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定位件固定于所述火花喷射端,并通过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电子导线与所述喷油管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喷火装置包括一方形结构的箱体;且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箱体的两个对立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所述箱体的两个对立面,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邻分布;其中,所述供电源、所述控制器、所述稳压器、所述管路开关均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罐体固定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通过将喷火装置固定于无人机的底部,且将喷油系统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第二罐体固定于喷火装置上用于存储油;喷油管通过喷油系统与第二罐体连接,以通过喷油系统控制第二罐体向喷油管中传输所述油,继而达到实现油从喷油管的喷油端喷出的技术效果,实现了当无人机需要在高空清除异物时高效、快速的完成喷油动作,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喷火装置的无人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喷火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喷火装置中喷油系统和点火系统在本体内的连接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中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中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快拆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快拆部件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快拆部件中第一定位柱塞处于收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快拆部件中第一定位柱塞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快拆部件中第一定位柱塞处于凸起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快拆部件中第一定位柱塞处于凸起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通过将喷火装置固定于无人机的底部,且将喷油系统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第二罐体固定于喷火装置上用于存储油;喷油管通过喷油系统与第二罐体连接,以通过喷油系统控制第二罐体向喷油管中传输所述油,继而达到实现油从喷油管的喷油端喷出的技术效果,实现了当无人机需要在高空清除异物时高效、快速的完成喷油动作,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对实用新型提供的喷火装置做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首先对安装有喷火装置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做详细说明,继而在叙述无人机的过程中,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以达到完整、清楚、明白的目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至少包括:机身1、快拆部件5和喷火装置2。
其中,所述喷火装置2用于喷火,并通过所述快拆部件5可拆卸式的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如图1所示,喷火装置2可固定于所述机身1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机身1的正下方部位处,以此使得喷火装置2和无人机的起落架或者支撑架在机身1的底部合理分布,以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机身1的底部空间。当然,正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飞行设备选用的是八旋翼无人机,但并非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喷火装置2仅用于八旋翼无人机。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喷火装置2,也可用于四旋翼无人机、六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等,只要能够通过飞行将喷火装置2运送至空中需喷火清除异物的位置进行喷火作业的飞行设备,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对于喷火装置2而言,
请参阅图2-4,所述喷火装置2至少包括:本体21、发火机构和喷射机构。其中,所述本体21通过所述快拆组件5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所述发火机构固定于所述本体21上。所述喷射机构固定于所述本体21上,并与所述发火机构连接。且所述喷射机构内设置有一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可燃性物质。所述喷射机构中与所述存储空间相连通的还设置有一燃烧区,使所述发火机构动作时迸出火花射向所述燃烧区,以点燃由所述存储空间流入所述燃烧区的所述可燃性物质;所述可燃性物质包括下述物质中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氦气等)、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或者可燃性气液混合物(如液化气)。
具体而言,所述本体21可以是一个呈方形结构的箱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要为快拆部件5、发火机构和喷射机构的安装提供固定基体,且该箱体的内部呈空心结构。所述箱体包括上下、左右、前后6个侧面,其中的部分侧面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这四个侧面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箱体的上下两个对立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个对立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邻分布。其中,所述快拆部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发火机构和所述喷射机构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其他三个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火机构包括:点火系统221、第一罐体222和燃气杆223。其中,所述点火系统221固定于所述本体21上,用于点火动作喷射火花。所述第一罐体222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二侧面上,用于存储燃气。所述燃气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21上的第四侧面,并与所述第一罐体相通,用于传输所述燃气。且所述燃气杆223的另一端作为燃气喷射端2231与所述点火系统221的火花喷射端2212a位置相对应,即使得燃气喷射端2231所喷射出来的燃气,刚好到达所述点火系统221的火花喷射端2212a处,以通过所述火花喷射端2212所喷射的火花点燃所述燃气喷射端2231所喷射出来的燃气。
