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4282U -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4282U
CN205994282U CN201620703084.XU CN201620703084U CN205994282U CN 205994282 U CN205994282 U CN 205994282U CN 201620703084 U CN201620703084 U CN 201620703084U CN 205994282 U CN205994282 U CN 205994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ir bleeding
valve body
bleeding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30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亮
张小林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030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4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4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4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排气阀包括阀体,阀体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置有可打开或封闭进气口的顶锥,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与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多个与进气口相通的区域,多个区域沿阀体的周向分布;阀盖,盖设在阀体上并封闭多个区域,阀盖上设置有与区域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位于区域的一端的上方并与区域及进气口围成排气通道。本方案由于出气口位于区域的一端的上方即区域与出气口倾斜导通,从而气体会大致沿排气阀的切线方向上倾斜排出,进而可在排气阀上产生一个大致沿切线方向上的推力以使排气阀旋转,从而便可实现电压力锅的起压、保压排气以使锅体内食物的沸腾翻滚。

Description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排气阀在起压和保压过程中,排气阀处于静止不排气状态,因而锅体内也处于静止保压状态,但锅体处于静止保压状态时,由于没有气体从锅体底部向锅体上部流动,因而无法带动锅体内的食物进行沸腾翻滚,进而使得锅体内的食物呈现明显的汤汁分层现象,因而烹饪出来的汤汁不浓郁香稠,给用户一种清汤寡水的感觉,因而极大地降低了食物的口感及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在起压和保压过程中能够实现食物的沸腾翻滚的烹饪器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排气阀的锅盖。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排气阀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进气口的顶锥,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多个与所述进气口相通的区域,所述多个区域沿所述阀体的周向分布;阀盖,所述阀盖盖设在所述阀体上,并封闭所述多个区域,所述阀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区域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区域的一端的上方并与所述区域及所述进气口围成排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排气阀,由于出气口位于区域的一端的上方,即区域与出气口倾斜导通,从而使得排气通道的出口段能够从阀体上向阀盖的周向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因而当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到阀体内后,会从排气通道的出口即出气口处沿阀盖的切线方向上倾斜排出,进而气体在排出过程中会在排气阀上产生一个大致沿切线方向上的推力,其中,该推力与气体的排出方向相反,进而能够推动排气阀整体旋转,而排气阀旋转时能够使锅体内部与外界导通,即能够使电压力锅排气,因而当电压力锅通电加热并使锅内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值P时,该蒸汽压力便能够将排气阀顶起,以使电压力锅排气,从而便能够使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在起压和保压过程中排气,以使锅体内的食物沸腾翻滚,从而使得烹饪出的汤汁等食物更加浓郁香稠,进而便可提高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及用户体验。其中,压力值P与排气阀重量m和排气阀芯孔的横截面积s相关,具体地,P值等于排气阀重量m与排气阀芯孔横截面积s的比值,即P=m/s,而优选地,压力值P在30千帕至90千帕的范围内。同时,排气阀的排气速度越快时,气体作用于排气阀上的推力就越大,因而排气阀的旋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排气阀的排气速度越小时,气体作用于排气阀上的推力就越小,因而排气阀的旋转速度也就越慢,从而在利用该排气阀排气时,用户可根据排气阀的旋转速度的快慢来判断出排气阀的排气快慢,进而能够根据排气阀的排气快慢来进一步调节排气阀的速度。其中,顶锥可根据气体的压力的大小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以使排气阀开始排气或停止排气。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阀盖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多个出气口与所述多个区域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多个出气口与所述多个区域及所述进气口围成多个所述排气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在每一个区域上均一一设置一出气口,从而每个区域中的气体都能从与之相对应的出气口排出,进而也能够在排气阀中形成多个排气通道,以推动排气阀旋转。其中,优选地,排气通道的数量为2至10个,进一步,优选地,排气通道的数量为2至8个,具体地,比如三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区域在所述阀体上对称分布、所述多个出气口在所述阀盖上对称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多个区域和多个出气口对称设置,能够使排气阀的各个排气口的排气量一致,从而也就能够使排气阀均匀受力,进而能确保排气阀在旋转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进而可避免由于排气阀受力不均而出现排气阀卡死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与所述区域的数量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区域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从而能够在排气阀内形成三个排气通道,进而能够利用三道气体同时作用于排气阀上,以推动排气阀旋转,当然,在实现推动排气阀旋转的原则下,区域的数量也可为四个、五个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出气口位于所述多个区域的同一端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气口位于多个区域的同一端的上方,即多个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向阀盖的周向的同一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即是说,区域与进气口要么都沿逆时针方向倾斜导通,即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向阀盖的逆时针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要么区域与进气口都沿顺时针方向倾斜导通,即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向阀盖的顺时针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从而使得排气阀在排气时,每个排气通道排出的气体作用于排气阀上的力的作用方向一致,即要么都沿阀体的顺时针方向推阀体,要么都沿阀体的逆时针方向推阀体,从而使得每个出气口的气体的作用力都能够相互叠加而不至于相互抵消,进而在排气量相同时,能够增大气体作用于排气阀上的合力,以使排气阀运动的更加明显,进而更便于用户观察和判断出排气阀的排气快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出气口位于以所述阀盖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其中,任一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线呈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小于90°。