其中,所述点火系统221可以包括:点火开关2211和电子导线2212。所述点火开关2211设置在所述本体21的内部。所述电子导线2212包括电连接端和上述火花喷射端2212a,也即电连接端和火花喷射端2212a作为电子导线2212的两端,且所述电子导线2212所述电连接端与所述点火开关2211连接。此处点火开关2211、电子导线2212的火花喷射端2212a及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之间的点火原理,可以理解为打火机或者家用煤气灶的点火原理,其工作原理以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但将其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实现通过无人飞行设备在空中对需喷火清除异物的位置进行喷火作业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此处先予以澄清。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喷射机构,至少可以包括:喷油系统231、第二罐体232和喷油管233。其中,所述喷油系统231固定于所述本体21内。所述第二罐体231可以理解为是上述喷火装置2所述的存储空间,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三侧面上,用于存储油。所述喷油管233包括固定端2331和喷油端2332,且所述喷油管233通过所述固定端2331固定于所述本体21上;所述喷油管233通过所述喷油系统231与所述第二罐体232连接,以通过所述喷油系统231控制所述第二罐体232向所述喷油管233中传输所述油。且所述喷油管233的喷油端2332与所述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的位置相对应。也即,使得喷油端2332所喷射出来的油,刚好到达经所述火花喷射端2212a所点燃的燃气喷射端2231处,以通过点燃的燃气喷射端2231进一步点燃所述喷油端2332所喷射出来的油。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所述喷油管233、所述电子导线2212和所述燃气杆223三者并列分布,以达到所述火花喷射端2212a、所述燃气喷射端2231和所述喷油端2332三者对应衔接的技术效果。
当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为了使得燃气喷射端2231所喷射出来的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氦气等)能够有效地与空气结合进而燃烧,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燃气喷射端2231处还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口2231a。这样使得当所述燃气喷射端2231内的可燃性气体喷出后,由于其内部气压暂时性的降低,继而燃气喷射端2231周围的空气(有氧气体)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由进风口2231a进入燃气喷射端2231内,与可燃性气体充分混合进而被喷出点燃。
为了能够有效、便捷的通过喷油系统231来控制第二罐体232向所述喷油管233中输入所述油,进而实现通过喷油管233到达所述喷油端2332的油能够被已被点燃的燃气喷射端2231被点燃。作为优选,所述喷油系统231至少包括:供电源2311、控制器2312、稳压器2313、管路开关2314。其中,所述供电源2311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箱体内。所述控制器2313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箱体内。所述稳压器2313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箱体内,且所述供电源2311通过所述稳压器231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312和所述发火机构(点火开关2211)连接,以对所述控制器2312和所述发火机构中的各部件进行实时供电。同时,所述管路开关2314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箱体内,且所述管路开关2314与所述控制器2312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罐体232和所述喷油管233的所述固定端2332管路相通。这样就可以使得当需要通过第二罐体232向喷油管233中传输油时,此时通过控制器2312控制所述管路开关2314为开启状态,进而形成所述第二罐体232和所述喷油管233之间的通路状态,实现油的的传输。而当需要停止喷油时,此时仅需控制器2312控制所述管路开关2314为关闭状态,以此切断所述第二罐体232和所述喷油管233之间的通路状态即可。
当然,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器2312,还可以与无人机内部的飞行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飞行控制系统与地面站之间的信息通讯,实现地面操作人员对控制器2312的远程控制,对于无人机内部的飞行控制系统与地面站之间的指令传输控制已为现有技术,此处就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在点火系统221,与喷油系统231相同的,也可增设一组用于只能智能控制点火开关点火的装置,可以包括一控制单片机和一阀门,所述控制单片机分别与所述点火开关2211和所述控制器2312连接,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燃气杆223和所述第一罐体222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单片机连接。同样的,地面站的操作人员通过与无人机内部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指令传输,进而远程控制所述控制器2312,并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控制单片机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点火开关2211点火作业,以及所述阀门的导通或者关闭状态。最终达到远程智能控制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当需要通过第一罐体222向燃气杆223中传输燃气时,此时通过控制单片机控制所述阀门为开启状态,进而形成所述第一罐体222和所述燃气杆223之间的通路状态,实现燃气的传输。而当燃气喷射端2231喷出的火焰将所述喷油管233所喷射的油点燃后,此时可通过所述控制器2312向所述控制单片机发送关闭阀门的指令,进而通过所述控制单片机控制所述阀门关闭,以切断所述第一罐体222和所述燃气杆223之间的传输线路,停止燃气喷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控制器、控制单片机、点火开关、管路开关、阀门与飞行控制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指令控制已为现有技术,即通过地面站向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发送一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通过所述控制器对所接收的控制指令做出对应响应,继而对控制单片机、管路开关、点火开关、阀门等做出操作控制,以为现有技术,但将其控制原理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喷火装置2,进一步将喷火装置应用于无人飞行设备,以实现通过无人飞行设备在空中对需喷火清除异物的位置进行喷火作业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此处先予以澄清。
更进一步的,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点火系统221中所涉及的电子导线2212,由于其本身质量轻,在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容易受外界风力的吹动而摆动,继而造成电子导线2212的火花喷射端2212a与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的空间位置无法对应衔接,进而影响点火效果。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增设有一定位件3,所述定位件3固定于所述火花喷射端2212a,并通过所述定位件3将所述电子导线2212与所述燃气杆223活动连接。此处的活动连接可以理解为是二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定位件3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螺钉或者螺栓与螺母的搭配使用,也可以是销轴、固定销的组合使用对所述火花喷射端2212a在所述燃气杆223上进行定位,还可以直接用细铁丝将火花喷射端2212a缠绕于燃气杆223上即可。换句话说,只要能够将质量较轻的电子导线的火花喷射端2212a稳定的固定于燃气杆223上,并使得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和火花喷射端2212a的位置相对应衔接的定位件3,则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喷油管233而言,为了避免喷油管233由于质量相对较轻而造成与上述电子导线2212同样的应用缺陷,即在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容易受外界风力的吹动而摆动,继而导致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和喷油管233的喷油端2332在空间位置上不能准确的对应衔接。因此,在喷油管233的喷油端2332处,也可以固定于一个上述定位件,即通过所述定位件3将所述电子导线2212与所述喷油管233活动连接。此处的活动连接可以理解为是二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定位件3同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螺钉或者螺栓与螺母的搭配使用,也可以是销轴、固定销的组合使用对所述喷油端2332在所述燃气杆223上进行定位,还可以直接用细铁丝将喷油端2332缠绕于燃气杆223上即可。换句话说,只要能够将质量较轻的喷油管233的喷油端2332稳定的固定于燃气杆223上,并使得燃气杆223的燃气喷射端2231和喷油端2332的位置相对应衔接的定位件3,则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紧接着,由于燃气杆223已作为上述电子导线2212和/或喷油管233的载重支撑杆,为了避免燃气杆223因载重过大而出现弯折乃至脱落。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增设有一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可以包括一活动端和一支撑端,且所述支撑组件4通过所述活动端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通过所述支撑端与所述燃气杆223的中间部位靠近燃气喷射端2231的一端固定连接。
详细来说,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支撑组件4至少包括:支撑杆41、旋转部件42和定位部件43。其中,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部件42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部件43与所述燃气杆223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所述旋转部件42和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构成的是上述的支撑组件4的活动端,所述定位部件43和所述支撑杆41的另一端构成的是上述的支撑组件4的支撑端。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42至少可以包括:T型套筒421和支撑底座422。所述T型套筒421包括T型端4211和横向端4212。所述支撑底座422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上,且所述T型套筒421通过所述横向端4212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422上,以使得所述T型套筒421相对于所述支撑底座422可旋转。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型端4211上,以将所述支撑杆41和所述T型套筒421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底座422可以包括:第一座体4221和第二座体4222。其中,所述第一座体4221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座体4221上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二座体4222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上,且所述第二座体4222上开设有第二圆槽。其中,所述T型套筒421的横向端4212可以理解为是一空心圆柱体结构,且该空心圆柱体的外界与所述第一圆槽和所述第二圆槽的内径相适配,这样就使得所述横向端4212的两端分别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一圆槽和所述第二圆槽,以将所述横向端4212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4221和所述第二座体4222之间。
对于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就是两个独立的圆槽整体,即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将横向端4212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圆槽中,穿入后将横向端4212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圆槽中,以此实现横向端4212转动地固定于第一座体4221和第二座体4222上。当然,为了使得横向端4212与第一座体4221和第二座体4222之间的转动连接灵活、可拆卸。对于第一座体4221和第二座体4222而且,还可以是可拆卸的若干部件组装而成。
详细而言,所述第一座体4221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半固定块4221a,第二半固定块4221b,和若干个第一固定螺钉4221c。其中,所述第一半固定块4221a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半固定块4221a上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半固定块4221b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且所述第一半固定块4221a和所述第二半固定块4221b相扣合,以此使得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衔接以构成所述第一圆槽;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螺钉4221c穿过所述第二半固定块4221b,与所述第一半固定块4221a螺纹连接。