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气口位于以阀盖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向呈预设角度,优选地,预设角度为0°至60°,具体地,比如预设角度为0°,此时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即出气方向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该种设置能够增大蒸汽排出时对排气阀的推力,进而能够使排气阀在较低压力时即可实现排气旋转。
其中,预设角度即可以是从切线方向顺时针走向(向圆周外)的负角度,也可以是从切线方向逆时针走向(向圆周内)的正角度,即预设角度大于负90°小于正90°,优选在负60°至正60°的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割筋,所述分割筋与所述安装部及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所述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区域由相邻两个分割筋与安装部及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因而围成的区域在阀体的周向上无侧壁,从而能够省略掉一个侧壁,而直接利用阀盖的侧壁来充当区域在阀体周向上的侧壁,进而能够减少阀体的材料用量,降低阀体的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分割筋为弧形分割筋,所述弧形分割筋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弧形分割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的边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区域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分割筋设置成弧形分割筋,具体地,弧形分割筋优选为类L形分割筋。而通过将分割筋设置成弧形分割筋,从而在利用相邻两个分割筋与安装部及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的区域时,能够将区域围成不规则的区域,具体地,可使区域靠近安装部的一端的宽度较大,而使区域另一端的宽度较小,因而可将出气口设置在区域的宽度较小的一端的上方,从而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区域后,都需要从区域的宽度较小的一端排出,而区域的宽度较小的一端相当于将气体进行了轻微的压缩,从而能够相对增大区域内气体的压力,进而能够提高气体作用于排气阀上的作用力,以提高压力锅排气时排气阀的旋转速度。另一方面,该种设置能够将区域延伸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的边上,进而能够将气体导入到排气阀的边沿上,并从排气阀的边沿处倾斜排出,该种排气方式使得气体的作用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排气阀的边沿上,从而也能够增大气体对排气阀的作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分隔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阀体与分隔件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阀体与分隔件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排气阀的加工难度,可将阀体与分隔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气阀还包括:配重块以及套设在配重块上的外壳以及底板,其中,配重块及外壳位于底板上,而配重块外壳以及底板组装成的整体安装在所述阀体中,所述进气口贯穿所述配重块外壳以及底板组装成的整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气阀还包括:套设在顶锥上的密封圈,其中,顶锥和密封圈位于阀体的进气口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排气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盖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排气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锅盖的内侧的外部导通,以便能够与锅体导通,从而能够将锅体内的气体导入至排气阀并由排气阀排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锅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所述锅盖盖装在所述锅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为电饭煲和电压力锅外的其他产品,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排气阀,1阀体,11进气口,12分隔件,121安装部,122分割筋,13区域,2阀盖,21出气口,3顶锥,4配重块,5外壳,6密封圈,7底板,20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100和锅盖。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内设置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进气口11的顶锥3,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分隔件12,分隔件12与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多个与进气口11相通的区域13,多个区域13沿阀体1的周向分布;阀盖2,阀盖2盖设在阀体1上,并封闭多个区域13,阀盖2上设置有与区域13相连通的出气口21,出气口21位于区域13的一端的上方并与区域13及进气口11围成排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排气阀100,由于出气口21位于区域13的一端的上方,即区域13与出气口21倾斜导通,从而使得排气通道的出口段能够从阀体1上向阀盖2的周向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因而当气体由进气口11进入到阀体1内后,会从排气通道的出口即出气口21处沿阀盖2的切线方向上倾斜排出,进而气体在排出过程中会在排气阀100上产生一个大致沿切线方向上的推力,进而能够推动排气阀100整体旋转,而排气阀旋转时能够使锅体内部与外界导通,即能够使电压力锅排气,因而当电压力锅通电加热并使锅内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值P时,该蒸汽压力便能够将排气阀顶起,以使电压力锅排气,从而便能够使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在起压和保压过程中排气,以使锅体内的食物沸腾翻滚,从而使得烹饪出的汤汁等食物更加浓郁香稠,进而便可提高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及用户体验。其中,压力值P与排气阀重量m和排气阀芯孔的横截面积s相关,具体地,P值等于排气阀重量m与排气阀芯孔横截面积s的比值,即P=m/s,而优选地,压力值P在30千帕至90千帕的范围内。同时,排气阀100的排气速度越快时,气体作用于排气阀100上的推力就越大,因而排气阀100的旋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排气阀100的排气速度越小时,气体作用于排气阀100上的推力就越小,因而排气阀100的旋转速度也就越慢,从而在利用该排气阀100排气时,用户可根据排气阀100的旋转速度来判断出排气阀100的排气快慢,进而能够根据排气阀100的排气快慢来进一步调节排气阀100的速度。其中,顶锥3可根据气体的压力的大小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1,以使排气阀100开始排气或停止排气。