同样的,所述第二座体4222至少可以包括:第三半固定块4222a,第四半固定块4222b,和若干个第二固定螺钉4222c。其中,所述第三半固定块4222a固定于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上,且所述第三半固定块4222a上开设有第三半圆槽。所述第四半固定块4222b上开设有第四半圆槽。且所述第三半固定块4222a和所述第四半固定块4222b相扣合,以此使得所述第三半圆槽和所述第四半圆槽衔接以构成所述第二圆槽;若干个所述第二固定螺钉4222c穿过所述第四半固定块4222b,与所述第三半固定块4222a螺纹连接。
这样就可以使得,在安装T型套筒421时,首先将横向端4212的两端依次对应地放置在第一半固定块4221a的第一半圆槽、第三半固定块4222a的第三半圆槽上,放置完成后,直接将第二半固定块4221b和第四半固定块4222b对应地扣合在第一半固定块4221a和第三半固定块4222a上,以此使得第一半圆擦和第二半圆槽形成所述第一圆槽,第三半圆槽和第四半圆槽形成所述第二圆槽。最终直接将第一固定螺钉4221c和第二固定螺钉4222c对应插入锁紧即可。这样就实现了T型套筒421与支撑底座422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使得当T型套筒421出现磨损需更替时,直接拆卸第一固定螺钉4221c和第二固定螺钉4222c即可完成更替拆卸。作为优选,第二固定螺钉4221c和第二固定螺钉4222c的数量可以各为2个。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之所以通过T型套筒421使得所述T型套筒421和支撑底座422之间可旋转,是为了实现支撑杆41和所述本体21的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角度可调节。因为实际作业过程中,需要根据作业需求以及燃气杆223的下垂角度,来调节支撑杆41相对于本体21第四侧面的夹角,来完成其对燃气杆223的悬挂支撑,以达到灵活操作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能广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43至少可以包括:一定位卡环,所述定位卡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环,所述定位卡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环;且所述支撑杆4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定位卡环固定连接,所述燃气杆223穿过所述第二定位环与所述定位卡环固定连接。以此通过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实现所述支撑杆41和所述燃气杆223之间的悬挂定位连接。
对于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就是两个独立的环状结构,即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将支撑杆41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定位环中,燃气杆223直接穿入第二定位环中,而由于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之间存在一固定连接关系,继而就使得所述支撑杆41和所述燃气杆223之间也存在一悬挂固定关系,最终实现燃气杆223的悬挂定位。当然,为了使得支撑杆41与第一定位环、燃气杆223与第二定位环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灵活、可拆卸。对于定位卡环而言,还可以是可拆卸的若干部件组装而成。
具体来说,所述定位卡环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半定位卡环431、第二半定位卡环432和第三固定螺钉433。其中,所述第一半定位卡环4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环槽,所述第一半定位卡环4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半环槽。所述第二半定位卡环4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半环槽,所述第二定半定位卡环4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半环槽。其中,所述第一半环槽和所述第三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二半环槽和所述第四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二定位环;且所述第三固定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半定位卡环431(或者所述第二半定位卡环432),与所述第二半定位卡环432(或者所述第一半定位卡环431)螺纹连接。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所述第一半环槽和所述第三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支撑杆41的外径;所述第二半环槽和所述第四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燃气杆223的外径。这是因为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第一半定位卡环431和第二半定位卡环432预先为拆卸状态,此时将支撑杆41和/或燃气杆223对应的放置在第一半定位卡环431的第一半环槽和第二半环槽部位处,然后扣合第二半定位卡环432,以此使得所述第一半环槽和所述第三半环槽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二半环槽和所述第四半环槽构成所述第二定位环。正是由于所述第一半环槽和所述第三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支撑杆41的外径;所述第二半环槽和所述第四半环槽对应衔接构成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燃气杆223的外径,这样就使通过拧紧第三固定螺钉433,可将第一半定位卡环431和第二半定位卡环432之间的垂直距离不断缩小,以此对二者进行固定。最终实现将支撑杆41和燃气杆223进行悬挂固定的目的。
对于快拆部件5而言,
请参阅图7-12,其中,所述快拆部件5至少包括:固定板51和定位部件52。
其中,所述固定板51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并与所述本体21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本体21相对于所述固定板51进行滑动,而由于固定板51相对于机身1固定,进而实现本体21相对于机身1进行滑动。当然,固定板51和所述机身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是螺栓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固定板51固定于所述机身1即可。所述定位部件5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1上,以对所述本体21相对于所述固定板51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实现所述本体21相对于所述机身安装或者拆卸。
在这里,定位部件52相当于一个卡位部件,当需要将本体21安装于机身1上时,此时本体21和固定板51之间相对于固定板51滑动至某一部位,然后通过定位部件52对该位置的本体21进行定位,以防止本体21相对于固定板51滑动。而当需要拆下本体21时,此时只需手动拨动定位部件52,允许本体21相对于固定板51滑出,即可实现本体21的快速、灵活拆卸。此过程中,本体21的安装和拆卸无需借助任何外界器具如扳手等,操作方便,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请继续参阅图7-8,所述固定板42可以是截面呈U型状,在该形状下的所述固定板42至少可以包括:第一侧板511;第二侧板512和横板513。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相平行;且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与所述横板513相垂直,且所述横板513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滑动连接,所述本体21与所述横板513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所述横板513使得所述本体21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进行滑动。同时,所述定位部件4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上,以对所述横板513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的位置进行定位。当然,所述第一侧板511、所述第二侧板512和所述机身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是螺栓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侧板511、所述第二侧板512固定于所述机身1即可。
同样的原理,所述本体21与所述横板51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是螺栓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所述本体21与所述横板513相对固定,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为便于固定有本体21的横板513,能够和第一侧板511、第二侧板512灵活、快速的滑动,以便于本体21灵活、快速的安装或者拆卸。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上分别设置有一滑槽,以将所述横板513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横板513通过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进行滑动。
同时,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一侧板511、所述第二侧板512,并在所述滑槽内凸起或者收缩,以使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槽内凸起时,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阻挡所述横板513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槽内收缩时,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与所述横板513相分离,以使所述横板513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凸起”,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部件滑入某一个部件中,“收缩”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部件滑出某一个部件。例如,上述所述的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槽内凸起时,即指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滑入所述滑槽中,上述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槽内收缩时,即指所述定位部件52的一端滑出所述滑槽。以此通过定位部件52来实现本体21相对于机身1的拆卸或者安装。
对于所述定位部件52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定位部件52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定位柱塞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塞。且所述第一定位柱塞包括第一定位端;所述第二定位柱塞包括第二定位端。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端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在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凸起或者收缩,以使所述第一定位端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凸起时,所述第一定位端阻挡所述横板513在滑槽内进行滑动,所述第一定位端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收缩时,所述第一定位端与所述横板513相分离,以使所述横板513在滑槽内进行滑动。其中,所述第二定位端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二侧板512,并在所述第二侧板512中的滑槽内凸起或者收缩,以使所述第二定位端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512中的滑槽内凸起时,所述第二定位端阻挡所述横板513在滑槽内进行滑动,所述第二定位端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512中的滑槽内收缩时,所述第二定位端与所述横板相分离,以使所述横板513在滑槽内进行滑动。
在这里,可以如图7或者图8所示,可以理解为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横板513的两侧,这样就使得所述横板513的两侧对应的同时插入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所开设的滑槽中,以此来实现固定有本体21的横板513相对于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进行滑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对滑动过程中的横板513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对称的设置的在横板513的两侧,也即第一定位柱塞与第一侧板511相对应,第二定位柱塞与第二侧板512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所选用的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的结构完全相同。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多种结构,如第一侧板511可以是正方形结构,第二侧板512可以是长方形结构,或者第一侧板511可以是梯形结构,第二侧板512可以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或者菱形等多边形结构。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与机身1相对固定,且横板513能够与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相对滑动的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样的,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定位柱塞能够对应的穿过第一侧板511,第二定位柱塞能够对应的穿过第二侧板512,并各自在其对应的滑槽内进行凸起或者伸缩,以对横板513进行限位尽可。