具体地,可将出气口21设置在区域13的上方的两侧中的任一一侧上,即出气口21设置在区域13的斜上方,从而出气口21与区域13及进气口11便能够组成排气通道。
其中,图2和图3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阀盖2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21,多个出气口21与多个区域13一一对应;其中,多个出气口21与多个区域13及进气口11围成多个排气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在每一个区域13上均一一设置一出气口21,从而每个区域13中的气体都能从与之相对应的出气口21排出,进而也能够在排气阀100中形成多个排气通道,以推动排气阀100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多个区域13在阀体1上对称分布、多个出气口21在阀盖2上对称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多个区域13和多个出气口21对称设置,能够使排气阀100的各个排气口的排气量一致,从而也就能够使排气阀100均匀受力,进而能确保排气阀100在旋转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进而可避免由于排气阀100受力不均而出现排气阀100卡死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区域1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出气口21的数量与区域13的数量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图1至图4所示,区域13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从而能够在排气阀100内形成三个排气通道,进而能够利用三道气体同时作用于排气阀100上,以推动排气阀100旋转,当然,在实现推动排气阀100旋转的原则下,区域13的数量也可为四个、五个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多个出气口21位于多个区域13的同一端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气口21位于多个区域13的同一端的上方,即多个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1向阀盖2的周向的同一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即是说,区域13与进气口21要么都沿逆时针方向倾斜导通,即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1向阀盖2的逆时针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要么区域13与进气口21都沿顺时针方向倾斜导通,即排气通道的出口段从阀体1向阀盖2的顺时针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从而使得排气阀100在排气时,每个排气通道排出的气体作用于排气阀100上的力的作用方向一致,即要么都沿阀体1的顺时针方向推阀体1,要么都沿阀体1的逆时针方向推阀体1,从而使得每个出气口21的气体的作用力都能够相互叠加而不至于相互抵消,进而在排气量相同时,能够增大气体作用于排气阀100上的合力,以使排气阀100运动的更加明显,进而更便于用户观察和判断出排气阀100的排气快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出气口21位于以阀盖2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其中,任一出气口21的出气方向与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线呈一预设角度A,预设角度A大于等于0°小于90°。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气口位于以阀盖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向呈预设角度,优选地,预设角度A为0°至60°,具体地,比如预设角度A为0°,此时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出气口21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即出气方向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该种设置能够增大蒸汽排出时对排气阀100的推力,进而能够使排气阀100在较低压力时即可实现排气旋转。
其中,预设角度即可以是从切线方向顺时针走向(向圆周外)的负角度,也可以是从切线方向逆时针走向(向圆周内)的正角度,即预设角度大于负90°小于正90°,优选在负60°至正60°的范围内。
其中,在图3中,预设角度A的两根射线,带箭头的表示出气口的出气方向,另一个表示该出气口的切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分隔件12包括:安装部121,安装部12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割筋122,分割筋122与安装部121及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区域13。
在该技术方案中,区域13由相邻两个分割筋122与安装部121及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因而围成的区域13在阀体1的周向上无侧壁,从而能够省略掉一个侧壁,而直接利用阀盖2的侧壁来充当区域13在阀体1周向上的侧壁,进而能够减少阀体1的材料用量,降低阀体1的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割筋122为弧形分割筋,弧形分割筋的一端与安装部121连接,弧形分割筋的另一端延伸至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的边上;出气口21设置在区域13远离安装部121的一端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分割筋122设置成弧形分割筋,具体地,弧形分割筋优选为类L形分割筋。而通过将分割筋122设置成弧形分割筋,从而在利用相邻两个分割筋122与安装部121及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的区域13时,能够将区域13围成不规则的区域13,具体地,可使区域13靠近安装部121的一端的宽度较大,而使区域13另一端的宽度较小,因而可将出气口21设置在区域1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的上方,从而气体从进气口11进入区域13后,都需要从区域1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排出,而区域1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相当于将气体进行了轻微的压缩,从而能够相对增大区域13内气体的压力,进而能够提高气体作用于排气阀100上的作用力,以提高压力锅排气时排气阀100的旋转速度。另一方面,该种设置能够将区域13延伸到阀体1的第二部分的端面的边上,进而能够将气体导入到排气阀100的边沿上,并从排气阀100的边沿处倾斜排出,该种排气方式使得气体的作用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排气阀100的边沿上,从而也能够增大气体对排气阀100的作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阀体1与分隔件1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阀体1与分隔件12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阀体1与分隔件12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排气阀100的加工难度,可将阀体1与分隔件1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1与阀盖2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气阀100还包括:配重块4以及套设在配重块4上的外壳5以及底板7,其中,配重块4及外壳5位于底板7上,而配重块4外壳5以及底板7组装成的整体安装在阀体1中,进气口11贯穿配重块4外壳5以及底板7组装成的整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气阀100还包括:套设在顶锥3上的密封圈6,其中,顶锥3和密封圈6位于阀体1的进气口11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排气阀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排气阀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锅盖还包括:排气管200,排气管200的一端与排气阀100的进气口11连接,排气管200的另一端与锅盖的内侧的外部导通,以便能够与锅体导通,从而能够将锅体内的气体导入至排气阀100并由排气阀100排出。