置于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的结构形状是否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进一步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9-12,正如上述所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假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选用的第一定位柱塞和第二定位柱塞是结构完全相同的,以图9-12所示的第一定位柱塞521为例,来对定位柱塞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9-12,所述第一定位柱塞521包括:第一定位螺栓5211、第一定位螺套5212、第一定位弹簧5213。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端5211a;所述第一定位螺套5212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上,且所述第一定位螺套5212和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压缩空间5214。可以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螺套521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的外径,这样就使得第一定位螺套5212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上时,二者之间存在空挡区域,这个空挡区域即为上述第一压缩空间5214。所述第一定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空间5214内;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端5211a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弹簧5213、所述第一压缩空间5214和所述第一侧板511,以在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凸起或者收缩。
值得一提的是,图9-10所示的是第一定位端5211a在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1-12所示的是第一定位端5211a在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凸起状态时的示意图。且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第一定位弹簧5213完全现在在第一压缩空间5214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211的所述第一定位端5211a上,设置有一第一卡凸5215,以将所述第一定位弹簧5213完全限定在所述第一压缩空间5214内,并使得所述第一定位端5211a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511中的滑槽内收缩时,通过所述第一卡凸5215压缩所述第一定位弹簧5213。
详细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定位弹簧5213在第一压缩空间5214中,全程处于压缩或者预压缩状态,这样就使得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定位弹簧5213在第一压缩空间5214内通过自身的弹性张力推动所述第一定位端5211a由第一侧板511进入所述第一侧板511的滑槽内,进而对处于滑槽内中的横板513进行定位。而当需要横板513从滑槽中滑出时,也即需要将本体21从机身1上拆卸时,此时只需要手动拨动第一定位螺栓5211,使得第一定位端5211a通过第一卡凸5215压缩第一定位弹簧5213,继而使得第一定位端5211a从第一侧板511的滑槽内滑出,进而实现横板513的相对于第一侧板511滑出。而当无外力作用于第一定位螺栓5211后,在第一定位弹簧5213的弹性张力作用下,继续推动第一定位端5211a进行回位,也即图11或者图11所示的第一定位柱塞521的工作状态。有效的实现了本体21的安装和拆卸无需借助任何外界器具如扳手等,操作方便,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柱塞包括: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端;第二定位螺套,所述第二定位螺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上,且所述第二定位螺套和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压缩空间;第二定位弹簧,所述第二定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二定位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弹簧、所述第二压缩空间和所述第二侧板,以在所述第二侧板中的滑槽内凸起或者收缩。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的所述第二定位端上,设置有一第二卡凸,以将所述第二定位弹簧限定在所述第二压缩空间内,并使得所述第二定位端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中的滑槽内收缩时,通过所述第二卡凸压缩所述第二定位弹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柱塞与图9-12所示的第一定位柱塞521的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不再对第二定位柱塞的内部结构进行赘述,对于第二定位柱塞的内部结构未详述部分,可参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塞521的详述部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通过快拆部件在无人飞行设备如无人机的机身上,可拆卸式的固定一喷火装置,使得实际作业过程中,通过无人机的飞行将喷火装置运送至空中需喷火清除异物的位置进行喷火作业,具有方便快捷、且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输电线等高空物体上悬挂有异物时,由于悬挂高度较高,在使用燃烧方法去除异物时喷火器距离操作人员较远,给异物清除带来操作不便的技术缺陷。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中,所述喷火装置固定于无人机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包括:
喷油系统,所述喷油系统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
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上,用于存储油;
喷油管,所述喷油管包括固定端和喷油端,且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上;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喷油系统与所述第二罐体连接,以通过所述喷油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罐体向所述喷油管中传输所述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油端与发火机构的燃气喷射端的位置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系统包括:
供电源,所述供电源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