其中,图5中的箭头表示排气阀排气时,排气阀的旋转方向,当然,排气阀也可向与图5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排气阀排气时,也可以在气体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锅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锅盖盖装在锅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为电饭煲和电压力锅外的其他产品,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进气口的顶锥,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多个与所述进气口相通的区域,所述多个区域沿所述阀体的周向分布;
阀盖,所述阀盖盖设在所述阀体上,并封闭所述多个区域,所述阀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区域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区域的一端的上方并与所述区域及所述进气口围成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多个出气口与所述多个区域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多个出气口与所述多个区域及所述进气口围成多个所述排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区域在所述阀体上对称分布、所述多个出气口在所述阀盖上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与所述区域的数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气口位于所述多个区域的同一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气口位于以所述阀盖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任一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出气口所在的圆周的点的切线呈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小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割筋;
其中,所述区域由相邻两个所述分割筋与所述安装部及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围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筋为弧形分割筋,所述弧形分割筋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弧形分割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阀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面的边上;
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区域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与所述分隔件为一体式结构;和/或
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阀。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盖。
CN201620703084.XU 2016-07-04 2016-07-04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994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3084.XU CN205994282U (zh) 2016-07-04 2016-07-04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3084.XU CN205994282U (zh) 2016-07-04 2016-07-04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4282U true CN205994282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3084.XU Active CN205994282U (zh) 2016-07-04 2016-07-04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42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59A (zh) * 2017-04-10 2017-07-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锅的封闭式限压阀及压力锅
CN113892831A (zh) * 2021-10-22 2022-01-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内胆排气结构及烹饪装置
CN11461742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59A (zh) * 2017-04-10 2017-07-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锅的封闭式限压阀及压力锅
CN11461742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113892831A (zh) * 2021-10-22 2022-01-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内胆排气结构及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4282U (zh)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7146393U (zh) 二次空气开放的燃烧器
CN205729054U (zh) 蒸笼和电炊具
CN209826263U (zh) 一种变容的蒸汽烤箱
CN102178466A (zh) 蒸汽烤箱
CN206354856U (zh) 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CN107569096A (zh) 排气阀、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5885250U (zh)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CN203735970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05866597U (zh) 破泡器、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2801306U (zh) 热源上置式电烤炉的烤盘
CN205567720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阿胶膏熬制用加热炉灶
CN205549019U (zh) 一种中药口服液蒸煮罐
CN208551101U (zh) 蒸笼和电饭煲
CN111358272B (zh) 一种旋转式加热的炒菜机
CN206102475U (zh) 破壁料理机
CN208658676U (zh) 电饭煲的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07940705U (zh) 一种面盖结构及其电饭煲
CN207355942U (zh)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高压预煮锅
CN203341500U (zh) 一种双胆电饭煲
CN208925842U (zh) 一种电饭锅
CN202932771U (zh) 一种适用于蒸锅中使用的节能蒸隔
CN207940732U (zh) 蒸汽阀组件及包含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6434165U (zh) 一种火锅装置
CN206183003U (zh) 一种水汽隔离式节能蒸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