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且所述供电源通过所述稳压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发火机构连接,以对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发火机构供电;
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固定于所述喷火装置内,且所述管路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罐体和所述喷油管的所述固定端管路相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喷射端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口。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件;且
所述发火机构包括:
点火开关,所述点火开关设置在所述喷火装置的内部;
电子导线,所述电子导线包括电连接端和火花喷射端,且所述电连接端与所述点火开关连接,所述火花喷射端、所述燃气喷射端和所述喷油端三者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所述定位件固定于所述火花喷射端,并通过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电子导线与所述喷油管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火装置包括一方形结构的箱体;且
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箱体的两个对立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所述箱体的两个对立面,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邻分布;
其中,所述供电源、所述控制器、所述稳压器、所述管路开关均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罐体固定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喷油管通过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CN201620940537.0U 2016-08-25 2016-08-25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8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0537.0U CN205998135U (zh) 2016-08-25 2016-08-25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0537.0U CN205998135U (zh) 2016-08-25 2016-08-25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8135U true CN205998135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053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8135U (zh) 2016-08-25 2016-08-25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81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194A (zh) * 2018-05-10 2018-09-1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文成县供电公司 无人机火焰喷射系统储液罐
CN109274032A (zh) * 2018-11-07 2019-01-2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一种免登塔清障装置及方法
CN113602498A (zh) * 2021-09-10 2021-11-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载喷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194A (zh) * 2018-05-10 2018-09-1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文成县供电公司 无人机火焰喷射系统储液罐
CN108545194B (zh) * 2018-05-10 2022-08-2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文成县供电公司 无人机火焰喷射系统储液罐
CN109274032A (zh) * 2018-11-07 2019-01-2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一种免登塔清障装置及方法
CN109274032B (zh) * 2018-11-07 2022-04-0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一种免登塔清障装置及方法
CN113602498A (zh) * 2021-09-10 2021-11-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载喷射装置
CN113602498B (zh) * 2021-09-10 2023-09-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载喷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8135U (zh)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喷射机构
CN106253135B (zh) 喷火型无人飞行设备
CN207262449U (zh) 一种安全型无人机喷火消缺装置
CN206001457U (zh) 应用于无人机的喷火装置
CN206001458U (zh) 具有支撑组件的喷火设备
CN106152123B (zh) 应用于无人机的喷火装置
CN206004217U (zh) 喷火型无人飞行设备
CN206001487U (zh)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发火机构
CN206001981U (zh) 应用于喷火装置的支撑组件
CN206001459U (zh) 应用于支撑组件的旋转部件
CN206001208U (zh) 应用于支撑组件的定位部件
CN109167296A (zh) 基于无人机的高压线飘挂物智能清障系统及清障方法
CN106013502A (zh) 可拆装挂板式防爆墙
CN106196046B (zh) 具有支撑组件的喷火设备
CN202792102U (zh) 一种油气田井口点火电控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点火系统
CN101828497B (zh) 一种无人机人工降雨中使用的催化焰条点火装置
CN206488274U (zh) 双配风型火炬点火装置
CN104089301B (zh) 一种电离子远程点火装置
WO2014120231A1 (en) Vertically arranged well test burner system
CN203404801U (zh) 智能远程遥控喷射点火装置
CN208036616U (zh) 一种无人机载喷火装置
CN113804818B (zh) 一种战斗部用快速烤燃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6018626U (zh) 一种燃烧器火嘴机构
CN213656831U (zh) 新型太阳能遥控的点火装置
CN105289879A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缸套的喷油设备及喷油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